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平扫CT三维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检测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唐依琳 张渌恺 +5 位作者 金倞 王坤 杨玉玲 马庄宣 李骋 李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3-730,742,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平扫CT三维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检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价值,并根据Stanford分型分析其检测Stanford A型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同时接受胸腹平扫... 目的探讨基于平扫CT三维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检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价值,并根据Stanford分型分析其检测Stanford A型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同时接受胸腹平扫和增强CT检查的患者资料。放射科医师根据增强CT图像中的表现来诊断AD。共纳入患者128例,其中AD阳性61例,AD阴性67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划分为训练集(n=89)和验证集(n=39)。采用3D Slicer在平扫图像上对主动脉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域体积(volumetric region of interest,VOI),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选取最优特征集,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决策树、随机森林、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轻量梯度提升(light gradient boosting,LightGBM)和极端随机树模型,在验证集中分别对其检测AD和Stanford A型AD的效能进行验证。评价指标包括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F1分数、准确度、召回率。结果在训练集中筛选出35个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这35个组学特征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中,XGBoost模型在检测AD上性能最优;在验证集中,XGBoost模型的AUC、F1分数、准确度和召回率分别为0.982、0.960、96.2%和100.0%。进一步探究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对Stanford A型AD的检测效能时,在训练集中筛选出14个影像组学特征,在基于这14个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的检测效能最好;在验证集中,随机森林模型的AUC、F1分数、准确度和召回率分别为0.852、0.625、76.9%和100.0%。结论基于平扫CT三维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可用于检测AD及Stanford A型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AD)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CT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模糊标签和深度学习的TOF-MRA影像脑动脉瘤自动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萌 耿辰 +3 位作者 李郁欣 耿道颖 鲍奕仿 戴亚康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7,共11页
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借助深度学习网络辅助医生实现高效筛查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基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 of Flight-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的脑动脉瘤自动检测的精度,本文基... 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借助深度学习网络辅助医生实现高效筛查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基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 of Flight-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的脑动脉瘤自动检测的精度,本文基于模糊标签方式,提出一种基于变体3D U-Net和双分支通道注意力(Dual-branch Channel Attention,DCA)的深度神经网络DCAU-Net,DCA模块可以自适应地调整通道特征的响应,提高特征提取能力.首先对260例病例的TOF-MRA影像预处理,将数据集分为174例训练集、43例验证集和43例测试集,然后使用处理后的数据训练和验证DCAU-Net,测试集实验结果表明DCAU-Net可以达到90.69%的敏感度,0.83个/例的假阳性计数和0.52的阳性预测值,有望为动脉瘤筛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自动检测 深度学习 模糊标签 双分支注意力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MRI影像标注专家共识 被引量:9
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互联网+”影像学组 胡斌 +1 位作者 李郁欣 耿道颖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8-384,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广泛应用,数据的标准化是关键。医学影像数据的标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标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AI模型的效能。目前AI技术已经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的多方面研究。为了规范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数据的...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广泛应用,数据的标准化是关键。医学影像数据的标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标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AI模型的效能。目前AI技术已经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的多方面研究。为了规范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数据的标注,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互联网+”医学影像专委会联合业内影像医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的专家结合实践操作并反复讨论,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MRI影像标注提出初步指导意见,旨在统一数据采集及标注规则,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性,促进AI技术的优化、验证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标注
