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探究——以《国际安全研究》为例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苏娟
-
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
-
出处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7-21,共5页
-
基金
国际关系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国际安全研究>数字化建设研究"(GZ2012-13)成果之一
-
文摘
学术期刊数字化不仅代表学术期刊业的未来和方向,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安全研究》在数字化建设中采取了诸如加入大型期刊集群网站数据库、创建独立网站、在线数字提前出版、开放访问、采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同国内许多学术期刊一样,发展中也遇到了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应该以"内容为王",加强读者在线个性化服务,增强数字版权保护意识,发展优先数字出版,强化编辑主体数字化意识和信息素养。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主动出击,彰显学术期刊特色,打造学术期刊精品。
-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数字化
版权保护
开放访问
优先数字出版
-
Keywords
academic journals
digitization
copyright protection
opening access
priorities to digital publishing
-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
-
题名2015年《国际安全研究》选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 2
-
-
-
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
-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为更好地集思广益,开辟学术研究新领域,发掘新的学术“增长点”,引领凼际安全研究学术前沿,《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于2014年12月21日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了2015年《国际安全研究》选题研讨会。求自全国各地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
关键词
国际安全研究
选题
学术研究
集思广益
学术前沿
国际关系
专家学者
科研机构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国际安全研究》首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举行
- 3
-
-
-
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
-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2013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2013年7月6日,《国际安全研究》首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到会的校外编委有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杨明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
-
关键词
国际安全研究
第一次会议
编委会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
外交学院
学术交流
党委书记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文化安全刍议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苏娟
-
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
-
出处
《当代世界》
CSSCI
2017年第9期66-67,共2页
-
文摘
"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贸易和文化发展为双核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意义,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不仅是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外交运筹和经济,
-
关键词
文化安全
经济合作
民族文化交流
双核心
地区经济
经济融合
命运共同体
区域合作
人口与经济
区域经济
-
分类号
G120
[文化科学]
-
-
题名生态环境问题在中国的安全化进程
被引量:4
- 5
-
-
作者
齐琳
-
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
-
出处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生态安全问题"(项目编号:3262015T5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安全化起始于学术研究,完成于政治议程。通过对基于中国知网的主要以"生态安全"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历届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学术专著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国家安全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80年代为发端阶段,生态环境问题被作为生态问题进行研究;20世纪90年代为发展阶段,生态环境问题开始被作为国家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1世纪初为勃发和完成阶段,生态问题的安全化完成,生态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国内生态问题的严峻、学术界的持续不断的研究、政府渐进的重视,共同促成了生态环境问题在中国的安全化。
-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安全化
国家安全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
生态问题
环境
-
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Security Process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Ecological Problem
Environment
-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应对自杀性恐怖袭击的战略选择:以以色列为案例分析
被引量:3
- 6
-
-
作者
谢磊
周璐铭
-
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
求是杂志社国际部
-
出处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4期94-105,共12页
-
文摘
以色列是世界上遭受自杀性恐怖袭击最多的国家之一。相对其他形式的恐怖袭击,自杀性恐怖袭击具有简单、机动性强、造成的人员伤亡多、引起社会恐慌大等特点。2000年9月以来,以色列政府针对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自杀性恐怖袭击,采取了增强防御力量、大规模军事进攻、定点清除和预防性逮捕等方式防止自杀性恐怖袭击的蔓延。以色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同时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非议,如导致巴勒斯坦无辜民众的死亡、加剧了巴以之间的冲突等问题。
-
关键词
自杀性恐怖主义
巴以冲突
定点清除
预防性逮捕
人道主义危机
-
分类号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气候伦理引导气候谈判的可行性及原则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齐琳
-
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3,共7页
-
基金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课题"面向未来20年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子课题"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安全战略研究"(课题编号:2014108-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生态安全问题"(项目编号:3262015T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在气候变化大会21年的艰难谈判历程中,各主权国家普遍把气候谈判当做为本国争取更大利益的机会,在谈判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争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导致气候谈判难以取得根本性进展。因此,从本质上把气候变化作为伦理问题来认识,使"自利利他、顾全大局"的伦理道德成为谈判的内在驱动力,是从根本上化解气候谈判中的"争权夺利"思维的关键。道德压力并非气候伦理的初衷,道德尊重带来的道德自律才是气候伦理发挥效用的起点。要使气候伦理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遵循四个原则:毫无例外的相互认可原则、共同利益优先的原则、从我做起的主动行动原则以及通过利他达到自利的能力原则。
-
关键词
气候伦理
气候变化大会
气候谈判
京都议定书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