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干沟二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炯飞 张宏 权恒 《贵金属地质》 1998年第1期68-70,共3页
小干沟金矿点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吉拉林砂金矿西约5km处.小干沟金矿点的发现(内蒙古地勘局第六勘察院,1996)为在该区大面积分布的海西期花岗岩中寻找岩金矿及探索吉拉林等砂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小干... 小干沟金矿点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吉拉林砂金矿西约5km处.小干沟金矿点的发现(内蒙古地勘局第六勘察院,1996)为在该区大面积分布的海西期花岗岩中寻找岩金矿及探索吉拉林等砂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小干沟金矿点发现了侏罗纪末期侵位的二长岩,并初步确定该金矿化与二长岩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岩 金矿床 矿化 地质意义 内蒙古
下载PDF
中国金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13
2
作者 韦永福 孙培基 《黄金地质》 1995年第3期1-7,共7页
我国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地带,区域成矿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各成矿域有不同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多样,矿床类型繁杂,金矿空间分布呈现... 我国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地带,区域成矿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各成矿域有不同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多样,矿床类型繁杂,金矿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具有区域集中的趋势和地域的差异,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有不同的金矿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背景 区域成矿 金矿床 矿化
下载PDF
辽南金州地区地质构造再认识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宏 王小凤 《辽宁地质》 1995年第1期33-40,共8页
通过时辽南金州地区重点区段的研究,根据同位素测量数据和野外实测剖面结果,笔者认为辽南以大和尚山地区为代表的面状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燕山早期,而印支期以形成东西向构造线为特征。
关键词 地质构造 金州地区 辽宁 印支期
下载PDF
色洛河群的地质时代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炯飞 《吉林地质》 1993年第1期51-52,共2页
笔者通过对华北地台北缘色洛河群中所觅得的化石、同位素地质年龄及与邻区对比等综合研究,认为色洛河群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寒武纪为宜。
关键词 色洛河群 清河镇群 寒武纪 地层
下载PDF
清原南口前一带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庆章 刁乃昌 《国土资源》 1989年第3期243-253,共11页
南口前一带金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金矿成矿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南口前花岗岩体关系密切。依据金矿床硫、碳同位素组成判定金矿床属热液成因,热液体系处于 H_(?)S 占优势的化学环境。在成矿过程中成矿介质由弱酸性向酸性,再向... 南口前一带金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金矿成矿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南口前花岗岩体关系密切。依据金矿床硫、碳同位素组成判定金矿床属热液成因,热液体系处于 H_(?)S 占优势的化学环境。在成矿过程中成矿介质由弱酸性向酸性,再向碱性方向演化;氧逸度随着成矿介质温度降低,金属硫化物的沉淀而逐渐升高。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了岩浆热液有天水混入。铅同位素组成表明金矿中的铅属古老正常铅,与花岗岩中长石铅为同源。据此,作者认为南口前一带金矿属再平衡岩浆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口前 金矿 稳定同位素 再平衡岩浆热液矿床
下载PDF
论志留纪的小莱采贝类——具壳线、无疹无窗贝族(腕足动物) 被引量:6
6
作者 戎嘉余 傅力浦 苏养正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45-574,657-660,共30页
