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进构造地质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一些建议
被引量:
4
1
作者
罗金海
于在平
+1 位作者
李玮
梁文天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2期28-32,共5页
地质学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各专业课教学应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地学人才。"构造地质学"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地质学一流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学科发展现状,增加流变学、新构造和不同构造环...
地质学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各专业课教学应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地学人才。"构造地质学"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地质学一流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学科发展现状,增加流变学、新构造和不同构造环境下地质构造组合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构造地质学的专业知识方面能够"看得广";适当拓展传统构造地质学的授课内容,提升学习者利用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者在构造地质学专业知识方面能够"看得远";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教材内容与线上资源相结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做到随时可学和"互动式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地质学
一流学科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虚拟仿真技术在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得文
王根厚
+1 位作者
徐德兵
魏玉帅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野外实践是地学特色化基础教学环节。野外三维地质体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是学以致用的先决条件。受制于时空范围约束,如何将不同尺度地质体简化成地质专业图件是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技能。但受到技术(自然)条件限制,一目...
野外实践是地学特色化基础教学环节。野外三维地质体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是学以致用的先决条件。受制于时空范围约束,如何将不同尺度地质体简化成地质专业图件是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技能。但受到技术(自然)条件限制,一目不可及和肉眼不可见的区域不能集中呈现的问题是一大教学难点,理论和实际联系困难,由此导致地质观和地质思维的形成周期动辄数载。自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以来,突破了地质学教学的时空桎梏,将自然界的地质现象与专业术语一一对应,通过可视化呈现强化了地质现象的直观性和内在性,便于学生对现象的理解。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反馈实现了教学相长,缩短了地质人才的成才周期。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填补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的时空短板,实现了周口店野外实践线上和混合教学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野外实践教学
周口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比拟法教学在“土力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崔素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15期149-152,共4页
我国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国内外的基建项目越来越多,对具有较强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应紧密围绕“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系统总结了“...
我国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国内外的基建项目越来越多,对具有较强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应紧密围绕“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系统总结了“土力学”课程理论教学部分的特点,以及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理论知识相对枯燥、抽象,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等问题,提出了比拟法教学。通过与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把抽象理论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轻松完成对基础理论和公式的理解运用,为地质工程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学科特点
比拟法教学
形象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咸阳地热井新近纪岩心中的长短沟蜷Semisulcospira elegans化石简记
4
作者
李永项
任战利
+2 位作者
李兆雨
谢坤
陈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07-1709,共3页
陕西蓝田地区是中国几个新生代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其中的古人类、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闻名于世。关于该区新近纪的软体动物化石,20世纪60年代李云通等有过较详细的研究,2015年李智超等报道了渭河地区游河组腹足类口盖...
陕西蓝田地区是中国几个新生代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其中的古人类、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闻名于世。关于该区新近纪的软体动物化石,20世纪60年代李云通等有过较详细的研究,2015年李智超等报道了渭河地区游河组腹足类口盖化石的新发现。这些研究不但为相关生物类群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化石材料,而且为研究区的古环境恢复、地层学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古生物证据。但这些化石主要采集于渭河盆地周边零星分布的新近纪地表露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露头
软体动物化石
渭河盆地
古生物学
陕西蓝田
地热井
生物类群
陕西咸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特征
被引量:
8
5
作者
李兆雨
李永项
+5 位作者
李文厚
李智超
李玉宏
张倩
杨博
白金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0-1133,共14页
汾渭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为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在周缘及内部一系列断裂带控制下,具有边断、边陷、边沉积的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逾几千米。本文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及相关钻井资料,综合岩石...
