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显微镜系统在中外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艳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651-653,共3页
近年来,虚拟显微镜系统在国内外被探索应用于组织学教学中,显示了这一教育资源的优势。文章就它在组织学教学的应用现状、效果评价以及展望与思考等方面逐一进行综述,期望充分认识它在形态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组织学 虚拟显微镜 数字切片 虚拟切片
下载PDF
中国古代人体解剖事件与人体结构认知年代轴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瑞锡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576-576,I0001,共2页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著名解剖学家格兰特(Grant)说过,没有几个名词比"解剖学"一词的历史更久远。假如我们写"解剖学"(anatome),我们便使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2300年前给解剖学所起的科学名字[1]。广义"...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著名解剖学家格兰特(Grant)说过,没有几个名词比"解剖学"一词的历史更久远。假如我们写"解剖学"(anatome),我们便使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2300年前给解剖学所起的科学名字[1]。广义"解剖学"的原意是泛指用机械切割、分离等方法处理动、植物,肉眼研究观察所获得的知识体系。其属自然科学中生物学科的形态学知识范畴。"人体解剖学"是专门研究记述人体形态结构的广义解剖学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兰特 解剖学家 人体解剖 人体形态结构 机械切割 知识范畴 生物学科 结构认知
下载PDF
中美人体解剖学教育教学法的差异及启迪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燕 高璐 +6 位作者 马丽香 秦杰 高静琰 张红旗 周国民 谭德炎 李文生 《解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由于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中美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当前,美国医学教学是以整合式课程为主干,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同时,辅以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大卫&#... 由于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中美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当前,美国医学教学是以整合式课程为主干,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同时,辅以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大卫·格芬医学院进行3个月医学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学习和分析,希望通过此文对我国医科院校解剖学的教学改革给予启发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三全育人”教学实践——局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高璐 孙燕 +3 位作者 马丽香 高静琰 秦杰 李文生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80-82,共3页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通过对《局部解剖学》实行教学改革,将该课程打造成为复旦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将课程思政工作贯穿解剖学专业教学...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通过对《局部解剖学》实行教学改革,将该课程打造成为复旦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将课程思政工作贯穿解剖学专业教学全过程,贯穿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基础临床各个环节,将教书育人融入了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将教书育人落到了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局部解剖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局部解剖学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实践
5
作者 高璐 孙燕 +2 位作者 马丽香 高静琰 李文生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257-257,共1页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化教学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017年起,我系开始局部解剖学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和试运行,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正式使用,教学效果良好。如何正确评价混合式课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化教学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017年起,我系开始局部解剖学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和试运行,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正式使用,教学效果良好。如何正确评价混合式课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我系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了一套适用于局部解剖学混合式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全程、动态、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评价体系 网络化教学 局部解剖学 传统课堂教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 混合式课程
下载PDF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文生 谭德炎 +5 位作者 马丽香 秦杰 高璐 高静琰 周国民 张红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2-633,共2页
在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基础课阶段的教学内容往往与临床需求的知识相脱节,因此,客观上就要求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为临床服务。
关键词 临床服务 解剖学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医学教育体系 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 与时俱进
下载PDF
基于学科交叉的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实践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文生 谭德炎 +2 位作者 章琛曦 史勇红 孙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8期53-53,117,共2页
