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学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9,共8页
在第二国际发展史中,罗莎.卢森堡始终站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最前列。她先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两人的理论实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批... 在第二国际发展史中,罗莎.卢森堡始终站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最前列。她先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两人的理论实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批判对我们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森堡 伯恩斯坦 考茨基 修正主义
下载PDF
关于价值哲学与价值科学的思考 被引量:10
2
作者 赖金良 冯平(点评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66,共6页
“价值”概念像一只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鼓起来的麻袋,许多内容都只是后来才被装进去的。价值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价值问题,由此形成了当代哲学“价值论转向”的三种分支方向或表现形态,它们都... “价值”概念像一只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鼓起来的麻袋,许多内容都只是后来才被装进去的。价值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价值问题,由此形成了当代哲学“价值论转向”的三种分支方向或表现形态,它们都只是“价值哲学”而非“价值科学”。价值问题既是哲学问题同时也是科学问题,光有关于价值的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关于价值的形而下的科学层面的研究。作为人类理性智慧把握价值问题的不同方式,这两种研究各有其适用范围,价值哲学与价值科学的齐头并进及彼此互补,将是价值研究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研究 价值哲学 价值科学
原文传递
默会认识论视野中的“在世”观念 被引量:6
3
作者 郁振华 汪堂家(点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60,共8页
通过“寓居就是在世”这个命题,波兰尼把默会认识论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联系起来。从默会认识论的角度考察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可以看到,海德格尔的“能在”观念把knowing how提到了存在论的层次。其用具的“上手”状态可以用波兰尼... 通过“寓居就是在世”这个命题,波兰尼把默会认识论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联系起来。从默会认识论的角度考察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可以看到,海德格尔的“能在”观念把knowing how提到了存在论的层次。其用具的“上手”状态可以用波兰尼的两种意识的理论加以清晰地阐明;其“在世”思想则从根本上瓦解了传统认识论分离的、表象式的知识构想。在波兰尼传统和现象学传统之间建构一种对话关系,既有助于展示海德格尔“在世”观念的认识论潜力,也有助于阐明现象学传统可以为推进默会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什么样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会认识 在世 寓居 KNOWING HOW 波兰尼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从心理学到释义学--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汝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0-66,共7页
狄尔泰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一个能提供有效知识,并给精神科学奠定基础的基础科学。在1894年写的《描述与分析心理学的观念》中,狄尔泰详细论证了他心目中的描述心理学应该成为精神科学的基础科学的理由。由于受到批评,他渐渐发现自己的理... 狄尔泰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一个能提供有效知识,并给精神科学奠定基础的基础科学。在1894年写的《描述与分析心理学的观念》中,狄尔泰详细论证了他心目中的描述心理学应该成为精神科学的基础科学的理由。由于受到批评,他渐渐发现自己的理论的确存在着相当的困难:(1)虽然经历可以给我们精神生命的过程中的关联整体或形式统一,但它不能揭示这过程的实际运动;(2)观察能看到的精神生命的范围是有限的;(3)我们用来向内省提问题和解释其结果的术语"属于被许多因素制约的语言用法",不可避免会影响真正的问题。最后,狄尔泰开始怀疑是否通过直接内省可以发现关联整体本身。这迫使狄尔泰另寻新路——如果没有通向生命本身的捷径,则通过间接的途径。这个间接的途径,是生命的表达(Ausdruck)。狄尔泰晚年思想的转变,深受胡塞尔的影响。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失败及其出路象征着整个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转折,这就是经过意义到事物,"从心灵驱逐思想"。相比这个转折,"语言学转向"只是皮相的提法,它是"语言学转向"的实质。可是这个极为深刻重要的转折至今很少为人注意,而所谓"语言学转向"却被一切人挂在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心理学 表达 意义 生命 哲学的转向 事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