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节约集约模式特点及区域适应性分析——基于70个土地类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典型案例的调研
1
作者 宋家宁 董玛力 +1 位作者 臧东升 杨洪涛 《中国土地》 2024年第3期50-53,共4页
核心提示本文基于对70个土地类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典型案例的调研,总结分析了不同地区开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同种模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和推广应用规律,从而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借鉴,为创... 核心提示本文基于对70个土地类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典型案例的调研,总结分析了不同地区开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同种模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和推广应用规律,从而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借鉴,为创新举措提供推广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集约 区域适应性 创新举措 县(市) 模式特点 典型案例 发展趋势 土地
下载PDF
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与生态化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耀奔 叶艳妹 杨建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与生态化协调性的内涵及机理,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典型相关分析、协调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通过构建协调性评价模型,发现全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和生态化水平总体...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与生态化协调性的内涵及机理,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典型相关分析、协调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通过构建协调性评价模型,发现全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3年后土地利用生态化水平滞后于集约化水平;11个城市各时序阶段上的空间异质性明显,2016年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的占82%,舟山市的协调发展度全省最高为0.83。研究结论:浙江省城市土地政策的制定要兼顾土地利用的集约化与生态化特征,严控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还要研究各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情况,重视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集约化 生态化 协调性
下载PDF
基于第三方调查的资源节约集约公众参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阳 梁巍 李楠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年第4期51-55,70,共6页
基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参评县(市)创建活动第三方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重点研究参评地区的公众参与性指标测评情况。研究发现: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社会认知度和满意度总体较好,近5年来,社会认知度略有下降,公... 基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参评县(市)创建活动第三方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重点研究参评地区的公众参与性指标测评情况。研究发现: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社会认知度和满意度总体较好,近5年来,社会认知度略有下降,公众满意度提升明显。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的建议:(1)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公众知晓度;(2)畅通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3)转变发展理念,提高公众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资源 节约集约利用 第三方调查 公众参与 社会认知度 公众满意度 宣传
下载PDF
中国土地资源的可耕性评价及其保护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红 杨润佳 叶艳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200,共9页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均耕地面积大约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突破现有耕地保护内涵对重新认识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大程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该研究界定可耕地内涵,运用生态位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开展...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均耕地面积大约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突破现有耕地保护内涵对重新认识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大程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该研究界定可耕地内涵,运用生态位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开展可耕性评价,测算可耕地规模和空间布局,分析可耕地与现状耕地空间冲突,并提出耕地保护转型策略。结果表明:1)可耕地数量充足,约为现状耕地的2.05倍,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区域。2)可耕地质量从东南向西北呈阶层分布,质量逐渐降低。3)可耕地与现状耕地存在空间错配,16.83%的现状耕地分布在不可耕作区。可耕地的提出为耕地保护转型提供了方向,可耕性评价有助于摸清中国可以耕作的土地资源本底,开展可耕地分级分区保护并依据分级分区结果适当调整现状耕地、新增耕地布局,进而实现良田粮用,确保国家粮食出现危机时及时提供足量的耕地投入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模型 可耕性评价 耕地保护转型 空间冲突 生态位模型
下载PDF
基于兼业分化视角的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受偿意愿分析——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被引量:43
5
作者 俞振宁 谭永忠 +1 位作者 吴次芳 张晓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3-51,共9页