断层解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本研究以其为平台,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研究生断层解剖学课程的教学中,实践证明,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能够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创新能力,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断层解剖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基于DTI技术的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白质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亚平 史勇红 +1 位作者 刘桂雪 李文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9-435,共7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探讨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五组(第一组16~30岁,20例;第二组31~45岁,34例;第三组46~60...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探讨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五组(第一组16~30岁,20例;第二组31~45岁,34例;第三组46~60岁,24例;第四组61~75岁,22例;第五组76~90岁,25例),行3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获取脑T1和DTI图像。所有DTI数据经DTI Studio软件预处理并追踪得到脑白质纤维束,手工设置三个感兴趣区,即胼胝体、扣带回和中脑,统计各区的纤维束密度(fiber tract density,FD),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到了三个感兴趣区的纤维束走行,其中胼胝体区纤维束成辐射状分布,走行有向前、后、左、右方向;扣带回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前、后方向;中脑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上、下方向,追踪结果分别与它们各自的解剖学结构相一致。对三个区的纤维束密度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为:(1)胼胝体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胼胝体区纤维束密度逐渐降低。(2)扣带回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一组的左、右侧扣带回F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相互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得到,左侧扣带回区FD随年龄增长的下降趋势大于右侧。(3)中脑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胼胝体、扣带回区内FD明显降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量化指标FD可以用来了解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纤维束追踪 纤维束密度 年龄 成人
下载PDF
基于FD-QM标准的局部解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璐 孙燕 +3 位作者 马丽香 高静琰 秦杰 李文生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79-381,共3页
2015年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美国在线课程质量保障机构Quality Matters(简称QM)合作,开发了适合中国在线课程与混合式教学标准的复旦大学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简称FD-QM),并与国内30余所高校的教学发展中心、在线教育中心、教务处等... 2015年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美国在线课程质量保障机构Quality Matters(简称QM)合作,开发了适合中国在线课程与混合式教学标准的复旦大学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简称FD-QM),并与国内30余所高校的教学发展中心、在线教育中心、教务处等部门共同成立了FD-QM在线课程质量标准联盟(下简称“联盟”),旨在推动我国高校在线课程的进一步发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课程 教学发展中心 在线教育 局部解剖学 美国在线 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程质量保障 课程质量标准
下载PDF
捍卫国人尊严的解剖学家与人类学家——欧阳翥吴定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瑞锡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271-273,共3页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国解剖学会自1920年创建以来的百年辉煌史中,解剖学界钟灵秀,人才辈出,桃李满园。他们孜孜以求于创建、发展、开拓我国的解剖学科,为中国现代解剖学事业奉献了不朽业绩,谱写了中国解剖学科...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国解剖学会自1920年创建以来的百年辉煌史中,解剖学界钟灵秀,人才辈出,桃李满园。他们孜孜以求于创建、发展、开拓我国的解剖学科,为中国现代解剖学事业奉献了不朽业绩,谱写了中国解剖学科波澜壮阔百年史诗中浓墨重彩的篇章。本系列小文效《世纪桥》杂志“红色记忆”栏目标题“丰碑人物”三,取名“解剖学丰碑人物”,连续记叙介绍我国解剖学领域老一辈科学家的生平及其对中国解剖学、中国医学乃至中华民族的贡献。然,本栏文章并非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而是以人物对解剖学特殊贡献的某事迹或某事件为切入点的“小品文”,尊先贤为“丰碑”,敬事迹作伟业,永远铭记,时刻效之。使我们学有榜样,进有方向,达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史 中国解剖学会 解剖学家 红色记忆 人物传记 现代解剖学 特殊贡献 解剖学科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组合策略在组织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艳 王芳 +2 位作者 郑华 刘丽芸 周国民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此,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在组织学实验课被构建且应用。在原有的教学活动中,增加五种新策略,如教师建立线上课程、学生制作图谱、课堂汇报、课后书写反思报告和编辑...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此,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在组织学实验课被构建且应用。在原有的教学活动中,增加五种新策略,如教师建立线上课程、学生制作图谱、课堂汇报、课后书写反思报告和编辑习题。通过这些策略,不仅学生成绩明显提高,而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下载PDF
中国最早的解剖学家
12
作者 李瑞锡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670-671,共2页
