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糖蛋白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血脑屏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丽红 郭敏芳 +5 位作者 张慧宇 章培军 邢雁霞 马存根 薛慧清 赵海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糖蛋白(HQGP)对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探讨HQGP治疗EAE的机制。方法选择C57BL/6雌性小鼠40只,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诱导建立EAE模型,并随机分为HQGP组和EAE组。... 目的观察黄芪糖蛋白(HQGP)对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探讨HQGP治疗EAE的机制。方法选择C57BL/6雌性小鼠40只,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诱导建立EAE模型,并随机分为HQGP组和EAE组。HQGP组于免疫后第3天腹腔注射HQGP(1 mg/kg),EAE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免疫后第18天处死。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检测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CD4+T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的浸润;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BBB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表达。结果与EAE组比较,HQGP组发病延缓,临床症状轻,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降低。HQGP能降低小鼠脊髓组织中CD4+T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的浸润,显著增加脊髓组织中Occludin及ZO-1的表达。结论HQGP可以有效保护EAE小鼠的BBB,进而减轻EAE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糖蛋白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血脑屏障
下载PDF
桦褐孔菌提取物对阿托伐他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李毅 李建宽 +1 位作者 杨红 李青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为了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OE)对阿托伐他汀(ATO)致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本试验将48只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对照组、模型组、IOE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bw)]和双环醇组[200 mg/(kg·bw)]... 为了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OE)对阿托伐他汀(ATO)致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本试验将48只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对照组、模型组、IOE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bw)]和双环醇组[200 mg/(kg·bw)],采用ATO灌胃造模。除模型组外,IOE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IOE,双环醇组给予双环醇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连续灌胃2个月后,测定各组小鼠肝脏指数,检测肝功能、肝脏抗氧化应激和抗炎指标,观察各组小鼠的肝脏组织病理学特征,并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磷酸化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2)相关蛋白X(Bax)蛋白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IOE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NF-α、IL-1β和IL-6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ALP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脏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JNK和p38磷酸化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IOE低、中、高剂量组和双环醇组小鼠肝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果表明,IOE对ATO致小鼠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以及激活MAPK信号通路有关。本试验结果可为预防和治疗临床长期服用ATO产生的肝毒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阿托伐他汀 药物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黄酮化合物对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介导的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冯逸佳 李庆芳 +3 位作者 董壮壮 张圆琳 乔元彪 李青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9-695,共7页
目的利用巨噬细胞,评价黄酮类化合物(华良姜素和木犀草素)对促炎、抗炎白细胞介素(IL)因子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核因子-κB(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黄... 目的利用巨噬细胞,评价黄酮类化合物(华良姜素和木犀草素)对促炎、抗炎白细胞介素(IL)因子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核因子-κB(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黄酮设低、中、高浓度组分别与LPS共处理,建立细胞炎症和抗炎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和IL表达。沉默IL-6,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IL-10/IL-17 mRNA沉默IL-10,检测IL-6/IL-12 mRNA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p65(p-p65)、髓样分化因子(MyD88)、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结果华良姜素、木犀草素抑制NO半数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0.60和8.93μmol·L^(-1)。LPS诱导可降低抗炎因子IL-4、IL-10表达,并且提高促炎因子IL-6、IL-12、IL-16、IL-17和IL-23表达(P<0.01)。与LPS组比较,黄酮分别处理可剂量依赖地中和促炎因子上调和抗炎因子的下调作用(P<0.05或P<0.01)。沉默IL-10上调IL-6/IL-12 mRNA在空白对照组、LPS诱导和LPS+黄酮组细胞中表达;沉默IL-6下调IL-10/IL-17 mRNA表达(P<0.05或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诱导激活细胞表达TLR4、p-p65、MyD88、p-IκBα蛋白,而经黄酮处理后蛋白表达均被抑制(P<0.05或0.01)。结论2种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抗炎活性,可中和巨噬细胞的促炎、抗炎IL因子。IL-10反向调节IL-6/IL-12,IL-6正向调节IL-10/IL-17。巨噬细胞的双重IL中和作用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化合物 华良姜素 木犀草素 白细胞介素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及生物膜干涉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
