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企业儒学构建新时代中国企业精神——从韦伯问题谈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践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15,共12页
进入21世纪后,韦伯问题再次引发了学界的关注。这次关注的重点从问题的真伪转向了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迪,即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其文化传统的关系;从新教伦理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影响,转向了儒家文化对当代中国经济建设的价值和作用... 进入21世纪后,韦伯问题再次引发了学界的关注。这次关注的重点从问题的真伪转向了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迪,即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其文化传统的关系;从新教伦理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影响,转向了儒家文化对当代中国经济建设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在加强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的同时,需要加强市场伦理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儒学可以很好地回答构建当代中国企业精神的合法性、动力性和合理性问题,为中国企业精神提供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首先,儒家的“天命观”和“义利观”为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合法性。其次,儒家的“家国情怀”应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再次,儒家的“德治主义”是中国企业经营的合理化道路。最后,儒家的“入世禁欲主义”为财富的积累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问题 新教伦理 企业儒学 企业精神
下载PDF
多元文明反复汇聚与辐射——中华文明的生成与传播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践 《儒学评论》 2019年第1期48-63,共16页
中华民族是古老而又常青的民族,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为了给民族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进行充分的文化交流。因此需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生成和传播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进行文明交流互鉴。根据历史的研究,从新石器时代华夏民族开... 中华民族是古老而又常青的民族,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为了给民族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进行充分的文化交流。因此需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生成和传播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进行文明交流互鉴。根据历史的研究,从新石器时代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时代起,反复的辐射与汇聚就是中华文明生成的特点,因而形成了中华文化开放性、包容性、融合性的基本特质,并决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结构和"多元通和"的文化结构。她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主体性,又具有广大开放的包容性,因此立足于中华文化本位,充分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应当成为当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文化传播 辐射 汇聚 文明互鉴
原文传递
德导、礼齐、法治——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启迪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践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3-20,共8页
党中央提出要全面推进以法治国,同时也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古代儒家的社会治理思想包括道德引导、礼乐约束、法律治理三方面,这种体系性的社会治理观念,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思想借鉴。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道德引导 礼乐约束 法律治理
原文传递
从经典中汲取治国理政的丰厚滋养
4
作者 朱康有 《月读》 2015年第10期8-12,共5页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传承和弘扬呢?读经典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那些延续千年、经久不衰的经典,能够超越时空,反复体悟,用之于今,是最好的"正能量"。
关键词 战略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 民族复兴 老子注译及评介 马列学院 领导干部 《华严经》 社会事业 国际儒学联合会 副主任
原文传递
习近平纪念孔子诞辰讲话发表一周年研讨专题主持人的话
5
作者 朱康有 《黄海学术论坛》 2015年第2期1-1,共1页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纪念 中国 文化 诞辰 讲话 有益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视域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6
作者 朱康有 《黄海学术论坛》 2015年第2期2-9,共8页
