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九成与儒家伦理:气论视域下的德福关系诠释
1
作者 李春颖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德福统一是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信念。德福实际上构成一组主客关系:主体德性修养与现实境遇。如何在主体与客境之间的鸿沟中构建联结,是德福关系中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宋代理学家张九成探讨了德福关系... 德福统一是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信念。德福实际上构成一组主客关系:主体德性修养与现实境遇。如何在主体与客境之间的鸿沟中构建联结,是德福关系中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宋代理学家张九成探讨了德福关系的多种路径:首先,承认天命外在,斩断主客联系,从主体精神境界上挺立德性价值;其次,以德福统一为正理,用侥幸解释歧出的偶然事件;最后,以气论为基础,从天地视域重新审视德福关系。德性与福报在一气流行中获得内在关联,主体的德与福通过融入天地整体而获得一致性,这体现出儒家极具特色的主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福统一 德性 天命 万物一体
下载PDF
追寻理想治道——略论儒家的礼乐刑政观
2
作者 林存光 郜喆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2,共7页
对儒家而言,以德化民、礼乐教化乃是治国为政、引导人民崇德向善的理想治道,对这一理想治道的追寻和探求,体现了他们始终不渝的思想追求和政治情怀。礼乐教化的作用在于能很好地协调和节制人的情感与欲望,构建一种人道且文明的伦理生活... 对儒家而言,以德化民、礼乐教化乃是治国为政、引导人民崇德向善的理想治道,对这一理想治道的追寻和探求,体现了他们始终不渝的思想追求和政治情怀。礼乐教化的作用在于能很好地协调和节制人的情感与欲望,构建一种人道且文明的伦理生活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化方式使人民逐渐养成美善之品性与行为,乃至在不知不觉间徙善远罪。当然,他们也并不完全拒绝和排斥这样一种可能性和必要性,即有时需要恰当地运用强制性的刑政手段和措施,来维持一种优良的治理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理想治道 礼乐教化 刑政
下载PDF
明代中期理学家对理想道德人格看法的转变——以王阳明和罗钦顺为中心
3
作者 秦晋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以往的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突出关注阳明学对朱子学的反叛,强调明代中后期心学相较于程朱理学的革命性意义。其实,自明代中期开始,广义的理学整体发生了转变。作为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的王阳明和“朱学后劲”的罗钦顺,他们在心性论上观点近... 以往的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突出关注阳明学对朱子学的反叛,强调明代中后期心学相较于程朱理学的革命性意义。其实,自明代中期开始,广义的理学整体发生了转变。作为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的王阳明和“朱学后劲”的罗钦顺,他们在心性论上观点近乎对立,但在理想道德人格这一问题上的看法却有诸多相同之处,且不同于朱熹。他们都肯定了欲望,认为在理想道德人格的养成中欲望不是绝对的消极因素,而是中性因素;他们都更为积极地看待情感,不认为养成理想道德人格就要防范情流于恶的自然倾向;他们都更多地将气质理解为单纯的差异性因素而非德性的遮蔽性因素,认为气质对于理想道德人格的养成而言是积极的;他们都忽略了客观知识的相对独立意义,并认为知性只有作为成就理想道德人格之辅翼时才有意义。以王阳明、罗钦顺为代表,明代中期理学家对理想道德人格的看法相较于朱熹大都发生有转变。这种转变可以理解为他们承继了朱熹的志业,在调整了对欲望、情感、气质、知识等的态度后对其进行重新归置,以在明代中期发生整体性历史变革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再次对理想道德人格进行表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罗钦顺 道德人格 欲望 气质 知识
下载PDF
荀子“礼”的三重规范意蕴
4
作者 李洋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荀子的“礼”疏远了早期儒学的先验的道德性,凸显了客观现实社会的群体性特征。“群”,乃是荀子“礼”的根本属性。“礼”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治群”的基本功能。《荀子·修身》中讲:“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的“礼”疏远了早期儒学的先验的道德性,凸显了客观现实社会的群体性特征。“群”,乃是荀子“礼”的根本属性。“礼”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治群”的基本功能。《荀子·修身》中讲:“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提纲挈领地概括了“礼”治群的三重规范。礼于人,荀子延续了“礼”对于人的德性约束,以礼法联结,强化了“礼”的规范力度;礼于事,荀子将礼义联结,“化性”之礼义落于群体生活中而“起伪”,规矩与德性相结合,强化了“礼”的行为规范意义;礼于国,“礼”为治国之本,荀子在治国中强调“分”,以“礼之分”建立一套群体社会的政治统治秩序,治国安民。三重规范联结交续,荀子的“礼”充斥了群体性规范与内容,亦由此建构了一个惟齐非齐、化性起伪、德行允协充义的规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下载PDF
儒学嬗变的思想轨迹:争鸣和独尊的交错
5
作者 陈卫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36,共9页
儒学何以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达两千多年之久?一般将之归于它的独尊地位,这是不全面的。纵观儒学思想流变的轨迹,争鸣与独尊的交错是其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论文以儒学由先秦到明清之际的演进过程,对此作了论证。
关键词 独尊 争鸣 儒学
下载PDF
第八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会议综述
