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邮政发展战略研究
1
作者 周焕德 《邮电经济》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一、中国邮政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邮政通信事业发展的要求,研究中国邮政在服务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给中国邮政发展带来的战略性机遇.明... 一、中国邮政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邮政通信事业发展的要求,研究中国邮政在服务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给中国邮政发展带来的战略性机遇.明确中国邮政的发展战略.统一思想、开拓视野、振奋精神,在满足社会对邮政通信需求的同时,做好、做强、做大中国邮政,将中国邮政融入社会、融入市场、融入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邮政 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家建设 通信事业 统一思想 邮政发展
下载PDF
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思考
2
作者 周焕德 张颖 《邮电经济》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随着中国邮政“政企分开”改革任务的完成,在新的体制运作下,如何保证中国境内的全体公民充分享受到宪法所赋予的邮政通信普遍服务的权利,这是摆在各级邮政监管机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全体公民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 随着中国邮政“政企分开”改革任务的完成,在新的体制运作下,如何保证中国境内的全体公民充分享受到宪法所赋予的邮政通信普遍服务的权利,这是摆在各级邮政监管机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全体公民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保障公民邮政通信普遍服务的权益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政普遍服务 中国邮政 “政企分开” 邮政通信 改革任务 体制运作 中国境内 监管机构
下载PDF
日本邮政改革趋势
3
作者 周焕德 《邮电经济》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日本邮政创建于明治时代的1871年。日本邮政的成立,对于巩固日本的统一局面与加速全国市场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体制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日本邮政这种政府公务员的体制在服务质量、运行效牢... 日本邮政创建于明治时代的1871年。日本邮政的成立,对于巩固日本的统一局面与加速全国市场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体制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日本邮政这种政府公务员的体制在服务质量、运行效牢、运行成本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邮政 改革趋势 一体化进程 政府公务员 明治时代 市场形成 经济体制 八十年代 服务质量 市场发展 运行成本 局面 加快
下载PDF
关于邮政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思考
4
作者 陆卫亚 《邮政研究》 2005年第1期17-18,共2页
文章在回顾了上海邮政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总结科技发展的基本经验和体会的基础上,探索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思路及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邮政 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 上海 思路 问题 科技发展 科技工作 文章 基础
下载PDF
可自动调焦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的研究(上)
5
作者 范生淼 洪伟 《图象识别与自动化》 2006年第2期35-41,共7页
一、概述 在邮政行业中,包裹、信函的分拣是物流分拣的典型实例。全国每年大约有103.8亿件信函,2.13亿件特快专递(EMS),1.234亿件包裹需要寄往各地。如上海的分拣中心,从事分拣的工作人员只有几百人,单靠人工是无法完成每天... 一、概述 在邮政行业中,包裹、信函的分拣是物流分拣的典型实例。全国每年大约有103.8亿件信函,2.13亿件特快专递(EMS),1.234亿件包裹需要寄往各地。如上海的分拣中心,从事分拣的工作人员只有几百人,单靠人工是无法完成每天将近10万件的邮件分拣工作的,因此迫切需要高效率的自动化分拣设备。现阶段我国邮政设备主要从发达国家进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较少。比如信函分拣机主要从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大公司进口;而EMS、包裹等分拣设备更依赖于国外的产品,主要是购买ACCUSORT等行业领先公司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采集系统 自动调焦 信函分拣机 分拣设备 实时 自主知识产权 邮政行业 典型实例
下载PDF
可自动调焦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的研究(下)
6
作者 范生淼 洪伟 《图象识别与自动化》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四、条码定位算法的研究 1.39码简介 39码是1974年发展起来的条码系统,是一种供使用者双向扫描的分散式条码。也就是说,在两个空之间必须包括不具任何意义的空白,且具有支持文字的能力,其应用比一般的一维码要广泛。
关键词 实时图像采集系统 自动调焦 条码系统 定位算法 双向扫描 分散式 使用者