下载PDF
T2-mapping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变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忆文 陶虹月 +2 位作者 乔洋 华英汇 陈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应用MRI T2-mapping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1年内膝关节软骨变性情况及半月板完整性对软骨的影响。方法:搜集100例ACLR术后1年内患者,其中术后3个月患者30例(B组),术后6个月患者32例(C组),术后12个月患者38例(D组)。选... 目的:应用MRI T2-mapping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1年内膝关节软骨变性情况及半月板完整性对软骨的影响。方法:搜集100例ACLR术后1年内患者,其中术后3个月患者30例(B组),术后6个月患者32例(C组),术后12个月患者38例(D组)。选取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A组)。对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行膝关节MRI T2-mapping扫描及临床评分。将膝关节软骨分为股骨内侧(FM)、胫骨内侧(TM)、股骨外侧(FL)、胫骨外侧(TL)、髌骨(P)、股骨滑车(TrF)等6个区域,并进一步将股骨软骨分为负重区及非负重区。勾画各区域为感兴趣区,并测量相应区域软骨的T2值。运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估表对患者膝关节症状及体征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B、C、D四组膝关节各软骨区域的T2值差异及B、C、D三组的IKDC评分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CLR术后患者中,半月板完整者与半月板部分切除者的胫股关节软骨总T2值差异。结果:B、C、D组FM负重区、FL负重区、TM区域的软骨T2值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组FM负重区的软骨T2值高于B组[D组为(40.18±5.75)ms,B组为(36.24±4.50)ms,P=0.004],C组FL负重区的软骨T2值高于B组[C组为(43.91±5.90)ms,B组为(40.78±5.47)ms,P=0.025],C、D两组TM区域的软骨T2值均高于B组[C组为(27.87±4.02)ms,D组为(28.32±3.84)ms,B组为(25.84±3.35)ms,P值分别为0.043、0.030]。ACLR术后1年内,行半月板成形术患者的胫股关节软骨总T2值与半月板完整者的软骨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R术后1年内,患者的IKDC评分逐渐升高,术后3、6、12个月患者分别为(44.23±8.62)、(51.16±9.59)、(61.42±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R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改善,但膝关节软骨呈退变趋势。ACLR术后1年内半月板成形术对膝关节软骨退变无显著影响。T2-mapping序列是早期检测ACLR术后膝关节软骨退变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软骨 T2-mapping 半月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内囊状未破裂动脉瘤MRI影像标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5
作者 鲍奕仿 +1 位作者 李郁欣 耿道颖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3-379,共7页
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影像数据分析更加精准,由此对大数据的规范化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准确标注是实现数据信息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AI模型的应用效能。目前AI技术已在颅内动脉瘤检出及破裂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研究... 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影像数据分析更加精准,由此对大数据的规范化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准确标注是实现数据信息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AI模型的应用效能。目前AI技术已在颅内动脉瘤检出及破裂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研究。为了规范颅内动脉瘤MRI数据的标注操作及处理流程,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委会及中国脑动脉瘤智能影像诊治评估协作组联合人工智能产学研领域的专家,经过反复讨论,提出颅内囊状未破裂动脉瘤的MRI标注初步指导意见,为建设该病的影像数据库提供有力保障,从而推动AI在临床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标注 人工智能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内出血与斑块位置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
6
作者 张波 杨晋名 +6 位作者 杨嬗 唐烨 潘磊 冯喆 曹鑫 耿道颖 张军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221-226,共6页
目的应用三维(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分析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的发生与斑块位置的关系,探讨斑块所处位置可能引起IPH的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 目的应用三维(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分析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的发生与斑块位置的关系,探讨斑块所处位置可能引起IPH的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从放射科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中提取。应用ITK-SNAP软件3.6.0对原始图像进行横断面和矢状面多平面重建(MPR)。根据斑块在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和IPH(SNAP)成像序列的MRI信号特点判断有无IPH,记录斑块位置所处象限;观察增强前后的斑块信号差异,判断增强的程度。结果最后共6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2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各有1枚斑块,14例患者仅单侧有1枚斑块,共计118枚斑块。