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早期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志啸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3期10-15,共6页
本文旨在探讨鲁迅早期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强调指出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一部有意识作中外文学比较的著作 ,《域外小说集》代表了鲁迅早期的翻译成就 ,同时 ,鲁迅的早期思想中有着外来文化与思潮的影响 。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域外小说集》 外来文化与思潮
下载PDF
“我们都是目光的猎物”:福柯与视觉文化批判 被引量:7
2
作者 朱立元 索良柱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20,共7页
现代规训权力的目光与"人文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犯罪学等)是一种共谋和相互支持、相互加强的关系,它们是一起"发生"的:"人"的诞生是他被规训权力的目光所捕获以及相应的知识生产的产物,... 现代规训权力的目光与"人文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犯罪学等)是一种共谋和相互支持、相互加强的关系,它们是一起"发生"的:"人"的诞生是他被规训权力的目光所捕获以及相应的知识生产的产物,或者说,"人学"和"人"都是在这种规训权力的目光下、在"被看"中诞生的。"人"并不是观看的主体,相反,他是目光的猎物。福柯把其对视觉文化的反思提升到了一种对西方现代文化、现代性、现代权力进行根本性批判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目光 被看 权力 知识 福柯
下载PDF
“历史-家族”民间叙事模式的创新尝试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思和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101,共12页
关键词 叙事模式 香港浸会大学 《生死疲劳》 民间 家族 历史 长篇小说 艺术水平
下载PDF
人畜混杂,阴阳并存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思和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关键词 叙事结构 混杂 阴阳 《生死疲劳》 人的世界 小说文本 鬼神世界
下载PDF
打开“伤痕文学”的理解空间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业松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20,共9页
关键词 伤痕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 《人民文学》 《班主任》 短篇小说 “风水” 改革开放 文学现象
下载PDF
文化工业批判的再批判 被引量:11
6
作者 陆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文化工业理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生产的一种批判,它的典型语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和美国。离开这两个典型语境,一切批判或将是无的放矢。文化工业理论对大众文化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等一系列质疑,中间或有精英主义意识作祟... 文化工业理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生产的一种批判,它的典型语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和美国。离开这两个典型语境,一切批判或将是无的放矢。文化工业理论对大众文化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等一系列质疑,中间或有精英主义意识作祟,但是一定程度上是在警示文化产品本能快感和艺术快感之间的分野。比较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术语来看,文化工业理论应是把意义的生产定位在编码一端,反之伯明翰学派则是将之移位到了受众解码一端。文化工业理论应是低估了大众媒体受众的主体意识,虽然,判定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已是明日黄花,也还为时过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业 阿多诺 标准化 伪个性化 霍尔
下载PDF
“兴象”释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5,共19页
"兴象"这一诗学用语,唐人偶一用之,明清两代则使用较为普遍。学界一般认为"兴象"是指诗人之"兴"与客观外物紧密结合、情景交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但细察古人原意,"兴象"之"象",应理... "兴象"这一诗学用语,唐人偶一用之,明清两代则使用较为普遍。学界一般认为"兴象"是指诗人之"兴"与客观外物紧密结合、情景交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但细察古人原意,"兴象"之"象",应理解为泛指诗人所写下来的东西,亦即诗篇、诗句所包含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它包括今之所谓"形象",但是大于"形象",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兴象"中的"兴",则是指诗歌所传达的兴致、感触、情怀、情趣等。古人用"兴象"称说作品时,其注意点大多不在于"象",而在于"兴",在于诗中是否蕴含"兴"以及"兴"的传达是否自然、悠永。明清时期的论者,认为兴象乃诗之特质所在,是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美学要求,而汉魏、盛唐诗乃是兴象高卓的典范。他们所要求的"兴象",其实就是严羽所谓"兴趣"。正确理解"兴象"的含意,对于研究古代诗学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象 严羽 胡应麟 许学夷 纪昀 方东树
下载PDF
语法差异的中西文化视角 被引量:14
8
作者 申小龙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50,共6页
由于汉语与欧洲语言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精神面貌",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不断有学者呼吁汉语语法研究走独立于英语语法的道路,真正的汉语语法应该以汉语不同于西方语言的特殊规律为主体,同时也反映人类语言的某些共同... 由于汉语与欧洲语言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精神面貌",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不断有学者呼吁汉语语法研究走独立于英语语法的道路,真正的汉语语法应该以汉语不同于西方语言的特殊规律为主体,同时也反映人类语言的某些共同规律。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看,汉语的思维、表达和语法与欧洲语言的基本对立表现为灵活与精确、综合与分析、具象与抽象、动态与静态的基本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差异 文化视角 灵活性 综合性 具象性
