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兴文 唐永忠 +3 位作者 邢立达 王秦伟 吴昊 唐玉 《世界地质》 CAS 2021年第1期7-14,共8页
通过系统地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特征和科学价值。陕西省目前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在11处地点,地层分布主要为中侏罗世延安组和早白垩世洛河组,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共有5属9种,造迹恐龙以兽脚类占绝对优... 通过系统地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特征和科学价值。陕西省目前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在11处地点,地层分布主要为中侏罗世延安组和早白垩世洛河组,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共有5属9种,造迹恐龙以兽脚类占绝对优势,个体普遍较小。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弥补了恐龙骨骼化石的匮乏,丰富了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种类,为不同地区相同沉积环境下地层对比提供了证据,表明造迹恐龙生活在季节性干旱-湿润气候交替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 分布特征 陕西省
下载PDF
陕西古人类化石资源及其科学价值
2
作者 李兴文 郭岐明 +3 位作者 唐永忠 李小强 李凯楠 王秦伟 《地质学刊》 CAS 2022年第3期251-259,共9页
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蓝田直立人化石以来,陕西已经发现了8处更新世古人类化石地点,成为中国人类化石资源分布密集区之一。陕西古人类化石涵盖了直立人、早期智人至晚期智人的人类演化阶段,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连续的人类演化序列。在蓝田... 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蓝田直立人化石以来,陕西已经发现了8处更新世古人类化石地点,成为中国人类化石资源分布密集区之一。陕西古人类化石涵盖了直立人、早期智人至晚期智人的人类演化阶段,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连续的人类演化序列。在蓝田公王岭、蓝田陈家窝子、洛南龙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直立人,在大荔甜水沟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早期智人,在志丹、黄龙、长武、南郑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晚期智人。陕西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对于研究直立人在欧亚大陆早期人类扩散和迁徙过程、早期现代人多地区起源、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关键阶段等一系列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化石 分布状况 科学价值 陕西
下载PDF
陕西蓝田公王岭遗址年代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兴文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7期18-20,共3页
陕西蓝田公王岭遗址直立人化石的发现,成为20世纪60年代轰动国际考古界的重大事件,在全球人类演化研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了蓝田公王岭遗址概况,在系统梳理遗址年代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最新年代学的研究进展。蓝... 陕西蓝田公王岭遗址直立人化石的发现,成为20世纪60年代轰动国际考古界的重大事件,在全球人类演化研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了蓝田公王岭遗址概况,在系统梳理遗址年代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最新年代学的研究进展。蓝田公王岭遗址发现的直立人化石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有确定地层层位和年代数据的时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最新的测年结果将蓝田公王岭直立人的生存年代提前至大约163万年前,并得到了宇成核素测年以及人类化石体质特征研究结果的支持。这对于研究早期直立人在欧亚大陆的出现时间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促使学界重新审视早期人类起源、迁徙及扩散路径等重大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田直立人 公王岭遗址 年代学 人类演化
下载PDF
汉中天坑群发现的东方剑齿象化石及其地质时代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兴文 胡义 +1 位作者 唐力 郭岐明 《贵州地质》 2021年第1期29-34,70,共7页
本文对汉中天坑群天星岩竖井中发现的剑齿象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形态特征对比认为其可归为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化石是由地表流水将剑齿象遗骸分解后的骨骼带入竖井中而形成的。综合对东方剑齿象的生存时代、化石赋存... 本文对汉中天坑群天星岩竖井中发现的剑齿象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形态特征对比认为其可归为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化石是由地表流水将剑齿象遗骸分解后的骨骼带入竖井中而形成的。综合对东方剑齿象的生存时代、化石赋存层位的岩性特征和时代以及天星岩竖井的形成时代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认为天星岩竖井中东方剑齿象化石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可能为晚更新世晚期。天星岩竖井中东方剑齿象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汉中天坑群地区岩溶地貌的形成时代、第四纪时期古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天坑群 天星岩竖井 东方剑齿象 地质时代 晚更新世
下载PDF
陕北地区下白垩统洛河组恐龙足迹的古生态学及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兴文 唐永忠 +2 位作者 邢立达 王秦伟 吴昊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陕北地区下白垩统洛河组恐龙足迹的发现为了解本地区恐龙的个体大小、运动方式、速度及生活习性等信息,恢复恐龙动物群面貌及古生态、古地理环境提供了化石证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陕北地区下白垩统洛河组恐龙足迹在古生态... 陕北地区下白垩统洛河组恐龙足迹的发现为了解本地区恐龙的个体大小、运动方式、速度及生活习性等信息,恢复恐龙动物群面貌及古生态、古地理环境提供了化石证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陕北地区下白垩统洛河组恐龙足迹在古生态学及地层学上的意义。对足迹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陕北地区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的造迹者体型较小,为小型兽脚类;对行迹特征的研究表明,造迹动物均处于正常行走状态,造迹恐龙以双足行走,而小型哺乳形动物为四足行走。靖边龙洲多条近于平行的恐龙行迹体现了小型兽脚类恐龙群居的生活习性;神木中鸡足迹组合为亚洲地区首次发现的具有典型沙漠相特征的巴西足迹遗迹相(Brasilichnium ichnofacies),为开展洲际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陕北地区下白垩统洛河组的恐龙足迹拓宽了中国西北地区恐龙足迹的地理和地层分布范围,为探讨本区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特征和演化及古生态、古地理、古环境等提供了条件和重要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 洛河组 下白垩统 神木 靖边 陕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