有IPH斑块28枚,IPH体积/斑块体积的比值为0.23±0.16,斑块强化率达100%(28/28);无IPH的斑块90枚,斑块强化率为62.22%(56/90);有IPH斑块的强化率显著高于无IPH斑块(P<0.05)。无IPH斑块的分布:第Ⅰ象限6个(6.67%),第Ⅱ象限28个(31.11%),第Ⅲ象限16个(17.78%),第Ⅳ象限40个(44.44%)。有IPH斑块的分布:第Ⅰ象限6个(21.43%),第Ⅱ象限8个(28.57%),第Ⅲ象限0个,第Ⅳ象限14个(50.00%)。有IPH斑块在第Ⅰ象限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IPH斑块(P<0.05),而在第Ⅲ象限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无IPH斑块(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可能会影响IPH的发生,IPH与斑块强化间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斑块内出血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壁切应力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无创性诊断脑胶质细胞瘤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文剑波 徐慰幸子 +7 位作者 李郁欣 杨丽琴 陆逸平 刘莉 王东东 熊佶 尹波 耿道颖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无创性诊断弥漫性胶质细胞瘤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IDH1)基因状态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95例弥漫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肿瘤实性区域IVIM的各影像学参数:灌注比例系数(F)、平均表观扩散系数(...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无创性诊断弥漫性胶质细胞瘤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IDH1)基因状态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95例弥漫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肿瘤实性区域IVIM的各影像学参数:灌注比例系数(F)、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mean)、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ADC)、扩散系数(DDC)、伪扩散系数(D*)。计算以对侧脑白质区标化后的参数:相对灌注比例系数(nrF)、相对平均表观扩散系数(nrADCmean)、相对快速表观扩散系数(nrfastADC)、相对扩散系数(nrDDC)、相对伪扩散系数(nrD*)。随访所有入组患者的病理学诊断和IDH1基因检查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同级别IDH1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各参数差异,有效参数绘制ROC曲线,同时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计算IDH1基因整体正确预测率。结果突变型低级别组的F值、ADCmean值、nrADCmean值、DDC值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低级别组(P值均<0.05),两组间nrF值、D*值、nrD*值、nrDDC值、fastADC值、nrfast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突变型高级别组的F值、fastADC值均显著低于野生型高级别组(P值均<0.05),两组间nrF值、ADCmean值、nrADCmean值、D*值、nrD*值、DDC值、nrDDC值、nrfast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级别胶质细胞瘤患者F的切值、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125、0.667、0.625、0.780,ADCmean值分别为1.182、0.750、0.875、0.842,nrADCmean值分别为1.481、0.762、0.875、0.899,DDC值分别为1.193、0.792、0.750、0.774。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患者F的切值、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155、0.750、0.750、0.775,fastADC值分别为1.545、0.708、0.875、0.813。低级别胶质细胞瘤联合F值和nrADCmean值得出诊断IDH1基因的整体正确预测率为93.8%,似然比为13.97。高级别胶质细胞瘤联合F值和fastADC值得出诊断IDH1基因的整体正确预测率为82.5%,似然比为46.07。结论 IVIM检查为术前无创性诊断弥漫胶质细胞瘤IDH1基因状态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基因 弥漫性胶质细胞瘤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耿道颖 夏威 耿辰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7-260,共4页
随着计算设备的发展与算法的不断改进,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效率与准确性。该文聚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应用领域,综合描述并分析人工智能在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像学中... 随着计算设备的发展与算法的不断改进,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效率与准确性。该文聚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应用领域,综合描述并分析人工智能在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像学中的应用,总结人工智能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领域结合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医学影像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基于临床指标和机器学习的早期骨质疏松预测
9
作者 杨嬗 王兵 +4 位作者 王容 罗啸 耿道颖 杨丽琴 辛恩慧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8-665,共8页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基于人口学和常规生化指标预测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53例50岁以上、接受低剂量CT扫描的健康受试者(女性906例,男性1147例)的人口学和常规生化指标。根据定量CT分析出的体积骨密度进行骨质疏松的诊断...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基于人口学和常规生化指标预测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53例50岁以上、接受低剂量CT扫描的健康受试者(女性906例,男性1147例)的人口学和常规生化指标。根据定量CT分析出的体积骨密度进行骨质疏松的诊断。将受试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和多层感知机共5种不同的算法构建模型,并评估模型性能。结果:在女性中,随机森林模型在训练(AUC=0.90)和测试集(AUC=0.80)中都是最佳模型,最重要特征是年龄,其次是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和体重指数。在男性中,逻辑回归模型在测试集(AUC=0.81)中表现最好,人口学特征的重要性高于常规生化指标。结论:基于人口学和常规生化指标的性别特异性机器学习模型为体检等临床场景下的骨质疏松筛查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预测 机器学习
