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许月卿 周巧富 李双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4,i0002,共5页
降水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贵州省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以全省19个气象台站1951—2001年逐日降雨资料,利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了贵州省降雨侵蚀力... 降水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贵州省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以全省19个气象台站1951—2001年逐日降雨资料,利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了贵州省降雨侵蚀力,分析了其时空分异规律。结果显示近50a来贵州省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即由降雨引起的土壤水蚀潜在能力增加。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均降雨侵蚀力的68.48%。在空间分布上,降雨侵蚀力由南向北递减,并且在西南部和东南边缘形成侵蚀力高值中心,在西北部形成低值中心。根据年降雨侵蚀力的季节分配特征,可以将贵州省划分为3个类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侵蚀力 空间变化 季节变化 日雨量
下载PDF
河南织机洞旧石器遗址的洞穴堆积和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德成 夏正楷 +1 位作者 王幼平 宝文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8,共8页
MIS3阶段晚期是末次冰期中一个气候比较温暖的间冰阶,当时人类活动相当活跃,在世界各地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面貌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织机洞遗址是一处以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的洞穴遗址,洞穴中堆积地层可以划分为... MIS3阶段晚期是末次冰期中一个气候比较温暖的间冰阶,当时人类活动相当活跃,在世界各地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面貌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织机洞遗址是一处以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的洞穴遗址,洞穴中堆积地层可以划分为四层:下部含丰富的打制石器称下文化层,属旧石器中晚期;中部不含石器;上部含少量打制石器称中文化层,属旧石器晚期;顶部含有裴李岗和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上文化层,属全新世时期。根据光释光年代测定,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下文化层,年龄为距今3·5—5万年,相当于MIS3阶段的中晚期,正处于"旧石器晚期革命"的前夕。孢粉分析结果表明,下文化层所处的MIS3阶段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为暖温带草原-疏树草原环境,良好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当时古代人类的生存与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机洞 旧石器中晚期文化 洞穴地层 人类活动
下载PDF
稻田土壤-作物系统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与模型验证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鑫蕊 梁浩 +1 位作者 周丰 胡克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2-262,271,共12页
为提高稻田土壤-作物模型校准过程的效率和精度,以长江中游地区两年的稻田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Morris和Sobol’两种方法对WHCNS_Rice模型参数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模型主要敏... 为提高稻田土壤-作物模型校准过程的效率和精度,以长江中游地区两年的稻田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Morris和Sobol’两种方法对WHCNS_Rice模型参数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模型主要敏感性参数基本一致,与Sobol’方法相比,Morris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和筛选快速的优势。土壤水力学参数和作物参数对模型输出项均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土壤水力学参数中的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以及犁底层饱和导水率;作物参数中生育期总有效积温、最大比叶面积和作物系数对作物生长过程影响较大;氮素转化参数中仅氨挥发一阶动力学系数和反硝化经验系数分别对氨挥发和氮反硝化有一定的影响,其余参数均不敏感。在此基础上,固定非敏感参数,重点校准上述敏感参数。模型校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地上部干物质质量、作物吸氮量、蒸散量和田面水高度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和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P小于0.01,说明校验后的模型可用于模拟该地区的水稻生长过程及稻田水分动态和氮素去向。采用Morris方法对筛选出的模型敏感性参数进行模型校准和验证,可以大大提高模型校验的效率和精度。本研究可为稻田土壤作物系统WHCNS_Rice模型参数的校准和模型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敏感度分析 Morris方法 Sobol’方法 模型校验 WHCNS_Rice模型
下载PDF
基于DEA的乌审旗退耕政策实施效率的多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汪疆玮 蒙吉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4期73-80,共8页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在乡镇尺度和农牧户尺度上分析典型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1期退耕还林工程(2000—2008年)的实施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退耕效率在乡镇尺度和农牧户尺度上均存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在乡镇尺度和农牧户尺度上分析典型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1期退耕还林工程(2000—2008年)的实施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退耕效率在乡镇尺度和农牧户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居民收入较高的嘎鲁图镇退耕政策实施效率最高,居民收入较低的无定河镇和图克镇退耕政策实施效率均较低,不同的家庭类型退耕政策实施效率亦不同,非农型家庭退耕效率最高;2)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更利于开展退耕还林工程,以农业为主的区域退耕效率相对较低;3)应加大对非农型家庭的退耕力度,重视退耕对纯农型家庭和多样型家庭生计的影响;4)退耕政策实施的重心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劳动力培训和转置机制,以实现退耕工程实施和农牧户家庭生计保障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效率 多尺度 影响因素 数据包络分析 乌审旗
下载PDF
渤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70
5
