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研究重点及保障措施分析
1
作者 唐立娜 潘磊 +1 位作者 邱全毅 赵景柱 《环境保护》 CSSCI 2015年第22期21-24,共4页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具有发展战略性、区域协调性和空间开发统筹性,是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顶层设计。文章分析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概念与内涵,指出了目前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必要性,进一步阐述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研究重点,并总结出促进...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具有发展战略性、区域协调性和空间开发统筹性,是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顶层设计。文章分析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概念与内涵,指出了目前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必要性,进一步阐述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研究重点,并总结出促进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发挥作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总规 生态红线 生态文明 可持续城市
下载PDF
沿海城市秋季大气甲醛污染来源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宜玲 洪有为 +4 位作者 纪晓婷 许可 邵智乾 于瑞莲 陈进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基于大气综合观测站的气态污染物(HCHO、O_(3)、PAN、CO、NOx、异戊二烯)及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在线观测数据,研究沿海城市厦门秋季大气HCHO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HCHO的主... 基于大气综合观测站的气态污染物(HCHO、O_(3)、PAN、CO、NOx、异戊二烯)及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在线观测数据,研究沿海城市厦门秋季大气HCHO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HCHO的主要来源,并估算HCHO对·OH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HCHO平均浓度为(3.15±1.40)×10^(-9),范围为(0.55~7.96)×10^(-9),呈现明显“单峰”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HCHO与O_(3)、PAN显著正相关;温度、湿度和UV是影响HCHO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强辐射、高温、低湿、低风速和西南风的条件促进了厦门大气HCHO的二次生成.HCHO小时光解量(PHCHO)范围为(0.01~3.02)×10^(-9)/h,平均PHCHO为0.61×10^(-9)/h,同时,大气HCHO光解成稳定分子H2和CO的速率是光解成自由基H·和HCO·速率的1.1~1.6倍.观测期间大气HCHO来源主要包括二次生成(39.2%)、一次排放(26.6%)和背景源(34.2%);白天HONO光解、O_(3)光解和HCHO光解的平均·OH生成率分别为1.86×10^(-9)/h、1.11×10^(-9)/h和0.70×10^(-9)/h,P(OH_HCHO)占总·OH生成率的1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污染特征 来源 大气氧化性 沿海城市
下载PDF
城市集水区多环芳烃环境残留过程的城镇化响应
3
作者 郗秀平 陈永山 +1 位作者 马军 罗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31,共8页
该文以典型城市集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市区-郊区梯度下多环芳烃环境残留的城镇化响应。该城市集水区表层沉积物16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范围在1.8~4126.3 ng/g之间,平均含量为403.2 ng/g。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增... 该文以典型城市集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市区-郊区梯度下多环芳烃环境残留的城镇化响应。该城市集水区表层沉积物16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范围在1.8~4126.3 ng/g之间,平均含量为403.2 ng/g。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增加,PAHs总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市区)的低环PAHs所占的比例要低于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郊区),这可能是城镇化过程引起区域PAHs污染源差异所致。特征化合物分子比例法和主成分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表明,宁波市PAHs主要来源于交通排放和煤燃烧。市区PAHs的交通排放和煤燃烧源贡献率高达78%;郊区柴油燃烧源贡献率为42%,其次为煤燃烧源(33.9%),呈现出PAHs污染源的城镇化差异。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分析表明,研究城市集水区表层沉积物16种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且呈现城镇化差异(效应区间低值(ERL)商平均值,P<0.05)。市区有个别点(H3)PAHs的ERL商平均值大于1,具有一定生态风险,郊区PAHs的ERL商平均值均未超标;其中市区16种PAHs总毒性当量浓度是郊区的3倍多(均值),7种致癌性PAHs是潜在致癌性的主要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集水区 城镇化 源解析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城市绿地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研究
4
作者 吝涛 曾志伟 +6 位作者 姚霞 耿红凯 余兆武 王兰 林美霞 张浚茂 郑毅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013-10021,共9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主要载体,为人群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关注人群健康和绿地布局的城市绿地暴露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的前沿热点。目前国内外城市绿地暴露与人群健康研究仍处... 城市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主要载体,为人群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关注人群健康和绿地布局的城市绿地暴露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的前沿热点。目前国内外城市绿地暴露与人群健康研究仍处在兴起的初步发展状态,缺乏有效和公认的研究范式。