下载PDF
内心阙如的时代,人,何以自处?--阎连科《风雅颂》略说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振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9,共5页
关键词 风雅 阎连科 内心 小说
下载PDF
学科命名的方式与意义——关于“跨区域华文文学”之我见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思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96,共3页
刘俊先生提出用“跨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取代通行的“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概念,但我认为“跨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应该不限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它应该是中国文学(含中国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文学、澳门文... 刘俊先生提出用“跨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取代通行的“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概念,但我认为“跨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应该不限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它应该是中国文学(含中国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文学、澳门文学)和跨区域华人文学(中国以外地区的华人-华裔文学)的总称。就学科而言,“跨区域华文文学”应包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两个二级学科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华文文学 台港文学 学科建设 比较文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当代文艺学建设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立元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8-133,共6页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都是指普遍的、一般的人,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承认人有普遍的、一般的本质,即共同人性。马克思主义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都是指普遍的、一般的人,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承认人有普遍的、一般的本质,即共同人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考察文学艺术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一种视角,而且是更加贴近文学艺术自身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当代文艺学建设,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文学艺术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眼点,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文学艺术的最终目标。首先,应当从马克思实践存在论的高度,认识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的文学艺术;其次,文学作为人学,其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的、想象性和情感性的对象化和确证;最后,文学艺术的功能不仅仅是审美、认识、教育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以人为本 共同人性 文艺学 本质和功能
下载PDF
文学史线索中的巴金与鲁迅——悼巴金并纪念鲁迅逝世六十九周年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业松 (罗铮)(整理) 虞箐(整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2,共11页
关键词 巴金 鲁迅 文学史 逝世 纪念 线索 《文学》 南京路
下载PDF
从文学批评性质、功能的定位说开去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立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76,共4页
读了您的第七封信,感到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又深了一层,颇有收获。这次,您重点对强制阐释的三个"前置"中第三个前置即前置结论作了一锤定音的批判,使人心悦诚服地认可前置结论是强制阐释最明显、最毋庸置疑的特征。同时,您深入论述了在... 读了您的第七封信,感到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又深了一层,颇有收获。这次,您重点对强制阐释的三个"前置"中第三个前置即前置结论作了一锤定音的批判,使人心悦诚服地认可前置结论是强制阐释最明显、最毋庸置疑的特征。同时,您深入论述了在强制阐释中三个前置的相互关系和动态构成,这在思维逻辑和推理方式上是站得住的,深化了对强制阐释的批判。我特别注意到,您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文学批评的性质、功能在理论依据。我以为,一般说来,这个理路是对头的。不过,细细推敲起来,似乎还不够完整、不够全面,还有一些可以补充、修正之处。下面试谈谈我的初步想法,以就教于您和专家学者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说 文学批评 张江 济金根 推理方式 使人 批评实践 马恩 思维逻辑 批评模式
下载PDF
谐谑式的语调和时代性的精神分裂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新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37,共2页
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三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 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三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和形式、文化传统——这些问题不断地启动我们的活跃思想。围绕着文学,三十年的争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认识?哪些问题需要继续争论,以至于可能影响未来的三十年?我们的刊物愿意开辟一个新的栏目,为大家的踊跃发言提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 谐谑 调和 亲切感 朋友
