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小鼠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夏超明 骆伟 +4 位作者 龚唯 周卫芳 李允鹤 查锡良 熊思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观察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及与虫卵肉芽肿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夹心法检测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及单性感染 8w双性再感染 ... 目的 观察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及与虫卵肉芽肿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夹心法检测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及单性感染 8w双性再感染 0~ 12w ,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Th1细胞因子IL - 2、IFN -γ和Th2细胞因子IL - 4表达水平。结果 单性感染小鼠 6~ 12w在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测出一定量的IL - 2和IFN -γ ,但无明显动态变化 ,而IL - 4未能测出 ;双性感染小鼠IL - 2和IFN -γ在感染后 4~ 6w开始上升 ,8w达高峰 ,随后下降 ,IL - 4则在感染后 8w时迅速上升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 ,单性感染 8w双性再感染 4w时 ,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 - 2、IFN -γ和IL - 4表达水平即迅速升高且在双性再感染 8~ 12w逐渐增强。结论 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作用不同 ,Th1优势应答可能主要由虫体抗原诱导 ,Th2优势应答可能主要由虫卵抗原 (SEA)所诱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免疫原 TH1/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NO介导Th1/Th2免疫偏移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夏超明 骆伟 +4 位作者 龚唯 周卫芳 李允鹤 熊思东 查锡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与一氧化氮 (NO)、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NO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与一氧化氮 (NO)、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NO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夹心法分别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 0~ 12周血清及脾CD+ 4 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NO、IFNγ和IL - 4表达水平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感染小鼠 0~ 12周血清和脾CD+ 4 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NO表达水平与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动态相一致 ,并呈显著正相关 ,与IFNγ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IL - 4在小鼠感染慢性期 (12周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NO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过程中可能是一种与Th1/Th2细胞因子具有同样重要作用的调节因子 ,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感染 肝肉芽肿病变 一氧化氮 Th1/Th2细胞因子 血吸虫病 免疫病理 动物实验 硝酸还原酶法 ELISA夹心法
下载PDF
基因沉默:获得性免疫的新途径 被引量:3
3
作者 邵先安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62-464,共3页
关键词 基因沉默 DSRNA 获得性免疫 TGS PTGS
下载PDF
基于异位hCG的肿瘤免疫生物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立新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0-242,共3页
关键词 异位HCG 肿瘤 疫苗 免疫生物治疗
下载PDF
新生儿免疫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顺 熊思东(审校)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1年第4期171-174,共4页
对新生儿免疫的理解取决于对其机制的阐明 ,半个世纪以来Burnet的克隆选择学说主宰着对新生儿免疫机制的认识。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 ,在新生儿接受抗原刺激后 ,其T、B细胞并没有被克隆清除 ,其机制复杂多样 ,从而掀起了对新生儿免疫... 对新生儿免疫的理解取决于对其机制的阐明 ,半个世纪以来Burnet的克隆选择学说主宰着对新生儿免疫机制的认识。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 ,在新生儿接受抗原刺激后 ,其T、B细胞并没有被克隆清除 ,其机制复杂多样 ,从而掀起了对新生儿免疫机制重新探讨的热潮。本文综述了T细胞、B细胞、解剖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免疫 机制 T细胞 B细胞 抗原
下载PDF
