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越缦堂日记》整理与研究刍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桂丽
-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0-114,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李慈铭年谱”
编号:12FZS026
+1 种基金
全国高校古委会2013年度规划项目“越缦堂读书记全编”
编号:1351
-
文摘
日记在清代发展迅速,具有数量大、篇幅长、内容多样、创作意识强的特点,为学界所重视,有必要对清代日记进行细致的整理与深入的研究。清代日记中,《越缦堂日记》较具代表性,文章试图抛砖引玉,对其整理与研究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
关键词
《越缦堂日记》
清代
日记
-
Keywords
Yue Man Tang Diary
Qing Dynasty
diary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胡笳与蔡琰
- 2
-
-
作者
吴冠文
-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文史知识》
2024年第10期49-58,共10页
-
文摘
说起笳,今人虽未能对其形貌作出确切指认,但一般认为是管乐器,类似于筚篥等依赖喉咙发音的少数民族乐器,它在中国古代最初是作为帝王出行仪仗鼓吹用乐器而被记载。《乐府诗集》卷二一“横吹曲辞”云:“自汉已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其后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汉武帝时,南越七郡,皆给鼓吹是也。”
-
关键词
《乐府诗集》
蔡琰
北狄乐
横吹曲辞
鼓吹署
汉武帝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汉语虚字与古代文章学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龚宗杰
-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157,207,208,共25页
-
文摘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对虚字的认识,大致呈现从训诂到修辞、从字类到文法的发展趋势。《文心雕龙》“语助余声”及“弥合文体”说的提出,推动虚字研究由经学传统向古文辞传统靠拢。唐宋以后,随着文章创作和批评的开展,文学视野下的虚字论主要从文章体用、节律和声气三个层面推进,体现出古代文章学注重文体功能、语言形式、审美形态的特征。在清代古文家、小学家围绕声音、文字的关系探讨中,虚字不仅进一步沟通语言学和文章学,也借助以文字为本位的文学观念,成为清末以降“中国文学”研究及文学史书写的知识资源。以汉语虚字为线索,揭示古代文章学发展过程中语言和文辞的互动关系,可以彰显中国文学基于汉语言、汉文字的本民族特性。
-
关键词
虚字
文章学
古文辞
语文学
文学史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李慈铭遗文辑释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张桂丽
-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暨南史学》
CSSCI
2017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李慈铭年谱》(编号:12FZS026)
全国高校古委会2013年度规划项目《越缦堂读书记全编》(批准编号1351)的支持
-
文摘
李慈铭文集已刊行者有《越缦堂文集》《越缦堂文钞》《越缦堂骈体文》《越缦堂诗文集》等,但还有部分散佚。本文搜辑《越缦堂日记》中十四篇文章,并加以筒释。
-
关键词
李慈铭
遗文
辑佚
-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符号与声音:明代的文章圈点法和阅读法
被引量:4
- 5
-
-
作者
龚宗杰
-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2-64,共13页
-
文摘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样式,通常分为文字形式的评语和符号形态的圈点。文章圈点之法自南宋发展成熟以来,多作为文法标记而存在于总集之中,并影响着士人的文学阅读和知识习得。在科举考试、商业出版的助推下,明代的文章圈点法在形式和意义上均有新变,进一步展示出指引阅读行为的社会文化功能。圈点着重对文章顿挫、起伏、转调的标示,反映出明人阅读理论对句法、调法及口诵的关注。通过从文字以外的符号、声音要素切入,有助于全面认识古代的书籍阅读,更好地理解评点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的意义。
-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文学阅读
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阅读行为
商业出版
科举考试
知识习得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