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林植物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段佳 崔艳秋 +2 位作者 秦志强 赵佳媛 南蓬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5年第6期23-25,共3页
运用试管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测定黄皮,白皮松,香榧,侧柏,龙柏,雪松,圆柏等7种常见园林植物的挥发油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包括抑菌和杀菌两个方面)。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植物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 运用试管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测定黄皮,白皮松,香榧,侧柏,龙柏,雪松,圆柏等7种常见园林植物的挥发油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包括抑菌和杀菌两个方面)。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植物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侧柏=龙柏>圆柏>雪松>香榧;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侧柏>圆柏>龙柏=雪松=黄皮>白皮松>香榧;仅圆柏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所有供试植物挥发油对绿脓杆菌均无抑菌作用。实验证明,圆柏,侧柏,龙柏,雪松具有较强抗菌活性,是较为理想的城市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栽培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活性 园林植物 挥发油
下载PDF
白介素-4和白介素-13促进人肺成纤维细胞ADAM33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揭志军 金美玲 +3 位作者 蔡映云 袁正宏 胡芸文 徐杨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ADAM33(a disintegrin and a metal-loproteinase33,ADAM3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L-4或/和IL-13刺激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然后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ADAM33(a disintegrin and a metal-loproteinase33,ADAM3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L-4或/和IL-13刺激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然后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测定ADAM3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人肺成纤维细胞上存在着ADAM33mRNA的表达,当分别以10ng/mL的IL-4或IL-13刺激时,AD-AM33mRNA的表达增加呈现时间依赖性,至24h达到高峰。随着IL-4和IL-13刺激浓度的增加,ADAM33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加:以100ng/mL的IL-4和100ng/mL的IL-13刺激时,ADAM33mRNA的表达较未刺激细胞分别增加了(9.49±2.83)倍和(14.21±3.35)倍(P<0.01);而以10ng/mL的IL-4和10ng/mL的IL-13联合刺激时,ADAM33mRNA的表达较未刺激细胞增加了(15.06±4.57)倍(P<0.01)。结论IL-4和IL-13能明显促进肺成纤维细胞ADAM33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素区和金属蛋白酶区基因 哮喘 成纤维细胞 气道重塑
下载PDF
ADAM33基因在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揭志军 金美玲 +3 位作者 蔡映云 袁正宏 胡芸文 徐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8-870,共3页
目的:研究ADAM33(a disintegrin and a metallo proteinase 33)mRNA在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中的表达。方法:2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慢性哮喘组)分别于第1、14天小鼠腹腔注射1mL致敏液,从第21天开始雾化吸入2... 目的:研究ADAM33(a disintegrin and a metallo proteinase 33)mRNA在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中的表达。方法:2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慢性哮喘组)分别于第1、14天小鼠腹腔注射1mL致敏液,从第21天开始雾化吸入2.5%的卵蛋白(OVA)溶液,每次30min,每周3次,连续8周。(2)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致敏和激发。在末次激发24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做细胞分类计数。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ADAM33、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mRNA表达量。取左肺组织分别行苏木紫-伊红(HE)染色和Masson′sTrichrome染色,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组BALF中嗜酸粒细胞[(6.3±1.3)×105/mL]及百分比[(18.1±3.0)%)]、肺组织中ADAM33、IL-4和IL-13等mRNA表达量[分别为(1.41±0.93)×10-2、(5.72±3.89)×10-2、(9.45±5.91)×10-2)]与B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而且Masson′sTrichrome染色示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增加、α-SMA免疫组化示气道平滑肌层明显增厚。结论:ADAM33 mRNA在小剂量OVA反复激发复制的慢性哮喘小鼠模型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气道重塑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基因 ADAM33 气道重塑 小鼠
下载PDF
葡萄糖类似物甲基葡萄糖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调节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靳嘉巍 查锡良 +1 位作者 李华林 瞿涤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0-936,共7页