下载PDF
一种基于方向特征的孟加拉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
7
作者 吕淑静 《图象识别与自动化》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根据孟加拉数字的特点,用Kirsch算子提取字符图像象素的水平、垂直、右对角线和左对角线特征矢量,采用BP神经网络作分类器进行识别。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孟加拉手写体数字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快的识别速度,并对其它手写体数字也... 本文根据孟加拉数字的特点,用Kirsch算子提取字符图像象素的水平、垂直、右对角线和左对角线特征矢量,采用BP神经网络作分类器进行识别。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孟加拉手写体数字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快的识别速度,并对其它手写体数字也有很强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特征 Kimch算子 孟加拉手写体数字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种基于部分标记的SOM和MLP混合识别算法
8
作者 吕淑静 《图象识别与自动化》 2006年第2期30-34,共5页
针对孟加拉手写体数字的识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标记的两层SOM分类器和MLP分类器相混合的识别算法。对于Kohonen提出的SOM分类器,部分标记有利于降低错识率,而两层结构提高了分类器的性能。在本文提出的算法中,首先用SOM分类... 针对孟加拉手写体数字的识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标记的两层SOM分类器和MLP分类器相混合的识别算法。对于Kohonen提出的SOM分类器,部分标记有利于降低错识率,而两层结构提高了分类器的性能。在本文提出的算法中,首先用SOM分类器对提取的字符方向特征和密度特征进行处理,如果字符不能被SOM识别,则再用MLP分类器对其重新分类。文章最后用实际信封上提取的16,000个孟加拉数字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本混合算法达到了96.7%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数字 部分标记的SOM MLP
下载PDF
中国邮政做强做大的辨证关系
9
作者 周焕德 《现代邮政》 2006年第2期12-13,共2页
做强做大企业是当今世界成功企业的必然之路。做大是企业走向成功方法和手段,做强则是成功企业发展的目标,一般企业做强必然做大,做大未必做强。所以,做强是中国邮政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当前正处于邮政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简单... 做强做大企业是当今世界成功企业的必然之路。做大是企业走向成功方法和手段,做强则是成功企业发展的目标,一般企业做强必然做大,做大未必做强。所以,做强是中国邮政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当前正处于邮政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简单说做强做大那个重要。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企业经营中做强是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关系 邮政 中国 大企业 企业发展 经营发展 企业经营
原文传递
邮政专业化经营的战略布局
10
作者 何莉 《中国邮政》 2005年第9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专业化经营 邮政 布局 成本核算 多元化发展 业务种类 市场竞争 普遍服务 责任主体
原文传递
“十一五”邮政业务发展前瞻
11
《中国邮政》 2005年第6期7-11,共5页
关键词 “十一五” 邮政业务 发展前景 函件业务 市场需求 包裹业务
原文传递
中心局服务大客户“事半功倍”
12
作者 周焕德 黄莺 《中国邮政》 2006年第1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大客户 服务 商业信函 社会信息化 邮件 识别率 上机率 劳动
原文传递
一张新标签每年为UPS带来6亿美元收益
13
作者 赵志龙 《现代邮政》 2005年第11期61-62,共2页
白2003年起,世界包裹投递巨人UPS持续投资6亿美元,购买相关的软硬件设备.推进旗下所属的95个包裹分拣中心建设新的信息系统,以实现包裹装运的历史数据分析,并利用制图软件,根据当前输入的装车信息,自动生成当天的投递线路。该系... 白2003年起,世界包裹投递巨人UPS持续投资6亿美元,购买相关的软硬件设备.推进旗下所属的95个包裹分拣中心建设新的信息系统,以实现包裹装运的历史数据分析,并利用制图软件,根据当前输入的装车信息,自动生成当天的投递线路。该系统的核心是最新设计和使用的一张新型标签,利用标签上提供的信息。能显著提高每天要分拣装运1380万件包裹的UPS员工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S 标签 美元 信息系统 收益 硬件设备 数据分析 制图软件 自动生成
原文传递
加强营业网点建设 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14
作者 张颖 《现代邮政》 2006年第9期10-11,共2页
邮政的营业网点,作为邮政面向用户的窗口,是中国邮政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邮政营业网点的软硬件建设,是中国邮政面对市场逐步放开,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营业网点 竞争能力 邮政行业 面向用户 硬件建设 邮政 中国
原文传递
信息传递——函件业务的核心使命
15
作者 陈诗梦 《中国邮政》 2005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函件业务 邮政企业 信息传递 市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