汾渭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为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在周缘及内部一系列断裂带控制下,具有边断、边陷、边沉积的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逾几千米。本文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及相关钻井资料,综合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测井及区域地质资料,系统研究了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各时期的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新生代汾渭盆地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及风成沉积5种沉积类型。盆地边缘及山前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向盆地中心逐渐过渡为河流、三角洲及湖泊沉积,风成堆积集中分布于盆地边缘。各次级盆地沉积演化具有差异性,除三门峡地区外,汾渭盆地主体自晚始新世开始沉积并持续至渐新世早期;渐新世晚期在经历隆升剥蚀作用后,中新世再次沉降,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至晚中新世,渭河盆地的西安凹陷、固市凹陷两大沉积区以及三门峡—芮城、运城—永济一线均为湖相分布区。上新世湖盆沉积范围达到最大,湖泊广泛分布,盆地边部则大量发育风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盆地
古近系
新近系
沉积相
沉积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共和盆地发现鱼类化石
6
作者
李永项
李兆雨
+1 位作者
杨怀龙
谢坤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3-1716,共4页
2020年10月23日前往共和考察,在湖相地层中共采回14块标本,其中4件为植物标本,10件为鱼类标本。初步鉴定,这些鱼类标本应为鲤科裸鲤属的花斑裸鲤Gymnocypris cf.eckloni。现代的花斑裸鲤(Gymncypris eckloni)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高原宽...
2020年10月23日前往共和考察,在湖相地层中共采回14块标本,其中4件为植物标本,10件为鱼类标本。初步鉴定,这些鱼类标本应为鲤科裸鲤属的花斑裸鲤Gymnocypris cf.eckloni。现代的花斑裸鲤(Gymncypris eckloni)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高原宽谷河段深水缓流处或静水湖泊中^([1]),在高原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生态系统
植物标本
花斑裸鲤
高原
食物链
原文传递
陕西洛南龙牙洞发现中更新世马陆化石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永项
胡松梅
+5 位作者
李冀
王社江
张云翔
谢坤
陈宇
李兆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4-307,共4页
马陆,又称千足虫,分布广泛,有时甚至爆发性泛滥[1],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关于这种动物的早期化石信息主要集中在欧美的研究报道[2~3],近年来人们从缅甸、墨西哥琥珀中也发现了一些中、新生代的马陆化石,如现生倍足纲中的Polyxeni...
马陆,又称千足虫,分布广泛,有时甚至爆发性泛滥[1],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关于这种动物的早期化石信息主要集中在欧美的研究报道[2~3],近年来人们从缅甸、墨西哥琥珀中也发现了一些中、新生代的马陆化石,如现生倍足纲中的Polyxenida(毛马陆目)、Siphonophorida(管马陆目)、Polyzoniida(多板马陆目)、Julida(姬马陆目)、Chordeumatida(泡马陆目)、Stemmiulida(寡眼马陆目)、Polydesmida(带马陆目)、Siphoniulida等[3~5],但晚新生代、第四纪期间很少报道。中国现代马陆动物研究时有报道[6~21],但化石却十分罕见,仅见于20世纪50年代初第四纪周口店猿人洞穴堆积中的一次记录[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洞穴堆积
陕西洛南
倍足纲
晚新生代
周口店
马陆
原文传递
陕西北部发现多个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新地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永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4-711,共8页
在陕北黄土高原下部的红土堆积中新发现29个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自北向南包括神木、榆阳、佳县、横山、子洲、志丹、安塞、甘泉等地,基本覆盖整个陕北黄土高原,填补了中新世时期中国哺乳动物地理格局中东西分界线附近的大片空白。...
在陕北黄土高原下部的红土堆积中新发现29个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自北向南包括神木、榆阳、佳县、横山、子洲、志丹、安塞、甘泉等地,基本覆盖整个陕北黄土高原,填补了中新世时期中国哺乳动物地理格局中东西分界线附近的大片空白。动物组合以新近纪中国北方常见的三趾马动物群成员为主,包含有三趾马(Hipparion)、大唇犀(Chilotherium)、萨摩麟(Samotherium)、巨鬣狗(Dinocrocuta)、弓颌猪(Chleuastochoerus)、羚羊(Gazella)等,其组合特点类似于府谷老高川中部动物群。新发现的、多地点的化石材料进一步表明,在陕西北部晚中新世约6.7 Ma左右,森林-草原混合型三趾马动物群的分布可能相当广泛,而约7.8 Ma和约5.7 Ma两期的哺乳动物群的分布可能相对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地点
哺乳动物化石
新近纪
陕西北部
原文传递
陕西首次发现中华鳖化石及其意义
9
作者
李永项
肖良
+3 位作者
王佳楠
张云翔
谢坤
李兆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9-1500,共12页
在陕西宝鸡簸箕庄下更新统三门组中发现中华鳖化石,鉴定为一个新种宝鸡中华鳖Pelodiscus baojiensis sp.nov.。该化石主要特征为甲壳近圆形,上拱,个体较小,长宽相近;肋板8对,第8对收缩,背甲表面布满不规则的蠕虫状的脊和凹坑纹饰,边缘变...