6
作者 刘云超 《人文天下》 2021年第12期69-72,共4页
2021年11月13日,第八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济南和韩国安东两地同步举行。本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韩国国立安东大学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韩国国立安东大学... 2021年11月13日,第八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济南和韩国安东两地同步举行。本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韩国国立安东大学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韩国国立安东大学退溪学研究所承办,中共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给予大力支持。作为2021年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交流合作项目之一,本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的主题为"儒家心学思想与当代人的精神健康",围绕这一主题,来自中韩两国儒学领域的50余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广泛的交流探讨,四场学术交流活动呈现了诸多富于创新性的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事工作 中韩两国 交流大会 中共山东省委 人文交流 总领事馆 合作项目 学术交流活动
下载PDF
传统政治发展中的儒学制度化变革
7
作者 郑文迪 李路华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3期22-24,18,共3页
传统儒学的产生和变革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整个民族的生活模式之中,同时,儒学与政治权力的结合又使它展现出明显的制度化倾向。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它大体经历了先秦时代的初步形成到两汉之... 传统儒学的产生和变革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整个民族的生活模式之中,同时,儒学与政治权力的结合又使它展现出明显的制度化倾向。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它大体经历了先秦时代的初步形成到两汉之后的不断成熟直至清末走向没落。中国传统政治也正是在同样的演进与衰退的历程中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制度化 传统政治
下载PDF
康有为新儒典体系之重建及其历史价值研究
8
作者 孟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2,共5页
康有为作为晚清公羊学大家,是近代以来重建儒家经典体系极具开创性的历史人物。戊戌后为改造儒学成为适应现代需要之国教,康氏在分疏、厘正自汉唐以来的儒家经传谱系之后,以今文公羊学"三世""三统"说为总纲,以《中... 康有为作为晚清公羊学大家,是近代以来重建儒家经典体系极具开创性的历史人物。戊戌后为改造儒学成为适应现代需要之国教,康氏在分疏、厘正自汉唐以来的儒家经传谱系之后,以今文公羊学"三世""三统"说为总纲,以《中庸》《论语》《大学》《孟子》为主体,以《礼运》为理想至道,构筑起了一套以孔子神圣、文明进化与思想启蒙为核心理念与宗旨要义的新儒家经典体系,从而打破了宋明以降对朱子性理学之"四书""五经"经典体系的迷信,促进了传统经学的近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体系 中学 西学 孔子 孔教
下载PDF
分离与转向——梁漱溟文化哲学对儒学的再阐释
9
作者 李芙馥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71-373,共3页
作为新儒家的第一人,梁漱溟在其文化哲学体系下通过对“意欲”的分析,将直觉与理智二分,以直觉为透镜重新检视儒学。他将孔子视为儒家的理想人格,以孔子人格的分析为起点,对儒家的仁、礼乐及人伦思想都进行了新的阐释,使得儒学与... 作为新儒家的第一人,梁漱溟在其文化哲学体系下通过对“意欲”的分析,将直觉与理智二分,以直觉为透镜重新检视儒学。他将孔子视为儒家的理想人格,以孔子人格的分析为起点,对儒家的仁、礼乐及人伦思想都进行了新的阐释,使得儒学与封建意识形态相剥离,脱离封建专制的桎梏,成为一种鲜活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梁漱溟通过重新审视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内在价值,昭显儒学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意义,为儒学的现代化转向开启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意欲 直觉 礼乐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雯 李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1-44,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表现,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将其融入高校“四史”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其精髓要义、百余年历史发展,进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表现,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将其融入高校“四史”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其精髓要义、百余年历史发展,进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高校应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融入“四史”教育的核心要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主体、根本性质、主要内涵、普遍规律、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实践遵循和目标前景等核心内容与“四史”的主题主线有机衔接。具体来说,要坚持整体融入原则,建构动态融入机制,拓宽多样融入渠道,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源根魂、理论意蕴、历史逻辑、实践要求和生动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国式现代化 “四史”教育 课程教学
