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建设和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卫 陈薇 李新建 《南方建筑》 2011年第5期30-33,共4页
经教育部批准,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于2009年6月正式进入建设期。实验室以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和建筑设计与理论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干,整合土木、材料、环境、交通、人文等优势学科的相关研究力量,增加投... 经教育部批准,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于2009年6月正式进入建设期。实验室以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和建筑设计与理论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干,整合土木、材料、环境、交通、人文等优势学科的相关研究力量,增加投入、强化管理、继承传统、锐意开拓,在东亚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方法与理论、建筑遗产性能退化机理、建筑遗产保护的绿色途径、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上都取得了具有标志性的成果,成为我国城市和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最大、最重要的教育、科研、实践和对外交流的基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大学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建设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城市建筑立体复合形态演变及机制——以巴黎为例
2
作者 韩冬青 宋亚程 +2 位作者 葛欣 吴瑶 方洲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3-1065,共13页
选取3个不同时期具有立体复合特征的巴黎城市项目为样本,呈现了从集权式的大尺度整体建设逐渐转向多元主体掌控的精细化、小颗粒度协作开发的形态演变进程;通过形态与价值观念和政策制度的关联分析,揭示了其内在成因机制;从建筑三维形... 选取3个不同时期具有立体复合特征的巴黎城市项目为样本,呈现了从集权式的大尺度整体建设逐渐转向多元主体掌控的精细化、小颗粒度协作开发的形态演变进程;通过形态与价值观念和政策制度的关联分析,揭示了其内在成因机制;从建筑三维形体、功能立体布局、建筑与城市渗透性、建筑高度、公共空间品质等方面出发,总结了巴黎城市以立体复合利用为特征的精细化管控体系与方法.最后,通过对3个项目的回溯与总结,提出目标、制度、策略的协同共进是实现城市建筑立体复合形态的重要基础,并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及管控提出了建立多元主体协商机制、采用三维形态管控方法、构建城市与建筑一体化管控指标、明确总师责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复合形态 形态演变 成因机制 精细化管控 巴黎城市项目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传统建筑聚落历史风貌保护生成设计方法——以罗马Termini火车站周边地块城市更新设计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唐芃 李鸿渐 +1 位作者 王笑 《建筑师》 2019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本文关注在传统建筑聚落的历史风貌保护或更新设计中,如何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得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的传统空间形态构成规则,建立数字化生成设计工具,来解答传统建筑聚落历史文化信息的精确传承和创新利用的问题。文中介绍了人工智... 本文关注在传统建筑聚落的历史风貌保护或更新设计中,如何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得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的传统空间形态构成规则,建立数字化生成设计工具,来解答传统建筑聚落历史文化信息的精确传承和创新利用的问题。文中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可能,并结合案例介绍了"基于案例学习”等技术工具在城市历史地段城市更新设计中的应用成果。探索了基于知识发现的生成设计工具对传统建筑聚落历史风貌保护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聚落 机器学习 生成设计 基于案例推理
下载PDF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建筑遗产监测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美萍 《华中建筑》 2011年第3期169-171,共3页
近年来建筑遗产的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背后有着国家重视世界遗产监测的背景,也有着预防性保护新理念的推动原因。该文介绍了预防性保护的新概念,对监测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国内几个监测案例的分析比较,对建筑遗产监测的几个基本... 近年来建筑遗产的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背后有着国家重视世界遗产监测的背景,也有着预防性保护新理念的推动原因。该文介绍了预防性保护的新概念,对监测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国内几个监测案例的分析比较,对建筑遗产监测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建筑遗产 预防性保护
下载PDF
城市缝隙中的“一般性”文物建筑生存:基于展示要求的保护规划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骏华 沈旸 周小棣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9期58-60,共3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生存其间的众多较为一般的文物建筑被挤压至城市的缝隙中,保护的特殊性表现在城市建设对文物建筑环境的破坏及其改造治理的困难。本文基于策略层面探讨以"展示利用"要求为切入点的城市中"一般性"...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生存其间的众多较为一般的文物建筑被挤压至城市的缝隙中,保护的特殊性表现在城市建设对文物建筑环境的破坏及其改造治理的困难。本文基于策略层面探讨以"展示利用"要求为切入点的城市中"一般性"文物建筑的保护规划策略,通过实例揭示"展示利用"给文物建筑保护提供的反馈信息和对保护工作的约束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性” 文物建筑 展示利用 保护规划