补肾益气中药对溴隐亭致流产大鼠蜕膜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立辉 归绥琪 +1 位作者 储以薇 李昆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中药对流产大鼠的保胎机理。方法:采用孕6、7、8天皮下注射溴隐亭0.125mg/d 诱发 SD 大鼠流产模型,以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蜕膜 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观察中药治疗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补...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中药对流产大鼠的保胎机理。方法:采用孕6、7、8天皮下注射溴隐亭0.125mg/d 诱发 SD 大鼠流产模型,以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蜕膜 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观察中药治疗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补肾益气中药可使溴隐亭致流产大鼠蜕膜 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恢复正常。结论:中药可通过对母胎界面 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调控维持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溴隐亭 流产模型 TH1/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P物质的结构、表达调控及功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瑾 熊思东 吴厚生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3-285,共3页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P物质 急性时相蛋白 自身免疫 淀粉样变 功能 表达 调控
下载PDF
补体C5b-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NO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迎伟 何球藻 +2 位作者 秦慧莲 高丰光 黄水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 :探讨人C5b - 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MC)合成一氧化氮 (NO)的机制。方法 :用人C5b - 9复合物刺激培养的大鼠肾小球MC诱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 ,并用抗TNFα或抗IL- 1β单克隆抗体进行处理... 目的 :探讨人C5b - 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MC)合成一氧化氮 (NO)的机制。方法 :用人C5b - 9复合物刺激培养的大鼠肾小球MC诱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 ,并用抗TNFα或抗IL- 1β单克隆抗体进行处理。在上述基础上 ,分析处理 3h、6h及 2 4h时与NO升高有关的某些指标的变化。 结果 :经C5b - 9复合物刺激 6、2 4h后的MC (C5b - 9组 )产生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能被TNFα单抗逆转。用C5b - 9复合物刺激MC未见IL - 1β的产生。另用C5b - 9刺激 3h时可见MC表达iNOSmRNA ,而在刺激 6h和 2 4h时 ,MCiNOSmRNA表达 ,MC内cGMP含量及培养上清液中NO-3/NO-2 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过 ,C5b - 9刺激时加用TNFα单抗处理 ,这些指标在 6h、2 4h时均较C5b - 9组低。结论 :C5b - 9复合物早期 ( 3h)能诱导MC表达iNOSmRNA ,而 6h后NO的升高则与MC释放的TNFα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 大鼠 补体C56-9夏合物 mRNA
下载PDF
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江华 丁峰 +4 位作者 顾勇 李铭新 薛骏 郑秀娟 林善锬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正常人和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其可溶性受体p5 5 (TNFsRp5 5 )产生的影响。 方法 与不同透析膜或内毒素孵育后的PBMC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总TNF α...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正常人和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其可溶性受体p5 5 (TNFsRp5 5 )产生的影响。 方法 与不同透析膜或内毒素孵育后的PBMC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总TNF α和TNFsRp5 5水平。 结果 在未用内毒素时 ,铜仿膜、聚砜膜孵育组和对照组PBMCTNF α和TNFsRp5 5生成量无显著差异 ;内毒素刺激后的PBMCTNF α和TNFsRp5 5产生量显著高于相应的未用内毒素刺激组 ,而铜仿膜刺激组又明显高于聚砜膜和对照组 ;尿毒症患者PBMC受内毒素刺激后TNF α和TNFsRp5 5升高幅度明显小于正常人 ;PBMCTNF α与TNFsRp5 5产生量呈正相关。 结论 内毒素和透析膜对尿素症患者PBMCTNF α及TNFsRp5 5合成具有协同作用 ;尿毒症患者PBMC存在着对内毒素刺激反应低下 ;TNFsRp5 5可能是炎症反应的标记物而不是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膜 内毒素 尿毒症 细胞因子 PBMC TNFΑ TNFsRp55
下载PDF
