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制动器温度的连续长大下坡纵坡设计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廖军洪 邵春福 +1 位作者 邬洪波 王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为提升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水平,研究一种基于制动器温度的纵坡设计方法.以7个典型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下坡速度、车辆总质量对特定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货车制动器温度的影响.并以车辆到达连续长大下坡终点的制动器温度、... 为提升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水平,研究一种基于制动器温度的纵坡设计方法.以7个典型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下坡速度、车辆总质量对特定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货车制动器温度的影响.并以车辆到达连续长大下坡终点的制动器温度、制动器温度达到200℃和260℃时距连续长大下坡起点的距离为特征值,分析了采用等效平均纵坡单一坡度和设置缓坡两种展线形式对货车制动器温度的影响,提出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区段划分量化标准和纵坡设计建议.研究表明:从降低货车制动器温度角度考虑,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应尽可能采用单一坡度展线,相邻坡段采用不同纵坡坡度时坡差不宜过大,特别是下部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长大下坡 制动器温度 纵坡 坡差 区段划分
下载PDF
路网机动车排放因子测算与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黎明 宋国华 +4 位作者 靳秋思 程颖 何巍楠 翟雅峤 谢丽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7,共6页
为分析交通指数和排放因子的测算机理,选择以速度为衔接点,首先研究交通指数下的速度分布测算方法和速度对排放因子的修正关系;其次,研究交通指数下的路网机动车排放因子测算方法,并分析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然后,以北京为例,测... 为分析交通指数和排放因子的测算机理,选择以速度为衔接点,首先研究交通指数下的速度分布测算方法和速度对排放因子的修正关系;其次,研究交通指数下的路网机动车排放因子测算方法,并分析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然后,以北京为例,测算交通指数下的路网交通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当路网交通指数位于2~8之间时,CO_2排放因子随交通指数的增长而平稳增加,但交通指数在(0.6,2]和(8,9.4]时,CO_2排放因子随交通指数的增长而快速增加.最后,统计了不同聚类方法下的排放因子偏差率,发现按工作日节假日和上下午分类后,交通指数下的CO_2、CO、HC、NOx排放因子平均偏差率分别从3.48%、6.67%、6.08%、6.68%下降至2.65%、5.35%、5.20%、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环境 排放因子 交通指数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信息诱导对交叉口驾驶行为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雨桐 陈旭梅 孙小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1-176,共6页
为提高驾驶员对诱导信息的采用意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及改进式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思想,构建了驾驶行为影响研究模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确定驾驶员对交叉口处诱导信息采用... 为提高驾驶员对诱导信息的采用意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及改进式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思想,构建了驾驶行为影响研究模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确定驾驶员对交叉口处诱导信息采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个体因素、系统(信息)因素及环境因素.通过对北京市驾驶员进行偏好调查得到1 544份有效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及修正,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验证模型假设.结果表明:交叉口诱导信息的采用意向受驾驶员对信息的感知有用性、对信息的信任程度及交叉口交通状况(环境)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对提高诱导信息的服务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信息 道路交叉口 驾驶行为 SEM TAM
下载PDF
考虑接运公交站点排队的通勤客流分配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思佳 贾顺平 +2 位作者 毛保华 麻存瑞 王瑜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126,共6页
为更加准确的描述接运轨道站点的公交网络内通勤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以典型通勤OD、固定乘客总需求下,接运轨道交通站点的各公交线路客流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早高峰通勤出行为例,考虑不同出发时刻的乘客实际到站时刻与车辆到达时刻间... 为更加准确的描述接运轨道站点的公交网络内通勤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以典型通勤OD、固定乘客总需求下,接运轨道交通站点的各公交线路客流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早高峰通勤出行为例,考虑不同出发时刻的乘客实际到站时刻与车辆到达时刻间的关系,对乘客在接运公交线路站点的候车排队过程进行较为细致的定量描述,改进了既有出行广义费用中对站点候车时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Logit-SUE的公交线路配流模型,并通过算例与既有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模型中时间步长■及乘客对路径阻抗感知系数θ对配流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中■的取值变化不会引发配流结果较大程度的改变.■越小,对候车时间的计算越贴近现实情况,当■增大到乘客可在一个时间步长内全部出发时,配流结果与既有文献一致.同时,模型中,当θ较小时,乘客对路径阻抗的感知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配流结果随机性较强;θ越大,乘客对阻抗的感知越贴近现实,实际阻抗越小的线路选择概率则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接运公交 站点排队 客流分配 通勤出行 选择行为
下载PDF
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指标 被引量:6
5
作者 岳昊 何栋梁 +1 位作者 张滨雅 贾晓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24,共8页
为了向步行设施内的疏散行人流提供合理的物理空间布局,研究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的疏散特征指标.首先,根据步行设施内部空间是否能被行人占据移动,将其划分为行人移动空间与障碍物空间,并利用障碍物空间外缘轮廓线间的最短距离确定行人移... 为了向步行设施内的疏散行人流提供合理的物理空间布局,研究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的疏散特征指标.首先,根据步行设施内部空间是否能被行人占据移动,将其划分为行人移动空间与障碍物空间,并利用障碍物空间外缘轮廓线间的最短距离确定行人移动的瓶颈宽度;然后,基于移动瓶颈对行人移动空间的毗邻划分,提出了步行设施行人疏散的移动网络构建方法,将步行设施空间转化为行人疏散的移动网络;基于行人移动距离最短的疏散路径选择策略,将移动网络转化为疏散树;最后,基于疏散树的层和节点及其隶属关系,从空间面积、移动距离、瓶颈宽度、障碍物布局4个角度提出了步行设施空间的疏散特征指标.进而得到评价步行设施空间布局及调整优化障碍物布局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根据指标对障碍物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了障碍物布局,证明指标在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分析中的可应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步行设施 空间特征 移动网络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公交专用道施划的公交客流影响范围 被引量:5
6
作者 罗艺 钱大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公交专用道虽能有效地保障公交优先,但其对公交乘客产生的巨大吸引力,能够引发公交网络中局部区域的客流转移,对公交运营造成影响.为准确获取该变化的具体范围及程度,结合公交出行特征,在改进后的公交换乘网络基础上,提出一种重叠社团... 公交专用道虽能有效地保障公交优先,但其对公交乘客产生的巨大吸引力,能够引发公交网络中局部区域的客流转移,对公交运营造成影响.为准确获取该变化的具体范围及程度,结合公交出行特征,在改进后的公交换乘网络基础上,提出一种重叠社团结构检测算法以确定出专用道的可影响范围,并进一步利用改进后的公交站点网络,利用Djkstra算法提出影响模型以计算具体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实际调研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公交网络中线路间的相互联系是专用道影响的基础,而换乘条件是限制其影响的重要因素.与专用道站点之间具有至多一次换乘关系的站点集构成了专用道的影响范围,乘车资源及环境则决定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可对既有专用道进行评估及其进一步施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影响分析 社团结构 公交专用道 复杂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