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因素与当前美国-沙特关系
1
作者 涂怡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3年第2期1-22,459,共23页
沙特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长期盟友,尽管两国宗教背景迥异,但在冷战期间的世界格局中,宗教因素并未成为美沙关系的障碍。冷战结束以来,由于沙特国教瓦哈比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理念、组织和行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沙特宗教传统对沙特现... 沙特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长期盟友,尽管两国宗教背景迥异,但在冷战期间的世界格局中,宗教因素并未成为美沙关系的障碍。冷战结束以来,由于沙特国教瓦哈比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理念、组织和行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沙特宗教传统对沙特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掣肘之于美国中东民主进程的阻碍,宗教开始成为两国关系中的摩擦因素。由于地区安全和石油安全仍是美国现阶段中东政策的首要考虑,且当前美国的中东政策仍需要沙特的大力支持,宗教自由在其政策考虑中只居末席,但美国一直通过政府和社会两大层面介入沙特推动其宗教实现渐进式变革。沙特虽在安全上仰赖美国扶持,但在内政外交领域仍坚持借助宗教渠道以达成其根本国家战略。两国均以现实主义为导向维持两国的特殊关系,力争在尽量不触动对方重大关切的情况下实现已方国家利益,因此在近阶段宗教议题不会在实质上损伤两国关系,但对两国关系形成长远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美国 两国 关系 中东 因素
原文传递
评宗教与国家安全关联性研究的新著——《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
2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7年第1期253-259,共7页
[编辑说明]本文原为《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刘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一书所撰的序言。宗教向来就与国家安全有着不解之缘,这是由宗教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宗教或宗教信仰可能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生存的核心价值... [编辑说明]本文原为《后冷战时代的宗教文明与国家安全》(刘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一书所撰的序言。宗教向来就与国家安全有着不解之缘,这是由宗教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宗教或宗教信仰可能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生存的核心价值观,与一般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相比更为持久,而且更缺乏弹性及不容忍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本质属性 价值观 国家 关联性 民族 新著
原文传递
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
3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3年第2期386-407,共22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宗教复兴以及宗教政治化、国际化和暴力性宗教极端主义的肆虐,对国家主权和国际秩序提出了严重挑战,宗教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业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难以回避的问题。建国60多年来,宗教一直在我国的国家安全考量中占...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宗教复兴以及宗教政治化、国际化和暴力性宗教极端主义的肆虐,对国家主权和国际秩序提出了严重挑战,宗教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业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难以回避的问题。建国60多年来,宗教一直在我国的国家安全考量中占据重要地位,“反境外宗教渗透”和“打击三股势力”成为讨论宗教与国家安全问题的基调。在全球宗教复兴、我国宗教安全形势发生变化以及国际非传统安全研究兴起的背景下,宗教与我国国家安全研究开始突破“反渗透学”的窠臼,呈现出学术化和实证化的气象。本文对宗教与我国国家安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概述,并讨论了该研究领域目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研究 国际 国家 问题 暴力性 学术化
原文传递
宗教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
4
作者 林影潭 黄平 +6 位作者 陈思 徐以骅 顾梦飞 涂怡超 马丽蓉 吴思科 郑筱筠 《公共外交季刊》 2013年第1期82-89,共8页
2012年8月,察哈尔学会与南方报业集团在张家口共同举办了“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张家口2012”。期间,举办了“宗教文化的国际传播”专题论坛,来自全国政协外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领导和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 2012年8月,察哈尔学会与南方报业集团在张家口共同举办了“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张家口2012”。期间,举办了“宗教文化的国际传播”专题论坛,来自全国政协外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领导和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对话和讨论。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各位发言人审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国际传播 国际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南方报业集团 上海交通大学 公共外交 专题论坛
原文传递
简析道教“节俭观”及其现代启示
5
作者 王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6,共4页
作为中国的"全部根柢"和传统宗教,道教蕴含着丰富的崇俭抑奢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节俭观"及其实践方式。道教"节俭观"对于我们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与日常生活均有深刻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道教 节俭观
下载PDF
