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比较文学的发展能打破欧美比较文学的僵局 被引量:1
1
作者 芳贺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91-92,共2页
今年初,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组织海内外部分比较文学学者,就90年代比较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第一组笔谈已发表于《读书》杂志1991年第2期上,我刊现在发表的是另一组。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欧美文学 半个世纪 中国比较文学 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中心主义 僵局 学会组织 文学理论
下载PDF
东西方比较的挑战和机遇
2
作者 张隆溪 杨烨菲(整理) +1 位作者 孙梦梦(整理) 刘承思(整理) 《关东学刊》 2019年第1期88-105,共18页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东西方比较的挑战和机遇",特别要着重讲的是比较文学中的东西方比较。我们讲比较文学的时候,为什么说东西方文学的比较有一个挑战呢?这就必须要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有一点了解,因为在19世纪比较文学最先作为一...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东西方比较的挑战和机遇",特别要着重讲的是比较文学中的东西方比较。我们讲比较文学的时候,为什么说东西方文学的比较有一个挑战呢?这就必须要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有一点了解,因为在19世纪比较文学最先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的时候,是以法国为主的,是在欧洲建立起来的。比较文学的定义不是说"比较"是它的方法,因为比较是很普遍的方法,在任何时候都要做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 比较文学 西方文学 学科建立 19世纪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新时代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隆溪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兴起于19世纪,但长期以来基本上局限于欧洲文学的比较研究。到20世纪末,随着世界大格局的改变,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已是势所必然。尤其进入21世纪最近十多年来,学术的发展使比较文学可以真正走出欧洲中心,扩展到...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兴起于19世纪,但长期以来基本上局限于欧洲文学的比较研究。到20世纪末,随着世界大格局的改变,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已是势所必然。尤其进入21世纪最近十多年来,学术的发展使比较文学可以真正走出欧洲中心,扩展到全世界范围的文学,东西方研究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我们真正进入了比较文学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欧洲中心主义 东西方比较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
原文传递
艺术理路与艺术精神——关于隐喻、现代性的对话
4
作者 张晓红 佛克马 李森 《民族艺术研究》 2006年第4期26-35,共10页
隐喻和现代性分别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核心诗学问题,同时,也正是我们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艺术理路之一。隐喻是语言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置于具体语境中,它才不会被滥用。当代批评推崇它为“修辞中的修辞”,着眼于隐... 隐喻和现代性分别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核心诗学问题,同时,也正是我们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艺术理路之一。隐喻是语言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置于具体语境中,它才不会被滥用。当代批评推崇它为“修辞中的修辞”,着眼于隐喻与认知特性的紧密关联。在中国语境下,现代性具有三个特征:其一,与民族性、传统性相对;其二,西方现代风格流派的总括;其三,整个批评方式与阅读模式上的西化。现代性带来了巨大的美学变革,但食洋不化成为了贻害无穷的当代流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学 隐喻 现代性 语境
下载PDF
文化自信增强主体自信
5
作者 乐黛云 《晚霞》 2018年第6期51-51,共1页
最近几年,我们开始强调“文化自信”。如何做到“文化自信”?我想,我们还是要回到传统,尤其是对20世纪文化资源重新进行整理、反思。例如,在谈到国家、民主问题时,鲁迅早期思想就很有先见之明。他的《文化偏至论》特别强调说,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偏至论》 文化资源 20世纪 民主问题 强调
下载PDF
论刘青画风
6
作者 张隆溪 《剧影月报》 2019年第3期77-78,共2页
中国画传统以文人画为正宗,尤其注重画与文人词章修养之关联。在形成文人画传统中极有影响的苏轼,也恰好是最能代表文人传统的一位特出人物。他欣赏同时代画家文同,而他认为文同的诗、书、画都是作为文人的道德文章之余绪。苏轼《文与... 中国画传统以文人画为正宗,尤其注重画与文人词章修养之关联。在形成文人画传统中极有影响的苏轼,也恰好是最能代表文人传统的一位特出人物。他欣赏同时代画家文同,而他认为文同的诗、书、画都是作为文人的道德文章之余绪。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风 文人画 文人传统 道德文章 中国画 苏轼 文同 画家
下载PDF
