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同步辐射光源的表面物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丁训民 侯晓远 王迅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8-197,共30页
本文综述了应用同步辐射光源的几种主要表面物理研究技术。内容包括: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PES)、表面广延X射线吸收边精细结构(SEXAFS)、光电子衍射(PED)和掠角入射X射线衍射(GIXD)等。对每种技术的原理、应用实例和最新进展都作了较... 本文综述了应用同步辐射光源的几种主要表面物理研究技术。内容包括: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PES)、表面广延X射线吸收边精细结构(SEXAFS)、光电子衍射(PED)和掠角入射X射线衍射(GIXD)等。对每种技术的原理、应用实例和最新进展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物理 同步辐射 SRPES
下载PDF
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对ITO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来冰 丁训民 +8 位作者 袁泽亮 周翔 廖良生 张胜坤 袁帅 侯晓远 陆尔东 徐彭寿 张新夷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43-547,共5页
首次利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PES)研究了铟锡氧化物(ITO)薄膜表面的化学状态.发现ITO表面的铟和锡分别具有多种价态.对比真空退火前后ITO样品的电阻率与透射率,结合对ITO导电机理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 铟锡氧化物 ITO SRPES 实验
下载PDF
Co在Si(100)表面化学吸附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4
3
作者 危书义 马丽 +2 位作者 杨宗献 戴宪起 张开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40-1043,共4页
用紧束缚下的Muffin tin轨道线性组合方法研究了单层Co原子在理想的Si(10 0 )表面的化学吸附 .计算了Co原子在不同位置时吸附体系的能量 .结果表明 ,Co原子在C位 (四度位 )时吸附最稳定 ,在Co/Si(10 0 )界面存在Co、Si混合层 .同时对电... 用紧束缚下的Muffin tin轨道线性组合方法研究了单层Co原子在理想的Si(10 0 )表面的化学吸附 .计算了Co原子在不同位置时吸附体系的能量 .结果表明 ,Co原子在C位 (四度位 )时吸附最稳定 ,在Co/Si(10 0 )界面存在Co、Si混合层 .同时对电子转移情况和层投影态密度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附 低指数单晶面 金属薄膜
下载PDF
ECR等离子体对单晶硅的低温大面积表面处理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剑 吴嘉达 +3 位作者 钟晓霞 来冰 丁训民 李富铭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019-1023,共5页
利用电子回旋共振 ( ECR)微波放电等离子体对单晶硅表面进行了低温大面积氮化和氧化处理的探索 ,在低于 80℃的温度下得到了均匀的厚度约为 7nm氮化硅和二氧化硅薄层 .结合等离子体光学诊断和成分探测 ,分析讨论了 ECR等离子处理机理 .... 利用电子回旋共振 ( ECR)微波放电等离子体对单晶硅表面进行了低温大面积氮化和氧化处理的探索 ,在低于 80℃的温度下得到了均匀的厚度约为 7nm氮化硅和二氧化硅薄层 .结合等离子体光学诊断和成分探测 ,分析讨论了 ECR等离子处理机理 .结果表明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低温条件下在硅表面获得均匀的大面积氮化硅和二氧化硅表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ECR等离子体 单晶硅
下载PDF
聚对二甲苯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永茂 李汝恒 +3 位作者 何鋆 张学清 李茂琼 朱艳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3-669,共7页
使用自制的分子束源制备了聚对二甲苯(Parylene-N,PPXN)薄膜。通过对该分子束源的设计和不断优化,PPXN薄膜可以在室温、10-3 Pa的较低反应压强下以0.01nm/s^0.02nm/s的速率沉积聚合。用红外透射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PPXN薄膜的成分... 使用自制的分子束源制备了聚对二甲苯(Parylene-N,PPXN)薄膜。通过对该分子束源的设计和不断优化,PPXN薄膜可以在室温、10-3 Pa的较低反应压强下以0.01nm/s^0.02nm/s的速率沉积聚合。用红外透射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PPXN薄膜的成分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成分为PPXN,薄膜呈波浪状、无尖刺的表面形貌。准确控制的PPXN薄膜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用作缓冲层,对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进行调控,有效地改善了器件内部的载流子平衡。最优化结构的器件较未插入PPXN缓冲层的器件,电流效率提高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苯 分子束源 缓冲层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电流效率
下载PDF
S_2Cl_2钝化的GaAs表面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海天 丁训民 +7 位作者 袁泽亮 李哲深 曹先安 侯晓远 陆尔东 徐世红 徐彭寿 张新夷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前已发现,将GaAs(100)晶片浸入S2Cl2或S2Cl2+CCl4溶液是实现GaAs表面钝化的一种有效途径.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这种表面能直接测量S2p芯能级谱,从而揭示,在浸泡后的表面存在多种形态的含硫化合... 前已发现,将GaAs(100)晶片浸入S2Cl2或S2Cl2+CCl4溶液是实现GaAs表面钝化的一种有效途径.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这种表面能直接测量S2p芯能级谱,从而揭示,在浸泡后的表面存在多种形态的含硫化合物.AsxSy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但轻度退火就能去除.随着退火过程中S原子从As-S转移到Ga-S,Ga3d谱中始终出现两个与Ga-S相关的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镓 SRPES 钝化
下载PDF
用STM研究HF,O_2和H_2O混合气体对Si(100)表面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励芬 董树忠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4,共4页