从“信仰中国”到“信仰周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宗教互动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7年第1期3-13,260,2,共13页
近年来笔者及其研究团队相继提出了关于宗教与中国对外民间交流和公共外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析框架,其中就包括'信仰中国'和'信仰周边'。本文主要通过讨论'信仰中国'与'信仰周边'的关系,来进一步分析和... 近年来笔者及其研究团队相继提出了关于宗教与中国对外民间交流和公共外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析框架,其中就包括'信仰中国'和'信仰周边'。本文主要通过讨论'信仰中国'与'信仰周边'的关系,来进一步分析和反思我国宗教和宗教团体在周边外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中国 信仰周边 宗教民间交流 公共外交 大国宗教
原文传递
宗教在1979年 被引量:2
7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6年第1期3-15,2,328,共15页
全球'宗教反叛'并非始于1979年,但1979年肯定是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教宗约翰·保罗二世1979年对波兰的访问,官方的理由是纪念波兰历史上最著名的圣徒圣斯丹尼斯劳殉道900周年;
关键词 宗教 纪念 波兰 圣斯 被扣 教宗 使馆 理由 伊朗
原文传递
宗教与美国2016年大选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6年第2期3-13,2,394,共13页
不笃信宗教者很难当选总统过去一直是美国政治的'传统观念',在美国选举政治中确实存在着某种宗教天花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国内基督教福音派的复兴,宗教团体开始成为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竞相争取的政治资源,甚至使美... 不笃信宗教者很难当选总统过去一直是美国政治的'传统观念',在美国选举政治中确实存在着某种宗教天花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国内基督教福音派的复兴,宗教团体开始成为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竞相争取的政治资源,甚至使美国大选成了衡量总统候选人宗教虔诚度的'宗教测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总统 美国 政治 宗教团体 全世界
原文传递
宗教与美国政治和外交——现状与趋势(代序)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4年第1期1-26,331,共27页
作为全球性宗教复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和宗教新右翼在驰骋美国宗教和政治舞台30多年后,目前已进入调整期,这便引起或加剧了关于美国宗教是否已处于长期下行走势的争辩。基督教福音派或宗教新右翼在美国政治上盛极而衰... 作为全球性宗教复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和宗教新右翼在驰骋美国宗教和政治舞台30多年后,目前已进入调整期,这便引起或加剧了关于美国宗教是否已处于长期下行走势的争辩。基督教福音派或宗教新右翼在美国政治上盛极而衰的迹象,当然也反映在当前美国对外关系领域,而美国对华关系在安全战略和所谓宗教倡议领域的政策重心也出现了少见的非一致性。在国际反恐怖主义运动格局发生变化和中国实施新丝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关在宗教领域的博弈将在更广阔的空间、更复杂的层次以及更多边的舞台上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美国 福音 国际 战略 右翼 领域
原文传递
大国宗教(代序)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7年第2期3-10,2,共9页
一国宗教的强弱不仅要看相对数值,可能更要看绝对数值。在国际舞台上,尤其在国际慈善、世界和平以及跨国跨文化交流和对话等领域中真正有能力把宗教抱负付诸实施的,还是大国宗教和以大国宗教为依托的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近年来我国宗... 一国宗教的强弱不仅要看相对数值,可能更要看绝对数值。在国际舞台上,尤其在国际慈善、世界和平以及跨国跨文化交流和对话等领域中真正有能力把宗教抱负付诸实施的,还是大国宗教和以大国宗教为依托的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近年来我国宗教尤其是佛道教的对外交流,不仅是我国对外宗教交流能力大幅提升的写照,也是展现大国宗教国际竞争力优势的范例。沟通和交流是宗教的天然属性。由于宗教作为我国民间交流载体的特殊性,我们既不必将国家外事功能过多地赋予我国宗教,也无需对我国宗教团体的对外交流活动作泛公共外交的解读。随着我国宗教法治化和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宗教软硬件水准以及宗教的社会认知度和受尊重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大国宗教的中国宗教将会对国际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宗教 国强教弱/强国强教 中国 美国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宗教走出去(代序)
11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5年第2期1-8,338,共9页
近年来我国政、教(会)、学三界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现在讨论中国宗教走出去并非超前,而是'恰逢其时',宗教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宗教界许多团体和个人自觉和不自觉的实践。
关键词 外交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宗教团体 伊斯兰教 回教 走出去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文传递
第一次全球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基督新教传教运动的国际化
12
作者 达纳·L.罗伯特 秦倩(译) 徐以骅(校)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3年第2期408-459,共52页
本文在北美语境和国际主义全球话语下讨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基督教传教运动内国际主义思潮与本色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国际主义与本色化说法不一,实质却相同。基督教传教运动的国际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表明,建设一个能容纳不同种族和文... 本文在北美语境和国际主义全球话语下讨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基督教传教运动内国际主义思潮与本色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国际主义与本色化说法不一,实质却相同。基督教传教运动的国际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表明,建设一个能容纳不同种族和文化的合作、和平的全球共同体要求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深化对基督教的理解。尽管在本文涉及的这一时段,国际主义远较基督教传教运动的影响广泛,但该运动强调在每一文化背景下实现基督教的本色化,从而丰富了基督教国际主义思想的内涵。文章还探讨当时的传教思想与今日全球化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色 思潮 运动 传教 语境 全球 国际主义