下载PDF
新时期小学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慧霞 李春颖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0,共5页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资源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德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目前基础教育中德育资源建设存在标准不统一、内容零散、重复开发等问题。新时期,如何立足学生德性成长和家庭教育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资源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德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目前基础教育中德育资源建设存在标准不统一、内容零散、重复开发等问题。新时期,如何立足学生德性成长和家庭教育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与成长规律,构建德育一体化的生态育人体系,探索新时期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升德育资源建设的质量、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德育资源 双减 童蒙养正 幼小衔接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孝经》学中的爱敬之论及其影响——以皇侃、刘炫为中心
12
作者 郜喆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5,共9页
在《孝经》中,爱敬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两种情感。郑玄紧密结合“五等之孝”的结构阐释爱敬之理,将二者视为通向孝教的人情基础,是汉代《孝经》学的典型。魏晋南北朝的《孝经》学将爱敬理解为普遍的个体情感,产生了“心迹”之分的问题。... 在《孝经》中,爱敬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两种情感。郑玄紧密结合“五等之孝”的结构阐释爱敬之理,将二者视为通向孝教的人情基础,是汉代《孝经》学的典型。魏晋南北朝的《孝经》学将爱敬理解为普遍的个体情感,产生了“心迹”之分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讨论旨在探究爱敬是否皆为自然的人情,有两种典型模式:第一,以皇侃为代表的爱敬各有心迹说,将爱敬都理解为自然人情,延续了汉代《孝经》学的基本思路;第二,以刘炫为代表的爱心敬迹说,只将爱看作自然人情,敬来源于外在人为的培育,背离了《孝经》对人情的定义。爱心敬迹说不是《孝经》解释史中的主流,但它对唐代忠孝、君父合一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体现出《孝经》性质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爱敬 皇侃 刘炫 心迹
下载PDF
从董仲舒“三统说”到刘歆“三统术”——论西汉“三统”理论的转折
13
作者 郜喆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两汉时期,《春秋》被视为孔子所作的“一王之法”,是学术与政治的核心。“三统”是《春秋》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滥觞于西汉初期董仲舒的“三统说”,影响到西汉中期以眭弘为代表的革命思潮。西汉末年,刘歆将“三统说”改易为“三统术”的... 两汉时期,《春秋》被视为孔子所作的“一王之法”,是学术与政治的核心。“三统”是《春秋》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滥觞于西汉初期董仲舒的“三统说”,影响到西汉中期以眭弘为代表的革命思潮。西汉末年,刘歆将“三统说”改易为“三统术”的历法技术,并引入五行相生说,论证了新莽及东汉王朝的历史正当性。从“三统说”到“三统术”的变化,昭示了西汉“三统”理论的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统 董仲舒 刘歆 《春秋繁露》 《三统历》
下载PDF
舜歌《南风》与敦煌变文《舜子变》的“南风”意象
14
作者 王心竹 万宜之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史书典籍中的舜歌《南风》等记载,成功塑造了舜孝德昭著、制礼作乐、天下归仁的圣王形象,深入人心,传颂古今。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德化天下、和洽族群的“南风”意象,彰显着传统乐教的艺术审美、人生伦理与政治哲学价值。敦煌变... 史书典籍中的舜歌《南风》等记载,成功塑造了舜孝德昭著、制礼作乐、天下归仁的圣王形象,深入人心,传颂古今。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德化天下、和洽族群的“南风”意象,彰显着传统乐教的艺术审美、人生伦理与政治哲学价值。敦煌变文《舜子变》作为传统乐教在后世的一种流变形式,其别具一格的“南风”意象,就在于其别出心裁的文化融通理路,彰显出唐五代敦煌地区民间说唱文学艺术思辨的深沉与宽博,对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族群团结、国家统一等,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舜子变》 舜歌《南风》 “南风”意象 文化融通
下载PDF
年龄之辩:中国古代未成年人法规研究
15
作者 秦雯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
我国古代,未成年人一直被当作家族的财产和成年人的附属品,即便如此,历朝历代法典都制定了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唐代为界,我国古代未成年人法规分为唐代以前和唐代以后两个部分。唐代以前的法规内容,学界重在研究矜老恤幼立法... 我国古代,未成年人一直被当作家族的财产和成年人的附属品,即便如此,历朝历代法典都制定了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唐代为界,我国古代未成年人法规分为唐代以前和唐代以后两个部分。唐代以前的法规内容,学界重在研究矜老恤幼立法思想和“三赦”“九惠之教”等原则性规定;唐代以后的法规内容,学界重点研究历代法典中具体的未成年人法规,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未成年人的年龄之辩以及法律规定的效用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未成年人法规 年龄之辩 恤幼