生物被膜(Biofilm)是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的主要致病因素,生物被膜的形成依赖多糖PIA的合成,PIA合成与细菌糖代谢相关。通过研究葡萄糖类似物甲基葡萄糖(MethylDglucoside,MG)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及相关基... 生物被膜(Biofilm)是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的主要致病因素,生物被膜的形成依赖多糖PIA的合成,PIA合成与细菌糖代谢相关。通过研究葡萄糖类似物甲基葡萄糖(MethylDglucoside,MG)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考察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并寻找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方法。甲基葡萄糖能抑制97337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而且不同浓度的甲基葡萄糖对生物膜作用不同。甲基葡萄糖对97337株生物被膜形成的早期的粘附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甲基葡萄糖处理后对ica和AtlE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影响不大,但能诱导agr基因的表达,这与甲基葡萄糖处理不同时间后的结果一致;而且甲基葡萄糖处理后97337的表面相关蛋白的组成明显改变。甲基葡萄糖对生物膜的抑制并不直接由于它对生长的抑制,它对细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与其在细菌糖代谢中的竞争性相关;甲基葡萄糖能通过调控agr基因的表达改变细菌表面从而抑制97337的早期粘附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但没有通过调控icaADBC、icaR的表达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可能与其对合成PIA相关糖基转移酶的竞争性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多聚β-1 6-2脱氧-2-氨基-D-吡喃葡萄糖(PIA) 2-脱氧葡萄糖 甲基葡萄糖 ica AtlE
下载PDF
DOTS-Plus: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的有力武器 被引量:6
5
作者 沈鑫 梅建 高谦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结核病控制 结核病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 武器 短程督导化疗 短程化疗方案 耐多药率 DOTS策略 结核病人
下载PDF
异氟醚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光明 蒋豪 +1 位作者 瞿涤 薛张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346,367,共5页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人类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7(IFN-γ)、IL-4和IL-1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吸入不同浓度异氟醚0、2、4、6h收获THP-1细胞.从收获的细胞...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人类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7(IFN-γ)、IL-4和IL-1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吸入不同浓度异氟醚0、2、4、6h收获THP-1细胞.从收获的细胞中提取RNA,逆转录合成cDNA,以β—actin作内对照半定量PCR后电泳扫描求积.检测THP-1细胞与炎性反应关系密切的上述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在吸入异氟醚过程中观察到明显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8、TNF-α mRNA表达增加,未检测到IFN-γ、IL-4和IL-10 mRNA表达。IL-1β、IL-8、TNF-α mRNA表达在异氟醚吸入过程中的4和6h比0h增加4~8倍。在异氟醚吸入浓度为2.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时,IL-1β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关系(0h:0.55±0.06;2h:3.12±0.11;4h:3.45±0.14;6h:3.92±0.07)。在吸入4和6h时,IL-1β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分别为[对照:0.71±0.13;异氟醚:(1.69±0.07)1.0MAC;(3.45±0.14)2.0MAC]和[对照:0.65±0.09;isoflurane:(2.11±0.12)1.0MAC;(3.92±0.07)2.0MAC]。这些数据提示THP-1细胞吸人异氟醚过程中伴随有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增加。结论异氟醚能在转录水平上调节THP-1细胞炎性反应,当吸人浓度〉1.0MAC时.异氟醚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显著增加THP-1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人类单核细胞株 细胞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荧光复合扩增DXS6804、DXS6799和DXS7132基因座
7
作者 沈靓 乔可 +2 位作者 郑海波 王科 赖江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4-44,共1页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出DXS6804、DXS6799和DXS7132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通过研究复合扩增技术,构建3个基因座X—STR复合扩增的荧光检测体系。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荧光复合扩增 X—STR
下载PDF
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沈鑫 梅建 高谦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结核病 流行病学方法 传播规律 分子生物学 实验室污染 暴发流行 高危人群 再感染 外源性
原文传递