对志留纪GannaniaFu1982,ProtathyrisinaZhu1974和StegospiraFu1982等3属模式种地模标本的再研究,表明它们的基本特征,尤其是主基和腕螺(包括腕锁)构造,均与Retziel... 对志留纪GannaniaFu1982,ProtathyrisinaZhu1974和StegospiraFu1982等3属模式种地模标本的再研究,表明它们的基本特征,尤其是主基和腕螺(包括腕锁)构造,均与RetziellaNikiforova1937属一致,后者是首异名(seniorsynonym),应予保留,前3属是次异名(juniorsynonyms),应该废弃。曾被国外学者视作识别泥盆纪Athyrisina属(模式种为AthyrisinasquamosaHayasaka)的标准的AthyrisinaminorHayasaka1920,系Protathyrisina的模式种P.kutsingensisZhu1974的同义名,现改归Retziella属。以上4属曾被有些学者视为MolongiaMitchell1921的同义名。经笔者重新研究地模标本及其系统切面后发现,Molongia的模式种M.elegansMitchell1921与RetziellaweberiNikiforova1937尽管腕骨构造类型相同,但它们的主基特征有着重要区别,后者发育隔板槽和中隔板,前者缺失这两种构造,仅具低短的肌隔。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纪 腕足动物 小莱采贝类
下载PDF
青田-仙居地区金银矿化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军 《贵金属地质》 1997年第4期278-287,共10页
浙江青田-仙居地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之温州-临海拗陷内.金银矿化的直接围岩是上侏罗统西山头组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主控矿构造为火山机构及有关的断裂构造.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岩浆侵入活动为金银成矿提供热源、热液及... 浙江青田-仙居地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之温州-临海拗陷内.金银矿化的直接围岩是上侏罗统西山头组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主控矿构造为火山机构及有关的断裂构造.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岩浆侵入活动为金银成矿提供热源、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该区与龙泉遂昌金银成矿带同处于地幔陡变带内,深部构造特征相同或相似.区内构造活动、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频繁而强烈,伴随的多期次热液活动明显.基底岩系为含金变质岩系(陈蔡群、龙泉群),盖层岩系是由基底含金变质岩系重熔或部分同熔形成的中生代火山喷发-沉积岩系.在基底岩系演化过程中,金银等成矿物质发生了活化、迁移、富集或再分配作用,部分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部分则以自然态、游离吸附态赋存在凝灰质岩石中,经多期次热液作用再次被活化、迁移,最终在成矿有利部位沉淀富集成矿.因此,青田-仙居地区具备较好的金银成矿条件,是金银矿找矿的良好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银矿床 矿化 找矿远景
下载PDF
陕西双王金矿床含金角砾岩特点
8
作者 姚仲友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9-21,共3页
陕西双王金矿床含金角砾岩的成因各家说法不一,总的来说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气液侵入—震碎角砾岩;②膏盐溶蚀塌陷角砾岩,③岩浆—热液熔蚀崩塌角砾岩;④构造角砾岩等。笔者通过对双王金矿床含金角砾岩特点的研究,认为应属构造角砾岩。
关键词 金矿 角砾岩 陕西
下载PDF
松辽盆地的白垩纪植物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少林 张莹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56-764,805-808,共9页
报道了产自松辽盆地白垩纪植物6属10种,其中Trapaangulata系姚家组首次发现。另对2新种进行了角质层研究。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纪 植物 古植物学
下载PDF
辽北凡河坳拉谷及其对铅-锌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东方 陈从云 +2 位作者 杨学增 杨森 张炯飞 《国土资源》 1989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辽北地区中,上元古宙凡河群,据其总的构造样式;近万 m 厚的沉积—火山建造;厚度巨大的细碧岩及其与硅质岩、英安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组合;非补偿性和补偿性堆积的双层结构;平行裂陷槽延伸方向的生长性断裂和重力梯级带,以及拉伸角砾... 辽北地区中,上元古宙凡河群,据其总的构造样式;近万 m 厚的沉积—火山建造;厚度巨大的细碧岩及其与硅质岩、英安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组合;非补偿性和补偿性堆积的双层结构;平行裂陷槽延伸方向的生长性断裂和重力梯级带,以及拉伸角砾岩带、滑塌构造、碳酸盐岩的浊积岩系等,表明凡河群为中、晚元古宙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坳拉谷沉积。其形成作用可据 Ramberg(1972)的重力不稳定模式来阐明。该坳拉谷构造作用的早期阶段控制了关门山铅—锌矿田的成矿和分布。对该坳拉谷构造及成矿作用的研究无疑对关门山矿田新一轮找矿和靶区分析是有稗益的,同时对整个华北地台北缘构造演化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北 凡河群 中、晚元古宙 坳拉谷构造 铅锌矿田