尝试通过暴露科学的视角,研究城市绿地暴露及其人群健康效应的研究的热点领域:(1)从城市人群的绿地暴露特征来看,绿地暴露研究与现有旨在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暴露风险的传统环境健康研究的视角有显著不同,其目标是充分理解人群的绿地暴露特征及其产生健康效应的机制,鼓励和提高人群与绿地的有效和有益接触,服务于城市绿地和健康社区营造的科学规划和决策。(2)从城市绿地暴露的量化表征来看,现有的多种绿地暴露评价指标包括绿地可得性、绿地可及性和绿地可视性等多是表征了绿地的供给状况,并非直接的绿地暴露过程描述,未来可以结合城市人群的绿地暴露时空动态模式,参照总暴露数学方程来综合量化不同途径、访问周期、暴露时长等因素。(3)从城市绿地暴露的人群健康效应机制来看,现有绿地暴露的健康效应机制研究获得的通用理论性成果还不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不同绿地健康效应研究采用的暴露特征指标不同,绿地暴露特征影响人群健康存在显著的尺度性,以及缺乏统一的绿地暴露健康效应调查方法。绿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尤其突出,但绿地的人群健康促进功能在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还鲜有应用,作为城市生态学与环境风险、公共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交叉前沿领域,相关成果将为指导健康导向的可持续城市/社区规划与建设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人群健康 绿地暴露 暴露科学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
5
作者 李倩瑜 唐立娜 +2 位作者 邱全毅 李寿跳 徐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4-2294,共11页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如何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如何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大意义。以厦门市为例,基于“生态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提取”的基本框架构建陆域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生态源地,该方法兼顾了生态结构和功能,使得所识别的生态源地更具全面性。选取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构建生态综合阻力面,并用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生态综合阻力面,以减少主观赋值的影响,识别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差异,使生态阻力面的构建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量化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性,并根据重力模型结果划分重要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由14个生态源地、21条生态廊道、15个生态节点及若干个踏脚石所组成。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合计为558.64 km^(2)。生态廊道长约159.40 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9条,一般生态廊道12条。生态廊道呈现出东西方向联系较为密切,南北方向联系不足的特点。根据对区域生态安全的贡献度,将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为3个管控区进行分级管控。将研究结果与厦门市当前的实施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虽然结果有所差别,但总体上相对一致,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所采用的研究数据及方法不同。因此,研究认为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结合,可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阻力面 生态廊道
下载PDF
海峡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性评价及港口发展对其的影响
6
作者 刘江容 林晓凤 +1 位作者 王豪伟 王翠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7-1853,共17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沿海地区,海峡两岸经贸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导致脆弱的沿海地区面临较大的生态风险,因此动态监测并评价两岸生态质量对推动两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促进两岸和谐统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沿海地区,海峡两岸经贸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导致脆弱的沿海地区面临较大的生态风险,因此动态监测并评价两岸生态质量对推动两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促进两岸和谐统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调用2000—2022年Landsat及MODIS数据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差值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评价两岸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性,并在建立两岸主要港口多环缓冲区的基础上探讨港口规模及其周边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海峡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呈“西升东降”的特征,2010—2022年海峡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新冠疫情期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差距逐渐缩小。(2)东岸生态环境质量优于西岸,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太姥山、玉山山脉等山地区域,较差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湖里区和晋江市等城市工业聚集区,2000—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显著退化的区域主要为东岸的山地区域,2010—2020年等级显著退化的区域主要为西岸的沿海区域。(3)两岸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处于山地区域的城市呈高值聚集,西岸的厦漳泉、福州市和莆田市以及东岸近海岸城市呈低值聚集。(4)海峡两岸港口规模及其周边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相似性,离港口距离越远,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越小,生态环境质量越好,班轮运输阶段港口规模越大其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也越差;直航运输阶段港口规模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减弱并逐步改善。(5)受新冠疫情影响,港口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稍有转好,且西岸港口规模较大的厦门港和福州港较东岸港口更注重生态建设。研究可为海峡两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为生态港口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为促进两岸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遥感生态指数 谷歌地球引擎平台 港口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城市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及其环境负荷——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于洋 崔胜辉 +2 位作者 赵胜男 孟凡鑫 李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953-5961,共9页
