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6肾切除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和2α在肾内的表达和定位 被引量:10
1
作者 俞小芳 丁小强 +4 位作者 朱加明 方艺 邹建洲 许讯辉 蒋素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9-695,共7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进程中低氧诱导因子(HIF)的肾内表达部位和动态表达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行5/6肾切除后,分别于术后第1、2、4、6、8和12周处死大鼠.采集血、尿和肾组织标本,PAS染色观察残肾病理改变;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进程中低氧诱导因子(HIF)的肾内表达部位和动态表达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行5/6肾切除后,分别于术后第1、2、4、6、8和12周处死大鼠.采集血、尿和肾组织标本,PAS染色观察残肾病理改变;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IF-1α、HIF-2α在肾脏中的表达部位;Western印迹检测二者的蛋白表达变化;RT-PCR检测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 (1)大鼠5/6肾切除后第1周出现了短暂的急性肾衰竭[Scr(122.8±22.1)μmol/L],之后Scr下降并进入稳定的慢性肾衰竭阶段[(66.0±3.7)~(66.4±8.4)μmol/L],第6周后Scr进行性升高,残肾皮质出现进行性间质纤维化病变.(2)在肾切除早期阶段(术后第1周末),HIF-1α和HIF-2α表达即开始增加,其中HIF-1α仅在萎缩扩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HIF-2α则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和小动脉的平滑肌细胞;至第4和6周,两者表达到达峰值;此后,伴随Scr升高和病理损伤加重,两者表达逐渐下降.(3)HIF靶基因VEGF、HO-1的mRNA在第4和第6周时呈暂时性的高表达.结论 CKD早期肾脏皮质HIF蛋白高表达和靶基因转录增加可能是对肾内缺氧的代偿性反应;CKD终末期HIF表达进行性减少,其在CKD进展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切除术 肾脏病 慢性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缺氧诱导因子2 α亚基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法的细菌后向散射光谱分类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成 焦彤 +4 位作者 陆雨菲 徐康 李森 刘箐 张大伟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1-346,共6页
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实现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高效、无标记检测和分类,提升了原有的光纤共聚焦后向散射光谱系统的性能,将其光场直径减小到适合较小生物样品的水平,即达到单菌水平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实现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高效、无标记检测和分类,提升了原有的光纤共聚焦后向散射光谱系统的性能,将其光场直径减小到适合较小生物样品的水平,即达到单菌水平检测。在无标记条件下,测定了三种常见的形态相近的食源性致病菌(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后向散射光谱。选取500~800 nm范围的特征波段,将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建立多元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前5个主成分已经包含80.41%的特征区光谱信息。将前5个主成分分量作为模糊聚类分析的变量。由所求得的隶属度矩阵可知,三种细菌聚类结果的准确率均为100%。该结果说明光纤共聚焦后向散射光谱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能够快速、高效、无标记地对单个细菌进行分析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后向散射显微光谱 食源性致病菌 主成分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