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配置对水体扑草净去除效果研究
1
作者 高明 石傲傲 +3 位作者 蔡晓军 吴珂 杨迈 孙仕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
采用温室水培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下,香根草、菖蒲及其2∶1配置于水体中第0、6、12、24、30天扑草净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水体中,培育植物条件下第30天扑草净去除率为58.60%~91.69%,CK扑草净去除率为45.86%~57... 采用温室水培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下,香根草、菖蒲及其2∶1配置于水体中第0、6、12、24、30天扑草净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水体中,培育植物条件下第30天扑草净去除率为58.60%~91.69%,CK扑草净去除率为45.86%~57.48%,培育植物组显著高于CK。当扑草净初始浓度<4 mg/L时,香根草对水体扑草净污染的去除效率最高,第30天达到88.4%;扑草净初始浓度≥4 mg/L时,香根草、菖蒲生物量2∶1组合对水体扑草净污染的去除效率最高,第30天达到91.69%。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水体植物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香根草 扑草净 污染 去除效率 植物
下载PDF
横断山区湿地优势植物水葱种子繁殖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志保 田昆 +4 位作者 管东旭 李晖 张依南 冯春慧 孙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5,共4页
选择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横断山区纳帕海湿地、拉市海湿地以及滇池流域为采样地点,研究这些区域的湖滨带优势植物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种子繁殖性状,包括穗长、小穗数、每穗种子产量、种长、种宽以及种长/种宽等指标... 选择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横断山区纳帕海湿地、拉市海湿地以及滇池流域为采样地点,研究这些区域的湖滨带优势植物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种子繁殖性状,包括穗长、小穗数、每穗种子产量、种长、种宽以及种长/种宽等指标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策略。结果显示:除种宽外,上述水葱种子繁殖性状在不同采样地点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年均气温和最暖月均气温的变化是影响水葱种子繁殖性状的主要原因,其中穗长主要受年均气温和最暖月均气温的共同影响,小穗数和种长主要受年均气温的影响,每穗种子产量和种长/种宽主要受最暖月均气温的影响,而种宽与本研究所有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温度是影响横断山区湿地植物种子繁殖过程的重要环境因子,而降水和饱和大气压差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葱 湖滨带优势植物 种子繁殖 环境变化
下载PDF
茭草ISSR-PCR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仇玉萍 吕玉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6期136-141,共6页
为了建立适用于茭草的ISSR-PCR反应体系,以湿地植物茭草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筛选引物为UBC818,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茭草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结果表明,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缓冲液、250μmol/L d NTP、2.0 ... 为了建立适用于茭草的ISSR-PCR反应体系,以湿地植物茭草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筛选引物为UBC818,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茭草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结果表明,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缓冲液、250μmol/L d NTP、2.0 mmol/L Mg Cl2、0.5μmol/L引物、1.0 U Taq DNA聚合酶和100 ng模板DNA最适用于茭草ISSR-PCR扩增。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5 min;94℃1 min;56℃45 s;72℃90 s;35个循环;72℃10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草 ISSR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下载PDF
八线腹链蛇食物分析及其对中华青鳉的捕食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国柱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8-592,共5页
在2014—2015年4—5月、2016年4月对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流域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模式标本产地的八线腹链蛇Hebius octolineatum肠道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包括鱼类、两栖类等11个食物种类或类型,并首次发现八线腹链蛇对中华青鳉... 在2014—2015年4—5月、2016年4月对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流域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模式标本产地的八线腹链蛇Hebius octolineatum肠道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包括鱼类、两栖类等11个食物种类或类型,并首次发现八线腹链蛇对中华青鳉的捕食现象。在15条受检八线腹链蛇标本中3条消化道内检出中华青鳉残体,出现频率达20%。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简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线腹链蛇 中华青鳉 捕食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香格里拉油麦吊云杉径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尹定财 孙梅 +5 位作者 张卫国 岳海涛 张勇 田昆 肖德荣 张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为分析香格里拉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动态,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石卡雪山油麦吊云杉分布的海拔上限采集年轮样品,建立油麦吊云杉年轮宽度差值年表,将年轮宽度指数与不同时段温度和降水进行响应分析... 