食物消费是城市养分流动的重要环节,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09年居民食物氮素消费的变化特点,分析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并探讨了居民食物氮素消费变化所带来的环境负荷。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变化与食物... 食物消费是城市养分流动的重要环节,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09年居民食物氮素消费的变化特点,分析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并探讨了居民食物氮素消费变化所带来的环境负荷。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变化与食物消费量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人均氮消费量2000年以前维持在3.29 kg N.人-1.a-1,2000年以后呈现波动性的增长,2004年达到最高值4.00 kg N.人-1.a-1。厦门市食物氮素消费总量增长幅度较大,由1988年的0.54万t增至2009年的1.50万t。同时,粮食在食物氮消费量中所占比例由45.5%下降到15.9%。畜禽肉、奶制品所占比例分别由25.0%和0.4%上升至29.8%和8.8%。通过将相关经济、社会因素与居民食物氮消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价格指数、具有大学学历以上人口比重均与其联系较为密切,呈正相关;恩格尔系数、平均家庭人口数与居民食物氮消费量呈负相关。通过选取1988、1994、2001、2008年分析居民食物氮素消费造成的环境氮负荷发现,由其带来的环境氮负荷量由3509.12t增加至7629.36t,约90%的氮素进入了土壤和水体。其中,进入土壤的氮素占进入环境氮总量的比例由37%增长到60%,进入水体的氮素比例由57%降至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食物消费 氮素流动 环境负荷 厦门市
下载PDF
闽南重点城市春季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邱天雪 陈进生 +3 位作者 尹丽倩 牛振川 张福旺 徐玲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2-516,共5页
对闽南地区重点城市春季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状况进行剖析,分析和探讨了闽南地区同城化进程中重点城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期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下为闽南地区的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依据。于2011年春季3... 对闽南地区重点城市春季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状况进行剖析,分析和探讨了闽南地区同城化进程中重点城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期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下为闽南地区的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依据。于2011年春季3月7—16日在福建省闽南地区重点城市厦门城区与郊区、漳州和泉州城区同步用聚丙烯纤维滤膜采集大气PM2.5样品,滤膜经超声萃取后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样品中F-、Cl-、NO3-、SO42-、Na+、K+、NH4+、Ca2+和Mg2+等9种离子组分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1)闽南地区重点城市春季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94.14μg.m-3,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4.66-66.68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32.43μg.m-3,占总水溶性离子的83.30%,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相比,闽南地区PM2.5中二次离子浓度水平偏高,二次污染严重。(2)NO3-/SO42-和SOR、NOR值均表明闽南地区固定源污染对水溶性离子的贡献大于流动源,但厦门流动源的贡献占了更高的比重;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闽南地区由于春季潮湿多雨,硝酸盐化速率较高,也是导致二次离子污染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3)作为滨海地区,闽南地区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贡献者主要来自人为源,而非海盐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PM2 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春季
下载PDF
基于城市环境气候图的宁波大气环境分析与调控对策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乐乐 赵小锋 +1 位作者 赵颜创 邓君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6-618,共13页
城市化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城市气候和环境,产生了诸多气候环境问题,需要有效的城市气候环境信息与调控对策来应对和缓解,城市环境气候图在城市气候环境的规划与调控方面提供了重要指导。在传统城市气候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季节、多环境要... 城市化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城市气候和环境,产生了诸多气候环境问题,需要有效的城市气候环境信息与调控对策来应对和缓解,城市环境气候图在城市气候环境的规划与调控方面提供了重要指导。在传统城市气候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季节、多环境要素相结合的城市环境气候图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具有复杂下垫面和明显季节性气候特征的宁波市区为案例,综合运用遥感反演、GIS空间分析、中尺度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城市热负荷、大气污染、通风潜力和风场及整体的城市气候环境进行多季节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在形成城市气候环境的主要要素方面,城市热负荷、大气污染物分布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空间性差异,宁波市春、夏季同时受热负荷和大气污染影响,冬季仅受大气污染影响,秋季受二者影响均较小;通风潜力的空间格局各季节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风环境复杂多变,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和空间性差异。对城市气候环境的整体分析发现,城市气候环境高价值区和中价值区主要分布于山林、农田和水体,高风险区位于北仑、镇海和杭州湾南岸的沿海重化工业带,中风险区分布于江北区东部、鄞州城区东西两翼、慈溪城区和奉化城区东北部等工厂厂房密集的区域。进一步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风道规划方案和气候环境调控对策,包括2条一级风道、5条二级风道、3条受海陆风影响的三级双向风道、12条受海陆风影响的三级单向风道、13条受山谷风影响的三级单向风道和七类城市气候环境调控对策。提出的多季节、多环境要素相结合的城市环境气候图构建方法适用于季风气候地区复杂气候环境的分析与评估研究,能够提高城市气候环境分析的综合性和准确性,并能够通过风道规划及相关调控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改善城市热负荷和大气环境质量,缓解各季节的城市气候环境问题,为城市环保、气象、规划等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热负荷 风环境 城市规划 风道 调控对策 宁波市
