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研究的可能性——复旦大学中文系陆扬教授访谈
1
作者 陆扬 赵一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共4页
赵一平(以下简称赵):陆老师,您是在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读的是外国文学,您跟桂林这个城市,该是挺有缘分吧。据我所知,您后来著述丰厚的领域,主要是在西方美学、解构主义和文化研究方面,同外国文学好像是渐行渐远了。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复旦大学 中文系 可能性 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文学 西方美学
下载PDF
从迷茫走向自觉--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陈思和教授访谈
2
作者 陈思和 李世涛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5期3-5,共3页
"文革"后以来三十年文学历程,并不是一个从辉煌走向更辉煌的过程,但它是一个越来越成熟的过程。三十年来,文学一步步从工具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不断冒犯传统的审美习惯和瓦解原有的文学观念,寻找文学的真正自由精神。于是,它所... "文革"后以来三十年文学历程,并不是一个从辉煌走向更辉煌的过程,但它是一个越来越成熟的过程。三十年来,文学一步步从工具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不断冒犯传统的审美习惯和瓦解原有的文学观念,寻找文学的真正自由精神。于是,它所遭遇的指责与迷乱都是必然的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 自觉 陈思和 中文系 文学观念 “文革” 审美习惯
下载PDF
复旦大学课堂上的鲁迅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业松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大学课堂 鲁迅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精读课程 通识教育 本科教学 复旦大学
下载PDF
篇章语法:句法与修辞之间——复旦大学第五届修辞学沙龙研讨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田英华 黄友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共5页
复旦大学第五届修辞学沙龙于2006年11月23日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六十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会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屈承熹教授作了“篇章语法:句法与修... 复旦大学第五届修辞学沙龙于2006年11月23日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六十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会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屈承熹教授作了“篇章语法:句法与修辞之间”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浓厚的兴趣和热烈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旦大学 修辞学 沙龙 句法 语法 篇章 上海外国语大学 综述
下载PDF
精致化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研究——从复旦大学辅导员工作坊谈起 被引量:6
5
作者 薛海霞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第11期169-170,共2页
"精致化"教育理念对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培养工作具有很好的启示。把"精致化"教育理念融入辅导员培养工作,不仅有其必要性,更有其显著的实效性,有利于增强辅导员个体的工作水平和内在价值感,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活... "精致化"教育理念对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培养工作具有很好的启示。把"精致化"教育理念融入辅导员培养工作,不仅有其必要性,更有其显著的实效性,有利于增强辅导员个体的工作水平和内在价值感,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工作品质,切实推动高校优秀辅导员向专家型辅导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致化”教育 辅导员 队伍培养 工作坊
下载PDF
复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的散文创作与教学传统
6
作者 陶磊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3,共6页
散文,本是中国古代除诗歌外的文学大宗。但随着近代以来文学体裁的重新划分及其价值等级序列的翻转,小说一跃成为“文学之最上乘”;而一度被誉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反而有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趋势。直到晚近“非虚构... 散文,本是中国古代除诗歌外的文学大宗。但随着近代以来文学体裁的重新划分及其价值等级序列的翻转,小说一跃成为“文学之最上乘”;而一度被誉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反而有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趋势。直到晚近“非虚构文学”概念的传入,“散文”随着其定义和外延的相关争论以及“非虚构”创作的勃兴,再次成为中国当代文坛关注的焦点。本文所称的“散文”取其最广泛的含义,即除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包括注重抒情性、接近“美文”的“传统”散文、随笔等,也包括传记/纪实作品在内的狭义的非虚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文学作品 经国之大业 纪实作品 创意写作 文学体裁 等级序列 抒情性
下载PDF
诗文中的盛唐气象 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解读唐代文学的魅力
7
作者 陈尚君 《大学(指南)》 2011年第1期48-52,共5页
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是中古士族社会最后繁荣的阶段。唐人的行为和宗教取向比较随意,因此文学作品所写内容非常大胆,很少忌讳。政治热情、亲情和爱情、世事沧桑、人生感悟是唐代文学作品的几大主题。不过,盛唐人说盛唐诗,和现... 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是中古士族社会最后繁荣的阶段。唐人的行为和宗教取向比较随意,因此文学作品所写内容非常大胆,很少忌讳。政治热情、亲情和爱情、世事沧桑、人生感悟是唐代文学作品的几大主题。不过,盛唐人说盛唐诗,和现在人的认识有很大差别。盛唐最有名的诗歌评论家殷瑶,认为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作家,一个是常建,一个是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气象 唐代文学 大学教授 陈尚君 诗文 解读 文学作品 国家统一