下载PDF
历史城市保护方法三探:坚挺骨干才能玉树临风——以南京和杭州的道路遗产保护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薇 《建筑师》 2013年第5期85-95,共11页
本文以南京和杭州为例,探讨道路遗产于历史城市的重要性、现实的窘境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策略。作者提出:道路遗产作为骨干,在历史城市中具备的礼仪威严、文化厚重、生活活力和交通属性,必须通过对城市格局与山水环境、绿化和建筑的... 本文以南京和杭州为例,探讨道路遗产于历史城市的重要性、现实的窘境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策略。作者提出:道路遗产作为骨干,在历史城市中具备的礼仪威严、文化厚重、生活活力和交通属性,必须通过对城市格局与山水环境、绿化和建筑的多元特色、廊道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关联保护,才能真实传承,并成为保护历史城市的重要思路和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遗产 南京 杭州 骨干 保护方法
下载PDF
约束的窗口:城市高密度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呈现策略
7
作者 周小棣 沈旸 刘溪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规范条例的再解读,寻求相关理论上的策略,结合南京明城墙中央门西段的案例研究,提出在这个处于城市高密度、快速发展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些灵活措施,以及本案例中的技术路线的介绍,针对该类型文化遗产... 本文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规范条例的再解读,寻求相关理论上的策略,结合南京明城墙中央门西段的案例研究,提出在这个处于城市高密度、快速发展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些灵活措施,以及本案例中的技术路线的介绍,针对该类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规划中的限制与挑战,提出应当因地制宜地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以期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打破"同心圆式"保护线的桎梏,设立遗产展示的窗口区等规划建议,以景观呈现的方式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高密度地区 窗口
下载PDF
试论露天博物馆在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利与弊:以比利时伯克雷克露天博物馆为例
8
作者 吴美萍 《住区》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西方关于乡土建筑的研究和露天博物馆的建造均始于19世纪后期,在官方尚未将乡土建筑列为保护类遗产前,露天博物馆是进行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从历史角度分析露天博物馆在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并以比利时伯克雷克... 西方关于乡土建筑的研究和露天博物馆的建造均始于19世纪后期,在官方尚未将乡土建筑列为保护类遗产前,露天博物馆是进行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从历史角度分析露天博物馆在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并以比利时伯克雷克露天博物馆为例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了西方关于乡土建筑保护、研究以及露天博物馆建造的历史概况,继以阐述比利时伯克雷克露天博物馆的建造历史,并分析露天博物馆在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作用,最后基于案例分析简单概括了露天博物馆在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利与弊,以及对当代的历史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乡土建筑 露天博物馆 文化遗产保护 乡村文化 伯克雷克
下载PDF
元价值可能——建造视野下遗产保护理念再思考
9
作者 李海清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4-10,共7页
关于建筑遗产价值认知的讨论少有涉及终极意识的思考。基于对人类建造活动的基本认知,论述建造何以可能承载建筑遗产的元价值,包括客体性的、特定环境中可步入尺度空间的物性,主体性的意图乃至意志,以及二者间的桥梁,即人的劳动。后二... 关于建筑遗产价值认知的讨论少有涉及终极意识的思考。基于对人类建造活动的基本认知,论述建造何以可能承载建筑遗产的元价值,包括客体性的、特定环境中可步入尺度空间的物性,主体性的意图乃至意志,以及二者间的桥梁,即人的劳动。后二者从根本上指向人的存在及其意义,正是人创造了建筑遗产的物性本体并做出价值认知和判断。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只能由此元价值派生而来,属于次生价值。建造所可能承载的元价值具有前置性、基础性、决定性乃至某种超越性。基于此认知,检视当代建筑遗产保护理念,指出实践中存在的若干误区,以及即使是元价值也难以规避的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价值 次生价值 建造 建筑遗产 保护理念
下载PDF
城市居住类地段精细化更新中建筑师的多元角色——以南京市小松涛巷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10
作者 鲍莉 王涵 +1 位作者 高炎菲 刘紫旋 《当代建筑》 2024年第5期44-47,共4页
小松涛巷地处南京老城核心区居住类地段,因低质高密的房屋、功能设施的缺漏和诸多安全隐患等问题,街区的价值逐渐沉没于人口密集的衰败环境中。其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与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差异,使其保护再生与物质空间更新具有一定的复... 小松涛巷地处南京老城核心区居住类地段,因低质高密的房屋、功能设施的缺漏和诸多安全隐患等问题,街区的价值逐渐沉没于人口密集的衰败环境中。其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与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差异,使其保护再生与物质空间更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代表性。在该地块的精细化城市更新实践中,建筑师关注历史地段社区更新的方法性、过程性与参与性,承担了研究者、设计者、参与者和协调者的多重角色作用。本文旨在提出自上而下的控制性引导策略,并有效兼容自下而上的多样性和动态化的实操方法,从而为后续城市居住类地段的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更新 建筑师 多元角色 过程性 参与性
下载PDF