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学术上要立论一个观点,便要经受暴风雨般的大众'口舌'的考验。的确,每个人都可以从历史上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论据和事实。甚至,你能够举证当下足够有力的实践,亦不足以打动和使人信服——因为即使是实践,人们... 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学术上要立论一个观点,便要经受暴风雨般的大众'口舌'的考验。的确,每个人都可以从历史上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论据和事实。甚至,你能够举证当下足够有力的实践,亦不足以打动和使人信服——因为即使是实践,人们也可以评头论足,将其贬斥得一钱不值。用'学术'包裹起来的自私自利、片面固执,远比一般普通老百姓的厚道和朴实更为隐蔽和顽固。而群众是直接的、朴素的,群众背后是强大的'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学术 立论 视域 信息时代 群众 文化 口舌
原文传递
《中庸》解读
7
作者 张践 《新校园(文化大观)》 2018年第5期40-40,共1页
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①,发而皆中节②谓之和③。中也者,天下之大本④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⑤也。致中和⑥,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⑦。——《中庸》第一章(三)注释:①【中】指不偏不倚、中正合度的一种状态。朱熹注释说:”喜、怒、哀、... 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①,发而皆中节②谓之和③。中也者,天下之大本④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⑤也。致中和⑥,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⑦。——《中庸》第一章(三)注释:①【中】指不偏不倚、中正合度的一种状态。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解读 致中和 注释
原文传递
《诗经》中的亲情友情(二)
8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18期20-23,共4页
上一期,小雅在大热天里到处找棠棣花,花当然是找不到的,但她学到了《诗经》里的艺术手法,就是常常用大自然的花啊、树啊等各种植物,来比喻人们之间的关系、情感,以及人们应该学习的道理,这就叫比兴。密密匝匝挤在一起,相互依偎的棠棣,... 上一期,小雅在大热天里到处找棠棣花,花当然是找不到的,但她学到了《诗经》里的艺术手法,就是常常用大自然的花啊、树啊等各种植物,来比喻人们之间的关系、情感,以及人们应该学习的道理,这就叫比兴。密密匝匝挤在一起,相互依偎的棠棣,就成为人们对于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关系的比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二) 比喻 艺术手法 大自然
原文传递
《诗经》中的亲情友情(一)
9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16期20-23,共4页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小雅在树丛里找着什么。“嘿,小雅,天这么热,你钻到这树丛里干嘛呢?快出来……”哥哥大雅把妹妹拉了出来。“我在找《常棣》里说的‘常棣’呢。”“傻娃娃,这个季节哪里有常棣……来来来,...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小雅在树丛里找着什么。“嘿,小雅,天这么热,你钻到这树丛里干嘛呢?快出来……”哥哥大雅把妹妹拉了出来。“我在找《常棣》里说的‘常棣’呢。”“傻娃娃,这个季节哪里有常棣……来来来,咱们先回家,边吃水果,边请诗诗给咱们说说这个常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雅 常棣 《诗经》 树丛
原文传递
诗中的草木(下)
10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10期20-23,共4页
小朋友们,在上一期中,小精灵诗诗带我们观赏了《诗经》中的好多植物,在《诗经》的三百多首诗歌中,光是歌咏植物的就有近一百五十首,是不是很奇妙呢?诗诗要再次提醒客位小朋友,《诗经》漫游,不仅仅是背诵诗句,更重要的是随着诗句把自己... 小朋友们,在上一期中,小精灵诗诗带我们观赏了《诗经》中的好多植物,在《诗经》的三百多首诗歌中,光是歌咏植物的就有近一百五十首,是不是很奇妙呢?诗诗要再次提醒客位小朋友,《诗经》漫游,不仅仅是背诵诗句,更重要的是随着诗句把自己融入莺飞草长、水碧天蓝的大自然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诗经》的美妙与魅力。另外,现在有不少诗都被谱成了歌曲,大家要经常咏唱,这样我们就会在写作文时妙笔生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飞草长 《诗经》 妙笔生花 写作文
原文传递
《诗经》中的亲情友情(三)
11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20期20-23,共4页
这天清晨,小精灵带着《诗经》里的兄弟姐妹们,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阳光好像一缕缕金丝,穿过浓密的绿叶和枝杈,斑驳地洒落在青苔上。突然,森林深处传来清脆的、有节奏的伐木声,一群鸟儿嘤嘤地鸣叫着,似乎在称赞勤劳的伐木工人:谢谢... 这天清晨,小精灵带着《诗经》里的兄弟姐妹们,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阳光好像一缕缕金丝,穿过浓密的绿叶和枝杈,斑驳地洒落在青苔上。突然,森林深处传来清脆的、有节奏的伐木声,一群鸟儿嘤嘤地鸣叫着,似乎在称赞勤劳的伐木工人:谢谢您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 《诗经》 青苔
原文传递
娘亲舅大
12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14期20-23,共4页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这是一首外甥送舅舅回家,又因舅舅而思念母亲的诗。俗话说“娘亲舅大”,作为中国人,甥舅是非常重要的关系。按中国的风俗习惯,以舅父为大、为尊。
关键词 悠悠我思 路车 渭阳
原文传递
读着《诗经》过家家(下)
13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24期20-23,共4页
在上一期中,小精灵诗诗介绍了宴请客人的礼仪;这次他带来的不仅有笾、簋等仿真玩具,还有一个“唱诗班”呢。听,“唱诗班”已经开始吟诵了。
关键词 唱诗班 《诗经》 玩具
原文传递
诗中的草木(上)
14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8期20-23,共4页
“木瓜”“木桃”“木李”都是同一类的水果,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琼琚”“琼玖”“琼瑶”都是美玉。春日载阳,仓庚鸣唱。小精灵诗诗可真是有领导能力,他把小凤、小雅、大雅、颂颂.