在陕西宝鸡簸箕庄下更新统三门组中发现中华鳖化石,鉴定为一个新种宝鸡中华鳖Pelodiscus baojiensis sp.nov.。该化石主要特征为甲壳近圆形,上拱,个体较小,长宽相近;肋板8对,第8对收缩,背甲表面布满不规则的蠕虫状的脊和凹坑纹饰,边缘变平,在缝合线附近凹坑明显纵向拉长,表面未见纵向的脊或纵向的瘤粒;肋条突出于肋板之外,骨骼明显比现代中华鳖粗壮。已记录的8属18种中国鳖科化石(不包括本文新种),分属21个地点,在地质时代上自白垩纪晚期开始,经过古近纪、新近纪一直延续到第四纪,除早、中更新世尚无报道以外,其它各地质时代基本都有发现,且以全新世报道最多,多达70余个考古地点中都记载了鳖科遗存。这是陕西鳖类化石的首次报道,也是中国第四纪早期鳖类化石的首次报道。宝鸡中华鳖的发现地点位于中国新生代鳖类化石分布的最西侧。化石证据表明,三门古湖在早更新世期间应该一直延伸到了渭河盆地西缘的宝鸡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下更新统三门组
簸箕庄剖面
陕西宝鸡
原文传递
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最新成果的地层学和埋藏学再讨论
10
作者
李永项
滕志宏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5,共6页
新的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数据使蓝田公王岭成为除非洲以外仅次于格鲁吉亚Dmanisi的最古老直立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地点,并可能导致欧亚大陆大量关于早期化石古人类记录的再度调整。本文对新成果的地质学依据进行再分析,结果显示,所谓"...
新的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数据使蓝田公王岭成为除非洲以外仅次于格鲁吉亚Dmanisi的最古老直立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地点,并可能导致欧亚大陆大量关于早期化石古人类记录的再度调整。本文对新成果的地质学依据进行再分析,结果显示,所谓"头盖骨化石层沉积间断"在理论上无法解释,在事实上也并不存在。头盖骨化石位于L15中上部的原始记录更客观、更真实。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新结果的地层学和埋藏学依据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王岭猿人头盖骨年代新成果
地层学和埋藏学
再讨论
原文传递
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中受创伤的中间型始莱德利基三叶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
被引量:
4
11
作者
程美蓉
韩健
+3 位作者
欧强
张志飞
郭进
张兴亮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35,共11页
三叶虫是寒武纪海洋中的常见动物,其受伤愈合现象的化石记录可以反映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竞争关系。中国华南寒武纪早期澄江化石生物群因保存软躯体构造化石而成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古海洋生态群落的绝佳窗口,然而,澄江生物群中三叶...