下载PDF
高精度磁测与四道γ能谱在金矿床上的应用—─以阿希金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海山 毋瑞身 +3 位作者 田昌烈 杨芳林 贾斌 沙德铭 《吉林地质》 1997年第1期71-75,23,共6页
对阿希金矿床高精度磁测结果分析,发现了环状磁异常,它是火山岩地区控矿构造—环状构造的反映。对该异常进行了延拓处理,得出其浅部为环状和放射状断裂,深部为南北向断裂。对该矿床又作了四道γ能谱测量,发现它可以清晰的划分矿化... 对阿希金矿床高精度磁测结果分析,发现了环状磁异常,它是火山岩地区控矿构造—环状构造的反映。对该异常进行了延拓处理,得出其浅部为环状和放射状断裂,深部为南北向断裂。对该矿床又作了四道γ能谱测量,发现它可以清晰的划分矿化蚀变带与围岩的界线,其基本规律是:钾道和总道含量在矿化蚀变带上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异常 四道γ能谱 矿化 蚀变带 金矿床 磁测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亚构造带及向环太平洋构造带的转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东方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中亚古亚洲洋的消失可由该地区大量晚元古后期-泥盆纪残余洋壳和高压变质带的存在来说明,其中大量800~550Ma蛇绿岩和高压变质带说明兴凯运动是主要造山期。加里东和华力西造山运动是其后续运动,早石炭世是一个转折期,早石... 中亚古亚洲洋的消失可由该地区大量晚元古后期-泥盆纪残余洋壳和高压变质带的存在来说明,其中大量800~550Ma蛇绿岩和高压变质带说明兴凯运动是主要造山期。加里东和华力西造山运动是其后续运动,早石炭世是一个转折期,早石炭世地层基本缺失,洋壳残片不再出现,变质作用突然减弱,表明中亚地区构造机制已逐渐转入大陆内部。石炭二叠纪地壳开始拉伸,形成了晚古生代裂谷并产生强烈岩浆作用。二叠纪末。早中生代全区隆起,残余海盆地消失,西伯利亚地台以其盾形前缘向南推移,形成推土机机制改变了加里东-华力西期的东西向构造格局,形成折接的类弧形构造,其东部为北东向构造,前缘为东西向,西部为北西向,总体形成宏伟的推覆断层及走滑断层系,早中生代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带以南北向为特征,由东而西的侧压力转换成剪切分量,加强了北东向的走滑和拖曳。在这一过程中,环太平洋构造以最接近的应力场和最低的地动能消耗、制动,继承和改造了晚末期中亚构造系,达到两个大地构造区系的交替和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构造带 兴凯运动 环太平洋 构造带 断层
下载PDF
聂尔库组植物化石新材料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少林 张武 《国土资源》 1989年第1期26-36,共11页
聂尔库组分布于辽宁东北部新宾县南杂木一带的苏子河盆地,为一套河湖相砂页岩沉积。该组含有较丰富的动、植物化石,但由于系统采集和研究不够,自建组以来,在地层时代和对比方面迄今仍是众说纷云。作者通过系统采集,共获植物亿石12属13种... 聂尔库组分布于辽宁东北部新宾县南杂木一带的苏子河盆地,为一套河湖相砂页岩沉积。该组含有较丰富的动、植物化石,但由于系统采集和研究不够,自建组以来,在地层时代和对比方面迄今仍是众说纷云。作者通过系统采集,共获植物亿石12属13种,化石组合面貌与英国威尔登植物群可以比较;与辽西的海州组、辽北—吉中营城组、黑龙江东部的穆棱组植物组合亦很相似,其时代大体相当于早白垩世尼殴克姆晚期。文中对我国首次发现的属种作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尔库组 植物化石
下载PDF
东北地区侏罗-白垩系界线简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少林 《国土资源》 1992年第4期330-339,共10页
通过近年来东北地区海相侏罗-白垩系界线附近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龄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的最新展,简析了目前有关侏罗-白垩系界线划分的意见分歧的焦点,进而从植物化石的角度,将海相、海陆交互相同陆相进沉积联系起来,探讨侏罗-白垩系界线... 通过近年来东北地区海相侏罗-白垩系界线附近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龄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的最新展,简析了目前有关侏罗-白垩系界线划分的意见分歧的焦点,进而从植物化石的角度,将海相、海陆交互相同陆相进沉积联系起来,探讨侏罗-白垩系界线划分的合理性问题,提出将界线划在Ruffprdia-Onychiopsis早期组合与中期组合之间比较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侏罗-白垩系 界线
下载PDF