谁是我国的第1位"解剖学家"?无疑是解剖学同仁感兴趣的话题之一。相传上古黄帝时期3位名医之一俞跗(图1,另为雷公和岐伯),行医治病似有切割人体之行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 谁是我国的第1位"解剖学家"?无疑是解剖学同仁感兴趣的话题之一。相传上古黄帝时期3位名医之一俞跗(图1,另为雷公和岐伯),行医治病似有切割人体之行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蹻引,案扤毒熨,一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结扎血管和处理肌腱韧带)搦髓脑,揲荒爪幕(划开胸膜和腹膜),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炼精易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家 岐伯 黄帝时期 肌腱韧带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解肌 俞跗 胸膜
下载PDF
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玉环 陈超 +3 位作者 石文静 肖虹蕾 童蓓燕 周国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吸氧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吸入氧浓度、吸氧方式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仍有争议。该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临床合理用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7日龄C57BL/6 J新生小鼠... 目的吸氧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吸入氧浓度、吸氧方式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仍有争议。该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临床合理用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7日龄C57BL/6 J新生小鼠14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4只。实验组1:吸入氧浓度(F iO2)由30%逐渐升高至75%后突然中断吸氧;实验组2:F iO2由75%逐渐降低直至停氧;实验组3:吸75%高氧5天后骤然停氧;实验组4:吸75%高氧5天后逐渐降低F iO2直至停氧;实验组5:第1天吸75%高氧,第2天吸空气氧,交替进行,连续6 d;对照组:置于同实验条件下的空气中。实验组1,2,3,5和对照组分别于P12(生后第12天),P14,P17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法),实验组4于P14,P17,P22视网膜铺片,各组均在P17行视网膜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和发育情况。结果①视网膜铺片显示:对照组:P12见少量无灌注区,周边血管结构清晰,P14无灌注区消失,血管形态基本正常,P17血管形态全部正常。实验组1,3,5:P12视网膜中央部有大片无灌注区,血管收缩、闭塞,P14新生血管开始形成,P17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实验组4:P14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灌注区,有少量新生血管形成,P17无灌注区缩小,血管走行基本正常,深层血管有阻塞,P22血管发育基本正常。实验组2:铺片显示视网膜血管形态与对照组相似。②视网膜切片显示:实验组1,2,3,4,5小鼠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分别为49.50±1.36,5.17±0.67,47.68±4.70,5.74±2.37,29.15±2.48个,对照组为1.22±0.20个。实验组1,3,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2,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吸氧方式对视网膜血管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吸入氧浓度波动较大、吸入高浓度氧后突然停氧可严重影响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发育,产生类似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病变。因此临床上应尽早稳定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减少氧疗,严密监测用氧情况,采取逐渐降低氧浓度的吸氧方式,并尽量避免氧浓度波动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吸氧方式 新生血管 吸氧浓度 新生小鼠
下载PDF
跑台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外源性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迁移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贾杰 胡永善 +2 位作者 吴毅 刘罡 汪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4-597,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跑台运动训练促进移植到脑梗死大鼠纹状体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迁移和分化,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选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在缺血后第5天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到缺血纹状体区。30只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 目的:研究跑台运动训练促进移植到脑梗死大鼠纹状体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迁移和分化,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选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在缺血后第5天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到缺血纹状体区。30只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跑台运动训练组以及移植联合跑台运动训练组。移植组大鼠自由活动。分别在缺血前1天,缺血后第5,6,14和28天评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在脑内的迁移、分化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运动训练的大鼠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在宿主脑内存活、迁移分化情况较无运动训练而自由活动大鼠好。移植联合运动训练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单纯移植和单纯运动组低(P<0.05,P<0.01)。结论: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迁移、分化,并提高移植细胞在脑梗死大鼠脑内的存活率,促进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运动训练 脑梗死
下载PDF
SLC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及不同免疫方式抗肿瘤作用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春敏 钟翠平 +5 位作者 郑宁 刘彬彬 孙瑞霞 吴欣 刘银坤 叶胜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1-726,共6页
