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与应对:来自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安树伟 黄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产业结构服务业化会对区域经济抵抗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可以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而专业化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服务业冲击上,并随时... 产业结构服务业化会对区域经济抵抗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可以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而专业化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服务业冲击上,并随时间发展传导至制造业,韧性的恢复也是首先由服务业开始的。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韧性
下载PDF
职业结构视角的城市经济韧性动力机制研究
2
作者 周旺 毛琦梁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共10页
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经济韧性的差异上,探究其动力机制对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进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任务的方法构建任务连通度指数来刻画地区在经济活动空间集聚依赖度方面的职业结构特征,并探索其对于城... 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经济韧性的差异上,探究其动力机制对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进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任务的方法构建任务连通度指数来刻画地区在经济活动空间集聚依赖度方面的职业结构特征,并探索其对于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任务连通度对经济复苏前和复苏中以及状态转变的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职业结构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高任务连通度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低任务连通度却对城市经济韧性不显著,这意味着具有复杂型任务属性的职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而具有标准型任务属性的职业结构不利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具有不同任务属性的职业结构是影响城市间经济韧性差异的重要诱因。基于以上结论,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以提高经济韧性,应对城市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结构 任务属性 任务连通度 城市经济韧性
下载PDF
流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研究
3
作者 王媛玉 范博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2,共17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破除物理时空壁垒,促进城际分工协作,深刻重塑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城市群空间体系由传统规模等级秩序向新时期均衡化发展模式演变。同时,城市群内多重要素流的交...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破除物理时空壁垒,促进城际分工协作,深刻重塑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城市群空间体系由传统规模等级秩序向新时期均衡化发展模式演变。同时,城市群内多重要素流的交互联系推动形成网络化空间结构,有效提升整体网络外部性,进一步强化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提升的赋能表现。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流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各类联系流网络的调节效应,包括交通信息网络、传统要素网络和创新要素网络。在理论框架指导下,文章以我国19个城市群为样本,建立多源数据库,测算各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以及基于三种联系流的网络外部性,总结特征事实,开展实证检验。基于特征事实的分析表明:我国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形成相对梯度发展格局;大部分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提升,个别城市群呈现极化发展态势;各城市群均形成一定的网络型空间结构,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差距。基于实证检验的分析表明: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直接提升其空间体系的均衡化程度,工具变量回归和核心解释变量替换后的结果保持稳健;现阶段城市群内物的流动相比于人的流动更有利于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均衡化,第三产业主导的区域产业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城市群空间极化发展;城市群内交通信息网络、传统要素网络、创新要素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的赋能表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直接效应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调节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异质性。文章首次建立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理论机制框架,并通过特征事实阐释、实证检验分析等方法加以论证,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空间体系的变革方向与优化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对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即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特性重塑城市群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均衡化的城市群空间体系,为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整体协同性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群空间体系 均衡化发展 城际联系流 网络外部性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与收敛特征——以三大城市群为例
4
作者 吕鹏 郭杰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5,共6页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改进熵权法测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绝对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改进熵权法测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绝对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升,京津冀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单核心特征,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多核心特征;(2)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波动下降”;(3)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特征,京津冀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显著,珠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发散特征;(4)创新能力显著抑制了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条件β收敛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缓解城市集聚阴影吗?--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周旺 《开发研究》 2024年第1期42-54,共13页