关键词 隰有苌楚 唱诗班 酸枣树
原文传递
八百里秦川的嘹亮军歌
15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12期20-23,共4页
小精灵诗诗穿着一身迷彩装,神气活现地出现在颂颂、大雅、小雅和凤凤面前:“你们猜我带来了什么?”诗诗双手背后,卖起了关子。凤凤一个箭步跑到诗诗身后,从他手里抢到了神秘玩具,原来是一只雄鹰样子的风筝!
关键词 小雅 八百里 风筝
原文传递
读着《诗经》过家家(上)
16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22期20-23,共4页
这天,小精灵诗诗又见到了朋友们,他拿出一个大礼盒:“来,你们猜猜我拿来了什么?”颂颂很好奇地看着盒子上的说明:“《诗经》里的餐具,鼎……簋……哎呀,这后面还有挺多字,我都不认识。”颂颂不好意思起来。
关键词 《诗经》 餐具 不好意思
原文传递
夯土筑墙,建城盖房
17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4期20-23,共4页
“太阳晒呀么哟嘿!北风吹呀么哟嘿!大家一起齐努力,筑都城呀么哟嘿!……”岐山脚下,一群群健壮的小伙子,在劳动号子的节奏里,把一个个土夯高高拉起,然后再迅速放下。土夯锤砸下的地基越来越结实,飞溅起来的黄土,弥漫在近百万平方米的都... “太阳晒呀么哟嘿!北风吹呀么哟嘿!大家一起齐努力,筑都城呀么哟嘿!……”岐山脚下,一群群健壮的小伙子,在劳动号子的节奏里,把一个个土夯高高拉起,然后再迅速放下。土夯锤砸下的地基越来越结实,飞溅起来的黄土,弥漫在近百万平方米的都城工地上空;上千名劳动者高亢的大合唱,在周原大地上激荡回响。“大雅,小雅,快来看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土 建城
原文传递
《诗经》:祖先们生活的万花筒
18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2期20-20,共1页
《诗》是我国最早用汉字记录的乐歌总集,其创作年代,距今大约三千年,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的光辉开端。春秋时,《诗》(或叫《诗三百》)曾是早期儒家的音乐课教材,“儒者颂诗三百,弦歌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汉... 《诗》是我国最早用汉字记录的乐歌总集,其创作年代,距今大约三千年,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的光辉开端。春秋时,《诗》(或叫《诗三百》)曾是早期儒家的音乐课教材,“儒者颂诗三百,弦歌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汉中叶以后,《诗》成为儒学经典,所以始有《诗经》之名,并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原文传递
《诗经》漫游(三) 诗中的鸟兽
19
作者 任真 《少儿国学》 2020年第6期20-23,共4页
小精灵诗诗和颂颂、大小雅兄妹,忽然想起了许久不见的小凤,就一起来找小凤玩了。一走进小凤村里,他们就看见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凤姑娘,正趴在地上逗蟋蟀玩呢,嘴里还念叨着《豳风·七月》所描述的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关键词 《诗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