目的:应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成熟肽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SLC)转染树突状细胞(DC),探讨一种基因修饰DC的新方法及其抗肿瘤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体外构建rAAVSLC,按MOI为10、50、100与腺病毒(Ad2)协同转染小鼠骨髓来源成熟和... 目的:应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成熟肽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SLC)转染树突状细胞(DC),探讨一种基因修饰DC的新方法及其抗肿瘤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体外构建rAAVSLC,按MOI为10、50、100与腺病毒(Ad2)协同转染小鼠骨髓来源成熟和未成熟DC,GFP作为成功转染的示踪蛋白。RTPCR在mRNA水平、ELISA在蛋白水平检测SLC表达,Transwell检测转染DC的培养上清对T细胞的趋化作用。瘤苗的在体效应通过C57BL/6J小鼠肿瘤模型验证。皮下接种Hepal6肿瘤细胞后成瘤小鼠分成3组:①生理盐水对照组,瘤内或足垫注射NS;②单纯DC对照组,瘤内或足垫注射未修饰DC;③SLC基因修饰DC组,瘤内或足垫注射SLC基因修饰的DC。每隔7天注射1次,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4周后分离瘤体,用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瘤体内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rAAVSLC在MOI为100时能成功转染DC,未成熟DC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成熟DC,并产生对T细胞有明显趋化生物学活性的SLC。动物实验表明,瘤内注射SLC修饰后DC,肿瘤大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显示瘤体内有较多的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足垫注射SLC修饰的DC与对照组相比,抗肿瘤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rAAVSLC在Ad2的辅助下能有效转染未成熟DC并能表达具有趋化生物学活性的SLC。SLC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瘤内注射以其对CD4+T细胞、CD8+T细胞的吸引作用而发挥了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同时也进一步证实用树突状细胞进行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时,不同免疫方式对疗效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相关病毒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
下载PDF
连接蛋白43基因敲除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组织中转录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齐春华 黄国英 周国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43(Cx43)基因敲除小鼠胚胎心脏近端流出道组织中转录因子的改变,从分子水平探讨 Cx43基因敲除小鼠胚胎心脏近端流出道发育异常的原因。方法以胎龄13.5 d 和14.5 d 的 Cx43基因敲除、Cx43杂合子和 Cx43野生型鼠胚心脏近...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43(Cx43)基因敲除小鼠胚胎心脏近端流出道组织中转录因子的改变,从分子水平探讨 Cx43基因敲除小鼠胚胎心脏近端流出道发育异常的原因。方法以胎龄13.5 d 和14.5 d 的 Cx43基因敲除、Cx43杂合子和 Cx43野生型鼠胚心脏近端流出道部分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总 RNA,反转录成 cDNA;并在体外转录为 cRNA,同时进行生物素标记及片段化;再与Affymetrix 430 2.0小鼠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杂交信号经扫描后,应用相关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用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 的方法对基因芯片筛选出的与心脏发育相关的部分转录因子进行验证。结果与 Cx43野生型组相比,Cx43基因敲除组表达差异的基因中,有6个是与心脏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实时定量 RT-PCR 验证了其中3个基因:Sox11、Foxp1和 Tbx20。在胎龄13.5 d,Cx43基因敲除鼠胚 Sox11、Foxp1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 Cx43野生型组(4.76±0.19 vs 5.34±0.25,5.08±0.28 vs 5.64±0.15,均 P<0.01);Tbx20在各组间差异不明显。胎龄14.5 d,各基因Sox11、Foxp1以及 Tbx20的表达量在基因敲除组均明显低于 Cx43野生型组(4.71±0.27 vs 5.00±0.19,5.25±0.31 vs 5.77±0.16,7.05±0.17 vs 7.43±0.25,均 P<0.05)。其变化趋势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心脏特异性的转录因子 Foxp1、Sox11和Tbx20等的表达异常可能与 Cx43基因敲除小鼠流出道的异常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室性流出道阻塞 连接蛋白43 转录因子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雌激素处理的hBMSC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东 孙石磊 +5 位作者 王冠 李霄凌 姚立杰 徐浩 张鹏 沈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处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30 mmol/L葡萄糖刺激hBMSC细胞建立高糖模型并分组:以无刺激者为高糖对照组(HG组)、以20μmol/L雌激素处理者为... 目的:探讨雌激素处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30 mmol/L葡萄糖刺激hBMSC细胞建立高糖模型并分组:以无刺激者为高糖对照组(HG组)、以20μmol/L雌激素处理者为高糖雌激素组(HG+E2组)、以5μmo/L蛋白激酶B(PKB/Akt)抑制剂Triciribine预处理45 min后,再以20μmol/L雌激素处理者为高糖Akt抑制剂组(HG+E2+Triciribine组)和正常条件培养的hBMSC为正常对照组(NG组)。分别于处理1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BMSC的细胞活力,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基上清中NO、VEGF和IL-8的含量(n=6),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磷酸化eNOS(p-eNOS)蛋白表达水平(n=3)。此外,提取各组hBMSC的培养基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CM)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并分组为:HG-CM组(HG组条件培养基处理)、HG+E2-CM组(HG+E2组条件培养液处理)、HG+E2+Triciribine-CM组(HG+E2+Triciribine组条件培养基处理)和HG-H组(高糖对照组,30 mmol/L葡萄糖终浓度处理),分别于1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UVEC的细胞活力(n=6),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UVEC细胞的凋亡率(n=3);48 h后采用划痕实验观察各组HUVEC细胞的迁移率(n=3)。