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与韩非的“无定理”之比较——古代中西哲学中二分对立观的同和异
1
作者 陈宁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9-159,180,共12页
阿那克西曼德的“本原”和韩非子理解的《老子》的“常道”是轴心时代中国哲学和希腊哲学两个非常接近的概念。前者是“阿派朗/无限定”,后者为“无定理”。二者有着重要的相同点,也有着关键的不同之处。在形而上方面,它们都以否定的形... 阿那克西曼德的“本原”和韩非子理解的《老子》的“常道”是轴心时代中国哲学和希腊哲学两个非常接近的概念。前者是“阿派朗/无限定”,后者为“无定理”。二者有着重要的相同点,也有着关键的不同之处。在形而上方面,它们都以否定的形式界定“绝对现实”,都将万物中“对立”现象追溯到绝对现实(对立观念是人类认识世间万物的基础)。二者都将世界的起源归于绝对现实启动的“分离”,而都未阐明分离的机制。它们的性质都是非人格和永恒的,显示两个文明开启了理性的思维。所异方面,阿派朗是由经验界的限定上升到抽象的无限,而无定理是从抽象领域下降到可感世界。这一概念运动的不同体现了两位哲学家所遇到的问题不同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希腊人长期探讨有限与无限的对立,最终发展出以“两分法”为核心的逻辑学,中国则没有出现。阿派朗体现的是“在场形而上学”,无定理体现的是“超越在场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纳克西曼德 阿派朗 韩非 无定理
下载PDF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形而上学与历史理性
2
作者 陈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132,共16页
刘家和先生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古代中国的思想以“历史理性”占主导地位而西方的是“逻辑理性”统摄一切。差异的形成,绝非来自单一的原因。本文试图提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其方法是,将中国的历史理性置于形而上学的大框架中考察,检测二者... 刘家和先生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古代中国的思想以“历史理性”占主导地位而西方的是“逻辑理性”统摄一切。差异的形成,绝非来自单一的原因。本文试图提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其方法是,将中国的历史理性置于形而上学的大框架中考察,检测二者是否有关联。如果有,那么形上学背景就可以被认为是出现历史理性的原因之一。笔者借助当前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形而上学的综合研究,归纳出三个普遍的重要的特点:内在性、整体性、超越在场性。然后,将这三方面的特点与历史理性进行比较,发现历史理性完全符合形而上学的特点。为了印证这一吻合的合理性,本文又分析了西方形而上学与历史理性的脱节现象。本文最后总结了中国历史理性的几个特点:(1)历史是变化的,而在变化中,在场与不在场的因素交互出现是常态,体现了变中有常和常中有变的思想。(2)历史变化的原因在于宇宙实在的本质就是变化,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当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3)历史理性的功利色彩十分明显,目的是实现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的稳定。(4)中国的历史理性,不只体现于少数人的文字中,还是知识界普遍具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和 形而上学 历史理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形而上学与历史理性
3
作者 陈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1期39-40,共2页
人类历史进入“轴心时代”后,世界上有几个古文明各自开启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进程,审视和思考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也达到了人类理性的新高度。中国的理性结构中以历史理性表现得最为突出。本文将历史理性置于形而上学的框架中来分析,找... 人类历史进入“轴心时代”后,世界上有几个古文明各自开启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进程,审视和思考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也达到了人类理性的新高度。中国的理性结构中以历史理性表现得最为突出。本文将历史理性置于形而上学的框架中来分析,找出二者的相关性,因为历史理性属于一种认识论,而认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体论/形而上学的影响。将二者放在一起考察,我们或许能够对古代中国的思维方式获得一个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人类自我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 理性结构 古文明 形而上学 新的认识 认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