三叶虫是寒武纪海洋中的常见动物,其受伤愈合现象的化石记录可以反映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竞争关系。中国华南寒武纪早期澄江化石生物群因保存软躯体构造化石而成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古海洋生态群落的绝佳窗口,然而,澄江生物群中三叶虫受伤愈合现象的化石至今未见报道。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 Lu,1940)是澄江生物群的常见物种,也是我国寒武系第二个三叶虫化石带的标准带化石。在2 000余枚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标本中,发现两枚成体标本的头甲侧边缘、颊刺和胸甲肋节保存了不同程度的残缺。据此推测,Eoredlichia intermedia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曾受到碎壳型捕食动物的攻击或其他伤害而形成伤口。伤口部位边缘加厚且光滑,显示了明显的愈合痕迹。这些特征表明始莱德利基虫在受到非致死的伤害后,具备自身修复损伤的能力。这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也是在澄江生物群中首次发现的三叶虫受伤并且愈合的标本,反映了寒武纪第二世第三期底栖生态系统中碎壳型捕食者和三叶虫猎物之间的军备竞赛生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
创伤愈合
碎壳型捕食者
寒武纪大爆发
澄江化石群
原文传递
西安发现唐代双峰驼
12
作者
李冀
李永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8-883,共6页
在西安北郊高陵渭河沙坑中发现骆驼标本,其主要形态特征为前臼齿和臼齿的齿冠分别由2个或4个明显的新月型主尖组成,齿褶简单,无附加的褶、棱、刺等存在。DNA分析表明样本属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其年代结果...
在西安北郊高陵渭河沙坑中发现骆驼标本,其主要形态特征为前臼齿和臼齿的齿冠分别由2个或4个明显的新月型主尖组成,齿褶简单,无附加的褶、棱、刺等存在。DNA分析表明样本属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其年代结果为1290~1180 a B.P.(660~770 A.D.),这个年代落入了中国历史上的唐朝(618年~907年)。这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唐代都城)唐代丝路骆驼的骨骼形态学、生物学、年代学的首次现代综合科学研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唐代
长安(唐代都城)
丝绸之路起点
原文传递
题名
改进构造地质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一些建议
被引量:
4
1
作者
罗金海
于在平
李玮
梁文天
机构
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北大学
地质学
系
出处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2期28-32,共5页
基金
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文摘
地质学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各专业课教学应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地学人才。"构造地质学"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地质学一流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学科发展现状,增加流变学、新构造和不同构造环境下地质构造组合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构造地质学的专业知识方面能够"看得广";适当拓展传统构造地质学的授课内容,提升学习者利用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者在构造地质学专业知识方面能够"看得远";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教材内容与线上资源相结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做到随时可学和"互动式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地质学
一流学科建设
Keywords
structural geology
teachi 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geology first-cla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拟仿真技术在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得文
王根厚
徐德兵
魏玉帅
机构
中国
地质
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出处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2年教学实验室与实验技术研究应用教改项目(640121006)。
文摘
野外实践是地学特色化基础教学环节。野外三维地质体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是学以致用的先决条件。受制于时空范围约束,如何将不同尺度地质体简化成地质专业图件是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技能。但受到技术(自然)条件限制,一目不可及和肉眼不可见的区域不能集中呈现的问题是一大教学难点,理论和实际联系困难,由此导致地质观和地质思维的形成周期动辄数载。自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以来,突破了地质学教学的时空桎梏,将自然界的地质现象与专业术语一一对应,通过可视化呈现强化了地质现象的直观性和内在性,便于学生对现象的理解。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反馈实现了教学相长,缩短了地质人才的成才周期。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填补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的时空短板,实现了周口店野外实践线上和混合教学质的飞跃。
关键词
虚拟仿真
野外实践教学
周口店
Keywords
virtual emulation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Zhoukoudian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比拟法教学在“土力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崔素丽
机构
西北大学
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地质学
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15期149-152,共4页
基金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温度-化学溶液耦合作用下压实膨润土-砂混合物膨胀自愈性能的衰变机理”(41402260)
2019年度西北大学教学研究与成果培育项目“类比式教学在‘土力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X18122)。
文摘
我国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国内外的基建项目越来越多,对具有较强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应紧密围绕“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系统总结了“土力学”课程理论教学部分的特点,以及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理论知识相对枯燥、抽象,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等问题,提出了比拟法教学。通过与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把抽象理论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轻松完成对基础理论和公式的理解运用,为地质工程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土力学
学科特点
比拟法教学
形象思维
Keywords
Soil Mechanics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alogy teaching
imaginal thinking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咸阳地热井新近纪岩心中的长短沟蜷Semisulcospira elegans化石简记
4
作者
李永项
任战利
李兆雨
谢坤
陈宇
机构
大陆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西北大学)/
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新生代
地质
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07-1709,共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未固结砂岩热储层保护与增效钻完井技术及材料》专题《不同地区典型未固结砂岩热储层特征及评价》(编号:2019YFB150420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鄂尔多斯、沁水沉积盆地中生代晚期古地温场对岩石圈动力学演化及油气赋存的约束作用(批准号:413721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北方第四纪蜥蜴类化石研究》(批准号:41472013)。
文摘
陕西蓝田地区是中国几个新生代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其中的古人类、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闻名于世。关于该区新近纪的软体动物化石,20世纪60年代李云通等有过较详细的研究,2015年李智超等报道了渭河地区游河组腹足类口盖化石的新发现。这些研究不但为相关生物类群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化石材料,而且为研究区的古环境恢复、地层学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古生物证据。但这些化石主要采集于渭河盆地周边零星分布的新近纪地表露头.
