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eby手术临床应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磊 虞倩 +7 位作者 楼文晖 王单松 许雪峰 匡天涛 吴文川 倪晓凌 谭德炎 靳大勇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0-942,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Appleby手术后是否存在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至肝固有动脉的逆向血流。方法解剖2具新鲜尸体,在腹主动脉发出肠系膜上动脉的远端结扎腹主动脉并插管,在膈肌上方结扎胸主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结肠中动脉的远端结扎肠系膜上动... 目的探讨改良Appleby手术后是否存在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至肝固有动脉的逆向血流。方法解剖2具新鲜尸体,在腹主动脉发出肠系膜上动脉的远端结扎腹主动脉并插管,在膈肌上方结扎胸主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结肠中动脉的远端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单纯结扎第1具尸体标本的肝总动脉,将第2具尸体标本中腹腔干发出的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自起始部一一结扎。在腹主动脉插管中注入乳胶。结果 2具尸体的肝固有动脉均显示充盈。结论从尸体解剖角度看,由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至肝固有动脉的逆向血流在理论上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by手术 胰腺癌 肝固有动脉 逆向血流
下载PDF
成年国人大网膜多层螺旋CT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金航 闵鹏秋 +3 位作者 曾蒙苏 王克强 葛梅英 陈楠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大网膜的多层螺旋CT解剖,探讨相关临床意义,为影像诊断和外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成人腹部16层螺旋CT的横、冠、矢状断层及三维图像,观察大网膜的解剖分布、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血管的形态特点,探讨不同断面的显示... 目的研究成人大网膜的多层螺旋CT解剖,探讨相关临床意义,为影像诊断和外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成人腹部16层螺旋CT的横、冠、矢状断层及三维图像,观察大网膜的解剖分布、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血管的形态特点,探讨不同断面的显示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结果1.各种断面的优势:横断位在于观察大网膜的分布以及脂肪情况;冠状位在于观察血管情况;矢状位在于观察大网膜与邻近脏器的解剖毗邻关系。2.三维重建图像可满意地显示胃网膜静脉回流情况。3.胃结肠静脉(包括典型及非典型)出现率为67.2%;游离部具“游走性”:20.7%移位于上腹腔,17.2%偏右下腹腔分布;大网膜脂肪密度CT值为(-104.97±10.78)Hu,与皮下脂肪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网膜动静脉为寻找大网膜的标志,3种断面及三维图像相结合可充分显示大网膜的解剖学特征,并可为影像诊断、修复外科、胰腺及门静脉高压外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膜 解剖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神经源性痛大鼠模型腰髓后角A_β纤维生芽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忠球 潘艳春 +2 位作者 王劼 彭裕文 沈馨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9,T029,共6页
已有研究表明 ,外周神经损伤后 Aβ神经元的初级传入末梢在脊髓的病理性生芽与损伤后痛觉超敏的形成有关。为了证实外周神经损伤后形成的这种生芽是否具有可逆性 ,本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压迫造成神经源性痛模型 ,采用跨神经节的霍乱毒素 ... 已有研究表明 ,外周神经损伤后 Aβ神经元的初级传入末梢在脊髓的病理性生芽与损伤后痛觉超敏的形成有关。为了证实外周神经损伤后形成的这种生芽是否具有可逆性 ,本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压迫造成神经源性痛模型 ,采用跨神经节的霍乱毒素 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 ( CB-HRP)作为示踪剂 ,四甲基联苯胺 ( TMB)反应呈色追踪 Aβ初级传入末梢。结果证实 :对坐骨神经的压迫也能够导致痛觉过敏和 Aβ纤维末梢生芽侵入脊髓后角 层 ,并且这种生芽不伴随对神经压迫的解除而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大鼠模型 腰髓后角 Aβ纤维 生芽 CB-HRP 坐骨神经压迫 大鼠
下载PDF
来氟米特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颜彦 王翔飞 +5 位作者 张庆勇 崔杰峰 王颉 朱文青 钱菊英 葛均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来氟米特治疗组。在0周和8周时测定血清中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介素6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来氟米特治疗组。在0周和8周时测定血清中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介素6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斑块处巨噬细胞数量。图像分析观察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结果来氟米特对血脂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介素6、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及斑块处的巨噬细胞数较高脂饮食组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来氟米特可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炎症反应,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来氟米特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 来氟米特 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介素6
下载PDF
