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末涂料制造工艺及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韩要星 吴秋芳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03年第1期9-12,16,共5页
本文从粉末涂料的制造、涂装的原理分析了其在涂料领域中的优势,探讨了粉末涂料的发展前景及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粉末涂料 制造工艺 技术发展 涂装原理
下载PDF
高分子保护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Ag粉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宗涛 赵斌 +1 位作者 胡黎明 朱孟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23-427,共5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高分子保护剂,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100nm的球型银粉。结果表明:水合肼和AgNO_3的比例较大、反应时间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银粉产率。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添加细小晶种有利...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高分子保护剂,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100nm的球型银粉。结果表明:水合肼和AgNO_3的比例较大、反应时间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银粉产率。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添加细小晶种有利于形成小晶粒银粉。保护剂与银盐的比例是影响银粉团聚和形状的关键参数,该比例为1:1时效果最佳,银颗粒彼此相互不团聚,颗粒呈球型,粒度小于1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纳米粉末 高分子保护 化学还原 银粉
下载PDF
单分散微米级PMMA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琨 杨景辉 陈雪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共3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醇和水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了单分散微米级PMMA微球。研究了乙醇/水介质的配比、反应温度、分散剂用量、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对PMMA微...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醇和水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了单分散微米级PMMA微球。研究了乙醇/水介质的配比、反应温度、分散剂用量、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对PMMA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微球粒径随乙醇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粒径分布先变窄再变宽;随单体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PVP用量的增加而减小,粒径分布先变窄再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PMMA微球 粒径 粒径分布
下载PDF
两步水解法制备条件对TiO_2/SiO_2混合氧化物孔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秦俊岭 杨景辉 +1 位作者 陈雪梅 於定华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39-341,364,共4页
采用两步水解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TiO2/SiO2混合氧化物,利用TGA和低温N2的吸附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预水解阶段加水量及醇洗、水洗过程对粉体孔结构的影响,发现加水量较少时,孔径分布变宽,水洗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均比醇洗样品的大。
关键词 两步水解法 TiO2/SiO2混合氧化物 孔结构
下载PDF
高分子保护溶液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镍粉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勇 张宗涛 +3 位作者 赵斌 朱裕贞 胡黎明 戴慕仉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1-42,共2页
高分子保护溶液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镍粉沈勇,张宗涛,赵斌,朱裕贞,胡黎明(华东理工大学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237)戴慕仉(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237)超细镍粉由于表面活性高、导电性和导热... 高分子保护溶液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镍粉沈勇,张宗涛,赵斌,朱裕贞,胡黎明(华东理工大学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237)戴慕仉(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237)超细镍粉由于表面活性高、导电性和导热性好而被广泛用于电池电极、硬质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 镍粉 高分子保护溶液 还原法
原文传递
煅烧温度对TiO_2/SiO_2混合氧化物表面酸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秦俊岭 於定华 陈建定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2-474,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钛含量的复合氧化物TiO2/SiO2.用BET、XRD、FT-IR和正丁胺吸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对TiO2/SiO2表面酸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TiO2/SiO2表面羟基密度、比表面积逐渐减少,TiO2晶粒尺寸变大,造成...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钛含量的复合氧化物TiO2/SiO2.用BET、XRD、FT-IR和正丁胺吸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对TiO2/SiO2表面酸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TiO2/SiO2表面羟基密度、比表面积逐渐减少,TiO2晶粒尺寸变大,造成TiO2/SiO2表面酸量降低.当煅烧温度达到600℃到800℃之间,表面酸量基本不再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 煅烧温度 表面酸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