下载PDF
王小妮读札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振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25,共11页
关键词 王小妮 文体 写作 诗人 自觉
下载PDF
大众国学、世代累作及其他--读《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有感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霖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3-137,共5页
(1)在说话等说唱艺术的影响下,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大都有一种说书体的味道,但这类富有民族特点的表现形式在现代小说中并没有被继承下来。新时代的国学应该既是精英的,也是大众的,将富有民族风格的小说视为国学的一部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 (1)在说话等说唱艺术的影响下,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大都有一种说书体的味道,但这类富有民族特点的表现形式在现代小说中并没有被继承下来。新时代的国学应该既是精英的,也是大众的,将富有民族风格的小说视为国学的一部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小说的民族精神。(2)对于古代通俗小说成书过程的认识,从个人创作说到集体创作说再到世代累积说,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但世代累积说仍然忽视了个人创作的作用,比较贴切的说法应是"世代累作"。(3)应当用开放的、现实的、大众的眼光看待古代小说在当下的传播与接受,在改编问题上,必须杜绝保守的态度,慎谈忠实于原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国学 世代累作 大众传播 通俗小说 民族风格
下载PDF
论汉语句型研究西方概念的消解和本土句型的重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小龙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51,共6页
汉语的句子没有像欧洲语言句子那样抽象的形式框架,汉语句型的划分应该从汉语事实出发,以句子的表达功能作为句子成立的基本要素,将功能和结构统一起来。功能和结构统一的汉语句型划分方法,可以直接贯彻和验证我们对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句... 汉语的句子没有像欧洲语言句子那样抽象的形式框架,汉语句型的划分应该从汉语事实出发,以句子的表达功能作为句子成立的基本要素,将功能和结构统一起来。功能和结构统一的汉语句型划分方法,可以直接贯彻和验证我们对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句法理论的理解,对中西语言句型差异的理解,直接架构并层层深入新的汉语句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型 功能 西方概念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试论中国十九世纪初经世致用文学思潮的崛起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2-168,共7页
十九世纪是中国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崛起的时期,它是由嘉庆年间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士大夫原有传统的恢复造成的,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作家,开创了中国后来文学的发展道路。但是,它也把文学与"实用"层面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工具&q... 十九世纪是中国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崛起的时期,它是由嘉庆年间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士大夫原有传统的恢复造成的,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作家,开创了中国后来文学的发展道路。但是,它也把文学与"实用"层面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工具"的角度看待文学,从而也压抑了文学在人文层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 时代 人文
下载PDF
考昭代之史文,张前修之轨则——评郁贤皓著《唐刺史考全编》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允吉 胡可先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3-127,共5页
《唐刺史考全编》是撰者对原考的一次细致、全面的补订。与原考相异之处主要在于 :一 ,调整任职时限 ;二 ,增减条目 ;三 ,增加新的资料 ;四 ,增加索引。该书不仅内容丰富 ,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而且在学术方法上表现了对前辈大师的继承与... 《唐刺史考全编》是撰者对原考的一次细致、全面的补订。与原考相异之处主要在于 :一 ,调整任职时限 ;二 ,增减条目 ;三 ,增加新的资料 ;四 ,增加索引。该书不仅内容丰富 ,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而且在学术方法上表现了对前辈大师的继承与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史 二重证据法 微观综合研究
下载PDF
Literature是怎样“变成”“文学”的--晚清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的“文学”实践及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怀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马礼逊、米怜、麦都思、理雅各等最早一代新教来华传教士接触中国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文化探险历程。当大多数传教士最初将注意力集中于宗教领域中的"术语问题"(Term Question)之时,其实他们在中西世俗文化交流领域同样遭遇到... 马礼逊、米怜、麦都思、理雅各等最早一代新教来华传教士接触中国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文化探险历程。当大多数传教士最初将注意力集中于宗教领域中的"术语问题"(Term Question)之时,其实他们在中西世俗文化交流领域同样遭遇到了"术语问题"。当他们面对中国丰富而悠久的文学传统时,他们习惯性地使用了英语中的Literature,来描述并论述中国"文学"。而其实从一开始,西方的Literature与中国的"诗文"为中心的传统就不是可以简单替换的完全对等概念。而在此语境中传教士们所生成的最早一批中西跨文学交流的文本成果,亦大多带有文献文本的性质。但又恰恰是这些传教士的文学与文化探险,开创了中西之间文学交流的先河,并最终让西方的Literature,成为了中国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LITERATURE 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