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1
作者 周良平 彭卫军 +5 位作者 丁建辉 刘晓航 王朝夫 毛健 沈茜刚 钱敏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4期58-62,共5页
目的分析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21例,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6例既有MRI也有CT检查,15例仅有CT检查。观察其CT和... 目的分析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21例,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6例既有MRI也有CT检查,15例仅有CT检查。观察其CT和MRI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均为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中B细胞来源19例,T细胞来源2例;12例单侧、9例双侧。肿瘤最大径2cm~13cm,中位数6.5cm。肿瘤最大径≤5cm者12个中8个呈肾上腺肿大并保持其轮廓的表现;肿瘤最大径≥10cm者5个,呈长椭圆形3个,不规则形2个;MRI冠状位检查8个中6个呈三角形。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呈稍低密度10个、等密度12个;MR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0例28个有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4个,中度强化4个。肿瘤内部强化均匀者13个,稍不均匀者13个,不均匀者2个。7例8个伴有同侧肾脏的直接侵犯,其中4侧肿瘤最大径≥10cm,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为B细胞来源NHL,常表现为肾上腺区均质或稍不均质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肿瘤小者多保持肾上腺形态,肿瘤大者易包绕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临床病理讨论:胰腺多发囊肿,间断腹部不适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鹤丽 金凯舟 +4 位作者 汪晓红 陈治宇 卢仁泉 黄丹 虞先濬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病史摘要入院病史患者女性,60岁。因“发现胰腺多发囊肿5年,间断腹部不适5个月”于2016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患者2010年外院体检查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CA724(-),腹部CT提示胰腺多发囊肿(图1A),双肾多... 病史摘要入院病史患者女性,60岁。因“发现胰腺多发囊肿5年,间断腹部不适5个月”于2016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患者2010年外院体检查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CA724(-),腹部CT提示胰腺多发囊肿(图1A),双肾多发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L综合征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下载PDF
Cathepsin-D和nm23在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中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毅作 陈灿铭 +10 位作者 费菲 张家新 陆劲松 狄根红 柳光宇 杨文涛 陆洪芬 沈坤炜 沈镇宙 邵志敏 吴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肿瘤组织中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表达与含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系。方法检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173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人化疗术前或术后标本中ER、PR、Her-2/neu等15种分子标记物的表达...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肿瘤组织中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表达与含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系。方法检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173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人化疗术前或术后标本中ER、PR、Her-2/neu等15种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分子标记物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结果nm23或Cathepsin-D阴性病人化疗疗效显著优于阳性病人,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athepsin-D是独立的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指标。结论Cathepsin-D可能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蒽环类)敏感性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预测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治宇 周晓燕 +4 位作者 张太明 洪小南 印季良 胡夕春 施达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中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用FR2、FR3A引物,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检测105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中IgH基因的单克隆性重排,与骨髓穿刺细胞形... 目的探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中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用FR2、FR3A引物,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检测105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中IgH基因的单克隆性重排,与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评价PCR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05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IgH基因克隆性重排PCR检测48例(45.7%)阳性,而骨髓细胞形态学只检测出22例(2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为71.4%(75/105)。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及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初治患者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0.8%、25.0%和100.0%。PCR检测结果与Ann Arbor分期有关,早期B细胞淋巴瘤患者IgH基因克隆性重排PCR检出阳性率低于晚期患者(P=0.02)。PCR检测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率(23.3%和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IgH基因克隆性重排PCR检测可能是判断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异常的有效方法,较骨髓细胞形态学敏感;Ann Arbor分期晚的患者PCR检测阳性率高于分期早的患者;PCR检测阳性者治疗后获得CR的机会低于阴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克隆性重排 免疫球蛋白重链
原文传递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隆凸性皮纤维肉瘤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萌 罗志国 +5 位作者 陈勇 郑必强 曹玺 张如明 王坚 师英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远处转移隆凸性皮纤维肉瘤(DFSP)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DFSP病人的临床资料。10例DFSP病人中,2例原发肿瘤,4例复发肿...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远处转移隆凸性皮纤维肉瘤(DFSP)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DFSP病人的临床资料。10例DFSP病人中,2例原发肿瘤,4例复发肿瘤,4例转移肿瘤(2例肺转移和软组织转移,2例仅为软组织转移),所有病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前均已病理确诊。甲磺酸伊马替尼初始剂量400mg/d,耐药后加量至800mg/d。结果 10例病人中,除1例出现原发耐药外,9例获得客观疗效,包括2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全组DFSP病人1年无进展存活率为30%,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50%和30%。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远处转移DFSP病人的有效治疗方式,靶向治疗可能有助于使病人获得根治切除,或降低致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隆凸性皮纤维肉瘤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