下载PDF
城市居民食物磷素消费变化及其环境负荷——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慧娜 赵小锋 +2 位作者 唐立娜 崔胜辉 李桂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495-4504,共10页
城市磷代谢不但关系到居民食品安全,还影响到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由此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改变食物消费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从而对城市磷代谢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了1988—2010年厦门市经食物消费进入城... 城市磷代谢不但关系到居民食品安全,还影响到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由此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改变食物消费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从而对城市磷代谢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了1988—2010年厦门市经食物消费进入城市系统的磷素变化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人均食物磷消费量与相关社会经济因子进行了Spearman相关分析,并计算了居民食物磷素消费的环境负荷。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食物磷素消费总量波动上升;人均食物磷素消费量呈M型变化,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998年和2003年;高磷含量食物如奶制品、水产品,在人均食物磷素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剧增,分别由0.3%和6.8%上升至14.9%和15.5%。(2)人均粮食磷素消费量与恩格尔系数、平均家庭人口数呈高度正相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价格指数以及具有大学学历以上人口比重呈高度负相关;而植物油、瓜果、畜禽肉、蛋类、奶类和水产品磷素消费量则与粮食所呈现的相关性相反。(3)随着食物磷素消费总量的增加,磷素的环境负荷总量也呈剧增趋势,尤其进入土壤的磷素量剧烈上升,所占比例由59.7%增至85.1%,这可能与禁磷措施的实行、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处理工艺的改进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食物消费 磷素流动 环境负荷 厦门市
下载PDF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11
作者 黄硕 郭青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42-3150,共9页
人类活动导致的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景观生态学上表现为城市景观类型的更替和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我国城市景观格局中自然植被景观基质大幅被人工硬化地面所取代,自然景观斑块破碎化,城市道路和排水管网等人工廊道大量增加,造成&qu... 人类活动导致的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景观生态学上表现为城市景观类型的更替和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我国城市景观格局中自然植被景观基质大幅被人工硬化地面所取代,自然景观斑块破碎化,城市道路和排水管网等人工廊道大量增加,造成"源""汇"景观的比例失衡和格局失调,从而产生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水环境负效应,如非点源污染、水生生态系统失衡和城市内涝等,且水环境负效应存在时间尺度差异和空间尺度响应多样性。对城市景观类型及其格局演变产生的城市水环境效应相关研究进行总结,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带来的生态过程变化研究较少、影响城市水环境的景观格局变化阈值不明确、研究结果推广难和重复性较差、人工廊道与城市水环境效应关系关注度较低和水环境负效应综合度研究欠缺等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的着力点,对实现可持续城市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水环境效应 城市规划
下载PDF
漳州市城市绿地表土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敏 余明 +1 位作者 陈秀玲 贾丽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3-997,共5页
为揭示土壤磁性物质的来源和成因,对漳州市城区4个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进行了环境磁学测定,并探讨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土壤样品的磁化率(χ)平均值为302.77×10-8m3/kg,频率磁化率(χfd)平均值为1.45%,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磁化率变... 为揭示土壤磁性物质的来源和成因,对漳州市城区4个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进行了环境磁学测定,并探讨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土壤样品的磁化率(χ)平均值为302.77×10-8m3/kg,频率磁化率(χfd)平均值为1.45%,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磁化率变化趋势为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公园绿地.分析4种绿地功能区的频率磁化率可以得知,公园绿地存在超顺磁颗粒.对单个采样点进行分析发现,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负相关,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软剩磁(Soft IRM)呈极显著正相关,饱和等温剩磁和硬剩磁(Hard IRM)的相关性不强,表明土壤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亚铁磁性矿物控制,但也存在不完整反铁磁性物质的贡献,土壤磁化率的增强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人类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州市 城市绿地 环境磁学 土壤污染
