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PM_(2.5)和CO_(2)现场实时监测的大型展馆室外吸烟点优化设置研究
1
作者
孙晋
闫晨曦
+9 位作者
赵卓慧
谢臣晨
龚正阳
唐颢
乐坤蕾
承语芝
殷竹琰
袁静宜
陈德
蔡云飞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3-680,共8页
[背景]公共场所室外吸烟点的设置不当可能会增加人群二手烟的暴露风险。开展吸烟点及其周边空气污染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优化吸烟点的设置方案提供参考。[目的]探索室外吸烟点吸烟人数、距离对周边空气污染扩散特征的影响,提出室外...
[背景]公共场所室外吸烟点的设置不当可能会增加人群二手烟的暴露风险。开展吸烟点及其周边空气污染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优化吸烟点的设置方案提供参考。[目的]探索室外吸烟点吸烟人数、距离对周边空气污染扩散特征的影响,提出室外吸烟点优化设置的合理依据。[方法]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大型展馆为对象,随机选取会展一层(地面层)和二层(距地面16 m)室外吸烟点各一个,在同一方向距离吸烟点0、3、6和9 m处,使用经过校验的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实时监测会展期间连续5 d的细颗粒物(PM_(2.5))与二氧化碳(CO_(2))质量浓度(后简称为浓度),在0 m处使用气象监测仪器同步监测环境气象因素水平(风向、风速及气压等),并在两层各选一个空旷的室外大气背景采样点开展平行采样。同期双人同步记录每个吸烟点每分钟的吸烟人数。采用广义相加回归模型开展时间序列分析,调整温度、湿度、风速等混杂因素,评估吸烟点吸烟人数、离吸烟点距离与吸烟点周边空气PM2.5和CO_(2)浓度的关系。[结果]会展一层和二层吸烟点每分钟吸烟人数的中位数是6人[四分位数范围(IQR):3~9]和9人(IQR:6~13)。监测期间,两处绝大部分时间(85.9%)处于无风(风速<0.6 m·s^(−1))状态。吸烟点位(0 m处)空气PM2.5浓度最高[均值±标准差:(106±114)μg·m^(−3)],是大气背景浓度(25±7)μg·m^(−3)的4.2倍,监测点PM2.5浓度随与吸烟点距离的增加而呈梯度下降,9 m处监测点PM2.5浓度[(35±22)μg·m^(−3)]接近对照点(1.4倍);CO_(2)在0 m处监测点取得最大值[(628±23)μmol·mol−1],其均值是大气背景浓度[(481±40)μmol·mol−1]的1.3倍,且距吸烟点0、3、6和9 m处监测点的CO_(2)浓度未呈现梯度下降趋势。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吸烟点为参照,距离每增加3 m,周边PM2.5和CO_(2)浓度分别下降24.6[95%置信区间(CI):23.5~25.8]μg·m^(−3)(23.2%)和54.1(95%CI:53.1~55.1)μmol·mol−1(8.6%)。吸烟人数每增加一人,PM2.5和CO_(2)浓度分别增加2.0(95%CI:1.7~2.8)μg·m^(−3)和1.0(95%CI:0.7~1.2)μmol·mol−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风状态下,PM2.5和CO_(2)在吸烟点的聚积更明显,周边不同距离点的浓度变化特征总体保持不变。[结论]室外吸烟点可显著增加周围空气PM2.5的浓度和人群二手烟烟雾的暴露风险,但随距离的增加呈现明显的浓度下降。在无风或软风等扩散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室外吸烟点推荐设置在距离非吸烟区至少9 m或更远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细颗粒物
吸烟行为
公共场所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PM_(2.5)和CO_(2)现场实时监测的大型展馆室外吸烟点优化设置研究
1
作者
孙晋
闫晨曦
赵卓慧
谢臣晨
龚正阳
唐颢
乐坤蕾
承语芝
殷竹琰
袁静宜
陈德
蔡云飞
机构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
健康
促进中心
上海市
环境
监测中心
出处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3-680,共8页
基金
2022年度第三批上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室外吸烟点设置与管理规范)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2023年项目(SMCHP-2023-05)
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GWVI-11.2-XD11,GWVI-11.1-39)。
文摘
[背景]公共场所室外吸烟点的设置不当可能会增加人群二手烟的暴露风险。开展吸烟点及其周边空气污染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优化吸烟点的设置方案提供参考。[目的]探索室外吸烟点吸烟人数、距离对周边空气污染扩散特征的影响,提出室外吸烟点优化设置的合理依据。[方法]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大型展馆为对象,随机选取会展一层(地面层)和二层(距地面16 m)室外吸烟点各一个,在同一方向距离吸烟点0、3、6和9 m处,使用经过校验的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实时监测会展期间连续5 d的细颗粒物(PM_(2.5))与二氧化碳(CO_(2))质量浓度(后简称为浓度),在0 m处使用气象监测仪器同步监测环境气象因素水平(风向、风速及气压等),并在两层各选一个空旷的室外大气背景采样点开展平行采样。同期双人同步记录每个吸烟点每分钟的吸烟人数。采用广义相加回归模型开展时间序列分析,调整温度、湿度、风速等混杂因素,评估吸烟点吸烟人数、离吸烟点距离与吸烟点周边空气PM2.5和CO_(2)浓度的关系。[结果]会展一层和二层吸烟点每分钟吸烟人数的中位数是6人[四分位数范围(IQR):3~9]和9人(IQR:6~13)。监测期间,两处绝大部分时间(85.9%)处于无风(风速<0.6 m·s^(−1))状态。吸烟点位(0 m处)空气PM2.5浓度最高[均值±标准差:(106±114)μg·m^(−3)],是大气背景浓度(25±7)μg·m^(−3)的4.2倍,监测点PM2.5浓度随与吸烟点距离的增加而呈梯度下降,9 m处监测点PM2.5浓度[(35±22)μg·m^(−3)]接近对照点(1.4倍);CO_(2)在0 m处监测点取得最大值[(628±23)μmol·mol−1],其均值是大气背景浓度[(481±40)μmol·mol−1]的1.3倍,且距吸烟点0、3、6和9 m处监测点的CO_(2)浓度未呈现梯度下降趋势。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吸烟点为参照,距离每增加3 m,周边PM2.5和CO_(2)浓度分别下降24.6[95%置信区间(CI):23.5~25.8]μg·m^(−3)(23.2%)和54.1(95%CI:53.1~55.1)μmol·mol−1(8.6%)。吸烟人数每增加一人,PM2.5和CO_(2)浓度分别增加2.0(95%CI:1.7~2.8)μg·m^(−3)和1.0(95%CI:0.7~1.2)μmol·mol−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风状态下,PM2.5和CO_(2)在吸烟点的聚积更明显,周边不同距离点的浓度变化特征总体保持不变。[结论]室外吸烟点可显著增加周围空气PM2.5的浓度和人群二手烟烟雾的暴露风险,但随距离的增加呈现明显的浓度下降。在无风或软风等扩散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室外吸烟点推荐设置在距离非吸烟区至少9 m或更远处。
关键词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细颗粒物
吸烟行为
公共场所
广义相加模型
Keywords
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smoking behavior
public plac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分类号
R12 [医药卫生—环境卫生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PM_(2.5)和CO_(2)现场实时监测的大型展馆室外吸烟点优化设置研究
孙晋
闫晨曦
赵卓慧
谢臣晨
龚正阳
唐颢
乐坤蕾
承语芝
殷竹琰
袁静宜
陈德
蔡云飞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