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的优化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贾志宾 曹凯 杨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8-183,共6页
钻孔数据是地质中最常见且最简单的数据,利用钻孔数据直接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在研究前人多种地质建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一套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优化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以钻孔数据为基础数据... 钻孔数据是地质中最常见且最简单的数据,利用钻孔数据直接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在研究前人多种地质建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一套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优化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以钻孔数据为基础数据,将钻孔地质剖面数据融入到地质建模中,修正了以往建模中尖灭点位置取值1/2区域的不合理情况,生成精确位置地层尖灭线;并且在建模的过程中加入了依据剖面图数据的模型调整。最后通过建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钻孔数据 地质剖面图 地层尖灭线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金矿四矿区L7号脉中的特殊矿物组合及其成矿意义
2
作者 郑波 朱永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46-547,共2页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是新疆重要的铜金产地,金矿脉多分布在中酸性岩株周围,中酸性岩株中成矿元素含量最高,火山碎屑沉积地层次之,中酸性-中基性脉岩成矿元素含量最低。地质体中成矿元素的含量与距岩株的距离呈反比,中酸性岩株是区内最重...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是新疆重要的铜金产地,金矿脉多分布在中酸性岩株周围,中酸性岩株中成矿元素含量最高,火山碎屑沉积地层次之,中酸性-中基性脉岩成矿元素含量最低。地质体中成矿元素的含量与距岩株的距离呈反比,中酸性岩株是区内最重要的找矿标志。目前发现的20多个矿点其矿石类型多为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化与黄铁矿和毒砂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化 L7 矿物组合 成矿元素 自然锑 火山碎屑沉积 中酸性 岩株 矿石类型 找矿标志
下载PDF
五台-吕梁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证据权重法成矿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亮 潘懋 +2 位作者 陈建平 张翀 曹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5,共8页
山西省五台-吕梁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前寒武系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区。全面总结了研究区前人成果和现有资料,利用新的成矿学理论和固体矿产预测方法技术,使用GIS软件平台统计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元信息,并以此建立了... 山西省五台-吕梁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前寒武系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区。全面总结了研究区前人成果和现有资料,利用新的成矿学理论和固体矿产预测方法技术,使用GIS软件平台统计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元信息,并以此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找矿概念模型;结合网格单元法和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铁矿资源预测,并依据计算得到的后验概率值和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圈定了2处A级成矿远景区(五台山远景区、袁家村远景区)和5处B级成矿远景区(桑干河-灵丘县远景区、武灵镇-神堂堡乡远景区、恒山铁矿远景区、轩岗镇-长梁沟镇远景区、关帝山-庞泉沟远景区)。预测结果对该区域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吕梁 沉积变质型铁矿 成矿预测 证据权重法 多元信息
下载PDF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结构研究的新视角
4
作者 孙亮 刘金平 罗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3,共6页
矿区生态环境结构是揭示和研究矿区生态环境要素数量配比、质量配比、纵横空间位置配置、相互间联系内容与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可概括为两个体系、三项内涵、一个因素、两个关系、一项规律。由于我国资源与环境制度以及煤炭资源开采的... 矿区生态环境结构是揭示和研究矿区生态环境要素数量配比、质量配比、纵横空间位置配置、相互间联系内容与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可概括为两个体系、三项内涵、一个因素、两个关系、一项规律。由于我国资源与环境制度以及煤炭资源开采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等与国外有所不同,在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后,提出了煤矿区生态环境结构变异规律及全程协调控制的理论:将矿区生态环境要素与煤炭资源开发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基于地面与地下一体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资源开发一致,与矿区生态环境结构变异规律相协调,受矿区生态环境结构容量约束,探-采-闭-复全程以及预测-预防-控制-治理-恢复全面的,煤炭资源开发的组织、管理及技术的方式和方法的最佳组合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生态环境结构 变异规律 全程协调控制