下载PDF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空间分布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天舒 董仁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30-137,共8页
文章基于GIS采用地统计学确定性插值的方法,研究了日照东港区和绍兴越城区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两地声环境进行了评价。在2市各设置7个大小为500 m×500 m不同城市功能的典型空间样方,比较分析典型样方的... 文章基于GIS采用地统计学确定性插值的方法,研究了日照东港区和绍兴越城区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两地声环境进行了评价。在2市各设置7个大小为500 m×500 m不同城市功能的典型空间样方,比较分析典型样方的区域环境噪声与其用地覆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日照和绍兴区域环境噪声均具有西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日照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占'较好(50.1~55.0 dB)'的比例最大,质量等级为二级,绍兴市占'一般(55.1~60.0 dB)'的比例最大,质量等级为三级;日照市声环境质量在监测点、样方和监测区域3个尺度上均好于绍兴市。绍兴市典型空间样方区域环境噪声分别与开放空间覆盖率和建筑物覆盖率呈负相关关系。该方法可应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评价和比较研究,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城市环境噪声 空间分布 城市用地类型
下载PDF
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调查与对比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煜 吝涛 +3 位作者 肖黎姗 潘玲阳 赵千钧 崔胜辉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274-279,共6页
半城市化地区已成为城市地理与城市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对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社区为单位展开环境意识调查,旨在利用统计分析手段,探寻影响半城... 半城市化地区已成为城市地理与城市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对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社区为单位展开环境意识调查,旨在利用统计分析手段,探寻影响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并揭示在不同城市化水平的社区中居民环境意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居民环境意识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收入,其次是受教育程度;不同城市化水平的社区类型居民的环境意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居民环境意识提高的重要保证;同时,提升社区高环境意识形成的氛围,推动社区现代化或城市化改造是提高居民环境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地区 环境意识 影响因素 社区类型
下载PDF
半城市化区域能源-经济-环境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红 黄静 崔胜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6-1350,共5页
高效、经济、洁净的能源保障是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推进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作用与健康有序发展是保障半城市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厦门市集美区半城市化的特点,分析了该区域能源—经济—环境(3E)之... 高效、经济、洁净的能源保障是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推进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作用与健康有序发展是保障半城市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厦门市集美区半城市化的特点,分析了该区域能源—经济—环境(3E)之间的关系,揭示3E关系瓶颈产生的原因,旨在为构建半城市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3E系统提供帮助。分析结果表明,粗放型的能源利用方式、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忽视能源的集约利用以及环保意识薄弱是制约集美区3E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和经济结构体系以及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都将是构建集美区和谐3E系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 能源 经济 环境
下载PDF
城市环境监测结果发布系统的推送服务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晓丹 唐立娜 董仁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83-387,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质量备受关注,城市环境监测结果的发布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服务。推送技术是信息服务领域中提供主动服务的一种技术,具有准确、高效、及时的优点。本文从信息服务系统的角度描述了信息推送技术的概念和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质量备受关注,城市环境监测结果的发布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服务。推送技术是信息服务领域中提供主动服务的一种技术,具有准确、高效、及时的优点。本文从信息服务系统的角度描述了信息推送技术的概念和特性,分析了针对城市环境监测结果的信息推送服务的意义及其系统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 环境监测 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 信息发布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苏南城市段表层沉积物铜、锌吸附特征及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广彬 刘义 +1 位作者 俞慎 李桂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0-484,共5页
