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GIS编绘地质图核心技术研究
1
作者 翟辉 徐朱 洪梅 《江苏科技信息》 2017年第30期41-43,共3页
文章以数据的输入与处理两个角度配合实例,具体论述采用Map GIS软件矢量化地质图时的一些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图件的输入、分层矢量化的输入、图形编辑、误差校正,拓扑造面、地质面色的自动替换。
关键词 地质图 数据输入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双面声场反向神经网络声压外推分离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鹤峰 曾新吾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3-882,共10页
针对有限测量孔径造成的窗效应和离散传声器阵列带来的卷绕误差对双面声场分离技术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全息面声压外推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孔径内部测点平面坐标和相应声压值组成的学习样本训练神经网络,拟合出... 针对有限测量孔径造成的窗效应和离散传声器阵列带来的卷绕误差对双面声场分离技术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全息面声压外推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孔径内部测点平面坐标和相应声压值组成的学习样本训练神经网络,拟合出两者的函数关系。接着代入孔径外部测点坐标得到对应声压值,实现有限孔径外推。最后将已有测量值和外推测量值组成的虚拟大孔径导入双面声场分离处理。与传统外推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先验知识,操作简单,计算抗干扰能力强,结果准确性高。数值仿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改善声场分离结果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外推方法 分离技术 声压 声场 双面 有限孔径 传声器阵列
下载PDF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周鹤峰 曾旸 +2 位作者 华小强 龚佑兴 赵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12期97-100,共4页
教学改革是一项贯彻教学始终、艰巨复杂的任务。针对非测绘专业的学科特色和学习特点,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改进三个方面对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研究内容对解决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 教学改革是一项贯彻教学始终、艰巨复杂的任务。针对非测绘专业的学科特色和学习特点,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改进三个方面对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研究内容对解决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测绘专业 测量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MapGIS,AutoCAD,EXCEL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4
作者 翟辉 洪梅 《江苏科技信息》 2017年第28期35-36,共2页
文章论述了MapGIS,AutoCAD,EXCEL各自不同特点,接着进一步说明三者间数据转换的几种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做出比较。本研究为更好地转换Map GIS数据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 数据转换 数据格式 软件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一次大气污染过程的PM_(2.5)/PM_(10)同化和模拟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然 潘晓滨 +1 位作者 李毅 胡富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81-86,94,共7页
利用WRF-Chem模式MOSAIC气溶胶变量建立起的PM_(2.5)和PM_(10)气溶胶同化系统,对2015年12月华北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资料同化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同化能够有效改进模式初始场PM_(2.5)和PM_(10)的空间分布,其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 利用WRF-Chem模式MOSAIC气溶胶变量建立起的PM_(2.5)和PM_(10)气溶胶同化系统,对2015年12月华北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资料同化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同化能够有效改进模式初始场PM_(2.5)和PM_(10)的空间分布,其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43.7μg/m^3和71.0μg/m^3,相关系数均提高了0.52,重污染区的初始位置和强度与实况更接近。同化对于预报也有明显的改进效应,24 h内PM_(2.5)和PM_(10)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了17.9μg/m^3和24.0μg/m^3,相关系数分别平均提高了0.20和0.18;由于排放源的持续强迫作用,初始场同化的改进效果在18 h后趋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hem模式 三维变分 气溶胶 资料同化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雷达回波外推方法 被引量:21
6
作者 施恩 李骞 +1 位作者 顾大权 赵章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1-665,676,共6页