embB306位点作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检测标记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秦晓华 马志承 +6 位作者 沈鑫 乔霓丹 王辰辰 张树蓉 贾亭松 梅建 高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embB基因306位点(embB306)突变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分布,探讨以该位点作为耐多药分子检测标记的应用前景。方法从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其保存的已知耐药表型的结核分枝杆菌291株,使用错配PCR及DNA测序两种方法检测... 目的研究embB基因306位点(embB306)突变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分布,探讨以该位点作为耐多药分子检测标记的应用前景。方法从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其保存的已知耐药表型的结核分枝杆菌291株,使用错配PCR及DNA测序两种方法检测其embB306位点的突变,分析耐药表型与结核分枝杆菌embB306位点的突变的相关性。结果74株耐多药菌株中有38株(51.4%)该位点有突变(X2=93.8,P〈0.01),而其他24株多耐药菌株中有9株(37.5%)为embB306突变株(r=60.1,P〈0.01);41株耐单药菌株中仅有2株(4.9%)存在该位点的突变(X2=6.8,P=0.0093),而152株全敏感菌株中无一存在该位点突变。以embB306位点作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分子检测标记的特异度达94.9%(206/217)。结论以embB306作为耐药突变位点,特别是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检测标记,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度,而且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分枝杆菌 结核 突变 生物学标记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原发性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被引量:103
10
作者 梅建 薛桢 +4 位作者 沈鑫 沈国妙 桂晓红 沈梅 高谦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耐药在产生耐药结核病中的作用。方法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保存的1996年至2004年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比例;并对16例复发耐药患者前后发病菌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 目的研究原发性耐药在产生耐药结核病中的作用。方法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保存的1996年至2004年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比例;并对16例复发耐药患者前后发病菌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interspersedrepetitiveunits,MIRU)基因型比较分析。结果在保存的初治患者的812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菌株707株,耐药率为8.7%;复治患者的菌株610株,耐药菌株150株,耐药率为24.6%。初治和复治患者中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以初治患者耐药代表原发性耐药,复治患者耐药代表获得性耐药,其原发性耐药占总耐药菌株的82.5%。在16例复发耐药患者中,13例患者在两次发病时分离的菌株基因型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重新感染了耐药菌株所致,属于原发性耐药。结论原发性耐药是目前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该结果提示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源是减少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基因型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基因型分型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沈国妙 查佳 +5 位作者 徐琳 孙斌 桂晓红 王奕峰 梅建 高谦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2-296,共5页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interspersedrepetitiveunits,MIRU)基因型分型法,评估该方法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抽取上海地区2000年至2002年保存的菌株,对其进行MIRU分型,并与间隔区寡...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interspersedrepetitiveunits,MIRU)基因型分型法,评估该方法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抽取上海地区2000年至2002年保存的菌株,对其进行MIRU分型,并与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Spoligotypin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Spoligotyping方法对随机抽样的91株临床菌株进行基因型分型,得到20种基因型,其中81株(89%)属于北京基因型菌株,而用MIRU分型方法可将这些菌株分为46种基因型。81株北京基因型菌株可以分为39种不同的MIRU基因型。12个MIRU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表明各位点有较大的区别,其中位点26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位点16、31、40显示了中等程度的多态性。结论MIRU分型方法简单快速,其数字化结果清晰可靠,是一种有效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分型法 SPOLIGOTYPING 分布 分型方法 2002年 2000年 基因型分型 多态性分析 上海地区 寡核苷酸 临床菌株 随机抽样 位点 数字表 间隔区 数字化 北京 显示
原文传递
异质性耐药对结核分枝杆菌表型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高旭 李静 +3 位作者 柳清云 沈鑫 梅建 高谦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0-265,共6页
目的 研究异质性耐药对MTB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9年收集的80株氧氟沙星临床耐药菌株,利用基因测序检测菌株在gyrA和gyrB耐药决定区的基因突变情况,再用分子克隆和荧光定量PCR探针熔解曲线法,... 目的 研究异质性耐药对MTB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9年收集的80株氧氟沙星临床耐药菌株,利用基因测序检测菌株在gyrA和gyrB耐药决定区的基因突变情况,再用分子克隆和荧光定量PCR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经基因测序未检测到耐药突变的菌株中是否存在异质性耐药现象.结果 基因测序报告显示,80株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中有15株未发现已知gyrA或gyrB耐药决定区的基因突变.测序图谱及分子克隆和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4株菌株含有已知gyrA耐药突变,即存在异质性耐药现象.纳入异质性耐药的菌株后,基因型与表型耐药检测的符合率从81.3%(65/80)提高到98.8%(79/80).结论 异质性耐药是导致表型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不符的重要原因.为排除异质性耐药对耐药基因检测的影响,提高基因型与表型耐药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需要开发应用更敏感的基因型耐药检测技术,以提高耐药结核病快速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遗传异质性 耐药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利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型技术研究外源性再感染在结核病复发中的作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沈国妙 薛桢 +6 位作者 沈鑫 桂晓红 王奕峰 孙斌 沈梅 梅建 高谦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再感染在结核病复发中的作用。