在利用拓展的D-S模型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采用2012—2020年中国地级市跨期截面模型对数字经济影响城市集聚阴影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存在城市集聚阴影,而数字经济弱化了地理距离的作用,可以缓解城市集聚阴影。在区... 在利用拓展的D-S模型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采用2012—2020年中国地级市跨期截面模型对数字经济影响城市集聚阴影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存在城市集聚阴影,而数字经济弱化了地理距离的作用,可以缓解城市集聚阴影。在区域异质性分析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城市集聚阴影,而中部和东北地区基本不存在城市集聚阴影,其中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弱化了地理距离的作用,对城市集聚阴影具有缓解作用,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却强化了地理距离的作用,从而加剧了城市集聚阴影的程度;北方地区存在城市集聚阴影,其数字经济弱化了地理距离的作用,对城市集聚阴影具有缓解作用,而南方地区基本不存在城市集聚阴影。因此,政府应该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引导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地打造新的增长极,从而缓解城市集聚阴影,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集聚阴影 D-S模型 地理距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链分工格局、机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6
作者 安树伟 凡路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区域产业分工历经从部门间分工向部门内分工再到产业链分工为主的形式演进,产业链分工表现为功能专业化。以功能专业化指数为基础,运用区位商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链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功能性分工显著... 区域产业分工历经从部门间分工向部门内分工再到产业链分工为主的形式演进,产业链分工表现为功能专业化。以功能专业化指数为基础,运用区位商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链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功能性分工显著,形成中心城市主要承担生产性服务功能,外围城市主要承担生产制造功能的分工格局。其生产性服务功能呈现明显的单中心集聚趋势,各城市优势产业突出。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交易成本的降低、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及便捷的交通联系会促进京津冀产业链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未来京津冀应形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县城特色突出、功能各异、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产业链分工 功能专业化 分工机制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研究的新探索——《经济引擎——中国城市群》评介
7
作者 安树伟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9-160,共2页
《经济引擎——中国城市群》阐述了城市群理论、世界级城市群、城市群规划等,对全国16个城市群的范围、发展现状、核心城市、都市圈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分析了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该书科学界... 《经济引擎——中国城市群》阐述了城市群理论、世界级城市群、城市群规划等,对全国16个城市群的范围、发展现状、核心城市、都市圈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分析了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该书科学界定了中国16个城市群的范围,把都市圈和城市群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对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决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引擎 都市圈
下载PDF
公共管理类大类专业分流过程和实施效果——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51期4-5,共2页
摘要:迄今已有百余所大学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制度,根据“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培养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后,要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迄今已有百余所大学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制度,根据“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培养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后,要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2011年开展了公共管理类大类专业的分流工作,本文叙述了分流过程和一年后的总结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类专业分流 公共管理类 分流过程 实施效果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涉海企业类型识别及其空间组织特征的城市比较研究
9
作者 刘天宝 马广鹏 +1 位作者 张海瑜 张贵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0-1474,共15页
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对象,而其空间布局与产业组织特征的研究是最具基础性的工作之一。选取4个代表性城市为研究区,基于海洋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爬取空间坐标构建POI产业信息数据库。使用人工神... 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对象,而其空间布局与产业组织特征的研究是最具基础性的工作之一。选取4个代表性城市为研究区,基于海洋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爬取空间坐标构建POI产业信息数据库。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各企业所属的行业,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海洋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异性规律。结果表明:1)从空间格局特征看,总体呈“大分散、小集聚”的均衡格局,多类别对比显示企业选址存在行业集聚性,同时具有空间极化特征,陆海关系上体现为海岸带高密度单峰或“海岸带-市中心”双峰分布格局。2)从空间组织模式看,产业集群存在与人口规模、行政等级相对应的多层次等级位序特征;除单核心结构外,多核心结构中一般表现为“主-次双核心”或者“一主多次放射状”,核心区间产生空间联系形成多节点的轴线或网络结构。3)从空间匹配关系看,椭圆面积与城市面积呈正相关,椭圆长轴方向与海岸线延伸方向相近,产业分布与城市行政中心、港口等交通枢纽、海湾地形、海岸线等空间要素存在明确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核密度分析 海洋企业 产业集聚 空间布局特征 产业空间组织 沿海城市
下载PDF
公共管理类大类专业分流过程——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50期68-69,共2页
迄今已有百余所大学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制度,根据“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培养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后,要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2011... 迄今已有百余所大学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制度,根据“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培养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后,要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2011年开展了公共管理类大类专业的分流工作,本文叙述了具体的分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类专业分流 公共管理类 分流过程