下载PDF
转喻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野——复旦大学第三届修辞学沙龙研讨综述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湘 闫亚平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复旦大学 修辞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下载PDF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新生幸福教育的策略与实践——以复旦大学大一新生的幸福教育为例
9
作者 薛海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275-276,共2页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学层面的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处于大学适应阶段的大一新生尤为必要。本文聚焦复旦大学面向大一新生的幸福教育的策略与实践,探讨高校开展幸福教育的意义、方法和实效。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幸福教育 大学新生
下载PDF
再论泉州方言豪韵[-■]和[-o]的关系
10
作者 陈浩淼 《辞书研究》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以往的研究中,对于泉州方言豪韵[-■]、[-o]两种读法的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两种读法属于不同的历史层次,一种认为这是词汇扩散式音变的产物。文章将泉州以及泉州市境内的其他方言与泉州市邻近的且有相同现象的莆仙、尤溪方言... 以往的研究中,对于泉州方言豪韵[-■]、[-o]两种读法的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两种读法属于不同的历史层次,一种认为这是词汇扩散式音变的产物。文章将泉州以及泉州市境内的其他方言与泉州市邻近的且有相同现象的莆仙、尤溪方言对比,并结合以往相关研究中对于扩散式音变和语音层次不同点的总结进行分析,认为泉州话豪韵[-■]、[-o]两种读法反映了语音层次的异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方言 豪韵 闽南方言 历史层次 词汇扩散
下载PDF
纪念胡裕树先生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11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538-538,共1页
为了纪念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胡裕树先生诞辰90周年,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办的“语言的描写与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15至16日在上海举行。国内外学者11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复旦大学 纪念 语言学家 中文系 国内外
下载PDF
纪念胡裕树先生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12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复旦大学 现代汉语教学 纪念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语言学家 语法理论
下载PDF
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成立十周年
13
作者 《写作》 2019年第6期129-129,共1页
2019年11月23日,"我们在校园写作"高峰论坛暨庆祝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创意写作专业成立十周年大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孙颙、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江苏省作家... 2019年11月23日,"我们在校园写作"高峰论坛暨庆祝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创意写作专业成立十周年大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孙颙、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兆言、著名作家金宇澄及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创意写作学科负责人王宏图等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校友共计100余人参加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旦大学 创意写作 十周年
下载PDF
严绍璗先生对复旦大学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14
作者 陈思和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6,共5页
去年严绍璗先生去世的时候,国内还在疫情管控的阴影之下,我平时不用微信,也没有上网习惯,自觉置身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噩耗到了晚上才被间接地告知,一时还将信将疑。在8月6日那天日记里,我就记下几个字:“中午暴雨,加冰雹。听说严绍... 去年严绍璗先生去世的时候,国内还在疫情管控的阴影之下,我平时不用微信,也没有上网习惯,自觉置身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噩耗到了晚上才被间接地告知,一时还将信将疑。在8月6日那天日记里,我就记下几个字:“中午暴雨,加冰雹。听说严绍璗先生去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严绍璗 复旦大学 上网习惯 比较文学学科 疫情管控
原文传递
漫谈实践存在论美学——在华东师大中文系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上的演讲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立元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1期39-42,9,共5页