银杏酮酯对雪旺细胞合成与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浩东 王欢 +2 位作者 陈德松 王劼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EGb50)对雪旺细胞合成与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纯化的雪旺细胞分为EGb50组和对照组,EGb50组(低、中、高剂量)分别加含终浓度为10、25、50μg/mlEGb50的FBS-DMEM培...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EGb50)对雪旺细胞合成与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纯化的雪旺细胞分为EGb50组和对照组,EGb50组(低、中、高剂量)分别加含终浓度为10、25、50μg/mlEGb50的FBS-DMEM培养液培养,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银杏酮酯。24h后应用ELISA与RT-PCR法分别于蛋白质和mRNA水平测定其对细胞合成与分泌NGF的影响。结果:培养上清液中NGF吸光度(A)值对照组为(0.33±0.04),EGb50低剂量组为(0.57±0.05),EGb50中剂量组为(0.94±0.04),EGb50高剂量组为(1.23±0.06),对照组均低于银杏酮酯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F和内标基因(GAPDH)PCR产物的荧光强度比值:EGb50低剂量组(0.97±0.06),EGb50中剂量组(1.46±0.04),EGb50高剂量组(1.83±0.06),均较对照组(0.72±0.04)高(P<0.05)。结论:银杏酮酯可促进雪旺细胞合成与分泌NGF,这可能是其促进损伤神经再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神经生长因子 雪旺细胞
下载PDF
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化学条件培养基中定向分化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元山 王滨 +2 位作者 汪洋 刘才栋 沈馨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无血清化学培养条件下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向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定向分化。方法:实验于2000-04/07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①取新生SD大鼠获取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前O2A祖细胞原代混合培养7d后,以B104神经胶质... 目的:观察体外无血清化学培养条件下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向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定向分化。方法:实验于2000-04/07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①取新生SD大鼠获取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前O2A祖细胞原代混合培养7d后,以B104神经胶质瘤细胞株条件培养液犤100mL含:牛血清白蛋白每20mg,胰岛素2.5mg,转铁蛋白20mg,腐胺1.6mg,亚硒酸钠0.5μg,黄体酮0.6μg,生物素0.24μg,T33μg,T40.04mg,溶于DMEM/F12对半配置的培养液中犦增殖并纯化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然后将培养基更换为无血清的化学条件培养基。②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记录24,48和72h细胞的形态变化,分化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无血清化学条件培养基培养形态学演变:培养24h,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突起增加为三极或四极,胞体增大稍迟;48h后突起明显增多,相互之间连接成网;72h,胞体大且边缘不规则,突起分支更加清晰,分支彼此呈三维立体交错,部分突起之间可见指环状或膜片状结构。结论:化学条件培养基可使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形态呈现渐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少突神经胶质 细胞分化 大鼠 培养基 定向分化 形态学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7
作者 林浩东 王欢 +2 位作者 陈德松 王劼 顾玉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本研究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缝合模型,分别于术后1、3、7、14、21及28d取吻合口远端的神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本研究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缝合模型,分别于术后1、3、7、14、21及28d取吻合口远端的神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损伤神经远端iNOS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假手术对照组坐骨神经中未见明显的iNOS阳性产物,iNOSmRNA表达极低。实验组神经损伤后iNOS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iNOS阳性产物的吸光度(A)值在术后7d达高峰。iNOSmRNA表达在术后1、3、7d维持较高水平,此后则明显下降。上述结果说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中iNOS的表达增加,iNOS可能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坐骨神经 大鼠
下载PDF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钩突部位动脉解剖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巍 姜翀弋 +2 位作者 陈寅涛 戴正寿 袁祖荣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钩突部血供来源与走行,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钩突部位动脉处理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13具无腹部器官病变的成人尸体,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进行胰腺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其中甲醛溶液防腐处理的12具尸... 目的探讨胰腺钩突部血供来源与走行,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钩突部位动脉处理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13具无腹部器官病变的成人尸体,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进行胰腺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其中甲醛溶液防腐处理的12具尸体行大体解剖,另1具新鲜尸体行动静脉管道铸型研究。另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胆胰外科中心2014年1-12月收治的12例行LPD病人,术中观察钩突部动脉分布情况。结果 (1)胰背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左支向左延续为胰横动脉,右支供应胰腺钩突部位。(2)从腹侧观察,胰背动脉右支在胰腺钩突部约4点钟方向分为上下两支,于8点钟处上下两条分支又汇合形成完整动脉闭合环路。该动脉环分别与肝总动脉及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形成丰富吻合支。(3)12例LPD中,6例术中发现胰背动脉及其分支走行。4例(66.7%)来源于脾动脉,2例(33.3%)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结论胰头钩突由胰十二指肠动脉弓与胰背动脉右支来源的钩突动脉环同时供血,并形成丰富的交通支;LPD术中处理钩突时,应注意胰背动脉右支及钩突动脉环发出的交通支以降低大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动脉 钩突 临床解剖学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