雷达回波外推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近预报中。针对传统雷达回波外推方法存在外推时效较短,对雷达资料数据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采取深度学习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的动态卷积神经网络(DCNN-I)模型。根据相邻时刻的雷达回波图像之间... 雷达回波外推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近预报中。针对传统雷达回波外推方法存在外推时效较短,对雷达资料数据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采取深度学习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的动态卷积神经网络(DCNN-I)模型。根据相邻时刻的雷达回波图像之间相关性强的特点,该网络模型中增加了动态子网络和概率预测层,建立了卷积核与输入图像的映射关系,使卷积核在网络测试阶段仍然能够根据输入雷达回波图像的不同而变化,增强了预测图像与输入图像之间的关联。以南京、杭州、厦门三地的雷达数据为样本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雷达回波外推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的预测图像准确率,并且有效延长外推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预报 雷达回波外推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预测
下载PDF
印度洋偶极子对中国南海夏季西南季风水汽输送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舰齐 叶成志 +1 位作者 陈静静 沈维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63,共15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IAP3大气环流模式,分析了印度洋偶极子对夏季中国南海西南季风水汽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期间夏季中国南海西南水汽输送较强,负位相期间则较弱。原因可归结为以下:正...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IAP3大气环流模式,分析了印度洋偶极子对夏季中国南海西南季风水汽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期间夏季中国南海西南水汽输送较强,负位相期间则较弱。原因可归结为以下:正位相期间,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多活动于热带西印度洋,其向东传播受到阻碍,但经向传播明显,通常可传播至孟加拉湾地区,同时PIAP3显示印度洋季风槽位置偏北,且印尼以西过赤道气流较强,从而使得这一地区气旋性环流得到建立与加强。孟加拉湾地区对应着较强的对流活动以及深厚积云对流加热,从而通过对流加热的二级热力响应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向北推进,进而使得南海地区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得到建立与加强。在此期间孟加拉湾、中南半岛至南海地区对流活动较强,而苏门答腊沿岸对流活动受到抑制,由此增强了Reverse-Hadley环流,使低层经向风较强,进而增强了南海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PIAP3大气环流模式证实了Reverse-Hadley环流的增强。负位相期间,MJO多活动于热带东印度洋,在东传过程中受到Walker环流配置影响,在140°E赤道附近形成东西向非对称积云对流加热热源,其东侧Kelvin波响应加强了东风异常并配合副热带高压南缘东风压制了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在此期间,MJO在南海地区的经向传播较强,但经向传播常止步于南海地区15°N附近,虽携带大量水汽,但深厚积云对流强烈地消耗水汽使大气中水汽含量降低,PIAP3大气环流模式证实负位相期间深厚积云对流对水汽消耗加大,从而使得负位相期间南海地区水汽含量与正位相期间大体相近,但由于经向风不足使水汽向北输送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偶极子 深厚积云对流 Reverse-Hadley环流 PIAP3模式
下载PDF
风的垂直切变对滞弹性大气中静力适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海龙 刘宇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9,共15页
本文基于描写滞弹性大气静力适应过程的线性方程组,从波动频散关系、气团运动规律和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水平基流及其垂直切变对该模式大气静力适应过程的影响.构造四种水平基流垂直分布模型进行比较,分别为常数型、线性切变型、... 本文基于描写滞弹性大气静力适应过程的线性方程组,从波动频散关系、气团运动规律和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水平基流及其垂直切变对该模式大气静力适应过程的影响.构造四种水平基流垂直分布模型进行比较,分别为常数型、线性切变型、反气旋切变型和气旋切变型,得到结论:(1)具有重力波性质的波动是滞弹性大气静力适应过程中扰动能量传播的方式,当垂直折射指数大于零时,基本气流及其垂直切变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波动频率的大小,而且改变波动传播的方向;(2)在静力适应过程中气块的运动轨迹呈椭圆形,水平基流及其垂直切变影响椭圆的扁率,同时也影响扰动物理量之间的偏振关系;(3)水平基流的垂直切变是扰动能量和水平基流能量发生转换的媒介,当存在垂直向上的动量输送时,正的垂直风切变对应扰动能量的衰减,水平基流能量的增加,负的垂直风切变对应扰动能量的增加,水平基流能量的衰减;(4)不同的风的垂直切变模型,对静力适应过程的影响不同;对于水平基流呈反气旋切变型和气旋切变型,扰动发展的波动垂直结构为,急流轴上方波动等相位线自下而上向西倾斜,急流轴下方波动等相位线自下而上向东倾斜,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的垂直切变 滞弹性大气 静力适应 能量转换
下载PDF
论不同模式大气中的静力适应过程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海龙 刘宇迪 董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64,共13页
为了研究大气静力平衡适应过程的本质,利用波动理论和能量转换角度,分别对完全可压缩的等温大气模型、滞弹近似下的等温大气模型和层结中性大气模型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大气静力平衡适应过程的本质是声波和混合声重力波对扰动能量的... 为了研究大气静力平衡适应过程的本质,利用波动理论和能量转换角度,分别对完全可压缩的等温大气模型、滞弹近似下的等温大气模型和层结中性大气模型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大气静力平衡适应过程的本质是声波和混合声重力波对扰动能量的频散过程,滞弹近似模型和层结中性模型均不能完全描述此适应过程;在波动假设下,此三类大气模型中扰动物理量之间的偏振关系同波动的性质有关,气团的运动方程均为椭圆方程,声波和混合声重力波对气团运动的作用差异较显著.大气静力平衡适应过程中扰动能量以有效势能、有效弹性势能、动能或波动能量的形式存在并相互转换;扰动有效势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与混合声重力波或者重力内波有关,扰动有效弹性势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与声波有关.在完全可压缩的等温大气模型中,扰动有效势能增加1个单位,其中69.9%来自扰动垂直动能,其余30.1%来自扰动有效弹性势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平衡适应 波动理论 能量转换 偏振关系