美国与欧盟日渐疏离吗?——关于文化的概念与文化差异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威·佛克马 王敬慧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在文化领域多年的研究经验 ,对当今有关文化这一概念的种种误解进行了批驳并论述了欧美文化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作者列举了不同类别的文化 ,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文化作了清晰的定义 ,即文化是一种成规体系。以此为出发... 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在文化领域多年的研究经验 ,对当今有关文化这一概念的种种误解进行了批驳并论述了欧美文化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作者列举了不同类别的文化 ,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文化作了清晰的定义 ,即文化是一种成规体系。以此为出发点 ,作者对 2 0 0 3年卡根的《天堂与权力》一书进行了批判性评论。作者对现代与后现代作出了精辟的辨析 ,认为不论卡根所谓现代的美国政策还是所谓后现代的欧洲态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成规不是静止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欧洲联盟 文化差异 卡根 《天堂与权力》 现代权力 后现代 成规习俗
原文传递
任继愈、汤一介、乐黛云在“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8
作者 任继愈 汤一介 乐黛云 《国际汉学》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汉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引起重视,这是我们中国国力强大的反映。现在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就是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强大的时期总是经历发展繁荣这么一种现象,现在又是一个不可阻挡的繁荣时期,但是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在交流中间,... 汉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引起重视,这是我们中国国力强大的反映。现在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就是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强大的时期总是经历发展繁荣这么一种现象,现在又是一个不可阻挡的繁荣时期,但是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在交流中间,如何能够提高自己汉学的水平,正确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将真实的情况介绍出去,并把好的经验介绍过来。《论语》上一句话是:三十而立。过去人解释,功成名就,就是"立"。而我觉得"立"和"位"是一样的,就是皇帝登基,得到位子就是立。孔子是三十岁找到他的位置的,发展文化、发展教育、总结整理文献,他一辈子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在立。今天,中华民族的位置在哪里呢?要促进国际的交流、文化的交流。现在经济走到前面了,赚钱了,深入下去就是文化的交流。我们大家负的责任就是把文化做好,做得繁荣昌盛起来,这是给我们国家,给我们民族做贡献。我们加强汉语教育,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汉语这个母语没有提高到很高的高度,翻译出去之后不大妥帖。我的老师朱光潜,他的翻译之所以好,就是因为他汉语的基础比较好,不仅仅是学习掌握外语,希望大家更能够加强汉语学习。因为中国人外语学得再好也不能超过母语,你母语的水平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 任继愈 汉语教育 乐黛云 汤一介 汉语学习 三十岁 研究中心 中国的传统 中国国际地位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全景观照
9
作者 汉斯.伯顿斯 史安斌 姜靖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29,124,共18页
本文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后现代研究项目主任、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比较文学系汉斯·伯顿斯教授在1993年3月北京大学举行的“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上的发言。文章对后现代主义在西方文学艺术领域内的产生、流变及影响作了... 本文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后现代研究项目主任、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比较文学系汉斯·伯顿斯教授在1993年3月北京大学举行的“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上的发言。文章对后现代主义在西方文学艺术领域内的产生、流变及影响作了全面的介绍。文中提供的丰富的资料及翔实的论据对中国后现代主义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理论 现代主义者 八十年代 自我反省 七十年 解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先锋派 女权主义 六十年代
原文传递
隐喻与翻译
10
作者 张隆溪 马丽娟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20年第1期-,共13页
当我们探索隐喻的语言学起源及概念根源时会注意到,隐喻与翻译存在着某种隐蔽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追溯到"translation(翻译)"这个词的德语"übersetzen"。"übersetzen"译自拉丁语"translatio... 当我们探索隐喻的语言学起源及概念根源时会注意到,隐喻与翻译存在着某种隐蔽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追溯到"translation(翻译)"这个词的德语"übersetzen"。"übersetzen"译自拉丁语"translation",在希腊语中表示为"meta phorein",即metaphor(隐喻)(Man 1979:15)。从字面意思来看,"übersetzen"和"meta phorein"一样,都表示"跨越或把…带过去"。于翻译而言,是把一个事物从A语言带到B语言。隐喻则表示一种类似转移的行为(übertragung),是一种修辞,把指代A的词或者短语用于指代B的词或短语中,以表示二者之间存在的某种相似性或者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存在 字面意思 希腊语 拉丁语 隐喻 B语言 语言学 相似性
原文传递
佛克马的汉语情愫与“文革”记忆
11
作者 杜威·佛克马 李森 《报林》 2005年第11期46-49,共4页
李森:佛克马教授,我想知道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汉语的,对您来说学习汉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请您谈谈对这种语言和文字的理解。
关键词 “文革” 记忆 语情 学习汉语 李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