下载PDF
腰骶丛MRI形态学成像在诊断CIDP患者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冲 杨杨 +2 位作者 朱恂 赵彦胤 刘含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索CIDP患者MRI的腰骶丛神经形态学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3.0T MR对16名CIDP患者及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腰骶椎常规MRI扫描,以及FS 3D MERGE、STIR序列扫描。通过腰骶丛神经冠状位MIP图像,分别测量腰4~骶2双侧神经的直... 目的:探索CIDP患者MRI的腰骶丛神经形态学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3.0T MR对16名CIDP患者及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腰骶椎常规MRI扫描,以及FS 3D MERGE、STIR序列扫描。通过腰骶丛神经冠状位MIP图像,分别测量腰4~骶2双侧神经的直径。健康对照组及CIDP组所测神经根粗细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ROC曲线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L4神经根直径4.07±0.70mm,L5神经根直径4.6±0.88mm,S1神经根直径4.35±0.50mm。CIDP组L4神经根直径5.06±1.38mm,L5神经根直径6.1±1.02mm,S1神经根直径5.58±1.40mm。两组L4、L5及S1神经根直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临界值为4.47mm,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3%和81.0%。结论:MRI腰骶丛神经根成像对CIDP患者神经根形态学改变具有诊断意义,4.47mm可以作为诊断CIDP患者腰骶丛神经增粗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影像 磁共振成像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腰骶丛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在颈动脉斑块影像学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秋雯 李郁欣 +7 位作者 黄磊 周书怡 胡斌 鲍奕仿 耿辰 夏威 杨丽琴 耿道颖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4期458-465,共8页
颈动脉斑块的识别和成分诊断,对于斑块稳定性的评估、引发脑卒中等事件的风险预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自动识别影像学颈动脉斑块以及判断斑块内主要成分,可以缓解医生的视觉负担、降低工作量、减轻医疗压... 颈动脉斑块的识别和成分诊断,对于斑块稳定性的评估、引发脑卒中等事件的风险预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自动识别影像学颈动脉斑块以及判断斑块内主要成分,可以缓解医生的视觉负担、降低工作量、减轻医疗压力,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文中综述机器学习算法在影像学颈动脉斑块分类中的研究进展,就机器学习算法在颈动脉斑块分类中的研究流程、算法和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机器学习 超声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腰骶丛DTI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冲 朱恂 +1 位作者 赵彦胤 刘含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腰骶丛神经DTI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 MR仪对11名健康志愿者及16名CIDP患者进行腰骶丛常规MRI扫描和腰骶丛神经DTI扫描。其中DTI扫描范围包括L_3~S_1神经根,在DTI参数图上行FA... 目的:探讨腰骶丛神经DTI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 MR仪对11名健康志愿者及16名CIDP患者进行腰骶丛常规MRI扫描和腰骶丛神经DTI扫描。其中DTI扫描范围包括L_3~S_1神经根,在DTI参数图上行FA、λ1、λ2、λ3的参数值测量,通过所得测量值计算出FA、AD、RD、MD参数值。健康志愿者组及CIDP组对应的FA、AD、RD、MD参数值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健康对照组FA、AD、RD、MD值分别为0.263±0.091、(4.993±0.647)×10^(-3 )mm^2/s、(4.435±0.745)×10^(-3 )mm^2/s、(4.672±0.642)×10^(-3 )mm^2/s;CIDP组FA、AD、RD、MD值分别为0.225±0.053、(5.261±0.365)×10^(-3 )mm^2/s、(5.657±0.292)×10^(-3 )mm^2/s、(4.872±0.312)×10^(-3 )mm^2/s。CIDP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A及ADC值明显下降,AD、RD、MD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CIDP患者的腰骶丛神经DTI参数的变化对CIDP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 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CT三维定量分析在肺pGGN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杨 朱全东 +2 位作者 李克 金先桥 刘含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究CT三维定量分析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在鉴别浸润性腺癌与微浸润腺癌及浸润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原位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183名共195个pGGN。其中AAH... 目的:探究CT三维定量分析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在鉴别浸润性腺癌与微浸润腺癌及浸润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原位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183名共195个pGGN。其中AAH 11个、AIS 27个、MIA 86个、IAC 71个。应用三维定量分析软件手动分割结节并自动提取19个一阶特征和16个形态学特征。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评价特征对预测pGGN病理浸润性的效能。结果:方差分析示多个定量特征在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最大3D直径、球形不均衡性和嫡是独立预测因子,基于这三个特征建立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814(95%CI:0.737〜0.891),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69.1%。