下载PDF
基于雷达和卫星资料对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煜淮 何宏让 陈涛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3期59-63,共5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FY2D逐小时亮温(TBB)资料对2015年4月28日发生在苏皖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可知,此次冰雹天气是由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这次风暴不但发展非常强烈并且...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FY2D逐小时亮温(TBB)资料对2015年4月28日发生在苏皖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可知,此次冰雹天气是由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这次风暴不但发展非常强烈并且持续时间较长,13:00左右对流风暴产生,16:45左右对流风暴发展成为超级单体,从22:02开始,超级单体逐渐减弱并向东南沿海方向移去.另外,0℃层高度为3.7 km左右,-20℃层高度为7.0 km左右,反射率因子强度达到50 dBZ的区域伸展到了-20℃高度以上,表明有产生大冰雹的可能性.(2)利用FY2D逐小时亮温(TBB)资料分析可得,此次中尺度对流风暴云团产生于13:00,并于24:00减弱入海,而后消失.冷云中心TBB最小值达到-60℃,与实际降雹区域进行比较可得,降雹发生在亮温梯度较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中尺度特征 多普勒天气雷达 卫星资料
下载PDF
越赤道气流不同波长分量对台风Megi(2010)路径偏折的影响与模拟检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兴亮 黄珊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8年第2期90-96,共7页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高分辨率海温资料,采用空间傅里叶滤波法,分析了台风Megi(2010)路径北折过程中越赤道气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其不同波长分量对台风移动路径转折的影响,利用谱逼近方案的数值模拟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高分辨率海温资料,采用空间傅里叶滤波法,分析了台风Megi(2010)路径北折过程中越赤道气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其不同波长分量对台风移动路径转折的影响,利用谱逼近方案的数值模拟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加里曼丹岛附近越赤道气流突然增强北涌对台风移动路径北折具有重要影响。经纬向波长为500km以上的低层风场分量的环流结构能明显反映出加里曼丹岛附近越赤道气流中的中尺度反气旋系统。模拟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一致,即环境风场的中尺度分量是影响台风路径北折的重要因子,其中经纬向波长为500 km以上风场分量体现了加里曼丹岛附近越赤道气流风场结构中的中尺度反气旋系统对台风路径的影响,因此,其模拟路径与观测路径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 越赤道气流 谱逼近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热带气旋外眼墙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雯 黄珊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7年第3期165-170,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带气旋外眼墙形成和维持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大尺度环境场和热带气旋涡旋内部动力学过程,如涡旋罗斯贝波理论、轴对称化过程、涡丝化作用、β-skirt轴对称化外眼墙形成假说和边界层非平衡动力过程等。随着对外眼...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带气旋外眼墙形成和维持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大尺度环境场和热带气旋涡旋内部动力学过程,如涡旋罗斯贝波理论、轴对称化过程、涡丝化作用、β-skirt轴对称化外眼墙形成假说和边界层非平衡动力过程等。随着对外眼墙形成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存在多种外眼墙形成的机制理论,而这些机制均强调在外眼墙的形成阶段,热带气旋外围有大量对流及位势涡度扰动的发生发展。因此,热带气旋外眼墙的形成很有可能是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的。最后,提出研究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外眼墙处的对流和位势涡度扰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外眼墙形成 物理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集合变分混合方法同化FY-3A卫星微波资料时混合系数选择的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宾鹏 张立凤 杨雨轩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8年第1期7-17,共11页
基于FY-3A卫星微波资料,利用Hybrid方法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强降水过程进行同化模拟试验,并分析了混合系数在同化中的应用。通过单点试验发现,传统3DVar同化方法的背景误差协方差是静态的,其同化增量总是表现为以观测单点位置为中... 基于FY-3A卫星微波资料,利用Hybrid方法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强降水过程进行同化模拟试验,并分析了混合系数在同化中的应用。通过单点试验发现,传统3DVar同化方法的背景误差协方差是静态的,其同化增量总是表现为以观测单点位置为中心呈均匀、各向同性分布,且与同化单点的位置有关。而集合变分同化的背景误差协方差是由集合预报结果构造的集合协方差,其单点观测试验同化增量集中在此次降水区域周围,依赖于环流形势的分布,其分布与观测单点的位置无关。通过实际个例的同化试验发现,混合系数取0.5的模拟效果最好,其次为0.1,混合系数取1的试验模拟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同化方法 FY-3A卫星微波资料 混合系数 SAL定量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