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多样性”看民间宗教信仰的合法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天纲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16,共9页
  一、"文化多样性"与"多元宗教观"的确立   "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是"二战"以后确立起来的政治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11月2日在巴黎举行第31届大会,通过了《联合国...   一、"文化多样性"与"多元宗教观"的确立   "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是"二战"以后确立起来的政治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11月2日在巴黎举行第31届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其中第一条说:"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个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信仰 宗教对话 民间信仰 基督宗教 信仰方式 市民宗教 基督教传教士 神学院 邪教
下载PDF
“文化多样性”与民间宗教的合法性——以老上海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天纲 《社会学家茶座》 2006年第3期116-123,共8页
最近一百年里,人类思想对于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性大大增加了。手头有一本英文老书,是1904年美国“学生志愿传教运动”领袖穆特写的《本代人之内的世界福音化》(John Mott,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in This Generation)。... 最近一百年里,人类思想对于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性大大增加了。手头有一本英文老书,是1904年美国“学生志愿传教运动”领袖穆特写的《本代人之内的世界福音化》(John Mott,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in This Generation)。“本代人之内的世界福音化”,穆特最出名的就是这句豪言壮语。他要把讲英语的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大学生组织起来,到全世界传教,在几十年内把亚、非、拉美人民都皈依为基督徒。当时真的是轰轰烈烈。但是,一百年后,21世纪最进步的思想却是“宗教对话”和“文化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民间宗教 合法性 上海 学生组织 World 全世界 宗教信仰
下载PDF
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二百年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天纲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8年第5期33-37,共5页
一、起源和变迁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民间宗教”甚至不是一个独立门类的信仰。“儒教”、“佛教”和“道教”,“三教”为士大夫、官宦和皇帝尊奉。各自称家,各家有学。但是,近人概括地称之为“民间宗教”的那些散乱信仰,一直... 一、起源和变迁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民间宗教”甚至不是一个独立门类的信仰。“儒教”、“佛教”和“道教”,“三教”为士大夫、官宦和皇帝尊奉。各自称家,各家有学。但是,近人概括地称之为“民间宗教”的那些散乱信仰,一直被贬称为“淫祀”、“巫觋”、“方术”、“莲匪”、“教党”和“迷信”等。“民间宗教”被归为“愚夫愚妇”之盲从,读书人偶有涉及。一般都是以“怪、力、乱、神”的态度贬斥之。论说简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 宗教研究 民间宗教 文化传统 士大夫 读书人 信仰
原文传递
近二十年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天纲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8年第1期42-50,共9页
近二十年来.中国基督宗教历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前,基督教在中国大陆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即使有所撰述.也都是为了“大批判”的需要。为了回避意识形态,“文革”前的一般非主流学者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有关中国基督... 近二十年来.中国基督宗教历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前,基督教在中国大陆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即使有所撰述.也都是为了“大批判”的需要。为了回避意识形态,“文革”前的一般非主流学者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有关中国基督宗教的历史,鲜有成果。比较特殊的是五十年代侯外庐先生主编《中国思想通史》①的时候,把《明末天主教输入什么‘西学’?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列为一章。虽然总的基调仍是以“批判”.但史料收集充分,梳理颇费功夫,观点比较完整。是主流学术中极少比较客观公正的研究之一。有鉴于此,八十年代的年轻学者们。是抱着打破“禁区”的心态来开拓“中国基督宗教研究”的。从此意义上来说,中国大陆的“基督宗教研究”,是“文革”以后一代学者新开创的.是一门“开放”后“拨乱反正”的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基督教 宗教史研究 《中国思想通史》 综述 宗教历史 “文革” 宗教研究
原文传递
百年“世博”梦
5
作者 李天纲 《今日中国》 2009年第7期23-24,共2页
中国人,尤其是上海人,对“世博”有着100多年的复杂情结——上海人对“世博”的向往和热情,在19世纪就很强烈。
关键词 19世纪 上海人 中国人
下载PDF
儒家的宗教性:从“中国礼仪之争”两个文本看儒耶对话的可能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天纲 《哲学门》 2004年第1期153-177,共25页
儒家是否宗教?这仍然是中西学术界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儒家的宗教性问题,最早是由耶稣会士为了“中国礼仪之争”而在中国朝野和欧洲教会挑起来的。争论惊动了康熙皇帝,并引起欧洲当时权威思想家莱布尼茨的注意。文章考察了中外双... 儒家是否宗教?这仍然是中西学术界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儒家的宗教性问题,最早是由耶稣会士为了“中国礼仪之争”而在中国朝野和欧洲教会挑起来的。争论惊动了康熙皇帝,并引起欧洲当时权威思想家莱布尼茨的注意。文章考察了中外双方的有关文献,并挑出其中两件加以重点研究。作者通过具体的文献分析,发现在“中国礼仪之争”的背后,其实存在着儒家思想和基督教神学对话和沟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宗教性 耶稣会士 康熙 中国礼仪之争 宗教裁判 莱布尼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