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β_2-微球蛋白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峰 顾勇 +5 位作者 薛骏 李铭新 杨海春 郑秀娟 程枫 林善锬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PBMC与不同透析膜或内毒素孵育后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mRNA水平 ,PBMC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PBMC与不同透析膜或内毒素孵育后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mRNA水平 ,PBMC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总白介素 (IL) 1β、白介素 1受体拮抗物 (IL 1Ra)和 β2 MG水平。结果 内毒素刺激后的PBMC阳性颗粒百分比在血透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均很高 ,而铜仿膜、聚砜膜孵育组和对照组几乎均未见阳性颗粒 ;在未用内毒素刺激情况下 ,铜仿膜、聚砜膜孵育组和对照组PBMCβ2 MG生成量差异无显著性 ;内毒素刺激后的PBMC所产生的 β2 MG要明显高于未用内毒素刺激组 ,铜仿膜 +内毒素刺激组具有最高的β2 MG合成量 ;PBMCβ2 MG产生量与IL 1Ra显著相关 ,而与IL 1β则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尿毒症患者PBMCβ2 MG合成水平与炎症反应的强度密切相关 ;IL 1Ra是较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膜 内毒素 尿毒症 Β2-微球蛋白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hEST2逆转录功能区片段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性
11
作者 朱涵能 莫素珍 +2 位作者 罗伟华 熊思东 程文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56-558,共3页
目的 :端粒酶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重要的标志物 ,寻求端粒酶活性表达必需序列是研究端粒酶调控机制方法之一。方法 :本文通过RT PCR、Northernblot方法检测hEST2逆转录功能区片段表达 ,并以端粒酶活性检测hEST2逆转录功能区片段表达与端... 目的 :端粒酶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重要的标志物 ,寻求端粒酶活性表达必需序列是研究端粒酶调控机制方法之一。方法 :本文通过RT PCR、Northernblot方法检测hEST2逆转录功能区片段表达 ,并以端粒酶活性检测hEST2逆转录功能区片段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之间相关性 ,并以端粒酶活性TRAP法为对照。结果 :hESTα逆转录功能区片段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性。结论 :含有包括端粒酶特异性T功能区片段在内的 7个逆转录功能区区域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hEST2 逆转录功能区 肿瘤
下载PDF
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物产生的协同作用
12
作者 丁峰 顾勇 +3 位作者 薛骏 郑秀娟 赵涵芳 林善锬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3-226,T002,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物(IL 1Ra)基因转录和IL 1Ra合成的影响。方法 细胞和不同透析膜孵育后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mRNA水平 ,PBMC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细...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物(IL 1Ra)基因转录和IL 1Ra合成的影响。方法 细胞和不同透析膜孵育后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mRNA水平 ,PBMC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细胞IL 1Ra水平。结果 不同透析膜孵育后的PBMC在未用内毒素刺激情况下IL 1RamRNA水平有显著差别 ,但IL 1Ra合成量无差异 ,其中正常人仅有极微量IL 1Ra合成 ;内毒素刺激下的PBMCIL 1Ra合成量明显高于未刺激组 ,与铜仿膜孵育后的合成量明显高于聚砜膜孵育后和对照组。结论 内毒素和透析膜对正常人和尿毒症患者PBMC的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膜 内毒素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物 尿毒症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B突变体的纯化及其活性
13
作者 俞红 钱利生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 从基因重组菌中纯化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及其野生型蛋白 ,研究其毒力及抗原性。方法 表达野生型SEB蛋白 (SEB N)和SEB突变体 (SEB M2 3、SEB 1 50 )的 3株重组菌经IPTG诱导 ,反复冻融后 ,制备细菌裂解液。将初步纯化的... 目的 从基因重组菌中纯化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及其野生型蛋白 ,研究其毒力及抗原性。方法 表达野生型SEB蛋白 (SEB N)和SEB突变体 (SEB M2 3、SEB 1 50 )的 3株重组菌经IPTG诱导 ,反复冻融后 ,制备细菌裂解液。将初步纯化的抗SEB抗血清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作共价偶联 ,制成亲和层析柱。分柱纯化SEB N、SEB M2 3和SEB M1 50蛋白。用SDS PAGE和酚试剂改良法对纯化蛋白作纯度鉴定和定量 ;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和ELISA法作抗原性鉴定 ;用小鼠致死性试验作毒力鉴定。结果 SDS PAGE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表明 ,3种纯化蛋白均为单一条带 ,且都能与抗SEB抗体形成明显的沉淀线。ELISA表明SEB N、SEB M2 3、SEB M 1 50与抗SEB抗体有相似的结合力 ,提示 2 3位突变和 1 50位突变并未改变SEB的抗原表位。小鼠致死性试验表明 ,LPS激发的 3组小鼠 ( 6只 /组 ) ,分别用上述纯化蛋白攻击 ( 1 0 μg/只 ) ,SEB N组死亡率为 5/6;SEB M1 50组死亡率为 4 /6;SEB M2 3组死亡率为 0 /6;即使SEB M 2 3剂量增至 2 0 0 μg ,小鼠仍无死亡。结论 获得了SEB N、SEB M2 3和SEB M1 50 3种纯化蛋白 ,其中SEB突变体都保留了抗原性 ;SEB M 2 3与野生型SEB相比 ,毒力明显下降。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新型淋巴细胞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突变性 纯化 毒力 抗原性