4
作者 张圆琳 祁晓鸣 +2 位作者 冯逸佳 卫紫琪 宋丽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分析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DN专病医案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发掘中医治疗DN的组方规律。通过筛选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疾病...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分析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DN专病医案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发掘中医治疗DN的组方规律。通过筛选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疾病数据库获得药对治疗DN的靶点,建立成分-蛋白互作网络,对靶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明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通路的对应关系。运用分子对接及生物膜干涉的方法检测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程度。结果 在183条医案所载录方剂中,黄芪的使用频次与平均使用剂量均最高,分别为43次与37 g,其次是丹参与茯苓。以黄芪为基础,关联分析到置信度最高的核心组合为黄芪-丹参-茯苓。网络药理学筛选到黄芪-丹参-茯苓治疗DN的关键信号通路15条,潜在靶点89个,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为疾病相关通路,白细胞介素(IL)-6、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为核心靶点。药对中的2个活性成分异鼠李素、槲皮素与IL-6均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对接得分分别为8.2和7.4,解离常数(KD)分别为5.6×10-5和6.8×10-5mol·L^(-1)。结论 初步发现以黄芪-丹参-茯苓为核心药对治疗DN的组方规律,异鼠李素、槲皮素可能是其治疗DN的主要药效物质,为DN临床治疗及中药活性成分挖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肾病 数据挖掘 生物膜干涉
下载PDF
基于“成分-靶点-通路”桑叶质量标志物的辨识与测定
5
作者 董壮壮 刘文强 +3 位作者 韩立华 赵晓茹 胡城龙 原红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71-580,共10页
目的基于“成分-靶点-通路”预测分析桑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5批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辨识桑叶质... 目的基于“成分-靶点-通路”预测分析桑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5批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辨识桑叶质量标志物,且对相关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5批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共确认了9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出6个色谱峰,各桑叶样品的相似度在0.908~0.999内。15批样品经聚类分析聚为两类,采用OPLS-DA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为标准筛选出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隐绿原酸、新绿原酸共6个成分,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该6个成分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降糖降脂、抗炎等作用,可作为桑叶的质量标志物。经测定,桑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共6个质量标志物的含量分别为0.075~1.463 mg·g^(-1)、2.511~11.940 mg·g^(-1)、0.842~2.921 mg·g^(-1)、0.214~2.546 mg·g^-1)、0.330~2.822 mg·g^(-1)、0.113~0.828 mg·g^(-1)。结论通过多元统计、“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和多指标定量预测分析的桑叶质量标志物,为桑叶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及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元统计分析 网络药理学 含量测定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的规律分析
6
作者 王位位 李彩萍 宋丽娟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气阴两虚型心悸处方中的用药规律,从中得到高频处方以及高频中药,为气阴两虚型心悸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四...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气阴两虚型心悸处方中的用药规律,从中得到高频处方以及高频中药,为气阴两虚型心悸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四个数据库中自建库到2022年10月载录的中医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的医案,筛选并录入气阴两虚型心悸医案中包含的处方,应用WPS Excel、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分别进行中药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核心药物网络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纳入处方268首,共涉及中药227味,高频药物51味,温性和寒性中药分别为74味和73味,甘味中药105味,归肝经、心经中药分别为60味和55味,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处方为炙甘草汤、生脉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药组为“大枣-生姜and阿胶”,可聚类为5类,因子分析共提取到公因子11个。结论:气阴两虚型心悸的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处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炙甘草汤、生脉散,可采用调气和血、益气温阳、宁心安神的方法治疗心悸,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气阴两虚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多光谱法、分子对接模拟和生物膜干涉研究槲皮素与小窝蛋白-1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倩宜 董壮壮 +1 位作者 原红霞 李青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0-896,共7页