为分析香格里拉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动态,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石卡雪山油麦吊云杉分布的海拔上限采集年轮样品,建立油麦吊云杉年轮宽度差值年表,将年轮宽度指数与不同时段温度和降水进行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1年,当年7份月和上年10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是影响香格里拉海拔上限油麦吊云杉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1985—2011年,树木生长仅与温度变化有关,具体表现为树木生长与上年9、10月份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7月份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1961—1984年,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树木生长,树木生长与当年5月份降水和当年10月份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格里拉 油麦吊云杉 树木年轮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水葱(Scirpus validus)输导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冯春慧 孙梅 +2 位作者 田昆 管东旭 张依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28,共5页
采用人工环境控制系统封顶式生长室(STC),研究云南高原湿地优势植物水葱(Scirpus validus)输导组织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显著降低了水葱的导管横切面周长、导管横切面面积、筛管横切面面积和净光合速率,但显著增加了水葱的... 采用人工环境控制系统封顶式生长室(STC),研究云南高原湿地优势植物水葱(Scirpus validus)输导组织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显著降低了水葱的导管横切面周长、导管横切面面积、筛管横切面面积和净光合速率,但显著增加了水葱的筛管横切面密度。水葱的导管横切面周长、面积均与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而筛管横切面密度与净光合速率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葱 大气增温 输导组织 传输能力
下载PDF
利用本土和外来植物修复“退塘还湿”鱼塘植物群落和改善水质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勇 岳亮亮 +2 位作者 李丽萍 田昆 肖德荣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3,共5页
于2017年4月2日和3日,在云南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退塘还湿"鱼塘和湿地公园周边对照鱼塘,开展了野外调查,对比了补种本土植物荷花(Nelumbo nucifera)、香蒲(Typha orientalis)、李氏禾(Leersiahexandra Swartz)、水马齿(C... 于2017年4月2日和3日,在云南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退塘还湿"鱼塘和湿地公园周边对照鱼塘,开展了野外调查,对比了补种本土植物荷花(Nelumbo nucifera)、香蒲(Typha orientalis)、李氏禾(Leersiahexandra Swartz)、水马齿(Callitriche stagnalis)和引种外来植物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纸莎草(Cyperus papyr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对鱼塘植物群落修复和水质改善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补种本土植物的鱼塘岸带植物物种数显著高于对照鱼塘和引种外来植物的鱼塘的物种数(n=27,p〈0.001),水体浊度显著低于对照鱼塘和引种外来植物的鱼塘(n=27,p〈0.01);补种本土植物和引种外来植物都可以有效改善鱼塘水体的水质;补种本土植物的鱼塘的水体温度和p H分别显著下降了2.9℃和1.3,水中的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89.8%、76.5%、83.5%、82.6%、85.7%和95%;引种外来植物的鱼塘的水体温度和p H分别显著下降了3.4℃和1.0,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含量也分别显著下降了79.6%、82.4%、73.2%、61.6%、66.1%和68.5%。与引种外来植物相比,补种本土植物在维持鱼塘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改善水质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退塘还湿 本土物种 外来物种 植物群落 水质
原文传递
内参基因加标法定量土壤微生物目标基因绝对拷贝数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行 曹萍麟 张志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4-433,共10页
【目的】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目标基因进行绝对定量,其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DNA提取得率以及腐殖酸抑制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内参基因加标法,利用构建的突变质粒DNA,对供试水稻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16S r RNA目标基因... 【目的】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目标基因进行绝对定量,其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DNA提取得率以及腐殖酸抑制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内参基因加标法,利用构建的突变质粒DNA,对供试水稻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16S r RNA目标基因的绝对拷贝数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用来表征该样品中细菌群落总体丰度。在定量前通过双向引物扩增方法验证突变质粒中的内参基因对供试土壤的特异性。【结果】不同水稻土壤样品的DNA提取量在样品间差异较大。通过内参基因加标法对DNA提取量进行校正,显著提高了16S r RNA基因绝对定量的精确度。不同水稻土壤样品间的变异系数为17.8,与未加标处理相比降低了66.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内参基因加标法对土壤有机质和含水率均呈现典型空间特征差异的6处亚热带湿地土壤样品中的16S r RNA基因进行绝对定量。16S r RNA基因绝对拷贝数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694,P<0.001),表明内参校正后的16S r RNA基因绝对拷贝数可以准确反映单位质量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结论】内参基因加标法可以对DNA提取得率以及腐殖酸对PCR扩增的抑制性进行校正,从而提高绝对定量的准确性。基于内参基因加标法的目标基因绝对定量PCR检测,可作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量,以及微生物功能基因绝对丰度定量的一种核酸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DNA得率 定量PCR 绝对定量 内参基因 腐殖酸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