研究目的:利用浙江省嘉善县428户农户调查数据,从兼业分化视角分析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和最低受偿金额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完善中国的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CVM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耕地轮作休... 研究目的:利用浙江省嘉善县428户农户调查数据,从兼业分化视角分析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和最低受偿金额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完善中国的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CVM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随着兼业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纯农户、Ⅰ兼农户与Ⅱ兼农户相应比例分别为30.00%、77.69%和78.90%;(2)同意参与农户中平均最低受偿金额随着兼业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纯农户、Ⅰ兼农户与Ⅱ兼农户平均最低受偿金额分别为975.00元/亩·年、1041.58元/亩·年和1107.56元/亩·年;(3)回归结果显示,兼业分化对农户耕地轮作休耕参与意愿和最低受偿金额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4)在控制变量中,耕地块数、转包出面积、农地政策满意度、城市生活价值判断和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接受对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耕地面积、转包入面积、农地政策满意度和城市生活价值判断对最低受偿金额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农户受偿意愿是影响耕地轮作休耕政策推行的重要因素,区分并尊重不同农户的偏好,提升农户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是耕地轮作休耕政策可持续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轮作休耕 Heckman两阶段模型 参与意愿 最低受偿金额
下载PDF
基于恢复生态学的泰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叶艳妹 陈莎 +3 位作者 边微 高世昌 丁庆龙 郝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78-8885,共8页
目前大多地方生态修复工作往往是对各类生态系统分割式治理,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要求各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特征和有机联系,恢复生态学理论则关注受损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生... 目前大多地方生态修复工作往往是对各类生态系统分割式治理,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要求各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特征和有机联系,恢复生态学理论则关注受损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生态恢复的路径和干预措施,两者的结合能够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基于恢复生态学理论,以泰山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能循环和转化的生态学原则对受损生态系统生态关键问题进行诊断,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的各要素(子系统)在生态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及相互制约关系,厘清了泰山地区矿山开采(地质受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景观失调的生态受损与退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貌重塑、植被重建、水体重构、景观重现"的生态恢复思路。并尝试构建包含生态风险、生态状况和生态恢复能力三重准则共13项指标的评价体系,以期通过生态恢复效果的评价与监测引导生态恢复目标的有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命共同体 实践探索 泰山地区
下载PDF
如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经营规模与支持政策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莎 叶艳妹 张晓滨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306-311,共6页
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各省皆有分布,部分地区近年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从农户土地利用的决策逻辑出发,基于“工-农”收益持平的分析视角计算自己耕种和转入农地2种情况下的必要经营规模。只有保证从事农业生产能够达到与进城务工... 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各省皆有分布,部分地区近年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从农户土地利用的决策逻辑出发,基于“工-农”收益持平的分析视角计算自己耕种和转入农地2种情况下的必要经营规模。只有保证从事农业生产能够达到与进城务工者基本相当的收益,才能使农民不种地的想法得以阻断。为了让农民以更小的经营规模就能达到“工-农”持平收益的要求,提供农地流转补贴、调整种植结构都是可以考虑的支持政策。农地流转是破除耕地撂荒困局的必由之路,不仅要农地流转,还要达到农地集中具备一定的规模。政府应鼓励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种粮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并调整支农惠农政策以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土地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规模经营 农户决策 农地确权 土地流转
下载PDF
家庭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制度逻辑探究——基于制度需求与供给的视角 被引量:7
8
作者 刘书畅 叶艳妹 靳相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5,共6页
研究目的:阐明"三权"分置的制度逻辑,为制度供给的增量调整提供一种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政策文本分析法。研究结果:当下农民、新型农业经营者出现新的制度诉求,既有土地承包经权营制度不足以满足该需求。承包地制度... 研究目的:阐明"三权"分置的制度逻辑,为制度供给的增量调整提供一种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政策文本分析法。研究结果:当下农民、新型农业经营者出现新的制度诉求,既有土地承包经权营制度不足以满足该需求。承包地制度供给创新要做实承包权,辨明"三权"分置下经营权所处的位置。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塑造过程应坚持物债二分法,实现物权法、合同法双重法制途径的并重。研究结论:承包地"三权"分置本质上是理论创新问题,辨清"三权"分置的制度逻辑,仍需以实践需求为出发点,新的制度供给是一个增量调整与立法跟进问题。对经营权性质的探讨有必要融入物债二分逻辑,对于短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应按照契约自由原则,实行意思主义,权利类型、权利内容经双方自由创设,对长期存续的土地经营权可实现物权化,实行物权法定主义,按照法定规格与程序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三权”分置 逻辑分析 土地经营权 物债二分
下载PDF
基于脱钩理论与LMDI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解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书畅 叶艳妹 林耀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2-280,共9页