作者 陈江麟 刘文新 +2 位作者 刘书臻 林秀梅 陶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21,共6页
依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两种方法对渤海表层沉积物中As,Cd,Hg,Pb进行污染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全区内Cd,Hg和Pb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各海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明显不同(1)北部辽东湾Hg... 依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两种方法对渤海表层沉积物中As,Cd,Hg,Pb进行污染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全区内Cd,Hg和Pb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各海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明显不同(1)北部辽东湾Hg和Cd污染最为严重;(2)秦皇岛近岸Hg污染较为突出;(3)南部莱州湾仅有轻微Hg污染,而西部渤海湾没有出现上述金属污染;(4)辽东半岛近岸和外海海区呈现偏中度Hg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下载PDF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形成的环境背景与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莫多闻 杨晓燕 +3 位作者 王辉 李水城 郭大顺 朱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本文对辽宁凌源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区的地形进行了考察 ,对建筑石料进行了鉴定 ,证明当时人类对地形和岩性的认识和利用已具有较高水平。对遗址文化层的动植物残体分析、孢粉分析及附近大凌河上游全新世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基础上 ,对... 本文对辽宁凌源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区的地形进行了考察 ,对建筑石料进行了鉴定 ,证明当时人类对地形和岩性的认识和利用已具有较高水平。对遗址文化层的动植物残体分析、孢粉分析及附近大凌河上游全新世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基础上 ,对牛河梁遗址形成的环境背景和红山文化晚期繁荣的原因及人地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牛河梁遗址 建筑选址 环境背景 人地关系 孢粉分析
下载PDF
华北不同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6
7
作者 莫多闻 王辉 李水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辽西牛河梁、内蒙古中南部庙子沟和甘肃秦安大地湾是中国北方的 3个重要新石器文化遗址。本文利用孢粉、黏土矿物等古气候指标对 3个遗址所在地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形条件等特征 ,分析和探... 辽西牛河梁、内蒙古中南部庙子沟和甘肃秦安大地湾是中国北方的 3个重要新石器文化遗址。本文利用孢粉、黏土矿物等古气候指标对 3个遗址所在地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形条件等特征 ,分析和探讨了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与古文化发展的关系 ,阐明了不同地点的环境及其演变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地理背景 环境演变 古文化 华北地区 古气候
下载PDF
澧阳平原岩板垱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风化强度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郭媛媛 莫多闻 +2 位作者 毛龙江 郭伟民 顾海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显高于黄土高原黄土,稍高于镇江下蜀黄土,处于中等的风化阶段。多个风化指标的垂向变化表明岩板垱剖面化学风化强度表现为风化较强、风化较弱、风化加强和风化较强4个阶段的变化。化学风化强度指示澧阳平原27~6.0 ka B.P.间,气候环境经历了相对暖湿-凉湿-气候回暖-温暖湿润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阳平原 晚更新世 常量元素 化学风化
下载PDF
浙江良渚遗址群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史辰羲 莫多闻 +3 位作者 李春海 刘斌 毛龙江 李明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良渚遗址群是距杭州市西北18 km的良渚镇和瓶窑镇毗邻地带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根据在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墙外侧开挖的良渚北剖面、良渚西剖面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孢粉分析数据,以及综... 良渚遗址群是距杭州市西北18 km的良渚镇和瓶窑镇毗邻地带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根据在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墙外侧开挖的良渚北剖面、良渚西剖面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孢粉分析数据,以及综合区域内多个剖面地层对比,恢复了该地区全新世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全新世良渚遗址群内环境演变可以分为4个阶段:(1)7 ka BP以前的平原区多为静水沉积环境,水域范围较大,水位较高,且水深逐渐增加,不太适合人类活动;(2)7~5.1 ka BP区域水位有所下降,水域面积缩小,部分较高的地区露出水面,较少接受沉积,一些低洼地区接受了沼泽相或河流泛滥相沉积,一些人类活动遗址开始出现;(3)5.1~4.3 ka BP水位较低,文化快速发展,平原上多见良渚文化遗迹,一些遗址堆积了较厚的良渚文化层;(4)4.3 ka BP以后水位再次升高,良渚文化衰落,多数良渚文化层之上都覆盖一套黄色或黄褐色泛滥相沉积。该地区全新世时期的水位波动与人类文化兴衰演化历史相关的现象表明,良渚遗址区域内地貌特征及水文环境的变化是影响良渚文化兴衰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良渚遗址群 粒度 孢粉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鲤鱼鳃部对高岭土颗粒吸附态铜的吸收 被引量:3
10
作者 龙爱民 潘波 +3 位作者 徐福留 李本纲 曹军 陶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640-1644,共5页
在水相溶解态铜浓度和高岭土吸附态铜浓度保持不变 ,p H和高岭土粒径不同条件下 ,研究了鲤鱼鱼鳃对铜的吸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 ,吸附态铜的存在增加了鱼鳃吸收。鳃对铜的吸收随 p H增加而递增 ,随高岭土粒径减少而递增。利用 MIN... 在水相溶解态铜浓度和高岭土吸附态铜浓度保持不变 ,p H和高岭土粒径不同条件下 ,研究了鲤鱼鱼鳃对铜的吸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 ,吸附态铜的存在增加了鱼鳃吸收。鳃对铜的吸收随 p H增加而递增 ,随高岭土粒径减少而递增。利用 MINTEQA2软件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下鱼鳃微环境中铜的形态分布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鳃部 高岭土颗粒 吸附态铜 PH 粒径 重金属 吸收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毛熙彦 林坚 蒙吉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40,共7页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建设用地亦是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1996-2007年建设用地与碳排放的变化,在扩展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基于LMDI分解法,探讨了12年间中国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以及不...