下载PDF
SDF1-CXCR4轴的新作用
14
作者 沈燕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SDF1 CXCR 炎症 超化因子 作用
下载PDF
抗CD4单抗增强抗CD3单抗/IL-2活化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抗瘤活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辉 俞红 +2 位作者 熊思东 林云璐 秦慧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抗CD4mAb增强抗CD3mAb刺激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增殖和杀瘤活性的作用。方法将肿瘤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采用4种不同的方案培养1单独加2×104U/LrIL2IL2组2单独加抗CD3mAb抗CD3组3加抗CD3mAb48h后,再加入抗CD3mAb和2×... 目的探讨抗CD4mAb增强抗CD3mAb刺激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增殖和杀瘤活性的作用。方法将肿瘤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采用4种不同的方案培养1单独加2×104U/LrIL2IL2组2单独加抗CD3mAb抗CD3组3加抗CD3mAb48h后,再加入抗CD3mAb和2×104U/LrIL2抗CD3+IL2组4同时加抗CD3mAb和抗CD4mAb48h后,再加入抗CD3mAb、抗CD4mAb和2×104U/LrIL2抗CD3+IL2+抗CD4组。然后分别检测4组效应细胞的增殖水平、杀瘤活性及表型。结果抗CD3+IL2组细胞的3HTdR掺入量在第6,12和20d分别为:22045、13986和1931;抗CD3+IL2+抗CD4组细胞的3HTdR掺入量在第6、12和20d,分别为46193、31047和7443,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在培养12d时,抗CD3+IL2组的细胞对FBL3细胞株的最大杀伤率为83.6%;抗CD3+IL2+抗CD4组细胞的最大杀伤率为91.7%。细胞表型:FACS分析表明,抗CD3+IL2+抗CD4组培养12d的细胞,99%以上为Thy1.2+细胞,且CD4+、CD25+细胞的百分率均高于抗CD3+IL2组。结论抗CD4mAb对抗CD3mAb刺激、IL2诱导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和杀瘤活性具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4单抗 抗CD3单抗 肿瘤特异性T细胞 肿瘤过继疗法 免疫疗法
下载PDF
GRO家族:与细胞生长相关的趋化因子 被引量:5
16
作者 倪翼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关键词 GRO CXCR2 细胞生长 趋化因子
下载PDF
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维持的细胞与分子基础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柯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58-161,共4页
记忆性CD8+T细胞在抗病毒、抗胞内菌感染及抗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维持不需要B细胞、CD4 +T细胞及抗原的存在 ;MHC份子、IL 15、IFN I、IL 2等在维持中起重要的作用。CD8+T记忆细胞长期存在的基因机制仍不详。
关键词 分子基础 细胞基础 免疫记忆 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趋化因子与T细胞的分化、迁移及活化
18
作者 张进平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2-265,共4页
趋化因子在T细胞的分化、迁移和活化中担任重要角色,SDF-1、ELC、SLC、TECK、MDC等在T细胞、胸腺中分化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趋化作用。而SLC、ELC共同肩负着T细胞在二级淋巴器官内的分布。此外,许多趋化因子如SDF-1、MIP-1、MCP-1、R... 趋化因子在T细胞的分化、迁移和活化中担任重要角色,SDF-1、ELC、SLC、TECK、MDC等在T细胞、胸腺中分化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趋化作用。而SLC、ELC共同肩负着T细胞在二级淋巴器官内的分布。此外,许多趋化因子如SDF-1、MIP-1、MCP-1、RANTES等亦在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T细胞的激活、极化、效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T淋巴细胞 分化 迁移 活化
下载PDF
原核表达系统的真核化
19
作者 袁志刚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RNA聚合酶 原核表达系统 真核化 T7噬菌体
下载PDF
B7家族的新成员
20
作者 倪晶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9-281,共3页
T细胞的活化需要共刺激分子和其受体及特异性抗原与T细胞受体的双信号作用。B7家族成员是重要的共刺激分子,除B7-1和B7-2,新近又发现了一些新成员:B7RP-1(又名B7h,GL50或ICOSL)为鼠ICOS(inducible costimulator,CD28家族的第三位成员)... T细胞的活化需要共刺激分子和其受体及特异性抗原与T细胞受体的双信号作用。B7家族成员是重要的共刺激分子,除B7-1和B7-2,新近又发现了一些新成员:B7RP-1(又名B7h,GL50或ICOSL)为鼠ICOS(inducible costimulator,CD28家族的第三位成员)的配体,其人的同源物命名为B7-H2(也称为GL50或ICOSL),它对T细胞生长及细胞因子产生的共刺激作用已明确,B7-H1(也称PD-1L)、B7H3是一类不与ICOS结合的B7家族新成员。现已证实,这些分子与其受体之间的作用在T细胞增殖及发挥效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在许多疾病中的作用也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家族 B7RP-1 B7-H1 B7-H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