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供需匹配的城市基础教育设施配置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思齐 于都 +2 位作者 孙聪 张耕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38,176,共6页
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是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其中教育资源在总量和空间上能否实现供需匹配,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以合肥市基础教育设施为例,对城际人口流动引发的设施需求总量变化... 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是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其中教育资源在总量和空间上能否实现供需匹配,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以合肥市基础教育设施为例,对城际人口流动引发的设施需求总量变化以及设施需求的空间差异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基础教育设施的新增供给规模进行定量测算后发现,合肥市现有教育资源较为紧张,设施供给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实际需求;同时,各城区中小学教育设施需求和供需缺口均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即新城区的教育设施供需缺口较大,而老城区则相对较小。有鉴于此,且参考国内外教育设施建设的典型经验,结合城市土地利用和设施供给现状,有关方面在设施配置中应保留足够"弹性"以应对可能的需求冲击,结合基础教育的需求分布进行空间差异化的设施供给,通过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空间均衡配置,促进教育设施与其他设施的功能整合与共享,从而实现城市基础教育设施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设施配置 供需匹配 空间差异
下载PDF
从北京看城市空间失序
2
作者 李晓鹏 《中国经济报告》 2013年第3期80-83,共4页
简单的通过限制出行未必能缓解交通拥堵,需要把基础设施建没与空间规划、产业政策、公共政策结合起来才行。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北京 基础设施建 交通拥堵 空间规划 产业政策 公共政策
下载PDF
中国社会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基于“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框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强 胡雅萌 陆奇斌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36,共12页
社会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发展中的热门概念,各国政府纷纷大力推动社会创新并将其纳入公共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创新的主体界定、创新模式、扩散路径等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案例的讨论... 社会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发展中的热门概念,各国政府纷纷大力推动社会创新并将其纳入公共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创新的主体界定、创新模式、扩散路径等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案例的讨论。近年来,社会创新实践在中国也风起云涌,文章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分析框架,通过多样本的统计分析来揭示中国社会创新的创新主体、创新领域、创新模式及环境影响因素等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创新可能的阶段性特征是:主体以社会部门为主,政府、市场参与为辅,其机遇和空间来源于治理变革中的政府、资本化竞争的市场及发展中的公民社会分别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策略驱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趋势引领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带动下相互博弈的互动过程。在这一互动格局中,政府部门的监管政策对社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新 阶段性特征 政府—市场—社会 三元互动
原文传递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总报告 被引量:75
4
作者 杨伟民 袁喜禄 +2 位作者 张耕田 董煜 孙玥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30,共18页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的独创。主体功能区是在“十一五”规划思路研究中首次提出的,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构建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系统地阐述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党的十...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的独创。主体功能区是在“十一五”规划思路研究中首次提出的,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构建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系统地阐述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经过4年多的努力,主体功能区从理念走向实践,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将主体功能区上升到战略层面,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完整战略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十一五”规划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协调 家园 美好 党的十七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