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建设用地亦是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1996-2007年建设用地与碳排放的变化,在扩展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基于LMDI分解法,探讨了12年间中国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省份间所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的碳排放以2001年为拐点,呈现稳中有降到快速增长的两阶段变化,空间上则呈现出东高西低格局,环渤海地区为全国碳排放高值地区。LMDI分解结果显示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且省际间差异突出,影响较为显著的地区集中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新疆和青海也较为明显,其他地区普遍较弱;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省份经济发展、建设用地的正向作用和能源强度的负向作用之间存在贡献程度的强弱差异及抵消效应。从建设用地控制角度开展碳减排,不同地区将存在效率差异,对于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相对饱和的省份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建设用地 LMDI分解法 省际差异
下载PDF
北京大学AMS^(14)C国际比对样品测量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克新 丁杏芳 +4 位作者 傅东坡 潘岩 吴小红 周力平 郭之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9-473,共5页
介绍了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实验室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的第五届14C国际比对样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包括样品制备、小型14C测量加速器质谱计装置和比对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北京大学的测量结果与IAEA加权统计平均值的偏差... 介绍了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实验室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的第五届14C国际比对样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包括样品制备、小型14C测量加速器质谱计装置和比对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北京大学的测量结果与IAEA加权统计平均值的偏差在1σ之内,这一结果较客观地体现了我国14CAMS年代测定在国际同类实验室中所处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14测年 国际比对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王晓东 蒙吉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3-1140,共8页
首先介绍土地利用变化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环境单要素影响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然后从景观生态格局、物质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方面综述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加强学科综合... 首先介绍土地利用变化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环境单要素影响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然后从景观生态格局、物质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方面综述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加强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注重多尺度的集成、完善"3S"技术与模拟模型的融合及加强生态环境效应反馈机制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要素效应 综合生态效应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毛熙彦 蒙吉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8-936,共9页
通过梳理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土地利用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层面的发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分析。在内容方面,现有研究关注的用地类型更为全面,尺度更加多样,更加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影响,强调土地利... 通过梳理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土地利用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层面的发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分析。在内容方面,现有研究关注的用地类型更为全面,尺度更加多样,更加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影响,强调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区别与联系。在技术方面,情景分析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十分广泛,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也逐步为更多的研究所采用。随着研究向复杂化和模型化发展,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不确定性的量化对于研究的深入发展十分必要。除此之外,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目标之间的潜在冲突以及在情景构建中考虑水资源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制约,也应当在未来研究中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资源 气候变化 分布式水文模型 情景分析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信息扩散模型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与扩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毛熙彦 蒙吉军 康玉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3-518,共6页
