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在髁状突囊内骨折中的表现和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姚志涛 阿布都合肯·亚如拜克 +1 位作者 李伟东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83-2185,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髁状突囊内骨折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IL)-1β、IL-6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现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山羊15只,6-8个月龄,体重10 - 12 kg,... 目的 探讨在髁状突囊内骨折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IL)-1β、IL-6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现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山羊15只,6-8个月龄,体重10 - 12 kg,雌雄不限,击打一侧颞颌关节区造成颞颌关节骨折,即刻进行CT扫描记录验证后的动物模型,取骨折处以及对侧健康处软骨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MP、FGF1、IGF1、IL-1β、IL-6以及TGF-β,并分别检测两组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蛋白以及mRNA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MP:对照侧为(101.51 ±2.16) cm^2,与实验侧的(101.23±1.90) c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1:对照侧为(91.03±2.37) cm^2,与实验侧的(91.19 ±3.13) c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1:实验侧为(153.43 ±1.18) cm^2,与对照侧的(97.26±1.02) cm^2比较,实验侧IGF1表达显著增高(P<0.05).IL-1β:实验侧为(146.04±1.24) cm^2,与对照侧的(98.77±1.83) cm^2比较,实验侧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5).IL-6:实验侧为(130.08±1.03) cm^2,与对照侧的(83.05±1.22) cm^2比较,实验侧IL-6表达显著升高(P<0.05).TGF-β:实验侧为(84.04±1.70) cm^2,与对照侧的(85.10 ±2.11) c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PI3K和AKT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 髁状突囊内发生骨折后,IGF1首先被激活,进而使得其下游的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导致炎症相关因子IL-1和IL-6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囊内骨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