小窝蛋白-1(CAV-1)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解槲皮素与CAV-1的相互作用,在模拟生理环境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多光谱法、同源模建、分子对接模拟和生物膜(BLI)技术进行研究。荧光猝灭数据结果显示,猝... 小窝蛋白-1(CAV-1)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解槲皮素与CAV-1的相互作用,在模拟生理环境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多光谱法、同源模建、分子对接模拟和生物膜(BLI)技术进行研究。荧光猝灭数据结果显示,猝灭速率常数Kq值远大于2.0×10^(10) L·mol^(-1)·s^(-1),且猝灭常数KSV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证明槲皮素和CAV-1相互作用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而热力学参数,焓变ΔH<0、熵变ΔS<0且ΔG<0,表明二者的结合过程是自发、焓驱动的,其相互作用的主要类型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通过对槲皮素与CAV-1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随着槲皮素的加入,CAV-1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证明二者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步荧光光谱中槲皮素使CAV-1中的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轻微红移,周围的微环境极性增强,亲水性增加,表明槲皮素的加入使CAV-1的蛋白质构象发生了改变。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CAV-1与槲皮素之间形成了一个基态复合物,进一步证实了CAV-1与槲皮素之间的静态猝灭机制。采用同源模建技术建立CAV-1的X射线晶体结构模板。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两者结合力为-7.372 kcal·mol^(-1)。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结合点位于由GLU20,ASP70,VAL16和ARG19等氨基酸形成的活性口袋中,与GLN21,VAL16和ARG19位点产生范德华力作用,与GLU20,ASP70位点存在氢键作用力。各种作用力影响了CAV-1的微环境变化,导致其荧光猝灭,是参与复合物形成的关键因素。最后,利用BLI技术对槲皮素和CAV-1的结合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具有良好的的结合活性,结合解离平衡常数K_(D)值为2.50×10^(-5) mol·L^(-1);其响应信号值随槲皮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CAV-1与槲皮素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该研究有助于了解槲皮素与CAV-1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槲皮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靶点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小窝蛋白-1 相互作用 多光谱法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生物膜干涉技术
下载PDF
W3D通过调控TLR4/MD2-NF-κB p65信号通路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6
8
作者 史新阳 高晓慧 +2 位作者 赵蓓 唐莉 李青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7-661,共5页
目的研究4-(5′-二甲氨基)-萘磺酰氧基苯并噁唑酮(W3D)这一新型结构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唑沙宗组(12.5... 目的研究4-(5′-二甲氨基)-萘磺酰氧基苯并噁唑酮(W3D)这一新型结构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唑沙宗组(12.5 mg·kg^(-1))、W3D组(12.5、6.25和3.125 mg·kg^(-1)),气道滴入LPS造模。于造模4 h后给药,12 h后处死小鼠并取肺脏,计算肺湿干比(wwt/dw),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MPO活性、iNOS和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LR4、MD2、p-IRAK4、p65蛋白的表达。结果W3D可显著改善小鼠肺水肿状态,降低肺组织湿干比;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血管损伤及局部出血等现象;可剂量依赖性抑制MPO活性,降低iNOS、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抑制TLR4、MD2、p-IRAK4、p65蛋白的表达。结论化合物W3D可通过调控TLR4/MD2-NF-κB p65信号通路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二甲氨基)-萘磺酰氧基苯并噁唑酮(W3D) 急性肺损伤 湿干比 MPO 炎症因子 TLR4 MD2
下载PDF
多酚化合物LM49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梦如 高燕 +3 位作者 杨彩红 赵承孝 冯秀娥 李青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88-1593,1599,共7页
目的研究多酚化合物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以舒张血管百分比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及KCl(60 mmol/L)预收缩... 目的研究多酚化合物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以舒张血管百分比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及KCl(60 m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分别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0.1 mmol/L)、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10^(-5)mol/L)和4种钾通道阻滞剂[BaCl_(2)(0.1 mmol/L)、四乙基胺(5 mmol/L)、4-氨基吡啶(0.1 mmol/L)、格列苯脲(1×10^(-5)mol/L)]预孵育血管环,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以血管收缩百分率为指标,在无钙条件下,分别以KCl(60 mmol/L)、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和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10^(-6)mol/L)、肌浆网Ca^(2+)-腺苷三磷酸(ATP)酶泵抑制剂毒胡萝卜素(1×10^(-6)mol/L)诱发血管环内钙释放后,再分别累积加入CaCl_(2),考察LM49对CaCl_(2)导致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收缩的影响。结果3×10^(-6)、5×10^(-6)、1×10^(-5)mol/L 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和KCl预收缩的血管环具有显著舒张作用(P<0.01),且是否去除内皮对LM49舒张血管的作用无显著影响(P>0.05)。经L-NAME、吲哚美辛、四乙基胺和4-氨基吡啶预孵育后,不同浓度的LM49对经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血管环无显著影响(P>0.05),格列苯脲和BaCl_(2)均可抑制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1)。在无钙条件下,血管环经KCl、去甲肾上腺素、维拉帕米及毒胡萝卜素预孵育后,LM49能抑制CaCl_(2)导致外钙内流引起的收缩(P<0.01)。结论LM49具有显著的血管舒张作用,且无内皮依赖性;其具体机制可能为诱导ATP敏感型钾通道、内向整流型钾通道开放,及抑制细胞外Ca^(2+)通过电压门控钙通道、受体操控钙通道、钙库操纵性钙通道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化合物 2 4′ 5′-三羟基-5 2′-二溴二苯甲酮 血管环 舒张作用 钾通道 钙通道