用STM观测了Si(100)表面被氧气流携带的HF和H2O处理后的表面原子结构.实验在大气环境和室温条件下进行,所得STM拓扑图具有清晰的原子级的分辨率.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表面结构随时间发生变化.刚处理后的表面不显示有序的结构特征,但... 用STM观测了Si(100)表面被氧气流携带的HF和H2O处理后的表面原子结构.实验在大气环境和室温条件下进行,所得STM拓扑图具有清晰的原子级的分辨率.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表面结构随时间发生变化.刚处理后的表面不显示有序的结构特征,但在大气中存放15分钟后,硅片表面开始逐渐呈现出清晰的Si(100)2×1结构,随后再逐渐转变为1×1结构.这可能是混合气体与Si表面作用,能更有效地清除表面残余的沾污物和氧化层,暴露清洁的硅2×1再构表面,进一步由于吸附H,使表面悬挂键被氢原子占据,转变为1×1结构.有序结构可维持3小时,因此用所述混合气体处理硅片是更有效清洁和钝化硅表面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 混合气体处理 表面原子结构
下载PDF
GaAs表面S钝化方法:S气氛辉光放电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溪滢 曹华 +7 位作者 徐前江 王杰 朱炜 曹先安 张甫龙 丁训民 侯晓远 陆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76-480,共5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GaAs表面S钝化方法──S气氛辉光放电法.用光致发光光谱(PL)结合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辉光放电S钝化的GaAs(100)表面.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样品相比,用...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GaAs表面S钝化方法──S气氛辉光放电法.用光致发光光谱(PL)结合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辉光放电S钝化的GaAs(100)表面.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样品相比,用该方法处理后的表面复合速率大大降低,PL强度提高了将近两个数量级,而且稳定.AES谱和XPS谱测量结果表明用S气氛辉光放电的方法在GaAs(100)表面上形成了较厚的GaS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镓表面 硫钝化法 辉光放电法
下载PDF
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技术及其在测量δ掺杂晶体中原子表层深度分布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贾全杰 姜晓明 蒋最敏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1998年第8期3-8,共6页
X射线低角反射实验技术是测定固体材料表层中杂质原子深度分布的有效手段.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技术和近年来发展的由反射实验数据逆向求解原子深度分布的分层逼近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分子束外延生长的δ掺杂(Sb)Si晶体样品,成功地测... X射线低角反射实验技术是测定固体材料表层中杂质原子深度分布的有效手段.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技术和近年来发展的由反射实验数据逆向求解原子深度分布的分层逼近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分子束外延生长的δ掺杂(Sb)Si晶体样品,成功地测量了样品中几个纳米范围内的Sb原子深度分布.所得结果表明,300℃以下是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Si晶体中生长Sb原子δ掺杂结构的合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反射 同步辐射 分层逼近法 Δ掺杂 硅晶体
下载PDF
ECR等离子体对硅表面的低温大面积氮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剑 吴嘉达 +3 位作者 钟晓霞 来冰 丁训民 李富铭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9-102,共4页
利用电子回旋共振微波放电氮等离子体对单晶硅表面进行了低温大面积氮化的探索 ,通过样品表征和等离子体成分探测 ,分析讨论了氮化机理。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硅表面的低温氮化处理 ,获得大面积的均匀氮化硅表层。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氮化 氮化硅 硅表面处理 薄膜制备
下载PDF
离子溅射在GaP极性表面引起的损伤及其消除
11
作者 卢学坤 侯晓远 +1 位作者 丁训民 王迅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790-794,共5页
离子束处理在器件工艺和材料表征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低能电子衍射、X光电子能谱和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对GaP极性表面经Ar离子溅射后的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表面损伤及其消除、表面能带弯曲等问题.
关键词 磷化镓 离子溅射 极性 半导体表面 损伤 消除
下载PDF
Si(001)上MBE异质生长Ge中表面活化剂Sb的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徐阿妹 朱海军 +4 位作者 毛明春 蒋最敏 卢学坤 胡际璜 张翔九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25-730,共6页
本文利用RHEED、X射线双晶衍射及TEM等技术,研究了在Si(001)衬底上,用晶化了的无定形Ge层做缓冲层MBE生长Ge时,引入表面活化剂Sb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Sb的引入将会使Si(001)衬底上无定形Ge膜的晶化温度显著提高,并在一定的... 本文利用RHEED、X射线双晶衍射及TEM等技术,研究了在Si(001)衬底上,用晶化了的无定形Ge层做缓冲层MBE生长Ge时,引入表面活化剂Sb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Sb的引入将会使Si(001)衬底上无定形Ge膜的晶化温度显著提高,并在一定的生长条件下,破坏Ge外延层的结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砷化镓 MBE异质生长 表面活化剂
下载PDF
受禁锢的表面态电子波的驻波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励芬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26-27,共2页
在金属表面上把电子约束在纳米尺度的环形量子围栏中,导致电子波在围栏内形成同心圆状的驻波.本文用无限高圆形对称散射势的近似方法模拟和分析了这种情况下受禁锢的表面态电子波的驻波,并介绍了实验上观察电子驻波图象的方法.