江南文明背景下的运河遗产保护--由大运河产业遗产保护引发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卫 柴洋波 +1 位作者 王沈玉 陈沂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4-47,共4页
通过对镇江地区以江南运河为主的人工水系变迁过程及其与江南文明互动发展的研究,提出江南地区的运河产业遗产应当包括与大运河主航道密切相关的庞大人工化水网系统。大量相关河道与相关遗产是江南文明核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中国大运河... 通过对镇江地区以江南运河为主的人工水系变迁过程及其与江南文明互动发展的研究,提出江南地区的运河产业遗产应当包括与大运河主航道密切相关的庞大人工化水网系统。大量相关河道与相关遗产是江南文明核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中国大运河遗产区别于已有世界遗产的特色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江南文明 世界遗产 遗产保护
下载PDF
保护再利用视角下南京民国建筑性能调研与提升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锦绣 董卫 +2 位作者 李永辉 傅秀章 黄茜茜 《南方建筑》 2012年第1期82-85,共4页
南京民国建筑由于其兼具卓越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的再利用性而成为南京城市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建筑资源。本文基于典型案例的调研发现有些民国建筑的建筑性能已经很差,无法为居民提供起码的使用舒适度,而且其物理性能已无法通过简单的修... 南京民国建筑由于其兼具卓越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的再利用性而成为南京城市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建筑资源。本文基于典型案例的调研发现有些民国建筑的建筑性能已经很差,无法为居民提供起码的使用舒适度,而且其物理性能已无法通过简单的修缮和出新来提高,必须进行建筑性能的提升设计。进而,本为对于民国建筑性能提升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研究,从建筑设计层面的改善和技术设计层面的提高两个方面详细探讨的相应的设计方法,并通过量化分析对于相应设计方法的效能进行检验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民国建筑 保护再利用 建筑性能 调研 提升
下载PDF
基于全程评价的近现代建筑遗产登录制度探索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楠 王建国 《新建筑》 2017年第6期98-102,共5页
遗产登录制度作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主流历史保护制度,可以作为我国现行文物指定制的有益补充,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针对其保护利用的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评价,可为实施遗产登录制度提供可靠保证。其中,价值评价作为建立遗产登录标准的... 遗产登录制度作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主流历史保护制度,可以作为我国现行文物指定制的有益补充,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针对其保护利用的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评价,可为实施遗产登录制度提供可靠保证。其中,价值评价作为建立遗产登录标准的直接依据,现状跟踪评价作为遗产登录管理的有力手段,量化数据建档适应遗产数字化管理的现实需求,最终形成基于全程评价的保护与再利用决策机制,以此推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制度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建筑遗产 登录制度 全过程 评价
下载PDF
“事件性”及其他——关于近现代文物建筑的保护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旸 周小棣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12期60-61,共2页
就我国的近现代文物建筑而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本质上具有"事件性"的基本属性。针对事件的发掘和保护,既是保护的主题内涵又是主要对象,这也决定了此类保护规划区别于其他历史遗产保护的特点。"事件性"的发掘对... 就我国的近现代文物建筑而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本质上具有"事件性"的基本属性。针对事件的发掘和保护,既是保护的主题内涵又是主要对象,这也决定了此类保护规划区别于其他历史遗产保护的特点。"事件性"的发掘对于此类近现代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具有前提性的重要意义,对于"事件性.理念的认知及其研究方法的运用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南大学城市保护与发展工作室近年来编制的辽宁省六处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规划为例,总结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规划编制的实践经验,检验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论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性 近现代文物建筑 保护方法
下载PDF
历史城市保护方法二探:让地层说话——以扬州城址的保护范围和特色保护策略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薇 《建筑师》 2013年第4期66-74,共9页
考古学中重要的一个词曰"地层",历史都躺在那里。历史城市有一个特征叫"层叠",时间都积压在那里。让地层说话,就是让历史说话,历史城市也由此拉开了。本文从层叠、拉开、对位、特色四部分,探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考古学中重要的一个词曰"地层",历史都躺在那里。历史城市有一个特征叫"层叠",时间都积压在那里。让地层说话,就是让历史说话,历史城市也由此拉开了。本文从层叠、拉开、对位、特色四部分,探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址(隋—宋)保护的相关问题,其实这也是历史城市保护范围划定和特色保护策略制定的一种工作和思维方式,为历史城市保护系列方法之二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层叠 拉开 对位 特色 扬州城址 保护方法
下载PDF
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历史街区交通和市政中的遗产保护优先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新建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3期86-87,共2页