下载PDF
离线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巴天酸模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雅清 付冬梅 +2 位作者 刘艳芳 梁鑫淼 薛慧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建立了离线二维反相/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体系(2D-RPLC/RPLC),对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比较巴天酸模乙酸乙酯萃取液在环氧四氮唑和Unitary C18色谱柱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确定以环氧四氮唑色谱柱为第一维色谱柱,以Unitary C18... 建立了离线二维反相/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体系(2D-RPLC/RPLC),对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比较巴天酸模乙酸乙酯萃取液在环氧四氮唑和Unitary C18色谱柱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确定以环氧四氮唑色谱柱为第一维色谱柱,以Unitary C18色谱柱为第二维色谱柱。流动相均采用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经一维色谱分离后,共收集18个流分,采用二维色谱对这18个流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二维色谱分离方法高效、可行,为巴天酸模药材的微量组分的分离以及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液相色谱 环氧四氮唑键合固定相 蒽醌 巴天酸模
下载PDF
桦褐孔菌总多糖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苗 李建宽 +2 位作者 葛睿 孟静一 李青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总多糖(IOTP)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抗糖尿病作用.方法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总多糖(IOTP).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800μg/kg)、IOTP 400 mg/kg组和IOTP 800 mg/kg...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总多糖(IOTP)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抗糖尿病作用.方法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总多糖(IOTP).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800μg/kg)、IOTP 400 mg/kg组和IOTP 800 mg/kg组,每组10只.采用60 mg/kg STZ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单次腹腔注射造模.造模1周后,血糖值高于11.1 mmol/L的大鼠被认为是糖尿病大鼠.给药14 d后,测定其血糖、胰岛素水平、血脂(TC、TG、LDL-C和HDL-C)、ALT、AST、LDH活性.HE染色观察胰腺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胰岛素、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糖值、TC、TG、LDL-C、AST、ALT和LDH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IOTP 800 mg/kg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血胰岛素、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糖、TC、TG、LDL-C、AST、ALT和LDH水平显著降低(P<0.01);IOTP 800 mg/kg组胰岛萎缩和胰腺细胞空泡化程度被降低.结论IOTP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不仅具有显著降糖作用,而且能够调节血脂、抑制胰腺和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总多糖 糖尿病 链脲佐菌素 大鼠
下载PDF
黄芪经益生菌发酵后异黄酮转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瑞 郭舒臣 +2 位作者 王怀友 董婷霞 詹华强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75-2678,共4页
目的:通过益生菌发酵中药黄芪提取液筛选出最佳菌株,探讨发酵时间对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黄芪提取液为底物,分别接种10种益生菌,发酵32 h,发酵液前处理后,经HPLC法检测发酵前后异黄酮类成分含量,计算转化效率,筛选最佳菌株;... 目的:通过益生菌发酵中药黄芪提取液筛选出最佳菌株,探讨发酵时间对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黄芪提取液为底物,分别接种10种益生菌,发酵32 h,发酵液前处理后,经HPLC法检测发酵前后异黄酮类成分含量,计算转化效率,筛选最佳菌株;用最佳菌株发酵黄芪提取液,考察不同时间下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有8种益生菌可使2种主要异黄酮苷类成分转化为各自苷元;根据转化效率筛选出最佳菌种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后2种异黄酮苷的转化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终可达80%以上。结论: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效果最佳,该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芪发酵过程中异黄酮类成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益生菌 HPLC⁃UV 异黄酮 生物转化
下载PDF
补肾方药防治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午帅 樊慧杰 +7 位作者 贾璐 李艳荣 孙梦瀛 张波 尉杰忠 肖保国 马存根 柴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31-6634,共4页
基于中医"肾脑相关"理论,补肾方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大量相关报道显示,补肾方药在对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中,以其毒小效长和标本... 基于中医"肾脑相关"理论,补肾方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大量相关报道显示,补肾方药在对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中,以其毒小效长和标本兼治的独特优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从复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方面,梳理近年来补肾方药对这3种疾病的防治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系统而深入的实验研究,寻求潜在治疗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药 炎性变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原文传递