下载PDF
面向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科学基础与实现路径
11
作者 安树伟 黄征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最终目标,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分别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现途径和国土空间保障。面向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优势互补、开发高效、约束有效、布局协调、发展安全。实现中国式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是最终目标,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分别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现途径和国土空间保障。面向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优势互补、开发高效、约束有效、布局协调、发展安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战略格局是面向全球的“沿海—内陆—沿边”全面开放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基础能力布局,增强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性;要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和大通道布局,提升国土空间的开放程度和通达性。科学的、全面的国土空间体系包括空间发展格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三者缺一不可。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经济发展优势区要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更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经济布局 国土空间体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促进城市碳减排——理论与实证分析
12
作者 徐新扩 宋增禄 陆金晶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6-43,共18页
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着力点.将数字普惠金融变量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并结合Kaya恒等式和STIRPAT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同时运用我国251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 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着力点.将数字普惠金融变量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并结合Kaya恒等式和STIRPAT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同时运用我国251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市碳减排,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提高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实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碳减排的促进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对碳减排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与传统金融协同发挥对城市碳减排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碳排放强度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传统金融发展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公共经济学中国化研究内容探析
13
作者 武永春 《现代商业》 2013年第32期270-271,共2页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公共部门经济活动及效应的学科,其地位和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认为我国城市化迫切需要公共经济学作为理论支撑,进而对城市化背景下公共经济学中国化的研究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城市化 公共经济学 研究内容
下载PDF
东中西部大城市人口分散化的差异性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三市为例
14
作者 刘占芳 张强 徐栋 《科学决策》 CSSCI 2023年第6期16-28,共13页
以上海、武汉、成都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典型大城市,基于2000-2019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密度数据,运用GIS空间计量方法,对比分析处于不同板块地区的大城市出现人口分散化现象的共性与差异。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三个... 以上海、武汉、成都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典型大城市,基于2000-2019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密度数据,运用GIS空间计量方法,对比分析处于不同板块地区的大城市出现人口分散化现象的共性与差异。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三个大城市均出现了人口由中心向外围分散的现象;(2)其间存在着发生时间和演进程度的差异;(3)进入分散化阶段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海、武汉、成都三市的人均GDP分别为2000美元、2360美元和4300美元;(4)到2019年,东部的上海大致到达了“逆城市化”阶段,西部的成都刚进入“郊区化”阶段。由此推断,以一些较高发展水平的大城市地区为前导,城镇化正在进入一部分地区的人口由外围向中心流动和由中心向外围流动的双向流动阶段。因此,应审时度势地调整引导人口流向的城镇化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地区 分散化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下载PDF
多维城市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归因及MAUP效应
15
作者 银超慧 晏金龙 +2 位作者 张杨 郑义菲 文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3,共10页
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受到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MAUP)效应的显著影响,导致建模结果出现不确定性。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在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基础上构建多维城市形态指标体系,探讨地理探测器对MAUP效应的响应特征,并解析热环境空间... 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受到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MAUP)效应的显著影响,导致建模结果出现不确定性。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在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基础上构建多维城市形态指标体系,探讨地理探测器对MAUP效应的响应特征,并解析热环境空间分异的驱动力以及因子交互作用机制,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热环境因子探测结果对MAUP效应具有强敏感性,研究单元和分区方法的选择均会对指标重要性与显著性产生影响,且不同指标对尺度效应与分区效应的响应规律存在差异。(2)因子探测分析表明,三维指标对城市热岛效应的解释力大于二维指标,建筑密度是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3)交互探测分析表明,热环境空间分异是不同影响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过程,二维指标之间、二维与三维指标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大于单因子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多维城市形态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二维/三维城市形态 MAUP效应 地理探测器 武汉主城区
下载PDF
意愿与能力结合下中国流动人口住房租购需求——285个地级以上城市差异特性及城市和个体交互影响
16