为研究中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协同关系和驱动因素,以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该文基于农村人地变化脱钩和城乡人口转型视角,以全国和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区,将Tapio脱钩模型和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 为研究中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协同关系和驱动因素,以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该文基于农村人地变化脱钩和城乡人口转型视角,以全国和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区,将Tapio脱钩模型和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应用于农村人地协调演化研究及驱动效应分解。结果表明,近20 a来,中国城乡发展经历了快速转型,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降幅约为30.7%,而同期农村居民点规模不减反增,农村人地演化关系失衡,建设用地趋于粗放利用;中国及各地区农村人口和居民点变化的脱钩关系主要表现为强负脱钩,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负脱钩程度较为严重,且负脱钩程度总体上呈加剧趋势;1996 2008和2009 2016年期间,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别增加了2.020×10^5 hm^2、7.275×105 hm^2,其中农村居民点利用集约度效应、城乡人口结构效应、城镇化效应、区域总人口效应的贡献量分别为33.497×10^5、-116.833×10^5、71.813×10^5、13.544×10^5 hm^2和36.689×10^5、-68.271×10^5、32.164×10^5、6.692×10^5 hm^2;不同时段各效应贡献度不同,1996 2008年城镇化效应大于农村居民点利用集约度效应,而在2009年之后,农村居民点利用集约度效应逐渐超过城镇化效应,成为农村居民点增加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模型 农村居民点 演化特征 Tapio脱钩 LMDI
下载PDF
基于公众视角的土地整治供需匹配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10
作者 赵景辉 丁庆龙 +1 位作者 叶艳妹 张晓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1-228,共8页
[目的]基于公众视角对土地整治供需情况进行测算,旨在为完善土地整治内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农业发展、生活与生态环境改善和休闲文化旅游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治供需指标测算体系,揭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土地整治供需匹配度.[结果]①... [目的]基于公众视角对土地整治供需情况进行测算,旨在为完善土地整治内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农业发展、生活与生态环境改善和休闲文化旅游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治供需指标测算体系,揭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土地整治供需匹配度.[结果]①萧山区保障农业发展类匹配度整体较高,均在0.88以上;生活与生态环境改善类次之,均在0.85以上;休闲文化旅游类较低,最低仅为0.83.②土地整治过于强调农业发展供给,而生活与生态环境、休闲文化旅游供给相对不足,公众需求表达机制缺失,参与度较低,导致对土地产品需求不能得到有效地满足.[结论]基于公众视角和供需理论构建的土地整治供需匹配模型定量化测算供需匹配度具有一定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供需匹配 公众视角 杭州市
下载PDF
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红 陈莎 叶艳妹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4,共10页
由于耕地质量、生态的测度等受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致使当前“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仍以数量管控为主,这与新时期粮食安全和低碳社会存在脱节,亟需建设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体系。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 由于耕地质量、生态的测度等受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致使当前“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仍以数量管控为主,这与新时期粮食安全和低碳社会存在脱节,亟需建设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体系。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观点,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梳理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下耕地保护现状和现实困境,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路径。研究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耕地保护需要兼顾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粮食安全与碳减排双重目标。然而,现阶段耕地依然存在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耕地碳排放持续增加、保护耕地与保护生态难协调等问题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从“本体角度、拓扑关系、科技助保”三个方面探索耕地保护转型路径,即转变耕地本体内涵,从现状耕地向可耕地内涵转变;从严格保护耕地向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的数量、强度和生态转变;将科技创新应用于耕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耕地生产绿色高效。因此,建议依据可耕地宜耕性高低合理布局农作物及作物结构,利用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态以降低碳排放;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总量,确保优质耕地不减少,进一步提升农业高精尖技术实现耕地绿色增产;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科研工作者和农户自下而上自愿进行耕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耕地保护转型 粮食安全 绿色低碳 现实困境 转型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大城市蔓延指数的开发 被引量:14
12
作者 岳文泽 吴桐 +4 位作者 刘学 张琳琳 吴次芳 叶艳妹 郑国轴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30-2743,共14页
城市蔓延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然而,城市蔓延内涵的争议性和模糊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将城市蔓延定义为一种低效、低密度、无序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与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是相违背的。为实... 城市蔓延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然而,城市蔓延内涵的争议性和模糊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将城市蔓延定义为一种低效、低密度、无序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与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是相违背的。为实现对城市蔓延的宏观管理和精准调控,有效遏制城市蔓延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开发了一套多维度、可比较的,并且与城镇化质量紧密关联的城市蔓延指数。基于卫星影像与人口、经济统计数据,选取代表城市蔓延核心特征的多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全国主要大城市2014年城市蔓延指数。结果发现,经济效率维主成分对综合蔓延指数贡献最大(41.30%),人口密度维主成分次之(20.49%),空间形态维主成分贡献率排第三(12.35%)。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城市因为经济效率维度的短板效应显著而被列入最蔓延的行列。此外,不同维度城市蔓延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并且综合蔓延指数与城市规模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指数 测度 空间形态 密度 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