方法以上海地区1999年1月至2004年3月复发肺结核患者为对象,通过比较复发肺结核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interspersedrepetitiveunits,MIRU)基因型的... 目的研究外源性再感染在结核病复发中的作用。方法以上海地区1999年1月至2004年3月复发肺结核患者为对象,通过比较复发肺结核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interspersedrepetitiveunits,MIRU)基因型的差异,判断结核病复发的原因。结果在37例符合要求的结核病复发患者中,25例患者两次发病时MIRU基因型发生了变化,提示68%的结核病患者复发是由于外源性再感染而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结核病复发患者中由外源性再感染所致的可能性逐步降低,≤30岁、31~60岁、≥61岁患者中外源性再感染的比例分别为3/3、73%(11/15)、58%(11/19)。随着复发间隔时间的延长,结核病复发患者中由外源性再感染所致的可能性逐步增加,6个月内复发的患者中58%(7/12)是由外源性再感染引起的,而1年以后这个比例达到79%(11/14)。结论外源性再感染是上海地区结核病复发的重要原因;MIRU分型方法是研究结核病复发原因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复发 内源性复燃 外源性再感染
原文传递
胞嘧啶-磷酸-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对慢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揭志军 金美玲 +5 位作者 蔡映云 袁正宏 胡芸文 徐扬 任涛 杨振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2-616,共5页
目的 研究含非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能否预防或减轻慢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发生。方法 40只雌性清洁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1)慢性哮喘组(A组)... 目的 研究含非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能否预防或减轻慢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发生。方法 40只雌性清洁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1)慢性哮喘组(A组):分别于第1、14天小鼠腹腔注射1ml致敏液[卵蛋白(OVA,10μg)+氢氧化铝凝胶(100μg)];从第21天开始雾化吸入2.5%OVA溶液,每次30min,每周3次,连续8周。(2)CpG—ODN干预组(B组):在OVA致敏的同时给予浓度为60μg/ml的CpG—ODN腹腔注射1ml共2次,以后每2周腹腔注射1次共4次。(3)GpC—ODN对照组(C组):将CpG替换为鸟嘌呤-磷酸-胞嘧啶(GpC,剂量及用法同CpG-ODN)作为对照。(4)生理盐水(NS)对照组(D组):给予NS进行致敏(每次1ml腹腔注射)和激发(用NS雾化吸入)。在末次激发24h后所有小鼠取血测嗜酸粒细胞(EOS)数和血清IgE;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做细胞分类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13(IL-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取左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和抗TGF—β1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A组外周血EOS计数为(89±10)×10^4/ml、血清IgE为(279±53)ng/ml,BALF中EOS计数和分类分别为(6.30±1.30)×10^5/ml、0.181±0.030,A组IL-13浓度为(4015±361)pg/ml、TGF—β1浓度为(356±64)pg/ml,以上数值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15.7、14.7、18.4、12.0和18.9,P均〈0.01);A组Masson三色染色、α-SMA、TGF-β1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9.7±4.2)%、(45±7)%、(34±4)%]与D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0、15.6和17.9,P均〈0.01)。应用CpG-ODN干预后(B组)的Masson三色染色、α—SMA、TGF—β1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3.8±3.2)%、(25±3)%、(18±4)%]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5、8.9、9.8,P均〈0.05)。结论应用CpG-ODN干预慢性哮喘模型,不仅能抑制Th2细胞反应和EOS肺浸润,还能抑制气道重塑的发生和发展,它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IL-13等因子而抑制气道重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重塑 炎症 小鼠 CpG-寡脱氧核苷酸
原文传递
福氏志贺菌喹诺酮类耐药临床分离株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传玲 朱于莉 +2 位作者 汪萱怡 赵守军 瞿涤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检测福氏志贺菌喹诺酮类耐药临床分离株DNA旋转酶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GyrA和ParC氨基酸改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取47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菌,对其gyrA、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 目的检测福氏志贺菌喹诺酮类耐药临床分离株DNA旋转酶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GyrA和ParC氨基酸改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取47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菌,对其gyrA、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并采用SAS(V8.2)软件分析GyrA和ParC改变和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关联程度。结果44株喹诺酮类耐药菌在gyrA、parC基因QRDR均发生有义突变,gyrA83位密码子突变(TCG→TTG)最为常见,存在于43株耐药菌。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yrA83位、ParC80位氨基酸改变与萘啶酸的耐药性密切相关(P<0.01,R2=0.999),GyrA83、87位氨基酸改变与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密切相关(P<0.05,R2=0.872)。结论GyrASer83→Leu突变是导致福氏志贺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耐药的关键突变,此单位点突变即可介导福氏志贺菌对萘啶酸的耐药,但对环丙沙星耐药需同时存在GyrA和/或ParC多个位点突变或其他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福氏 喹诺酮类 抗药性 微生物 DNA促转酶 DNA拓扑异构酶Ⅳ PARC基因 耐药决定区 福氏志贺菌 基因突变 临床分离株