关键词
地表露头
软体动物化石
渭河盆地
古生物学
陕西蓝田
地热井
生物类群
陕西咸阳
分类号
P534.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特征
被引量:
8
5
作者
李兆雨
李永项
李文厚
李智超
李玉宏
张倩
杨博
白金莉
机构
西北大学
地质学
系/大陆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中国
地质
调查局西安
地质
调查
中心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0-1133,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编号:12120113040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90253,41472013)资助。
文摘
汾渭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为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在周缘及内部一系列断裂带控制下,具有边断、边陷、边沉积的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逾几千米。本文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及相关钻井资料,综合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测井及区域地质资料,系统研究了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各时期的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新生代汾渭盆地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及风成沉积5种沉积类型。盆地边缘及山前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向盆地中心逐渐过渡为河流、三角洲及湖泊沉积,风成堆积集中分布于盆地边缘。各次级盆地沉积演化具有差异性,除三门峡地区外,汾渭盆地主体自晚始新世开始沉积并持续至渐新世早期;渐新世晚期在经历隆升剥蚀作用后,中新世再次沉降,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至晚中新世,渭河盆地的西安凹陷、固市凹陷两大沉积区以及三门峡—芮城、运城—永济一线均为湖相分布区。上新世湖盆沉积范围达到最大,湖泊广泛分布,盆地边部则大量发育风成沉积。
关键词
汾渭盆地
古近系
新近系
沉积相
沉积特征
Keywords
Fenwei Basin
Paleogene
Neogene
Sedimentary facies
Depositional evolution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共和盆地发现鱼类化石
6
作者
李永项
李兆雨
杨怀龙
谢坤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甘肃省
地质
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
地质
矿产勘查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3-171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72010和41472013)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批准号:2013CB955901)共同资助。
文摘
2020年10月23日前往共和考察,在湖相地层中共采回14块标本,其中4件为植物标本,10件为鱼类标本。初步鉴定,这些鱼类标本应为鲤科裸鲤属的花斑裸鲤Gymnocypris cf.eckloni。现代的花斑裸鲤(Gymncypris eckloni)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高原宽谷河段深水缓流处或静水湖泊中^([1]),在高原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淡水生态系统
植物标本
花斑裸鲤
高原
食物链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Q915.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陕西洛南龙牙洞发现中更新世马陆化石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永项
胡松梅
李冀
王社江
张云翔
谢坤
陈宇
李兆雨
机构
西北大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4-30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72013和41472026)
中国科学院重大历史生物群落宏观演化过程与古环境研究重点项目(批准号:XDPB05)共同资助。
文摘
马陆,又称千足虫,分布广泛,有时甚至爆发性泛滥[1],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关于这种动物的早期化石信息主要集中在欧美的研究报道[2~3],近年来人们从缅甸、墨西哥琥珀中也发现了一些中、新生代的马陆化石,如现生倍足纲中的Polyxenida(毛马陆目)、Siphonophorida(管马陆目)、Polyzoniida(多板马陆目)、Julida(姬马陆目)、Chordeumatida(泡马陆目)、Stemmiulida(寡眼马陆目)、Polydesmida(带马陆目)、Siphoniulida等[3~5],但晚新生代、第四纪期间很少报道。中国现代马陆动物研究时有报道[6~21],但化石却十分罕见,仅见于20世纪50年代初第四纪周口店猿人洞穴堆积中的一次记录[22]。
关键词
中更新世
洞穴堆积
陕西洛南
倍足纲
晚新生代
周口店
马陆
分类号
Q915.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陕西北部发现多个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新地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永项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4-71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72010和41472013)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项目(批准号:2013CB955901)共同资助。
