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TFPI-2基因甲基化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立岳 关明 +4 位作者 康志华 高建萍 翁丽贞 章励 胡雷光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712-717,共6页
目的通过测定组织及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甲基化,探讨其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2例胃癌、29例萎缩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不排除浅表性胃炎的正常对象作为对照。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 目的通过测定组织及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甲基化,探讨其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2例胃癌、29例萎缩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不排除浅表性胃炎的正常对象作为对照。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测定组织及血清TFPI-2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组织TFPI-2基因甲基化检出率胃癌组为53.13%、萎缩性胃炎组为37.93%、对照组为3.33%。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FPI-2基因甲基化检出率胃癌组为28.13%,萎缩性胃炎组为6.90%,对照组未检出。胃癌组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5)和对照组(P<0.05)。血清TFPI-2基因甲基化检测灵敏度为28.13%,特异性为96.61%。血清检出阳性占组织检出阳性的比率为37.93%。胃癌组血清TFPI-2基因甲基化与性别、年龄、Borrmann's分期、CEA和CA199检测结果无关(P>0.05)。胃癌组血清TFPI-2基因甲基化与CEA、CA199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13%、21.88%、18.75%。联合3项阳性检出率为53.13%,显著高于3项各自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TFPI-2基因甲基化来源于组织,其对胃癌诊断特异性较高,但灵敏度较差。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有利于提高其灵敏度。血清TFPI-2基因甲基化测定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基因 甲基化 血清游离DNA 胃癌
下载PDF
乙酸染色靶向活检诊断Barrett食管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佳 周磊 +2 位作者 孙一骏 高建萍 王虹 《胃肠病学》 2015年第3期147-150,共4页
背景:Barrett食管(BE)中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可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得到诊断。目的:评估普通内镜下乙酸染色靶向活检对BE中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11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内镜下发现食管... 背景:Barrett食管(BE)中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可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得到诊断。目的:评估普通内镜下乙酸染色靶向活检对BE中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11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内镜下发现食管下段有柱状上皮化生的患者100例,普通内镜下行乙酸染色,于黏膜形态异常处取多点活检,其余BE黏膜常规间隔1~2 cm取四象限活检,比较乙酸染色靶向活检和四象限活检对柱状上皮、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结果:共96例患者诊断为BE。乙酸染色靶向活检对柱状上皮的检出率为96.9%(93/96),四象限活检的检出率为90.6%(87/96)。Mc Nemar检验显示,两种方法对柱状上皮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κ=0.340)。共32例患者诊断为BE伴肠上皮化生。乙酸染色靶向活检对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为84.4%(27/32),四象限活检的检出率为40.6%(13/32)。Mc Nemar检验显示,两种方法对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07);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κ=0.266)。此外,共检出5例轻度异型增生,均由乙酸染色靶向活检检出。结论:乙酸染色靶向活检较四象限活检更易检出BE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乙酸染色靶向活检 四象限活检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诊断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酸暴露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顾清 王虹 +4 位作者 顾而立 高建萍 周磊 孙一骏 张悦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确定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症状评分能否反映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由24h食管动态pH监测显示的酸暴露情况,进一步验证GerdQ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因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门诊GERD病例134例,... 目的确定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症状评分能否反映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由24h食管动态pH监测显示的酸暴露情况,进一步验证GerdQ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因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门诊GERD病例134例,均完成胃镜检查、24h食管动态pH监测和GerdQ量表。根据24h食管动态pH监测结果,分别以DeMeester评分≥14.72或pH〈4时间百分比≥4.2%为标准判定食管酸暴露并评价GerdQ评分差异。分别以DeMeester评分≥14.72和pHi4时间百分比≥4.2%为标准绘制GerdQ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DeMeester评分≥14.72为标准,酸暴露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高于非酸暴露组(t=2.365,P=0.019),酸暴露组患者的GerdQ评分[(8.51±2.34)分]高于非酸暴露组[(6.67±2.79)分,t=4.002、Pd0.01],GerdQ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当GerdQ评分临界值为7.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3365,诊断的敏感度为0.6909,特异度为0.6456。以pHi4的时间百分比≥4.2%为标准,GerdQ评分的AUC为0.663,当GerdQ评分临界值为7.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2790,诊断的敏感度为0.6600,特异度为0.6190。结论GerdQ评分〉7.5分能较好反映食管下端的酸暴露,以DeMeester评分≥14.72作为酸暴露判定标准较以pH〈4时间百分比≥4.2为判定标准和GerdQ评分的关联更强。肥胖可能加重下食管括约肌的一过性松弛从而导致GERD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问卷调查 监测 生理学 氢离子浓度 肥胖症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4
作者 丁佳 王虹 吴健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3-396,共4页
随着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认识以及肿瘤疫苗的研究逐渐深入,临床试验显示单克隆抗体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可使19%(4/21)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获得部分应答,52.3%(11/21)的患者获得疾病稳定。
关键词 肝细胞 免疫治疗 肿瘤相关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