应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京杭大运河苏南三城市段(常州、苏州和无锡)表层沉积物对Cu和Zn的吸附行为,并结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估算运河城市段表层沉积物对Cu和Zn的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QⅢ)。结果表明:大运河表层沉积物... 应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京杭大运河苏南三城市段(常州、苏州和无锡)表层沉积物对Cu和Zn的吸附行为,并结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估算运河城市段表层沉积物对Cu和Zn的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QⅢ)。结果表明:大运河表层沉积物的Cu和Zn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表层沉积物Cu最大吸附量(Cu-Qmax)为5.20~9.03 mg·g-1,Zn最大吸附量(Zn-Qmax)为2.40~5.07 mg·g-1;最大吸附量与沉积物的性质密切相关,但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无关。根据Langmuir拟合方程估算,在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标准阈值时,Cu的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为沉积物总Cu量的19倍以上,而Zn则为2~6倍。因此,Zn对三城市段大运河沉积物的环境风险要高于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吸附容量 风险评价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光环境生物效应及其模拟实验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晓梅 唐超 +4 位作者 张紫燕 连惠勇 张晶 杨传俊 蔡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69-175,共7页
光是人、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光环境作为一种物理环境因素,其生物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动物昼夜节律、定位系统和生长繁育的影响也已受到诸多关注;同时,光是植物... 光是人、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光环境作为一种物理环境因素,其生物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动物昼夜节律、定位系统和生长繁育的影响也已受到诸多关注;同时,光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植物一切生化反应的能量来源。综述了光环境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指出已有的文献仅限于以复色光为研究对象,对特定波长的光效应、光暴露时间及光质效应的研究甚少。进一步阐明目前光环境模拟实验装备的研制所遇到的关键"瓶颈"是缺乏能够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输出较高功率的单色光光源,且无配备生物学培养装置,不可能在实验室实现对单色光环境的模拟。因此,其发展当务之急是先构建光环境暴露的科学实验平台。同时对光环境生物效应的研究方向及光模拟实验装备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环境 生物效应 模拟 装备 进展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半城市化地区发展情景分析——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进 吝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93-296,共4页
本文聚焦我国半城市化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压力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厦门市集美区为案例,分析典型半城市化地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与生态环境限制因素的动态作用机制。运用Vensi... 本文聚焦我国半城市化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压力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厦门市集美区为案例,分析典型半城市化地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与生态环境限制因素的动态作用机制。运用Vensim软件建立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集美区主要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之间的动态联系,通过设定其中主要因子的变化过程,进行惯性发展、既定目标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3种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在2003-2006年的惯性发展条件下,集美区的经济增长难以满足原定"十一五"计划目标;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大力提高现有产业科技水平是集美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本研究将为快速城市化地区涉及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相关政策、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城市化地区 资源环境承载力 情景分析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集成生态软约束机制的城市空间形态时空演变情景模拟
20
作者 廖江福 唐立娜 朱立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139-8152,共14页
自然生态空间是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服务。新时期绿色发展战略下高质量国土空间资源配置需要科学探究生态空间约束的作用机理。以泉州市为研究区,选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 自然生态空间是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服务。新时期绿色发展战略下高质量国土空间资源配置需要科学探究生态空间约束的作用机理。以泉州市为研究区,选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为生态因子,基于有序加权平均(OWA)算法构建城市扩张的生态软约束机制。以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起始值,综合考虑自然人文等驱动力因素,基于构建的OWA-FLUS模型对泉州市2020年和2035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化动态开展多情景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策略控制因子δ=0.000001下,OWA-FLUS模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达到95.94%和0.7742,FoM和FoM_(urban)比FLUS模型分别提高了4.95%和7.17%,基于提升潜力空间的MICE功效指数分别为0.059和0.102。(2)当δ值从0向1000变化时,OWA-FLUS模型的模拟精度逐渐下降。对比δ=1.0的赋权线性组合(WLC)生态约束,δ=0.000001下的OWA模拟的FoM_(urban)提升了5.70%。(3)2035年基准情景、WLC情景和OWA情景下,区县尺度和乡镇尺度的城市面积增长率具有显著空间差异。对比基准和WLC情景,OWA情景下研究区西北部的县市区增长率显著下降,东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区的晋江市和石狮市表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综上所述,基于OWA-FLUS模型开展泉州市土地利用动态时空演化多情景模拟预测,可为重要生态资源约束下的区域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A-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生态约束 情景预测 泉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