下载PDF
华南板块古生代维管植物数据集
5
作者 熊聪慧 黄璞 +1 位作者 王德明 薛进庄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1期162-173,共12页
陆生维管植物在古生代中期的起源和辐射演化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生代期间,华南板块位于低纬度地区,与其他古大陆相对隔离,维管植物的多样性高,且面貌独特。本数据集共享了华南古生代维管植物的分类单元名录、大植物–孢粉化... 陆生维管植物在古生代中期的起源和辐射演化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生代期间,华南板块位于低纬度地区,与其他古大陆相对隔离,维管植物的多样性高,且面貌独特。本数据集共享了华南古生代维管植物的分类单元名录、大植物–孢粉化石产出的地理和地层分布信息,以及421种植物的营养或繁殖器官形态学数据(包括茎轴直径、孢子囊、叶片的测量值,以及基于二元性状对植物进行编码的数据矩阵)。作为重要的证据,这些数据可用于探讨古生代维管植物在低纬度地区的属种多样性和表型演化模式,以及它们在不同板块之间的扩散和迁移等植物地理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板块 古生代 维管植物 分类单元多样性 形态演化
下载PDF
湖北兴山古洞口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牙形类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冠州 刘建波 +1 位作者 栾晓聪 吴荣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8-316,共9页
本文分析了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的牙形类化石。鉴定牙形类4属5种,包含华南下奥陶统常见的Colaptoconusquadraplicatus和Drepanoistoduscostatus。据牙形类产出,识别出Cola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Drepanoistodus cos... 本文分析了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的牙形类化石。鉴定牙形类4属5种,包含华南下奥陶统常见的Colaptoconusquadraplicatus和Drepanoistoduscostatus。据牙形类产出,识别出Cola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Drepanoistodus costatus的产出表明兴山地区南津关组下部灰岩的时代晚于秭归、宜昌和石门等地的南津关组下部灰岩。基于牙形类化石记录,兴山地区三游洞群和南津关组之间可能缺失了Cordylodus intermedius带(上部)、Cordylodus lindstromi带、Iapetognathus fluctivagus带、Cordylodus angulatus带和Rossodus manitouensis带(部分)。湖北兴山、秭归、宜昌和湖南张家界等地下奥陶统对比表明,各地特马豆克阶下部普遍可识别沉积间断。古洞口剖面南津关组中上部和分乡组中下部可识别LSICE(Late Stairsian Isotopic Carbon Excursion)碳同位素漂移,时代为特马豆克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类 生物地层 沉积间断 南津关组 奥陶系
原文传递
西欧晚泥盆世法门期早期石燕贝类腕足动物
7
作者 王艺凝 马学平 +1 位作者 Volker Ebbighausen R.Thomas Becker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0-375,共26页
比利时新基尔里斯(Senzeilles)地区是西欧晚泥盆世地层研究的一个经典地区,也是法门期石燕贝类腕足动物的重要比产区。然而针对本区弓石燕类的现代研究却较为匮乏,此外,早期的分类工作已难以满足现代专题性的课题资料要求(即层位清楚、... 比利时新基尔里斯(Senzeilles)地区是西欧晚泥盆世地层研究的一个经典地区,也是法门期石燕贝类腕足动物的重要比产区。然而针对本区弓石燕类的现代研究却较为匮乏,此外,早期的分类工作已难以满足现代专题性的课题资料要求(即层位清楚、鉴定准确的系统分类工作),因此对比利时地区法门期的“弓石燕属”足动物进行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及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在华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壳面特征(贝体大小、基面特征、微细纹饰特征、中槽壳褶发生方式)及内部构造(齿板特征、内窗板特征等)的系统研究及对比,拓展了Plicapustula属的定义,即:褶上和褶间均发育微瘤纹饰。欧洲的Plicapustula属分子褶间均发育放射状细瘤微细纹饰,而华南的该属分子褶间均缺失微瘤纹饰。由于该特征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当前研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Paraplicapustula亚属,并将欧洲的标本归入该亚属。此外,本文还首次识别并描述了欧洲的Sinospirifer属。大部分西欧Sinospirifer属和Plicapustula属与华南地区相比,在种级组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标本大小、齿板是否增厚、壳褶数目及分枝情况、微细纹饰类型等。本文共描述了上述2属的5种,包括1新亚属、3新种[Plicapustula(Paraplicapustula) eleganta subgen. et sp. nov. Ma and Wang, Plicapustula(Paraplicapustula) magna subgen. et sp.nov. Ma and Wang, Sinospirifer transversus sp. nov. Ma and Wang, Plicapustula(Paraplicapustula) sp.及Sinospirifer subextensus(Martelli, 1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燕 褶瘤石燕 副褶瘤石燕 华南 西欧 晚泥盆世 腕足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