原文传递
结核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6
作者 孙果梅 高谦 彭文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88-1191,共4页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据WHO报告,2007年全球共有927万结核病新发病例,其中我国约为130万[1].正确认识结核病流行传播规律对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据WHO报告,2007年全球共有927万结核病新发病例,其中我国约为130万[1].正确认识结核病流行传播规律对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结核病具有潜伏感染等特点,使人们对其传播流行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空间流行病学 聚集性分析
原文传递
MIRU-VNTR技术对源于河南的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分型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洪毅 李辉 +2 位作者 马士文 马晓光 高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305-1307,1353,共4页
目的:研究MIRU-VNTR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家族的分辨能力。方法:用检测RD105区缺失的多重PCR(DTM-PCR)方法对河南省源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鉴定后的菌株检测基因分型方法VNTR-7和VNTR-16位点的分辨能力。结果:DTM-... 目的:研究MIRU-VNTR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家族的分辨能力。方法:用检测RD105区缺失的多重PCR(DTM-PCR)方法对河南省源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鉴定后的菌株检测基因分型方法VNTR-7和VNTR-16位点的分辨能力。结果:DTM-PCR获得98株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家族菌株,VNTR-16和VNTR-7分辨率指数(Hunter-Gaston指数,HGI)为0.9983、0.9953,菌株的成簇率分别为3.1%、11.2%。结论:VNTR-16和VN-TR-7位点基因分型方法用于北京基因型家族的分析有较高的分辨能力,操作简便,适于结核病控制工作中北京基因型家族菌株占优势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北京基因型 MIRU VNTR 分型
原文传递
临床堪萨斯分枝杆菌89株的鉴定和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超 徐鹏 +2 位作者 高谦 姜平 梅建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5,共3页
分枝杆菌属内除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外统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其数目迄今报道已达150种以上,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的研究表明NTM是一类广泛存在的环境分枝杆菌,人可从环... 分枝杆菌属内除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外统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其数目迄今报道已达150种以上,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的研究表明NTM是一类广泛存在的环境分枝杆菌,人可从环境中感染NTM而患病。我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肺病患者标本中检出NTM的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分型 鉴定 萨斯 临床 麻风分枝杆菌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4,-13促进人肺成纤维细胞ADAM33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揭志军 金美玲 +3 位作者 蔡映云 袁正宏 胡芸文 徐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4期3148-3149,共2页
关键词 人肺成纤维细胞 白细胞介素-4 3基因 支气管上皮细胞 TH2型细胞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ADAM33 基因表达异常 IL-1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 mRNA的测定及应用
20
作者 龙健儿 黄莉娜 +3 位作者 秦智强 王文逸 陈敏婕 瞿涤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研究鸭IFN γ(DuIFN γ)在感染及控制病毒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基于β actin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通过RT PCR方法获得了 β actin的部分cDNA为看家基因 ,然后构建DuIFN γ靶片段的竞争性内参照 ,建立检测DuIFN γ基因... 目的 研究鸭IFN γ(DuIFN γ)在感染及控制病毒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基于β actin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通过RT PCR方法获得了 β actin的部分cDNA为看家基因 ,然后构建DuIFN γ靶片段的竞争性内参照 ,建立检测DuIFN 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 PCR方法。结果 建立了检测DuIFN 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 PCR方法 ,并检测了在PHA刺激下鸭外周血单核细胞IFN γmRNA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PHA刺激 2 4~ 36h ,DuIFN γmRNA转录量最高。以此方法对用DHBVpreSDNA或与IFN γDNA共免疫DHBV感染鸭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IFN γ表达质粒作为DNA免疫佐剂 ,可以增强宿主IFN γ的应答。结论 IFN γ表达质粒为DNA疫苗的有效佐剂。DuIFN 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 PCR方法为研究鸭IFN γ在DHBV感染及清除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IFN—γ MRNA 测定 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