我国历史街区的"建设性破坏",源自现代化进程中偏重高楼大厦、大马路等物质层面的工具理性目标,而忽视遗产保护、文化生态等制度、人口层面的价值理性目标。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基于价值理性的技术应用目标(外部价值)回归到对基... 我国历史街区的"建设性破坏",源自现代化进程中偏重高楼大厦、大马路等物质层面的工具理性目标,而忽视遗产保护、文化生态等制度、人口层面的价值理性目标。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基于价值理性的技术应用目标(外部价值)回归到对基于工具理性的技术实现手段(内部价值)的控制地位。因此,历史街区交通和市政不能只追求先进、效率、性价比等技术内部价值,而应首先确保遗产保护目标的优先性,采取包括传统技术、"低技术"在内的任何适应该目标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交通 市政 遗产保护 优先性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下载PDF
利用新建建筑整合历史保护区内环境——以原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新建住宅楼项目为例
17
作者 左静楠 周琦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11期82-83,共2页
现代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文物保护与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迥异历史时空下的建筑将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构成特征,呈现出了建筑语汇的断裂与冲突。本文通过具体设计案例的分析总结,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借助新建筑来调和... 现代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文物保护与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迥异历史时空下的建筑将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构成特征,呈现出了建筑语汇的断裂与冲突。本文通过具体设计案例的分析总结,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借助新建筑来调和旧有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及新建建筑怎样在不丧失自己特色的前提下从属于整个历史环境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筑 历史保护区 环境整合
下载PDF
丝绸之路甘肃段明清传统木构建筑转角结构演进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祥武 卢萌 叶明晖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古丝绸之路沿线甘肃境内尚有大量的传统木构建筑实物遗存,其形制存在着明显的交融性及差异性;该区域内等级较高的是歇山建筑,转角结构的区别尤为突出。文章从转角结构的类型出发,运用建筑形制年代学的分析方法,梳理丝绸之路甘肃段沿线... 古丝绸之路沿线甘肃境内尚有大量的传统木构建筑实物遗存,其形制存在着明显的交融性及差异性;该区域内等级较高的是歇山建筑,转角结构的区别尤为突出。文章从转角结构的类型出发,运用建筑形制年代学的分析方法,梳理丝绸之路甘肃段沿线重镇典型传统建筑转角结构的形制特征和演进机制,从而明晰沿线木构建筑的分布特征与地域差异,挖掘地方建筑营造体系发展脉络的深刻内涵,以期完善该区域的大木营造理论,并由此映射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甘肃地区 转角结构 建筑类型学 地区性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在建筑遗产测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政 曹永康 张莹莹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在传统摄影测量的基础上结合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自动化算法,有效弥补了三维激光扫描在成本、便携性、作业时间、色彩记录等方面的局限,是近年来国际上建筑遗产测绘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在我国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章介...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在传统摄影测量的基础上结合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自动化算法,有效弥补了三维激光扫描在成本、便携性、作业时间、色彩记录等方面的局限,是近年来国际上建筑遗产测绘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在我国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章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研究现状、应用实例,该技术可使建筑遗产精细测绘拓展到更多地域、更多类型,并使采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修复等后续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 建筑遗产 数字化测绘 点云 建筑信息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流动·增容——基于结构托换技术的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方法
20
作者 韩雨晨 韩冬青 吉天宇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90-95,共6页
结构托换能够有效降低空间改造的工程量,是建筑改造工程朝向精细化、轻量化、低碳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结构托换技术与空间设计目标的协同需要跨专业的方法体系指导。文章从形态学视角概括了结构托换技术的类型及与其协同的空间设计策... 结构托换能够有效降低空间改造的工程量,是建筑改造工程朝向精细化、轻量化、低碳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结构托换技术与空间设计目标的协同需要跨专业的方法体系指导。文章从形态学视角概括了结构托换技术的类型及与其协同的空间设计策略,提出了结构与空间协同的托换空间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在南京小西湖街区部分建筑改造项目中进行实践验证,为托换技术与空间改造设计的协同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托换 建筑改造 结构设计 协同设计 结构建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