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学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9,共8页
在第二国际发展史中,罗莎.卢森堡始终站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最前列。她先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两人的理论实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批...
在第二国际发展史中,罗莎.卢森堡始终站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最前列。她先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两人的理论实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批判对我们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森堡
伯恩斯坦
考茨基
修正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价值哲学与价值科学的思考
被引量:
10
2
作者
赖金良
冯平(点评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66,共6页
“价值”概念像一只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鼓起来的麻袋,许多内容都只是后来才被装进去的。价值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价值问题,由此形成了当代哲学“价值论转向”的三种分支方向或表现形态,它们都...
“价值”概念像一只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鼓起来的麻袋,许多内容都只是后来才被装进去的。价值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价值问题,由此形成了当代哲学“价值论转向”的三种分支方向或表现形态,它们都只是“价值哲学”而非“价值科学”。价值问题既是哲学问题同时也是科学问题,光有关于价值的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关于价值的形而下的科学层面的研究。作为人类理性智慧把握价值问题的不同方式,这两种研究各有其适用范围,价值哲学与价值科学的齐头并进及彼此互补,将是价值研究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研究
价值哲学
价值科学
原文传递
默会认识论视野中的“在世”观念
被引量:
6
3
作者
郁振华
汪堂家(点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60,共8页
通过“寓居就是在世”这个命题,波兰尼把默会认识论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联系起来。从默会认识论的角度考察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可以看到,海德格尔的“能在”观念把knowing how提到了存在论的层次。其用具的“上手”状态可以用波兰尼...
通过“寓居就是在世”这个命题,波兰尼把默会认识论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联系起来。从默会认识论的角度考察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可以看到,海德格尔的“能在”观念把knowing how提到了存在论的层次。其用具的“上手”状态可以用波兰尼的两种意识的理论加以清晰地阐明;其“在世”思想则从根本上瓦解了传统认识论分离的、表象式的知识构想。在波兰尼传统和现象学传统之间建构一种对话关系,既有助于展示海德格尔“在世”观念的认识论潜力,也有助于阐明现象学传统可以为推进默会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什么样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会认识
在世
寓居
KNOWING
HOW
波兰尼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从心理学到释义学--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启示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汝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0-66,共7页
狄尔泰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一个能提供有效知识,并给精神科学奠定基础的基础科学。在1894年写的《描述与分析心理学的观念》中,狄尔泰详细论证了他心目中的描述心理学应该成为精神科学的基础科学的理由。由于受到批评,他渐渐发现自己的理...
狄尔泰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一个能提供有效知识,并给精神科学奠定基础的基础科学。在1894年写的《描述与分析心理学的观念》中,狄尔泰详细论证了他心目中的描述心理学应该成为精神科学的基础科学的理由。由于受到批评,他渐渐发现自己的理论的确存在着相当的困难:(1)虽然经历可以给我们精神生命的过程中的关联整体或形式统一,但它不能揭示这过程的实际运动;(2)观察能看到的精神生命的范围是有限的;(3)我们用来向内省提问题和解释其结果的术语"属于被许多因素制约的语言用法",不可避免会影响真正的问题。最后,狄尔泰开始怀疑是否通过直接内省可以发现关联整体本身。这迫使狄尔泰另寻新路——如果没有通向生命本身的捷径,则通过间接的途径。这个间接的途径,是生命的表达(Ausdruck)。狄尔泰晚年思想的转变,深受胡塞尔的影响。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失败及其出路象征着整个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转折,这就是经过意义到事物,"从心灵驱逐思想"。相比这个转折,"语言学转向"只是皮相的提法,它是"语言学转向"的实质。可是这个极为深刻重要的转折至今很少为人注意,而所谓"语言学转向"却被一切人挂在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心理学
表达
意义
生命
哲学的转向
事物
原文传递
题名
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学明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马克思主义历程研究》(批准号为:03BKS006)
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项目《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的研究》(批准号为:02JAZJD720006)
+2 种基金
教育部应急委托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批准号为:2008JYJW018)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项目《新帝国主义研究》(批准号为:05FCZD009)
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批准号:07JZD0002)
文摘
在第二国际发展史中,罗莎.卢森堡始终站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最前列。她先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两人的理论实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批判对我们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卢森堡
伯恩斯坦
考茨基
修正主义
分类号
D14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价值哲学与价值科学的思考
被引量:
10
2
作者
赖金良
冯平(点评人)
机构
浙江
大学
人文学院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66,共6页
文摘
“价值”概念像一只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鼓起来的麻袋,许多内容都只是后来才被装进去的。价值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价值问题,由此形成了当代哲学“价值论转向”的三种分支方向或表现形态,它们都只是“价值哲学”而非“价值科学”。价值问题既是哲学问题同时也是科学问题,光有关于价值的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关于价值的形而下的科学层面的研究。作为人类理性智慧把握价值问题的不同方式,这两种研究各有其适用范围,价值哲学与价值科学的齐头并进及彼此互补,将是价值研究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
价值研究
价值哲学
价值科学
Keywords
value-study, philosophy of value, science of value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默会认识论视野中的“在世”观念
被引量:
6
3
作者
郁振华
汪堂家(点评)
机构
华东师范
大学
哲学系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60,共8页
文摘
通过“寓居就是在世”这个命题,波兰尼把默会认识论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联系起来。从默会认识论的角度考察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可以看到,海德格尔的“能在”观念把knowing how提到了存在论的层次。其用具的“上手”状态可以用波兰尼的两种意识的理论加以清晰地阐明;其“在世”思想则从根本上瓦解了传统认识论分离的、表象式的知识构想。在波兰尼传统和现象学传统之间建构一种对话关系,既有助于展示海德格尔“在世”观念的认识论潜力,也有助于阐明现象学传统可以为推进默会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什么样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默会认识
在世
寓居
KNOWING
HOW
波兰尼
海德格尔
Keywords
tacit knowing, being-in-the-world, indwelling, knowing how, Polanyi, Heidegger
分类号
B017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心理学到释义学--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启示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汝伦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0-66,共7页
文摘
狄尔泰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一个能提供有效知识,并给精神科学奠定基础的基础科学。在1894年写的《描述与分析心理学的观念》中,狄尔泰详细论证了他心目中的描述心理学应该成为精神科学的基础科学的理由。由于受到批评,他渐渐发现自己的理论的确存在着相当的困难:(1)虽然经历可以给我们精神生命的过程中的关联整体或形式统一,但它不能揭示这过程的实际运动;(2)观察能看到的精神生命的范围是有限的;(3)我们用来向内省提问题和解释其结果的术语"属于被许多因素制约的语言用法",不可避免会影响真正的问题。最后,狄尔泰开始怀疑是否通过直接内省可以发现关联整体本身。这迫使狄尔泰另寻新路——如果没有通向生命本身的捷径,则通过间接的途径。这个间接的途径,是生命的表达(Ausdruck)。狄尔泰晚年思想的转变,深受胡塞尔的影响。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失败及其出路象征着整个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转折,这就是经过意义到事物,"从心灵驱逐思想"。相比这个转折,"语言学转向"只是皮相的提法,它是"语言学转向"的实质。可是这个极为深刻重要的转折至今很少为人注意,而所谓"语言学转向"却被一切人挂在嘴上。
关键词
描述心理学
表达
意义
生命
哲学的转向
事物
分类号
B84-065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B089.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的批判
陈学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价值哲学与价值科学的思考
赖金良
冯平(点评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0
原文传递
3
默会认识论视野中的“在世”观念
郁振华
汪堂家(点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6
原文传递
4
从心理学到释义学--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启示
张汝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