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立凤 钟涛 桂永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4-88,I0002,I0003,共7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的3,6,9.5,12h四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的3,6,9.5,12h四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1×10^-6,1×10^-7,4×10^-8,1×10^-8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在解剖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全过程和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并采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的表达。结果 1×10^-6mol/L视黄酸可导致斑马鱼胚胎表现出多系统的严重畸形,胚胎很快死亡。在胚胎孵育的9.5、12h给与10^-7~10^-8mol/L浓度的视黄酸,胚胎只表现出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视黄酸对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血管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视黄酸影响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有剂量依赖性和严格的时间窗,视黄酸影响心脏前后轴发育的关键时间是原肠胚晚期。视黄酸处理组胚胎的循环缺陷主要为心脏发育异常所致。10^-7~10^-8mol/L浓度视黄酸在9.5、12h处理斑马鱼胚胎可以作为研究心脏发育调控机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 斑马鱼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张立凤 钟涛 桂永浩 《饲料博览(技术版)》 2007年第4期59-59,共1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的3,6,9.5,12h 4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的3,6,9.5,12h 4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1×10^-6,1×10^-7,4×10^-8,1×10^-4mol·L^-1)处理斑马鱼胚胎,在解剖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全过程和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并采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lk-1 mRNA在斑马鱼胚胎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 斑马鱼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体表面积纠正的冠状动脉内径测量在川崎病随访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惠慰 桂永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34-536,共3页
目的 探讨体表面积纠正的冠状动脉内径在川崎病随访中的意义。方法  5 8例川崎病患者发作期和随访期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其左右冠状动脉内径 ,比较体表面积纠正的冠状动脉内径及冠状动脉内径绝对值的变化。结果 按传统标准... 目的 探讨体表面积纠正的冠状动脉内径在川崎病随访中的意义。方法  5 8例川崎病患者发作期和随访期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其左右冠状动脉内径 ,比较体表面积纠正的冠状动脉内径及冠状动脉内径绝对值的变化。结果 按传统标准全组发作期无冠状动脉扩张 ,与发作期相比随访期平均冠状动脉内径无显著变化。随访期平均体表面积纠正的左右冠状动脉内径显著缩小 ,(sLCA :4.73± 1.40 )mm/m2 vs (3.88± 1.2 8)mm/m2 ,P <0 .0 1;sRCA :(4 .5 1± 1.2 8)mm/m2 vs (3.71± 1.10 )mm/m2 ,P <0 .0 1) ,缩小率与随访时间和发病年龄显著相关。结论 体表面积纠正的冠状动脉内径是反映川崎病发作期后冠状动脉内径动态变化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 体表面积纠正 超声心电图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粱雪村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1年第6期290-292,共3页
室间隔缺损(VSD)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是由于室间隔胚胎发育不全造成的。室间隔可分为流入道部、流出道部和肌部室间隔三部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三部分有着不同的胚胎发育模式,受不同的基因和信号分子的调控。这些... 室间隔缺损(VSD)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是由于室间隔胚胎发育不全造成的。室间隔可分为流入道部、流出道部和肌部室间隔三部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三部分有着不同的胚胎发育模式,受不同的基因和信号分子的调控。这些基因和信号分子的异常可导致室间隔形成或融合异常,从而导致VSD。本文详细描述了近年来VSD在基因水平和胚胎发育水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胎儿发育 发病机制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GATA6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顾若漪(综述) 黄国英(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3年第5期463-466,共4页
近期研究发现GATA6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致病候选基因,其编码产物GATA6转录因子是GATA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在心脏发育早期表达于胚胎中胚层,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转录因子协同作用于心脏发育。近年对心脏流出道发育机制的研究发现... 近期研究发现GATA6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致病候选基因,其编码产物GATA6转录因子是GATA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在心脏发育早期表达于胚胎中胚层,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转录因子协同作用于心脏发育。近年对心脏流出道发育机制的研究发现,GATA6可以调控心脏神经嵴细胞向心脏流出道迁移。通过测序技术对GATA6外显子测序,找到多个非同义氨基酸突变(P.A178V、P.L198V、P.D404Y、P.E460X)。这些突变会影响GATA6转录因子转录功能,并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密切相关。在体内适当表达水平的GATA6对正常心脏发育是必须的,过表达的GATA6会引起胚胎心脏发育异常。GATA6转录因子可以与其他对心脏特异性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精密调控整个心脏发育过程。该文阐述GATA6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6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改善体外循环再灌注后冠状微循环的研究
6
作者 李炘 陈张根 +1 位作者 贾兵 金惠铭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全心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冠状微循环的动态变化以及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猪体外循环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 ,分别于心肌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观测心肌微区灌流量、微血管形态和微...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全心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冠状微循环的动态变化以及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猪体外循环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 ,分别于心肌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观测心肌微区灌流量、微血管形态和微血流动态的变化 ;并以外源性CGRP作为心肌麻痹液的组成部分 ,观测其对冠状微循环的影响。结果 心肌再灌注后表现为明显的冠状微循环障碍 ,应用CGRP组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心肌微区灌流量、微血管形态和微血流动态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心功能亦显著改善。结论 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后出现了冠状微循环障碍 ,外源性CGRP作为心肌麻痹液的组成部分可改善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后心脏的微循环功能 ,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体外循环 微循环 心肌再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