扶芳藤提取物体内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璐 胡金贵 +2 位作者 张佳智 葛睿 李青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2-748,共7页
研究扶芳藤各极性萃取部位的体外及体内抗氧化作用,为扶芳藤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以DPPH法及ABTS法考察扶芳藤各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LPS(1g/L)刺激的小鼠急性肺炎为动物模型,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 研究扶芳藤各极性萃取部位的体外及体内抗氧化作用,为扶芳藤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以DPPH法及ABTS法考察扶芳藤各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LPS(1g/L)刺激的小鼠急性肺炎为动物模型,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考察各极性部位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扶芳藤各极性部位对DPPH自由基都具有清除作用,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石油醚部位的IC50分别为0.103、0.258及0.702 mg/mL;扶芳藤各极性萃取部位对ABTS的产生也都具有抑制作用,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石油醚部位的IC50分别为0.814、2.384及2.059 mg/mL。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改善小鼠体内SOD、MDA和GSH-Px活性有着良好的效果,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扶芳藤分离的各萃取极性部位在体内体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效果,综合考虑以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部位活性为最佳,石油醚部位则活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芳藤 抗氧化活性 DPPH ABTS LPS
下载PDF
洋金花叶小极性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瑞 刘艳 +1 位作者 杨炳友 匡海学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洋金花叶石油醚萃取部位小极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洋金花干燥叶用95%乙醇冷浸,得到的浸膏经水分散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的石油醚萃取部分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作为流动相进行等... 目的:研究洋金花叶石油醚萃取部位小极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洋金花干燥叶用95%乙醇冷浸,得到的浸膏经水分散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的石油醚萃取部分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得到二氯甲烷的洗脱流分即为小极性成分。通过GC-MS技术对此小极性成分进行分析,并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百分比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洋金花叶石油醚部位共鉴定出了23个成分。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洋金花叶石油醚部位小极性成分分析,将为洋金花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金花叶 小极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艳荣 樊慧杰 +8 位作者 孙芮芮 贾璐 秦劭晨 杭薇 徐幸杰 张波 肖保国 马存根 柴智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81-385,392,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以黑质内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缺失及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D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其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以黑质内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缺失及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D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其治疗向来是神经内科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研究的热点。目前来说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保守治疗仍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PD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PD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并逐渐突显优势。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整理总结,现主要从单味中药或其活性成分、中药复方等方面来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D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PD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作用机制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抗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姚红 任晋宏 +3 位作者 侯宇芯 王禹璇 薛慧清 李青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20-1031,共12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抗肝癌的活性成分与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活性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成分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搜集肝癌靶点,Venny相映射黄芪抗肝癌的作用靶点,String数...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抗肝癌的活性成分与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活性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成分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搜集肝癌靶点,Venny相映射黄芪抗肝癌的作用靶点,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肝癌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及“黄芪-成分-通路-肝癌”相互作用网络,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基因功能富集和通路富集分析。