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中hBMSC细胞活力和细胞内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细胞培养液上清中NO、VEGF和IL-8含量减少(P<0.05);与HG组相比,HG+E2组中hBMSC的细胞活力和细胞中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细胞培养基上清中NO、VEGF和IL-8含量增加(P<0.05),而当hBMSC细胞中Akt蛋白活性被抑制后,HG+E2+Triciribine组中上述结果指标呈反向变化(P<0.05)。此外,与HG-CM组相比,HG+E2-CM组中HUVECs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比例降低(P<0.05),而与HG+E2-CM组相比,HG+E2+Triciribine-CM组中HUVECs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降低(P<0.05),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激活hBMSC细胞Akt/eNOS信号通路,促进NO、VEGF和IL-8的分泌,进而增加HUVECs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并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对高糖诱导的HUVECs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损伤 高糖条件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前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1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红彬 徐铁军 +1 位作者 张凤真 彭裕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各区域NMDA受体亚单位NR1表达的变化和差异 ,探讨NR1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技术。 结果  1 在前脑缺血再灌流后早期 ,海马各区域NR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P <0... 目的 观察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各区域NMDA受体亚单位NR1表达的变化和差异 ,探讨NR1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技术。 结果  1 在前脑缺血再灌流后早期 ,海马各区域NR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CA1区 ,下降趋势持续存在且不可逆 ,直至再灌流后第 7d ,NR1在该区域的染色强度降至对照组的 17% (P <0 0 5 )。CA3区及齿状回 ,NR1的表达下降是可逆的 ,再灌流后 72h ,齿状回的表达恢复正常 ,再灌后第 7d ,CA3区的表达也恢复到对照组的 96 % ,两组间染色强度无显著差异。 2 在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出现前的缺血再灌流的早期 ,NR1在CA1区、CA3区及齿状回表达下降的幅度不一致 ,再灌后 6h以前 ,CA1区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CA3区及齿状回 (P <0 0 5 ) ,再灌后 12h ,CA1区的下降幅度仍低于CA3区 (P <0 0 5 )。结论 短暂性前脑缺血后 ,NR1在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表达下降的幅度和可逆性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是造成CA1区缺血敏感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脑缺血 海马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肝再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伟 张新华 钟翠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肝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肝损伤后机体能精确地调控肝细胞增殖、生长 ,迅速恢复其原有体积和重量。当肝细胞复制被阻断或延误时 ,肝内就会启动干细胞增生。最近研究发现再生肝基因表达可分几个阶段 :肝再生的启动始于大量即刻基因表... 肝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肝损伤后机体能精确地调控肝细胞增殖、生长 ,迅速恢复其原有体积和重量。当肝细胞复制被阻断或延误时 ,肝内就会启动干细胞增生。最近研究发现再生肝基因表达可分几个阶段 :肝再生的启动始于大量即刻基因表达 ,G1期的肝细胞对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转化生长因子α、β(TGFα、β)、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IL 6等细胞因子有反应 ;至少有四种转录因子即NFkB、STAT3、AP 1和C/EBPβ在起动肝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细胞增生 肝前体细胞
下载PDF
不同时期视网膜前体细胞的培养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静 孙兴怀 汪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视网膜前体细胞的培养。方法分离E14和E18 SD大鼠的视网膜前体细胞,用改进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并利用体外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视网膜前体细胞在DMEM/F12无...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视网膜前体细胞的培养。方法分离E14和E18 SD大鼠的视网膜前体细胞,用改进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并利用体外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视网膜前体细胞在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成球,贴壁后,细胞逐渐从细胞球向周围迁移分化。扫描电镜可见细胞球和分化细胞的形态,透射电镜可见细胞球和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显示,悬浮培养的细胞球中大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外胚层源性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和细胞分裂增殖标志物BrdU。贴壁后,视网膜前体细胞能分化为多种视网膜细胞类型,包括Thy1.1阳性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E14和E18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6.91%±4.05%和4.65%±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4,P<0.001)。结论改进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可成功培养视网膜前体细胞,培养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早期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的百分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前体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