作者 柴康妮 王宇凡 冯长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8,共12页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数据,综合主观购房意愿和购房支付能力,构建流动人口多元化住房租购需求类型,探究其在285个城市间的空间格局,分析城市和个体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住房租购需...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数据,综合主观购房意愿和购房支付能力,构建流动人口多元化住房租购需求类型,探究其在285个城市间的空间格局,分析城市和个体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住房租购需求空间分异明显,东南沿海大城市带的流动人口租房需求旺盛,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的流动人口有较强购房意愿但缺乏支付能力。城市和个体因素均产生了影响。流动人口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租房需求较高,在公共服务完善的城市购房需求较高;定居意愿、在婚状态、家庭迁移和不稳定就业促进了购房需求;跨省流动、乡城流动、年龄、就业状况等个体因素的作用因城市因素而异。研究结果深化拓展了对流动人口住房需求的认识,为合理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住房需求 空间分异 多层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北京城市生态韧性评价及演化特征
17
作者 胡曾曾 赵志龙 +1 位作者 于法稳 张贵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4,共8页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论文对2010—2020年北京16个区的城市生态韧性进行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2010—2020年,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总体水平由较低升至中等。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一直...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论文对2010—2020年北京16个区的城市生态韧性进行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2010—2020年,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总体水平由较低升至中等。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一直在海淀区,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也一直以海淀区为中心,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中心城区是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其城市生态韧性水平要高于非中心城区,城市扩展情况、建设用地面积、财政支出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道路里程等因素是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2030年,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和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延续了自2010年以来形成的“高者恒高”“热点恒热”局面。论文深入探究北京城市韧性的演化特征,对于厘清首都城市韧性发展规律、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北京
下载PDF
关于城市地摊经济及其管理难题的探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媛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适度放开地摊经济在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中包容地摊经济实现共赢。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深入解析城市地摊经济管理难题,认为不完全产权界定引致负外部性是管理难的根本,制度变迁与... 适度放开地摊经济在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中包容地摊经济实现共赢。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深入解析城市地摊经济管理难题,认为不完全产权界定引致负外部性是管理难的根本,制度变迁与制度安排不完善是管理难的成因,城管人员与摊贩博弈的复杂化是管理难的具体表现。文章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基础,为切实解决难题、创新地摊经济管理思路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摊经济 城市发展 制度 产权 精细化管理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空间经济学“4D”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媛玉 杨开忠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核心驱动力。新空间经济学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因素归结为密度、距离、分割和异质性四个方面,即“4D”因素。基于“4D”框架,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应用与数字技术渗透为核心,切实提高东北地区人...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核心驱动力。新空间经济学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因素归结为密度、距离、分割和异质性四个方面,即“4D”因素。基于“4D”框架,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应用与数字技术渗透为核心,切实提高东北地区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度,破除自然地理距离壁垒,有效降低市场分割程度,重塑基于异质性的竞争优势,全面赋能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以集成式技术架构为核心驱动创新发展;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融合,促进协调发展;基于传统园区智能化改造推动绿色发展;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助力开放发展;培育全领域数字生态文明,加速共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东北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 “4D”框架
下载PDF
公共服务、城市规模与人才区位——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董亚宁 顾芸 +1 位作者 杨开忠 范博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将城市规模引入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探讨公共服务、城市规模对人才区位的影响机制,并且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244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城市规模对公共服务影响人才区位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只有当城市规模... 将城市规模引入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探讨公共服务、城市规模对人才区位的影响机制,并且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244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城市规模对公共服务影响人才区位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只有当城市规模满足一定门槛条件时,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才能显著吸引人才流入;②全国层面的实证分析有效验证了理论预期;③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门槛条件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人才流动呈现竞争效应,中西部地区呈现集聚效应;④分城市等级看,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门槛条件差异明显,满足门槛条件时,加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吸引人才效果会更显著。最后提出基于城市规模和区域异质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城市规模 人才区位 门槛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