通过对比信息扩散模型与概率统计、指标体系等常用方法,归纳了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灾害风险的适用性与优缺点。信息扩散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强、数据需求较小、评价结果意义明确等优势,符合灾害风险评价的要求且具有决策价值,因而被广泛运... 通过对比信息扩散模型与概率统计、指标体系等常用方法,归纳了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灾害风险的适用性与优缺点。信息扩散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强、数据需求较小、评价结果意义明确等优势,符合灾害风险评价的要求且具有决策价值,因而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尤其是概率分布未知或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但信息扩散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进一步厘清,并且模型在描述综合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为此,在明晰信息扩散模型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情景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情景的信息扩散模型,以期扩展信息扩散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实现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模型 自然灾害 综合风险评估 情景分析
下载PDF
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媛媛 莫多闻 +1 位作者 毛龙江 郭伟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1-1098,共8页
通过对澧阳平原野外调查,多剖面地层对比分析及岩板垱(YBD)剖面样品的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年代测定,揭示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并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6ka B.P.间,澧阳平原由冲沟发育的... 通过对澧阳平原野外调查,多剖面地层对比分析及岩板垱(YBD)剖面样品的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年代测定,揭示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并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6ka B.P.间,澧阳平原由冲沟发育的黄土台地向河湖发育的平原丘岗地貌过渡;气候环境经历了弱暖湿-气候变差-凉湿-波动回暖-暖湿的变化;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稻作农业的出现与该区的环境条件和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环境演变也推动了古人类活动范围和聚落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阳平原 环境演变 人类活动 稻作农业
下载PDF
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蒙吉军 杨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6-251,共6页
孕源断链减灾是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灾害发生,遏制灾害发展或蔓延的一种防灾减灾思路。基于目前我国对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相关研究成果,阐释了其内涵,梳理了孕源断链减灾的理论发展,综述了其实践应用,总结出孕源断链减灾的3种情... 孕源断链减灾是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灾害发生,遏制灾害发展或蔓延的一种防灾减灾思路。基于目前我国对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相关研究成果,阐释了其内涵,梳理了孕源断链减灾的理论发展,综述了其实践应用,总结出孕源断链减灾的3种情形,即从灾变源头避免灾害启动,提前诱导载体转移以及特定灾害发生后防止灾害链蔓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灾害链的孕源断链减灾框架,并分析其在灾害防范中的优势与局限。针对孕源断链减灾的局限性,构建孕源断链减灾信息数据库作为综合防灾减灾的重要信息支撑。最后,指出孕源断链减灾将向功能更为普适,内容更为全面,结构更为明晰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灾害及其防治 灾害链 孕源断链减灾
下载PDF
高岭土吸附态铜对鲤鱼鱼鳃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爱民 潘波 +3 位作者 徐福留 李本纲 曹军 陶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为了验证高岭土颗粒吸附态铜对鲤鱼鳃部的生物有效性并从形态的角度对其可能的机理进行说明 ,本研究在保持水相溶解态铜浓度不变、高岭土颗粒吸附态铜浓度递增的条件下进行了暴露实验 ,并利用MINTEQA2化学平衡计算软件分析了鱼鳃微环境... 为了验证高岭土颗粒吸附态铜对鲤鱼鳃部的生物有效性并从形态的角度对其可能的机理进行说明 ,本研究在保持水相溶解态铜浓度不变、高岭土颗粒吸附态铜浓度递增的条件下进行了暴露实验 ,并利用MINTEQA2化学平衡计算软件分析了鱼鳃微环境中铜的形态分布特征 .暴露实验的结果表明鲤鱼鳃样的铜吸收率随颗粒态铜浓度的递增而增加 ;形态分析的结果表明颗粒吸附态铜在鱼鳃微环境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离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生物有效性 吸附
下载PDF
沿海防潮堤坝对风暴潮危害的减灾效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段晓峰 许学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风暴潮是海洋灾害中对人类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海岸带地区防潮堤坝的修建对抵御风暴潮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综述国内外风暴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沿海防潮堤坝对风暴潮的减灾效益的定量研究方法。以黄河三角洲9711号特大台风风暴... 风暴潮是海洋灾害中对人类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海岸带地区防潮堤坝的修建对抵御风暴潮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综述国内外风暴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沿海防潮堤坝对风暴潮的减灾效益的定量研究方法。以黄河三角洲9711号特大台风风暴潮为例,利用G IS技术模拟了无防潮堤坝情况下海岸带地区的受灾面积以及经济损失,并与实际灾害损失进行对比,得出防潮堤坝减少的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为25.7亿元的结果,证实了兴建防潮工程的必要性。利用费用-效益法对防潮堤坝工程进行了成本与减灾效益评估,分析了防潮堤坝修建的经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风暴潮 防潮堤 减灾效益
下载PDF
彩虹方头鱼(Paracheirodon innesi)鱼鳃微环境特性及铜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爱民 陶澍 +1 位作者 徐福留 曹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建立了测定小个体鱼种鳃部微环境特殊条件的高密度暴露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测定了彩虹方头鱼 (Paracheirodonin nesi)鱼鳃微环境的 pH、碱度、粘液含量等参数 ,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了鱼鳃微环境中铜的形态分布 .结果表明 :高密度暴露可在 ... 建立了测定小个体鱼种鳃部微环境特殊条件的高密度暴露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测定了彩虹方头鱼 (Paracheirodonin nesi)鱼鳃微环境的 pH、碱度、粘液含量等参数 ,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了鱼鳃微环境中铜的形态分布 .结果表明 :高密度暴露可在 15s左右建立动态平衡 .鱼鳃与外部水体平衡pH为 7 2 .鱼鳃微环境中 ,碱度在碱性条件下迅速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重金属 毒性 彩虹方头鱼 鱼鳃 微环境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