文摘
在陕北黄土高原下部的红土堆积中新发现29个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自北向南包括神木、榆阳、佳县、横山、子洲、志丹、安塞、甘泉等地,基本覆盖整个陕北黄土高原,填补了中新世时期中国哺乳动物地理格局中东西分界线附近的大片空白。动物组合以新近纪中国北方常见的三趾马动物群成员为主,包含有三趾马(Hipparion)、大唇犀(Chilotherium)、萨摩麟(Samotherium)、巨鬣狗(Dinocrocuta)、弓颌猪(Chleuastochoerus)、羚羊(Gazella)等,其组合特点类似于府谷老高川中部动物群。新发现的、多地点的化石材料进一步表明,在陕西北部晚中新世约6.7 Ma左右,森林-草原混合型三趾马动物群的分布可能相当广泛,而约7.8 Ma和约5.7 Ma两期的哺乳动物群的分布可能相对局限。
关键词
新地点
哺乳动物化石
新近纪
陕西北部
Keywords
new sites
mammalian fossils
Neogene
Northern Shaanxi
分类号
P534.6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87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陕西首次发现中华鳖化石及其意义
9
作者
李永项
肖良
王佳楠
张云翔
谢坤
李兆雨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
地质
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9-150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72017和414720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183125和193113)共同资助。
文摘
在陕西宝鸡簸箕庄下更新统三门组中发现中华鳖化石,鉴定为一个新种宝鸡中华鳖Pelodiscus baojiensis sp.nov.。该化石主要特征为甲壳近圆形,上拱,个体较小,长宽相近;肋板8对,第8对收缩,背甲表面布满不规则的蠕虫状的脊和凹坑纹饰,边缘变平,在缝合线附近凹坑明显纵向拉长,表面未见纵向的脊或纵向的瘤粒;肋条突出于肋板之外,骨骼明显比现代中华鳖粗壮。已记录的8属18种中国鳖科化石(不包括本文新种),分属21个地点,在地质时代上自白垩纪晚期开始,经过古近纪、新近纪一直延续到第四纪,除早、中更新世尚无报道以外,其它各地质时代基本都有发现,且以全新世报道最多,多达70余个考古地点中都记载了鳖科遗存。这是陕西鳖类化石的首次报道,也是中国第四纪早期鳖类化石的首次报道。宝鸡中华鳖的发现地点位于中国新生代鳖类化石分布的最西侧。化石证据表明,三门古湖在早更新世期间应该一直延伸到了渭河盆地西缘的宝鸡地区。
关键词
中华鳖
下更新统三门组
簸箕庄剖面
陕西宝鸡
Keywords
Pelodiscus
Early Pleistocene
Boqizhuang loess profile
Baoji of Shaanxi
分类号
Q915.86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最新成果的地层学和埋藏学再讨论
10
作者
李永项
滕志宏
机构
新生代
地质
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2013、2013CB955901)资助。
文摘
新的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数据使蓝田公王岭成为除非洲以外仅次于格鲁吉亚Dmanisi的最古老直立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地点,并可能导致欧亚大陆大量关于早期化石古人类记录的再度调整。本文对新成果的地质学依据进行再分析,结果显示,所谓"头盖骨化石层沉积间断"在理论上无法解释,在事实上也并不存在。头盖骨化石位于L15中上部的原始记录更客观、更真实。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新结果的地层学和埋藏学依据值得商榷。
关键词
公王岭猿人头盖骨年代新成果
地层学和埋藏学
再讨论
Keywords
new dating of Homo erectus cranium from Gongwangling
stratigraphy and taphonomy
re-discuss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中受创伤的中间型始莱德利基三叶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
被引量:
4
11
作者
程美蓉
韩健
欧强
张志飞
郭进
张兴亮
机构
大陆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中国
地质
大学(北京)
澄江化石遗址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
出处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3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009,41621003,41890840,41772010,41572017,41425008,4172010400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26000000)的联合资助。
文摘