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斜方辉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15
作者 刘蒙华 《国土资源》 1989年第4期353-360,共8页
作者收集了国内外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不同产状的斜方辉石300余个样品的矿物化学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确定了斜方辉石的成分范围区。研究表明,斜方辉石的Al_2O_3含量随压力增高而增加,但是,当压力超过21.4×10~8-24.9×10... 作者收集了国内外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不同产状的斜方辉石300余个样品的矿物化学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确定了斜方辉石的成分范围区。研究表明,斜方辉石的Al_2O_3含量随压力增高而增加,但是,当压力超过21.4×10~8-24.9×10~8Pa时,Al_2O_3含量随压力的继续增高而呈减少趋势。产于金伯利岩中的斜方辉石以富Mg,100Mg/(Mg+Fe^(3+)+Fr^(2+)+Mn)值高和极贫Al、Ca为特征;产于玄武岩中的斜方辉石以贫Mg,富Ca、Fe为特点;Ⅱ型包体可能是在高压条件下从寄主岩——玄武岩中结晶出来的,与巨晶具有相似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方辉石 玄武岩 金伯利岩 巨晶 超镁铁岩包体
下载PDF
华北陆台北缘东段“小壳化石”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允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7期1630-1631,共2页
近年来,华北陆台北缘发现了分布近2000km长“小壳化石带”的报道,在我国北方地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尽管古生物学家对其是否可称为小壳。
关键词 小壳化石 古生物学
原文传递
内蒙古大青山下湿壕——后石花地区金成矿条件,规律,预测和找金突破研究
17
作者 李才春 周全 《地质科技通报(内刊)》 1998年第1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条件 成矿规律 找金 矿床预测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中生代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铅同位素省划分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理刚 王可法 +2 位作者 陈振胜 刘敬秀 李之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4-257,共4页
最近二十多年间,中、新生代岩浆岩的Pb,Sr,Nd同位素组成随区域而变化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许多学者已对美国西部以及北美洲中、新生代岩浆岩进行了Pb,Sr,O,Nd同位素填图,并提出北美洲大致存在三个基底岩石省;日本学者对日... 最近二十多年间,中、新生代岩浆岩的Pb,Sr,Nd同位素组成随区域而变化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许多学者已对美国西部以及北美洲中、新生代岩浆岩进行了Pb,Sr,O,Nd同位素填图,并提出北美洲大致存在三个基底岩石省;日本学者对日本列岛中、新生代岩浆岩Pb,Sr同位素研究后圈出了等值线变化趋势;有人根据氧同位素组成变异,把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划分出五个火山岩带.在我国,已有许多学者对中、新生代岩浆岩的O,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生代 花岗岩 长石 铅同位素组成 铅同位素省划分
原文传递
那丹哈达地体的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68
19
作者 邵济安 唐克东 +2 位作者 王成源 臧启家 张允平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744-751,共8页
本文通过那丹哈丹地体与相邻地块在演化历史、构造背景、变形特征等诸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断层接触关系确认该地体的存在,通过生物地层学、古地磁学的研究讨论那丹哈达地体自三叠纪至晚侏罗世期间古地理位置的变迁以及地体与古大... 本文通过那丹哈丹地体与相邻地块在演化历史、构造背景、变形特征等诸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断层接触关系确认该地体的存在,通过生物地层学、古地磁学的研究讨论那丹哈达地体自三叠纪至晚侏罗世期间古地理位置的变迁以及地体与古大陆边缘拚贴的时期。最后通过地体拚贴后的构造变动讨论了地体增生的后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哈达地体 地体 构造特征 演化
原文传递
中国金矿床工业类型及其特征
20
作者 李舒 李景春 《地质科技通报(内刊)》 1998年第11期23-23,F004,共2页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类型 矿床特征 矿床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