结论:在肺pGGN中,CT三维定量分析有助于鉴别腺癌的浸润性,可为临床进一步诊疗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纯磨玻璃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低碘浓度对比剂在老年患者冠脉CT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坤 金倞 +3 位作者 李骋 张渌恺 姜安琪 李铭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5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于老年患者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疑诊为冠心病需做CCTA检查的72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所使用的碘... 目的探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于老年患者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疑诊为冠心病需做CCTA检查的72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所使用的碘对比剂浓度不同(350 mgI/ml vs.320 mgI/ml)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图像客观、主观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所有冠脉节段平均CT值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噪声(30.63±4.49)显著高于B组(27.64±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辐射剂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碘对比剂注射方案相同的情况下,低浓度碘对比剂(威视派克,320 mgI/mL)与较高浓度的碘对比剂(碘比醇,350 mgI/mL)相比,并未降低CCTA图像质量,同时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碘摄入量,可作为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造影 碘对比剂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损害转化患者的动态脑功能网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芷涵 李郁欣 +7 位作者 赵倩华 陈科良 王容 冷一峻 王晏佳 唐烨 耿道颖 杨丽琴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2年第3期262-267,275,共7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技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轻度认知损害(MCI)转化患者的动态脑功能网络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AD组(27例)、MCI转化(MCI-C)组(25例)、MCI非转化(MCI-NC)组(45例)和健康对照组(41例)通过...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技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轻度认知损害(MCI)转化患者的动态脑功能网络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AD组(27例)、MCI转化(MCI-C)组(25例)、MCI非转化(MCI-NC)组(45例)和健康对照组(41例)通过滑窗方法计算动态脑功能网络,计算比较4组被试者在不同脑网络状态的时间窗占比、平均停留时间及状态间切换次数,并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D与MCI-C组在状态1(强模块化功能网络状态)占比及停留时间显著减少;状态2(整体弱连接网络状态)及状态3(中度正连接功能网络状态)的平均停留时间以及状态间切换次数与被试者认知功能评分显著相关。结论AD和MCI转化患者的脑动态功能网络配置出现异常,功能分离能力减弱,为AD进展过程的神经网络机制和MCI阶段转化预测研究提供了解释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损害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薄层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征象 被引量:58
16
作者 郑颖彦 马昕 +3 位作者 王慧英 王东东 耿道颖 尹波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1-26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薄层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是临床筛查和诊断COVID-19的首选方式之一,正确认识COVID-19的CT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依据70例经病原学...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薄层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是临床筛查和诊断COVID-19的首选方式之一,正确认识COVID-19的CT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依据70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胸部薄层HR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COVID-19早期的HRCT表现为双肺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影;随着病变进展,病灶增多伴实变,可出现支气管充气征、"铺路石征""晕征"和"反晕征";重症患者双肺呈弥漫性实变影;恢复期患者的肺部病灶吸收并有纤维灶形成;较少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大量胸腔积液。HRCT检查结果与病原学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不一致的现象,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征象和病原学检查能够更为精准地诊断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阴性前后的胸部CT征象比较
17