原文传递
序言
13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5年第1期1-3,266,共4页
《宗教与美国社会》从创办至今已逾11年,当年时事出版社为该集刊设计了色彩丰富的封面。随着第10辑的出版,该集刊也就有了包含10种不同主色调的封面,因此被我们编委会的同事称为'彩虹系列'。在11年后的今天,根据出版社的建议,... 《宗教与美国社会》从创办至今已逾11年,当年时事出版社为该集刊设计了色彩丰富的封面。随着第10辑的出版,该集刊也就有了包含10种不同主色调的封面,因此被我们编委会的同事称为'彩虹系列'。在11年后的今天,根据出版社的建议,《宗教与美国社会》的开本要从原来的32开改为更符合出版要求的16开,同时封面颜色也要'趋同'了。尽管开本和封面颜色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智库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中国国家安全 封面 书籍结构 开本
原文传递
14
作者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3年第2期1-3,459,463,共5页
作为全球移民的主要目的地,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在美国都有栖身之地;美国又是目前世界上在宗教上最具有扩张性且具有向世界各地投射宗教影响力的国家,美国在向世界输出民主的同时,也通过其教牧大亨(pasto... 作为全球移民的主要目的地,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在美国都有栖身之地;美国又是目前世界上在宗教上最具有扩张性且具有向世界各地投射宗教影响力的国家,美国在向世界输出民主的同时,也通过其教牧大亨(pastorpreneurs,或可译为教牧创业者)、慈善事业(philanthr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美国 栖身之地 目的地 世界 国家 教牧
原文传递
自然法与道德全能
15
作者 麦格雷迪 王首贞 《基督教学术》 CSSCI 2015年第1期28-55,350,共29页
作为中世纪中后期的一位法兰西斯会神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英格兰学者威廉·奥卡姆的自然法学说对近代古典自然法理论有着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提出默会的神圣命令这一概念,区分了道德自然主义与自然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奥卡... 作为中世纪中后期的一位法兰西斯会神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英格兰学者威廉·奥卡姆的自然法学说对近代古典自然法理论有着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提出默会的神圣命令这一概念,区分了道德自然主义与自然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奥卡姆意义上的自然法概念中神圣性与合理性的统一。作者认为,这样得以理解的自然法之道德架构,其形式或结构以及基本动机恰恰是宗教的,但其内容需要通过纯粹自然的或理性的方式得以导源。文章同时论证了上帝道德全能的观点;正因为上帝是至高的善,奥卡姆把爱上帝高于一切,并且由于上帝自身的缘故称赞为受造意志之最高贵的行为。文章最后阐述了奥卡姆的自然法学说在当时背景下可能产生的政治上的后果,即对教皇专制主义的批判和对世俗政治正当性的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合理性 默会命令 道德全能 世俗政治
原文传递
“中国因素”对“中国内地会—海外基督使团”的影响
16
作者 袁瑒 《基督教学术》 CSSCI 2014年第2期211-253,305,共44页
本文旨在对“中国内地会”在1950年撤离中国后的转型变迁和事工活动作一较全面的叙述和分析。该差会在“后中国时代”的事工活动反映了“中国因素”的效应,折射了其对海外华人社区和所在环境的适应,并因此而对全球性基督教差传界产生了... 本文旨在对“中国内地会”在1950年撤离中国后的转型变迁和事工活动作一较全面的叙述和分析。该差会在“后中国时代”的事工活动反映了“中国因素”的效应,折射了其对海外华人社区和所在环境的适应,并因此而对全球性基督教差传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内地会(CIM) 海外基督使团(OMF) “中国因素” 全球华人教会
原文传递
美国是一个世俗社会吗?
17
作者 肯尼斯·D.沃尔德 阿利森·卡尔洪—布朗 徐以骅 《宗教与美国社会》 CSSCI 2014年第2期379-407,2,共30页
本文为《美国宗教与政治》(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的第一章,原题为“一个世俗社会?”(A Secular Society?)。《美国宗教与政治》一书初版于1987年,作者肯尼斯·D.沃尔德现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杰出教授... 本文为《美国宗教与政治》(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的第一章,原题为“一个世俗社会?”(A Secular Society?)。《美国宗教与政治》一书初版于1987年,作者肯尼斯·D.沃尔德现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杰出教授。该书自初版以来好评如潮,被圈内人士称为是关于美国宗教与政治的最全面、深入、平衡、准确的理论性论著之一,也是该领域具有基础性和标杆性的高校(尤其是研究生)教材,因此一版再版,至2014年已出第7版,出版社也由最初的圣马丁出版社(St.Martin’s Press)改为现在的罗曼和利特尔菲尔德出版公司(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这一全美顶级学术出版机构。从第5版起,佐治亚州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阿利森·卡尔洪—布朗便成为该书共同作者,形成了目前以老带新的合著格局。本文取自该书第6版(2011年)。该书前几版各版内容均有较多更新和增补,惟第6版与第7版差别不大。该书第6版的中文版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肯尼斯·D.沃尔德教授曾多次访华讲学,在《美国宗教与政治》第6版的前言和中文版序中,沃尔德教授都谈到了在华访学的经历。2012年5月沃尔德教授曾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持为时一周的“美国宗教与社会讲习班”,他的学术洞见和个人风采给本校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讲习班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此机会我要对支持美国宗教与社会系列讲习班的美中教育基金(US-China Education Trust)和沃尔德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版权的问题,本文中图标和表格一律未刊出,特此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学术 美国 政治 讲习班 教授 肯尼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