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中德哲学家对话
1
作者 邓晓芒 奥特弗里德·赫费 +2 位作者 张廷国 袁辉(翻译/整理) 窦飞(校订) 《德国哲学》 2020年第1期197-233,共37页
张廷国教授:今天我们活动的标题是“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副标题是“中德哲学家对话”,主要围绕康德哲学及康德哲学在当代哲学的效应展开一场哲学家的深层次对话。邓晓芒教授和赫费教授分别是中德学界泰斗级哲学家,因而在这样一场重要... 张廷国教授:今天我们活动的标题是“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副标题是“中德哲学家对话”,主要围绕康德哲学及康德哲学在当代哲学的效应展开一场哲学家的深层次对话。邓晓芒教授和赫费教授分别是中德学界泰斗级哲学家,因而在这样一场重要的活动中扮演对话者当之无愧。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宣布这场对话正式开始。我们将提出康德哲学所引发的几个问题,请两位哲学家谈一谈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邓晓芒 当代哲学 当代意义 学界泰斗 中德 对话者 副标题
下载PDF
论《物理学》第一卷中“缺失”如何成为本原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开来 王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4,共8页
"缺失"虽然在《物理学》第一卷中被确立为三本原之一,但是它却没有独立的本原地位。缺失作为形式的对立面成为本原,而对立能成为本原又有赖于载体。实际上,缺失乃是一种偶性意义上的本原,而且缺失只是事物生成而非存在的本原... "缺失"虽然在《物理学》第一卷中被确立为三本原之一,但是它却没有独立的本原地位。缺失作为形式的对立面成为本原,而对立能成为本原又有赖于载体。实际上,缺失乃是一种偶性意义上的本原,而且缺失只是事物生成而非存在的本原。并不存在单纯的研究缺失的科学,缺失只有在与实体相关的意义上才能被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 本原 偶性
下载PDF
德国神秘主义思想中的想象(Einbildung)概念
3
作者 韩隽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88,共8页
本文依据Einbildung这个概念探讨了以埃克哈特为例的德国神秘主义者是如何对神的形象和世界图景进行构造的。基于柏拉图的理念学说和基督教的神人同构说,德国神秘主义者们对imaginatio这个拉丁词进行本土化,随之开创了一种德国神秘主义... 本文依据Einbildung这个概念探讨了以埃克哈特为例的德国神秘主义者是如何对神的形象和世界图景进行构造的。基于柏拉图的理念学说和基督教的神人同构说,德国神秘主义者们对imaginatio这个拉丁词进行本土化,随之开创了一种德国神秘主义的认知范式,即以图像的转化为中介来构造神-人-世界的关联体系。在这个以一种神性的想象力/构造力为主导的体系中,有限者与无限者于神秘的直观中达成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神秘主义 认识论 想象 构造力
下载PDF
海德格尔—马克思主义:元儒家的要素
4
作者 弗朗茨.费尔瑟 袁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97-600,共4页
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一部人的异化史,近代以来的技术进步是存在遗忘自身的过程。海德格尔和马克思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是人类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从东方的儒家、道家和佛教所组成的"元儒家"的思想出发,我们可以证... 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一部人的异化史,近代以来的技术进步是存在遗忘自身的过程。海德格尔和马克思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是人类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从东方的儒家、道家和佛教所组成的"元儒家"的思想出发,我们可以证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及其带来的灾难并不拥有必然性的光环。从另一个角度看,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和海德格尔的关于存在之思可以与"元儒家"共同承担起对当代社会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建构的使命,并因此而成为"元儒家"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马克思 元儒家
下载PDF
康德哲学中范畴是否在知觉中即已经扮演了角色?——对彼得·罗斯和约翰·麦克道尔的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文哲 窦飞(译)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9年第1期59-81,共23页
