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不同吸氧浓度(fraction of inhaled oxygen,FiO_2)及吸氧时间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选择7日龄(P7)新生 C57BL/6J 小鼠204只,分为8组:组1~组3(每组均为24只)分别吸30%氧气5、7、9 d,组4~组6(每组均为24只)分别...目的评价不同吸氧浓度(fraction of inhaled oxygen,FiO_2)及吸氧时间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选择7日龄(P7)新生 C57BL/6J 小鼠204只,分为8组:组1~组3(每组均为24只)分别吸30%氧气5、7、9 d,组4~组6(每组均为24只)分别吸50%氧气5、7、9 d,组7(n=30)吸75%氧气5 d,组8(n=30)对照组在空气中生长。采用视网膜铺片法经 ADP 酶染色,观察吸氧后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动态改变;视网膜切片经常规 HE 染色,计数平均每只小鼠每张切片上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以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结果 (1)视网膜铺片结果:①FiO_2为30%:吸氧5 d 或7 d 后视网膜血管形态全部正常;吸氧9d 后深层血管网轻度阻塞,出氧箱2 d 后迅速恢复正常,至 P21发育成熟。②FiO_2为50%:吸氧5 d 后视网膜血管较明显收缩,视网膜中央较大区域无血管灌注,出氧箱2 d 后出现较多新生血管,但出氧箱5 d 后血管形态基本恢复正常;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视网膜血管异常程度逐渐减轻,恢复更快。③FiO_2为75%:吸氧5 d后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视网膜中央大片区域无血管灌注,出氧箱2 d 后出现新生血管,P17~P21达到高峰;延长吸氧时间后母、幼鼠死亡率明显上升。(2)视网膜切片结果:仅组7(FiO_275%×5d)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达(41.9±2.8)个,与其余各组(均<1个)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氧浓度和持续时间可影响视网膜血管的发育,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不可逆的血管增生性改变,临床上应尽量避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不同吸氧浓度(fraction of inhaled oxygen,FiO_2)及吸氧时间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选择7日龄(P7)新生 C57BL/6J 小鼠204只,分为8组:组1~组3(每组均为24只)分别吸30%氧气5、7、9 d,组4~组6(每组均为24只)分别吸50%氧气5、7、9 d,组7(n=30)吸75%氧气5 d,组8(n=30)对照组在空气中生长。采用视网膜铺片法经 ADP 酶染色,观察吸氧后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动态改变;视网膜切片经常规 HE 染色,计数平均每只小鼠每张切片上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以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结果 (1)视网膜铺片结果:①FiO_2为30%:吸氧5 d 或7 d 后视网膜血管形态全部正常;吸氧9d 后深层血管网轻度阻塞,出氧箱2 d 后迅速恢复正常,至 P21发育成熟。②FiO_2为50%:吸氧5 d 后视网膜血管较明显收缩,视网膜中央较大区域无血管灌注,出氧箱2 d 后出现较多新生血管,但出氧箱5 d 后血管形态基本恢复正常;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视网膜血管异常程度逐渐减轻,恢复更快。③FiO_2为75%:吸氧5 d后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视网膜中央大片区域无血管灌注,出氧箱2 d 后出现新生血管,P17~P21达到高峰;延长吸氧时间后母、幼鼠死亡率明显上升。(2)视网膜切片结果:仅组7(FiO_275%×5d)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达(41.9±2.8)个,与其余各组(均<1个)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氧浓度和持续时间可影响视网膜血管的发育,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不可逆的血管增生性改变,临床上应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