下载PDF
宋代儒佛之辩的逻辑演进
16
作者 李春颖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5,F0003,共11页
宋代儒佛之辩主要包含以“实有”或“实理”对治“空”这两个方面。以“实有”对治“空”主要以北宋儒者二程、张载为代表,其中二程以价值立场批判佛教之“空”,张载则以太虚实有驳斥佛教之“空”。中国佛教拥有完备精深的心性论,释氏... 宋代儒佛之辩主要包含以“实有”或“实理”对治“空”这两个方面。以“实有”对治“空”主要以北宋儒者二程、张载为代表,其中二程以价值立场批判佛教之“空”,张载则以太虚实有驳斥佛教之“空”。中国佛教拥有完备精深的心性论,释氏会通儒佛时实际是以佛为本、以儒为末,以佛为体、以儒为用。因此随着宋代理学体系逐步完善,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必然从更深层面回应和攻击佛教,即以天理之“实”驳斥佛理之“空”。如何理解现实世界的体用问题,如何理解世界及其本根的问题,是朱子辟佛的重点,也是儒佛之间最根本、最激烈的矛盾点。儒家“实理”作为形而上本体,根植于现实世界有序运转的事事物物,是从本体层面对现实世界的奠基。佛教之空则认为一切有为法没有自性,需破除物执与我执,才能达致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理 儒佛之辩
原文传递
从陈布统案论清代前期的“部院之争”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乾 李亚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清代前期以三法司为主体的中央司法机关,因职权不平衡导致刑部权力过重,大理寺平冤职能缺失,其制衡与监督主要体现在都察院与刑部之间。乾隆中期陈布统案的原始档案呈现了“两议”机制下一个全闭环的司法过程,其中有关部院“两议”的详... 清代前期以三法司为主体的中央司法机关,因职权不平衡导致刑部权力过重,大理寺平冤职能缺失,其制衡与监督主要体现在都察院与刑部之间。乾隆中期陈布统案的原始档案呈现了“两议”机制下一个全闭环的司法过程,其中有关部院“两议”的详细记录,展示了清代前期中央司法机关制衡机制的实际运转状况。概言之,“部院之争”在皇帝的统摄协调下并未演变成衙署相抗及朋党之争,而是在多个层面上有效发挥了司法监督的作用,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了司法活动的详慎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院之争 两议 陈布统案 司法监督
下载PDF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随笔十二则(下)
18
作者 周桂钿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4-26,共3页
在读到别人的观点时,有不敢苟同者,就摘录下来,发表一点意见。这当然不是全部,只是其中自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值得发表的见解。这也只是个人的见解,未必正确,只供参考。因为是讨论学术问题,不针对个人,往往也不是个别人的意见... 在读到别人的观点时,有不敢苟同者,就摘录下来,发表一点意见。这当然不是全部,只是其中自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值得发表的见解。这也只是个人的见解,未必正确,只供参考。因为是讨论学术问题,不针对个人,往往也不是个别人的意见,所以不指名道姓。可以肯定没有虚构的问题。发表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学术随笔 历史循环论 王夫之的历史观 《礼记·礼运》 最初五行 “天”
下载PDF
《学记》教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青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4期52-54,共3页
《学记》对教学的目的、作用、制度、原则等均有论述,它认为教学的目的有三个层次:"謏闻"、"动众"、"化民成俗";教学的作用是明白大道;教学具有一定的制度;教学的方法主要有"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 《学记》对教学的目的、作用、制度、原则等均有论述,它认为教学的目的有三个层次:"謏闻"、"动众"、"化民成俗";教学的作用是明白大道;教学具有一定的制度;教学的方法主要有"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教学目的 教育作用 教育制度 教育原则
下载PDF
浅析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哲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前,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以及生态失衡都已经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为解决这些问题,西方学者提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思想虽然有着重要的警醒作用,但是这种思想本身就存在着理论层面的局限性,在现实操作层面也不具备可... 目前,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以及生态失衡都已经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为解决这些问题,西方学者提出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思想虽然有着重要的警醒作用,但是这种思想本身就存在着理论层面的局限性,在现实操作层面也不具备可行性。为此,笔者认为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科学发展观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类中心主义 弱式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危机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