范畴是否在知觉中已经扮演了一个角色,这在康德诠释者那里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彼得·罗斯(Peter Rohs)论证支持知觉相对于知性的独立性(Unabh?ngigkeit)和自主性(Selbst?ndigkeit)。(1)想象力的直观综合必须能够立足于自身;诸图像... 范畴是否在知觉中已经扮演了一个角色,这在康德诠释者那里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彼得·罗斯(Peter Rohs)论证支持知觉相对于知性的独立性(Unabh?ngigkeit)和自主性(Selbst?ndigkeit)。(1)想象力的直观综合必须能够立足于自身;诸图像(Bilder)和单个感官知觉(singul?re Sinne)必须先行于概念的应用(第一部分)。与之相对,麦克道尔反对知觉的这种自主性。如果将它设定为前提,那么知性则出现得太迟了(第二部分)。双方的论证都应该基于康德的文本加以探究(第三部分)。在这些讨论中,出现了一个事实上的问题,当今的,主要是美国的,(在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的框架下)关于认知机能(kognitive Funktionen)在知觉中有某种必然性的讨论遇到了一些和我们在康德那里所发现的非常相似的问题,只是似乎在康德研究圈之外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道尔 埃文斯 感官知觉 康德哲学
原文传递
莱布尼茨早期哲学中的个体化问题
6
作者 刘长安 周小龙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5,共8页
数百年来,莱布尼茨的《个体之原则》一文始终未受到哲学研究者们的重视。直至20世纪末,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本文通过分析青年莱布尼茨在该文中对中世纪晚期个体化理论的批判,展现他在个体化问题上的突破和独到见解。本文指出,青年莱布... 数百年来,莱布尼茨的《个体之原则》一文始终未受到哲学研究者们的重视。直至20世纪末,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本文通过分析青年莱布尼茨在该文中对中世纪晚期个体化理论的批判,展现他在个体化问题上的突破和独到见解。本文指出,青年莱布尼茨的内在性的个体化原则既突破了中世纪晚期的经院主义传统,也为他后来的单子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原则 青年莱布尼茨 单子论 中世纪晚期 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普罗提诺论努斯的生成与转向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逸飞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本文澄清了普罗提诺《九章集》V3中努斯朝向太一并实现自身本质的学说,即太一如何生成努斯的论题。通过对两种思、两种现实性的区分,普罗提诺分别以尚未存在的努斯趋向太一的行为、出于实体的现实性以及太一与努斯内在的同一状态作为中... 本文澄清了普罗提诺《九章集》V3中努斯朝向太一并实现自身本质的学说,即太一如何生成努斯的论题。通过对两种思、两种现实性的区分,普罗提诺分别以尚未存在的努斯趋向太一的行为、出于实体的现实性以及太一与努斯内在的同一状态作为中介,构建出了一套从“单纯之一”到“多”的等级序列,借此太一在保持绝对超越性之时也能作为努斯及万物的原因。通过厘清以上几组概念的内在关系,本文将其回溯到一套全新的形而上学原则之上,借助区分两种原因澄清了一种特殊的因果性运作机制:原因以“非或前-原因”的方式作用于结果,而基于这种否定神学式的表述,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学说才能得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柏拉图主义 太一 努斯 转向 否定神学
原文传递
论道德的概念与论证 被引量:7
8
作者 E.图根特哈特 辛启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启蒙以来的现代境况使得道德及其论证的问题既重要又困难。一方面,传统论道德连同其更高真理包含着无法论证的前提,因而所有道德的核心必须还原到规范之自然的或合理的基本存在之上;另一方面,契约论以及其他现代道德替代品涉及的仅仅是... 启蒙以来的现代境况使得道德及其论证的问题既重要又困难。一方面,传统论道德连同其更高真理包含着无法论证的前提,因而所有道德的核心必须还原到规范之自然的或合理的基本存在之上;另一方面,契约论以及其他现代道德替代品涉及的仅仅是一种外部的社会裁定,而道德则是一种在羞愧、义愤等道德感受中感受到的内部的社会裁定。因此,道德的可能性只在于:本质上将自身理解为一个共同体一般以及与此相关的受到普遍尊重之观念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内部裁定 共同体 羞愧 普遍尊重
原文传递
自然科学时代的道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一种异端的导读 被引量:5
9
作者 O.赫费 郭大为(译) 《世界哲学》 CSSCI 2006年第1期78-83,共6页
作者将《纯粹理性批判》视为康德哲学的“哲学全书”,认为它不仅是对“我能够知道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而且也是对理性关切的另外两个问题,即“我应该做什么?”与“我可以希望什么?”问题的回答;同时,康德对于“知识”与“希望”的探... 作者将《纯粹理性批判》视为康德哲学的“哲学全书”,认为它不仅是对“我能够知道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而且也是对理性关切的另外两个问题,即“我应该做什么?”与“我可以希望什么?”问题的回答;同时,康德对于“知识”与“希望”的探讨最终都是为道德服务的。康德通过先天综合不但解决了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而且一举解决了道德及其基础———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从而使哲学不但具有了超越时代与文化的自明的有效性,而且也展示出其道德———实践的优先性,这使得《纯粹理性批判》成为了自然科学时代具有“世界公民”性质的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道德 先天综合 世界公民
