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大国安全治理新方略
被引量:
2
1
作者
苏长和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2-44,共3页
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是世界之福,而不是世界之祸。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这就是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关键词
国家安全
理论
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平发展问题
被引量:
1
2
作者
苏长和
《当代世界》
2014年第9期6-9,共4页
2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从战略高度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正因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为中国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国际地位...
2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从战略高度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正因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为中国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显著提高。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言,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世界格局已与20世纪80年代大为不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正在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一新的国际背景之下,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如何在战略高度实现外交理念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同时又面临怎样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我刊特约两位专家撰文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发展
历史条件
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同志
诞辰110周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
新一届领导集体
世界格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的思索
被引量:
19
3
作者
苏长和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2,156,共19页
国际法演变史为理解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改善和国际秩序变革提供了一条法律的途径。中国与亚非国家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在国际法的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战后新兴国家对新型国际关系法律基础探索...
国际法演变史为理解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改善和国际秩序变革提供了一条法律的途径。中国与亚非国家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在国际法的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战后新兴国家对新型国际关系法律基础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西方特色的国际法知识进行了概要的回顾,进而对当代国际法酝酿的变革机遇进行了分析,最后立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中国的国际法文化资源以及和平共处国际法理论体系建设提出展望。作者认为,和平共处国际法理论是新中国立足自身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基础上,顺应国际关系发展趋势和国际新秩序的大义所向,在与其他国家共同探索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外交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并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共性的国际法知识体系,它与联合国所致力建设的国际和平目标也是一致和相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中国外交价值体系和国际社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共同引领世界走向和平发展、和谐共生道路的基本价值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国际法学史
和平共处
中华法系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对外开放与中国的国际化和制度创新
被引量:
1
4
作者
唐贤兴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69,共6页
中国的对外开放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生活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其最直接的目的是汲取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性资源,但国际社会化程度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第二阶段的对外开放表现出与国际社会较高程度的相互依赖,一个重要目的...
中国的对外开放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生活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其最直接的目的是汲取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性资源,但国际社会化程度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第二阶段的对外开放表现出与国际社会较高程度的相互依赖,一个重要目的是寻求发展的国际制度性资源。由此,中国开始了意义更为深刻的国内政策变迁和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国际化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社会认同视角下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分析——经验观察、机制探索与柏林圣诞卡车恐袭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彭枭
《欧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28,158,共27页
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作为一个地区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学界与社会关心的重要话题。但伊斯兰极端主义存在的社会性群际根源,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批判与反思已有解释的基础上,借鉴"社会认同"这一群体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
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作为一个地区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学界与社会关心的重要话题。但伊斯兰极端主义存在的社会性群际根源,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批判与反思已有解释的基础上,借鉴"社会认同"这一群体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群体认同机制,总结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与群际矛盾产生的原因。通过效能感、共享价值、相对剥夺感等社会观念环节梳理了一个包括"个体认同激发"、"内群认同聚合"、"群际认同评价"在内的理解机制,最后辅以柏林圣诞卡车恐袭事件作为实证。从群体认同机制出发分析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可透视出诸多"社会事件"的逻辑内核,从而使恐怖分子、恐怖组织和社群以及恐怖主义现象三个层次得到系统梳理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伊斯兰
恐怖主义
社会认同
德国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型大国安全治理新方略
被引量:
2
1
作者
苏长和
机构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复旦大学外交学
系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2-44,共3页
文摘
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是世界之福,而不是世界之祸。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这就是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关键词
国家安全
理论
创新
分类号
G2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平发展问题
被引量:
1
2
作者
苏长和
机构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复旦大学外交学
系
出处
《当代世界》
2014年第9期6-9,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度重大课题"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1&ZD074)
文摘
2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从战略高度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正因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为中国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显著提高。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言,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世界格局已与20世纪80年代大为不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正在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一新的国际背景之下,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如何在战略高度实现外交理念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同时又面临怎样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我刊特约两位专家撰文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和平发展
历史条件
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同志
诞辰110周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
新一届领导集体
世界格局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的思索
被引量:
19
3
作者
苏长和
机构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复旦大学外交学
系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2,156,共19页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1&ZD074)的资助
文摘
国际法演变史为理解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改善和国际秩序变革提供了一条法律的途径。中国与亚非国家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在国际法的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战后新兴国家对新型国际关系法律基础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西方特色的国际法知识进行了概要的回顾,进而对当代国际法酝酿的变革机遇进行了分析,最后立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中国的国际法文化资源以及和平共处国际法理论体系建设提出展望。作者认为,和平共处国际法理论是新中国立足自身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基础上,顺应国际关系发展趋势和国际新秩序的大义所向,在与其他国家共同探索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外交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并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共性的国际法知识体系,它与联合国所致力建设的国际和平目标也是一致和相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中国外交价值体系和国际社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共同引领世界走向和平发展、和谐共生道路的基本价值准则。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国际法学史
和平共处
中华法系
中国外交
Keywords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laws
peaceful coexistence
Chines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law
China's diplomatic theory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D99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对外开放与中国的国际化和制度创新
被引量:
1
4
作者
唐贤兴
机构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复旦大学外交学
系
复旦大学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69,共6页
文摘
中国的对外开放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生活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其最直接的目的是汲取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性资源,但国际社会化程度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第二阶段的对外开放表现出与国际社会较高程度的相互依赖,一个重要目的是寻求发展的国际制度性资源。由此,中国开始了意义更为深刻的国内政策变迁和制度创新。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国际化
制度创新
分类号
D8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社会认同视角下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分析——经验观察、机制探索与柏林圣诞卡车恐袭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彭枭
机构
复旦大学外交学
出处
《欧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28,158,共27页
文摘
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作为一个地区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学界与社会关心的重要话题。但伊斯兰极端主义存在的社会性群际根源,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批判与反思已有解释的基础上,借鉴"社会认同"这一群体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群体认同机制,总结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与群际矛盾产生的原因。通过效能感、共享价值、相对剥夺感等社会观念环节梳理了一个包括"个体认同激发"、"内群认同聚合"、"群际认同评价"在内的理解机制,最后辅以柏林圣诞卡车恐袭事件作为实证。从群体认同机制出发分析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可透视出诸多"社会事件"的逻辑内核,从而使恐怖分子、恐怖组织和社群以及恐怖主义现象三个层次得到系统梳理和解释。
关键词
欧洲
伊斯兰
恐怖主义
社会认同
德国
分类号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大国安全治理新方略
苏长和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平发展问题
苏长和
《当代世界》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的思索
苏长和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9
原文传递
4
对外开放与中国的国际化和制度创新
唐贤兴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原文传递
5
社会认同视角下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分析——经验观察、机制探索与柏林圣诞卡车恐袭的案例研究
彭枭
《欧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