我今天想讲一讲实践存在论美学,介绍一些中国美学当代的情况以及我现在初步的想法。90年代以后中国美学界有一个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这个争论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之所以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与这个争论密切相关。实践存在论美... 我今天想讲一讲实践存在论美学,介绍一些中国美学当代的情况以及我现在初步的想法。90年代以后中国美学界有一个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这个争论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之所以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与这个争论密切相关。实践存在论美学与实践美学有关,也与存在论美学相联,但是从根本上说,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实践美学基础上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存在论美学 学术沙龙 青年教师 华东师大 中文系 后实践美学 中国美学 90年代
下载PDF
在翻译中翻译:清末口译—笔述式翻译模式中的译者关系研究
16
作者 段怀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60,170,共14页
作为“西学东渐”和晚清翻译史上最为重要的翻译方式之一,口译—笔述式翻译模式,最初主要以外来口译者与本土笔述者之间的双边协作方式展开。这种方式,一方面历史地反映出这一翻译模式在晚清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作形态,另一方面亦反映出... 作为“西学东渐”和晚清翻译史上最为重要的翻译方式之一,口译—笔述式翻译模式,最初主要以外来口译者与本土笔述者之间的双边协作方式展开。这种方式,一方面历史地反映出这一翻译模式在晚清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作形态,另一方面亦反映出此间中西跨语际、跨文化交流的日常展开方式。而这种翻译模式或翻译实践方式中的外来口译者与本土笔述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亦形成了一种“在翻译中翻译”的翻译形式,其中口译者的“意译”或“口译”,都需要笔述者的“意会”与“言传”来得以转换落实。而无论是“意会”还是“言传”,又都关涉着或者受制于笔述者与口译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这种关系的考察,亦就是对晚清翻译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翻译方式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笔述式翻译模式 译者身份 译者关系
下载PDF
“地方性的辩证法”笔谈
17
作者 张新颖 何言宏 +4 位作者 黄平 金理 方岩 张定浩 王晴飞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5,共10页
“地方性的辩证法”是由这几年文学创作上比较引人关注的作品和现象而提出的讨论话题,我只能说一些粗浅的感受,这些感受交织着不同的层次:一是地方性的写作面对或背对的是什么,更直白地说,它试图摆脱的束缚和限制是什么。有没有一种或... “地方性的辩证法”是由这几年文学创作上比较引人关注的作品和现象而提出的讨论话题,我只能说一些粗浅的感受,这些感受交织着不同的层次:一是地方性的写作面对或背对的是什么,更直白地说,它试图摆脱的束缚和限制是什么。有没有一种或多种有形无形的笼罩性的力量,要抽空地方性,使文学写作变得更为均质、同质,甚至空洞?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性写作的取向是向下获取自由和解放的取向,这样的取向是内在于文学本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写作 辩证法 地方性 讨论话题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小说学”的难处与魅力
18
作者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共2页
本专栏开了一年,成绩如何,读者自有判断。谁也不能一言以蔽之,轻松决定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但是,这绝非一蹴而就,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短途,而是需要恒心和耐力,更需要想象力的长路。这也不是独自远行的狭路,而是需要许... 本专栏开了一年,成绩如何,读者自有判断。谁也不能一言以蔽之,轻松决定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但是,这绝非一蹴而就,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短途,而是需要恒心和耐力,更需要想象力的长路。这也不是独自远行的狭路,而是需要许多人一起相伴前行的大道。“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不是按一个观点、一套话语、一条路径来建造的封闭性独栋建筑,当代小说宏阔的历史发展与批评实践都要求小说理论应该是众声喧哗的多元共同体。抱着这个想法,我们才有理由也有信心将这个专栏继续开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独自远行 批评实践 众声喧哗 封闭性 想象力 理论建构 共同体
下载PDF
戏剧与小说、小说家与批评家、音乐与小说的对话
19
作者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纯属巧合,抑或不谋而合,本期3位作者都从各自经验出发,贡献了不同的“跨界”思考,让我们很难得地欣赏到一场戏剧与小说、音乐与小说、小说家与批评家的三维对话。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包括相声)、历史记叙,乃至学术论文的“跨文体”... 纯属巧合,抑或不谋而合,本期3位作者都从各自经验出发,贡献了不同的“跨界”思考,让我们很难得地欣赏到一场戏剧与小说、音乐与小说、小说家与批评家的三维对话。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包括相声)、历史记叙,乃至学术论文的“跨文体”交流互渗,早就成为小说学的常见论题。小说与绘画、雕塑、建筑、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的沟通互鉴,也不时有人谈起,至于研究小说与中西丰富的音乐传统之关系,虽偶有所见,却并非司空见惯。至少对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而言,音乐与小说,至今还是一个颇为陌生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跨文体 学术论文 批评家 戏剧 相声 小说家 理论建构
下载PDF
时代变迁中的春节民俗文化
20
作者 郑土有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8,共3页
春节源于农耕生产和宗法家族,其最主要的主题是感恩、庆贺和祈福,为了表达这三个主题逐渐形成了各种仪式活动。春节属于民俗文化,表现为外在的生活方式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尽管有些外在的仪式活动发生了改变,但文化意蕴并未改变,经历了长... 春节源于农耕生产和宗法家族,其最主要的主题是感恩、庆贺和祈福,为了表达这三个主题逐渐形成了各种仪式活动。春节属于民俗文化,表现为外在的生活方式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尽管有些外在的仪式活动发生了改变,但文化意蕴并未改变,经历了长期沉淀的春节主题(内核),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呈现出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民俗 中华文化 时代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