三叶虫是寒武纪海洋中的常见动物,其受伤愈合现象的化石记录可以反映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竞争关系。中国华南寒武纪早期澄江化石生物群因保存软躯体构造化石而成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古海洋生态群落的绝佳窗口,然而,澄江生物群中三叶虫受伤愈合现象的化石至今未见报道。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 Lu,1940)是澄江生物群的常见物种,也是我国寒武系第二个三叶虫化石带的标准带化石。在2 000余枚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标本中,发现两枚成体标本的头甲侧边缘、颊刺和胸甲肋节保存了不同程度的残缺。据此推测,Eoredlichia intermedia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曾受到碎壳型捕食动物的攻击或其他伤害而形成伤口。伤口部位边缘加厚且光滑,显示了明显的愈合痕迹。这些特征表明始莱德利基虫在受到非致死的伤害后,具备自身修复损伤的能力。这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也是在澄江生物群中首次发现的三叶虫受伤并且愈合的标本,反映了寒武纪第二世第三期底栖生态系统中碎壳型捕食者和三叶虫猎物之间的军备竞赛生态关系。
关键词
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
创伤愈合
碎壳型捕食者
寒武纪大爆发
澄江化石群
Keywords
Eoredlichia intermedia
healed injuries
durophagous predators
Cambrian explosion
Chengjiang biota
分类号
Q915.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西安发现唐代双峰驼
12
作者
李冀
李永项
机构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8-88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3&ZD08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准号:17JJD770012)
+2 种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15H012)
西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孵化计划”项目(批准号:21XNFH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72010和41472013)共同资助。
文摘
在西安北郊高陵渭河沙坑中发现骆驼标本,其主要形态特征为前臼齿和臼齿的齿冠分别由2个或4个明显的新月型主尖组成,齿褶简单,无附加的褶、棱、刺等存在。DNA分析表明样本属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其年代结果为1290~1180 a B.P.(660~770 A.D.),这个年代落入了中国历史上的唐朝(618年~907年)。这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唐代都城)唐代丝路骆驼的骨骼形态学、生物学、年代学的首次现代综合科学研究记录。
关键词
双峰驼
唐代
长安(唐代都城)
丝绸之路起点
Keywords
Camelus bactrianus
the Tang Dynasty
Chang'an(capital of Tang Dynasty)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ilk Road
分类号
K871.4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Q915.87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进构造地质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一些建议
罗金海
于在平
李玮
梁文天
《中国地质教育》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虚拟仿真技术在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刘得文
王根厚
徐德兵
魏玉帅
《中国地质教育》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比拟法教学在“土力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崔素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陕西咸阳地热井新近纪岩心中的长短沟蜷Semisulcospira elegans化石简记
李永项
任战利
李兆雨
谢坤
陈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特征
李兆雨
李永项
李文厚
李智超
李玉宏
张倩
杨博
白金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青海共和盆地发现鱼类化石
李永项
李兆雨
杨怀龙
谢坤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7
陕西洛南龙牙洞发现中更新世马陆化石
李永项
胡松梅
李冀
王社江
张云翔
谢坤
陈宇
李兆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8
陕西北部发现多个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新地点及其意义
李永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9
陕西首次发现中华鳖化石及其意义
李永项
肖良
王佳楠
张云翔
谢坤
李兆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10
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最新成果的地层学和埋藏学再讨论
李永项
滕志宏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11
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中受创伤的中间型始莱德利基三叶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
程美蓉
韩健
欧强
张志飞
郭进
张兴亮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原文传递
12
西安发现唐代双峰驼
李冀
李永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