作者 曾延玮 喻晓宏 +4 位作者 付君言 夏大 谭易 耿道颖 张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阴性前后胸部CT的征象,以指导临床更精准地判断病情。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0日湖南省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5例有咽拭子阳性转阴性前后两次CT检查的患者资...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阴性前后胸部CT的征象,以指导临床更精准地判断病情。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0日湖南省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5例有咽拭子阳性转阴性前后两次CT检查的患者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胸部CT图像。评估胸部CT图像上双肺病灶数目、双肺受累程度和每个病灶的面积及CT值。结果:共9名女性和6名男性被纳入该研究,平均年龄为41岁。临床症状以咳嗽(53.33%)多见。实验室检查以淋巴细胞减少(33.33%)多见。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转阴性前后两次胸部CT上病灶数目、双肺受累程度及每个病灶的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转阴性后病灶的CT值较前一次CT检查降低(P=0.002)。结论:本研究中15例COVID-19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阴性后肺内病灶多处于吸收状态。CT征象结合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可提示患者病情并指导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Care kV技术在双源CT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18
作者 王坤 金倞 +3 位作者 李骋 田全凯 张渌恺 李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4-581,共8页
目的探讨新一代双源CT结合Care kV技术在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triple rule out CT angiography,TRO-CTA)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胸痛中心就诊、拟行TRO-CTA检查的90例患者作... 目的探讨新一代双源CT结合Care kV技术在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triple rule out CT angiography,TRO-CTA)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胸痛中心就诊、拟行TRO-CTA检查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扫描方式分为A、B两组。A组CT扫描管电压由Care kV技术决定,B组采用固定管电压120 kV,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平均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显著低于B组[(20.42±9.60)mGy vs.(32.27±13.41)mGy,P<0.001]。A组的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显著低于B组[(525.28±240.12)mGy×cm vs.(944.20±408.36)mGy×cm,P<0.001]。因此,A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显著低于B组[(7.35±3.36)mSv vs(13.22±5.72)mSv,P<0.001]。左前降支远段及左回旋支远段除外,A组中其余血管CT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图像噪声显著高于B组(15.79±3.81 vs.11.37±3.40,P<0.001)。除左前降支远段以外两组血管节段信噪比(sign-to-noise ratio,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肺动脉、主动脉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冠脉CNR普遍高于B组。A、B两组图像肺动脉、主动脉及冠脉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一代双源CT上采用Care kV技术进行TRO-CTA检查,在满足图像诊断质量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e kV技术 双源CT 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TRO-CTA)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不同亚型多系统萎缩的影像学诊断
19
作者 黄碧娟 王晏佳 +3 位作者 刘丰韬 游斌 刘学玲 李郁欣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MR T1WI结构像和Flair图像对多系统萎缩(MSA)不同亚型[小脑共济失调亚型(MSA-C)和帕金森亚型(MSA-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4例MSA-C(MSA-C组)患者和12例MSAP(MSA-P组)患者,另选择20例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高分辨MR T1WI结构像和Flair图像对多系统萎缩(MSA)不同亚型[小脑共济失调亚型(MSA-C)和帕金森亚型(MSA-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4例MSA-C(MSA-C组)患者和12例MSAP(MSA-P组)患者,另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MRI检查结果。高分辨MR T1WI结构像用于测量3组的双侧小脑中脚宽度,Flair图像用于判读壳核后部是否存在萎缩以及壳核的线样铁沉积。结果(1)对照组、MSA-C组与MSA-P组的双侧小脑中脚宽度平均值组间比较均P<0.05;MSA-C组双侧小脑中脚宽度平均值最小(P<0.05),但M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以双侧小脑中脚宽度平均值1.02 cm鉴别MSA-C和MS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5%,准确率为88.9%。(2)壳核后部萎缩:对照组、MSA-C组和MSA-P组出现壳核后部萎缩的比例分别为2.50%、10.41%和45.83%,组间比较均P<0.05。(3)壳核线样铁沉积:对照组、MSA-C组和MSA-P组出现壳核线样铁沉积的比例分别为7.50%、16.67%和50.00%,组间比较均P<0.05。MSA-P出现壳核后部萎缩和线样铁沉积的比例最高(P<0.05),但MSA-C组与对照组间比较P>0.05。结论不同亚型MSA具有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MSA-C型小脑中脚萎缩更加明显,MSA-P型出现壳核后部萎缩和线样铁沉积的概率更高,可以作为两亚型的鉴别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磁共振成像 铁沉积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在磁共振成像中表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学玲 鲁佳荧 +2 位作者 李郁欣 左传涛 耿道颖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死亡是帕金森病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RI可以清晰显示中脑黑质的结构及其病理变化,因此MRI技术有望实现对帕金森病的精准诊断、病情评估及疾病监测...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死亡是帕金森病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RI可以清晰显示中脑黑质的结构及其病理变化,因此MRI技术有望实现对帕金森病的精准诊断、病情评估及疾病监测。文中重点阐述MRI新技术在帕金森病黑质显像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神经黑色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