原文传递
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先刚 《哲学门》 2004年第1期16-38,共23页
柏拉图,出于对书写著作的批判认识以及自身哲学活动的独特性,明确宣称在自己的对话录著作之外保留了他最根本的学说。在此更体现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理论和实践对柏拉图的决定影响:哲学的内传和口传。依据亚里士多德以及学... 柏拉图,出于对书写著作的批判认识以及自身哲学活动的独特性,明确宣称在自己的对话录著作之外保留了他最根本的学说。在此更体现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理论和实践对柏拉图的决定影响:哲学的内传和口传。依据亚里士多德以及学园、逍遥学派的内部记述,我们得以重构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整个柏拉图哲学的内核和根基。通过对这几个基本问题(对任何柏拉图研究而言)的探讨,我们希望揭示出一种新的理解柏拉图的思维维度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未成文学说 本原学说 图宾根学派
原文传递
Hegel’s Criticism of Kant 被引量:2
11
作者 奥特弗利德·赫费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9年第2期68-83,共16页
This second lecture presents three prominent objections against Kant either put forward by Hegel himself or by the Hegel school.1st:Hegel’s objection against Kant’s central element of his moral philosophy,the catego... This second lecture presents three prominent objections against Kant either put forward by Hegel himself or by the Hegel school.1st:Hegel’s objection against Kant’s central element of his moral philosophy,the categorical imperative,presented by Hegel in an early essay on natural law,repeated later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the M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 EGO ESSAY
原文传递
布尔特曼的“解神话化”与成玄英的“寄言诠理”:释经技艺之比较
12
作者 高语含 《思想与文化》 2021年第2期383-399,共17页
面对世界图景更新导致的传统经释遭受的挑战,布尔特曼的《圣经》诠释与成玄英的《庄子》诠释提出了具有高度一致性的释经原则:通过对文本中某种字面的(神话)―隐含的(真理)二重意义结构的建立,抛弃对字面上含有非理性神话因素之经文的... 面对世界图景更新导致的传统经释遭受的挑战,布尔特曼的《圣经》诠释与成玄英的《庄子》诠释提出了具有高度一致性的释经原则:通过对文本中某种字面的(神话)―隐含的(真理)二重意义结构的建立,抛弃对字面上含有非理性神话因素之经文的字面解释,从而使经释趋于“理性化”。二人的差异集中在对字面意义的具体定位上,这些差异更深层地来自基督教与道家传统中基本信念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特曼 解神话化 成玄英 新约圣经 诠释学
原文传递
Kant or Hegel?
13
作者 奥特弗利德·赫费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9年第2期50-67,共18页
There is no doubt,that both,Kant and Hegel,belong to the most prominent,most influential and above all to the philosophically most important thinkers of the occident.Not beyond all doubt is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 There is no doubt,that both,Kant and Hegel,belong to the most prominent,most influential and above all to the philosophically most important thinkers of the occident.Not beyond all doubt is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who is more impor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T Kan influenti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