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
1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王乾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台北盆地发育在弧陆碰撞的背景下,但长期以来对其构造特征一直认识不清,因此直接影响对盆地形成的认识。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研究表明,山脚断层是控制盆地形成的主要正断层,而不是走滑断层,但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三个段落组... 台北盆地发育在弧陆碰撞的背景下,但长期以来对其构造特征一直认识不清,因此直接影响对盆地形成的认识。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研究表明,山脚断层是控制盆地形成的主要正断层,而不是走滑断层,但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三个段落组成。各个段落控制一个沉积中心,彼此之间没有沟通。沉积中心的变化反映出山脚断层活动的各段落活动性并不一样,向北东方向随时间逐渐增强,目前最为活动的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南段已经停止活动。研究表明盆地中发育的一些北西向正断层是盆地中不同沉降中心沉降时的次生断层,而很难用走滑体系来解释。台北盆地并不是一个孤立发育的盆地,盆地是与金山断层东南的大屯火山群一同陷落的,具有一致的地球物理场背景、沉降规模以及正断层活动,因此广义的台北盆地从沉降范围和机制上还包括金山断层以南的大屯火山群。台北盆地的这些特征表明该盆地并不是走滑体系中形成的拉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盆地 山脚断层 新庄断层 板桥组 五股组 景美组 松山组
下载PDF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近海M9.0地震之前的地表位移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界宏 温士忠 +9 位作者 刘正彦 服部克巳 韩鹏 芳原容英 汪中和 叶大纲 颜宏元 章菲 陈界宏 江在森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6期5-13,共9页
本研究利用1 243个架设于日本地面的GPS台站所取得的每日地表位移资料,来揭示2011年3月11日毁灭性的M9东北-近海地震前的地表位移。研究中用HHT(希尔伯特-黄)带通滤波扣除长期板块运动、短期噪音及与频率相关的变化的影响,所得的残余位... 本研究利用1 243个架设于日本地面的GPS台站所取得的每日地表位移资料,来揭示2011年3月11日毁灭性的M9东北-近海地震前的地表位移。研究中用HHT(希尔伯特-黄)带通滤波扣除长期板块运动、短期噪音及与频率相关的变化的影响,所得的残余位移资料与东北-近海地震相关的震源机制参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由残余地表位移推断出的南向运动与东北-近海地震断层的走向一致,并且在震前第65天变得尤为明显。这项观测显示剪应力在东北-近海地震的潜伏期非常重要。在震前第47天,西向的地壳运动与最大水平压应力轴的角度一致,该向西运动范围涵盖了整个日本,并在距离震中75km的地方形成了一块受阻的区域(42°N,142°E)。本研究还将水平位移与从残余GPS资料得到的垂直位移结合构建全面的图像,用来判断俯冲带破坏性地震的地表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位移 全球定位系统 希尔伯特-黄变换 东北-近海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