Surflex-Dock软件对黄芪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MTT法检测槲皮素、毛蕊异黄酮、山奈酚、芒柄花素、异鼠李素及华良姜素对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RT-qPCR法验证华良姜素对TP53、MAPK1、AKT1、IL6、MAPK8与VEGFA基因表达相对水平。本研究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涉及202个作用靶点及其100条KEGG信号通路,GO分析为487条生物功能。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芪可能是通过TP53、MAPK1、AKT1、IL6、MAPK8与VEGFA等关键靶点起到抗肝癌作用。分子对接表明靶点与成分有一定的结合性。MTT表明华良姜素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较强于其他五个成分。RT-qPCR验证不同浓度的华良姜素对6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为上调趋势,与KEGG通路分析所涉及基因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黄芪治疗肝癌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验证黄芪抗肝癌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芪 肝癌 作用机制 MTT法 RT-qPCR法
下载PDF
五子衍宗丸通过抑制GRP78减轻EAE小鼠持续的内质网应激
18
作者 肖午帅 樊慧杰 +8 位作者 李艳荣 贾璐 孙梦瀛 张波 尉杰忠 肖保国 施福东 马存根 柴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4-1598,共5页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C57BL/6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五子衍宗丸组,免疫后第3天起,进行药物干预,持续25 d。每天记录神经功能评分。采集小鼠脊髓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C57BL/6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五子衍宗丸组,免疫后第3天起,进行药物干预,持续25 d。每天记录神经功能评分。采集小鼠脊髓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髓鞘染色观察五子衍宗丸的神经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GRP78、Caspase-12、CHOP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五子衍宗丸可延缓小鼠起病时间(P<0.01)并改善神经功能(P<0.01),抑制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和白质髓鞘脱失(P<0.05,P<0.01),降低脊髓组织GRP78、Caspase-12、CHOP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五子衍宗丸对EAE小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GRP78来减轻持续的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静乐黑枸杞花青素的纯化及其抗氧化特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原红霞 侯倩宜 +2 位作者 杜姗 田欢 李青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静乐黑枸杞花青素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比较HPD100、D101、NKA、AB-8、HPD400等五种树脂对静乐黑枸杞花青素的吸附与解析性能,筛选最佳树脂,并优化其纯化条件;采用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法,比较黑枸杞... 目的:探讨静乐黑枸杞花青素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比较HPD100、D101、NKA、AB-8、HPD400等五种树脂对静乐黑枸杞花青素的吸附与解析性能,筛选最佳树脂,并优化其纯化条件;采用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法,比较黑枸杞样品纯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HPD100大孔树脂对于静乐黑枸杞花青素有良好的纯化性能,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静乐黑枸杞粗提液上样浓度为0.2 mg/mL(含生药量)、上样体积为49 mL、洗脱剂为75%的乙醇溶液、洗脱剂用量42 mL,在此条件下,纯化后花青素的纯度由2.38%提高至17.82%。静乐黑枸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粗提液和纯化液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0.208和0.011 mg/mL;对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476和0.064 mg/mL;纯化液清除·OH的IC50值为6.24 mg/mL。结论: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静乐黑枸杞花青素工艺合理,且纯化后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枸杞 花青素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丹酚酸B基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博文 冀宇兰 +3 位作者 苗俊秋 张晓延 乔元彪 李青山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4期562-567,共6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 B)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al B预处理后,加入t-BHP损伤EA.hy926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最大效应浓...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 B)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al B预处理后,加入t-BHP损伤EA.hy926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并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信号分子HO-1、NQO1、Keap1和Nrf2的变化,结合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rf2入核表达。结果Sal B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EC50为0.518μmol·L^-1,LDH释放率从14.7%下降为9.8%(P<0.01)。一定浓度的Sal B可以抑制Keap1蛋白的表达,促进Nrf2与Keap1解偶联后的入核表达,并上调下游关键分子HO-1、NQO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天然来源的Sal B可发挥抗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Keap1-Nrf2-ARE通路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