关键词 量子围栏 驻波 表面局域态密度 表面物理
下载PDF
(Si,Er)双注入热氧化SiO_2/Si薄膜的表面结构及1.54μm光发射
14
作者 徐飞 肖志松 +4 位作者 程国安 易仲珍 曾宇昕 张通和 顾岚岚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58-1263,共6页
利用金属蒸气真空弧 (MEVVA)离子源将 Si和 Er离子双注入到不同厚度热氧化 Si O2 / Si薄膜中获得 Er掺杂硅基发光薄膜 .掺杂到热氧化 Si O2 / Si薄膜表面的 Er原子浓度可达到~ 10 % ,即体浓度~ 10 2 1 cm- 3 .热氧化 Si O2膜越厚 ,溅... 利用金属蒸气真空弧 (MEVVA)离子源将 Si和 Er离子双注入到不同厚度热氧化 Si O2 / Si薄膜中获得 Er掺杂硅基发光薄膜 .掺杂到热氧化 Si O2 / Si薄膜表面的 Er原子浓度可达到~ 10 % ,即体浓度~ 10 2 1 cm- 3 .热氧化 Si O2膜越厚 ,溅射后 Si O2 保留量越多 ;再结晶硅颗粒结晶程度提高 ,逐渐纳米化 ;未见有大量的 Er偏析或铒硅化物形成 ,Er大部分以固溶形式存在 .在 77K下获得了较强 1.5 4μm光致发光信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注入 掺铒硅 光致发光 表面结构 二氧化硅 薄膜
下载PDF
平均键能模型的物理基础及该模型的应用
15
作者 柯三黄 王仁智 黄美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9-310,共12页
平均键能模型是一种建立在数值基础上的用来确定半导体异质界面能带偏移的模型方法。本文首先对这一模型方法的物理基础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予其完整的物理解释。通过与TB“pinned”模型、介电隙能级(DME)模型以及电中性点(CNP)模型的比... 平均键能模型是一种建立在数值基础上的用来确定半导体异质界面能带偏移的模型方法。本文首先对这一模型方法的物理基础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予其完整的物理解释。通过与TB“pinned”模型、介电隙能级(DME)模型以及电中性点(CNP)模型的比较,揭示了各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平均键能模型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这一模型方法对二十七种异质界面的价带偏移值进行了全面的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阳离子浅d轨道是影响价带偏移理论值的一个重要因素;(2)界面偶极子势是决定异质界面价带偏移值的一个关键要素;(3)在与实验的比较上,平均键能模型的准确性优于几种其它的模型方法;(4)平均键能模型不适用于不具有sp^3杂化特性的材料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带不连续性 半导体 异质界面 平均键能
下载PDF
NSRL在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的同步辐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徐彭寿 陆尔东 +5 位作者 张发培 徐世红 张新夷 赵特秀 方容川 金晓峰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综述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其中包括碱金属在半导体表面的吸附及其对半导体表面氧化和氮化的催化作用;稀土金属在半导体表面的吸附及其界面形成;Ⅲ-Ⅴ族半导体表面的钝化及其与金属界面研究... 综述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其中包括碱金属在半导体表面的吸附及其对半导体表面氧化和氮化的催化作用;稀土金属在半导体表面的吸附及其界面形成;Ⅲ-Ⅴ族半导体表面的钝化及其与金属界面研究;半导体表面的磁性超薄膜研究;与Ⅱ—Ⅵ族半导体有关的异质结能带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表面 界面 同步辐射 光电子能谱 NSRL
下载PDF
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技术及其在测量δ掺杂晶体中原子表层深度分布的应用
17
作者 贾全杰 蒋最敏 《同步辐射装置用户科技论文集》 1998年第1期214-219,共6页
X射线低角反射实验技术是测定固体材料表层中杂质原子深度分布的有效手段。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技术和近年来发展的由反射实验数据逆向求解原子深度分布的分层逼近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分子束外延生长的δ掺杂(Sb)Si晶体样品,成功... X射线低角反射实验技术是测定固体材料表层中杂质原子深度分布的有效手段。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技术和近年来发展的由反射实验数据逆向求解原子深度分布的分层逼近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分子束外延生长的δ掺杂(Sb)Si晶体样品,成功地测量了样品中几个纳米范围内的Sb原子深度分布,所得结果表明,300℃以下是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Si晶体中生长Sb原子δ掺杂结构的合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掺杂 表层深度分布 锑原子 X射线反射 同步辐射 分层副近法 硅晶体 结构
下载PDF
同步辐射X射线驻波实验技术研究半导体超薄异质外延层
18
作者 姜晓明 施斌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年报》 2000年第1期184-189,共6页
利用双晶单色器和精密二圆衍射仪,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建立了同步辐射X射线驻波实验技术,并用这一实验技术结合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Si晶体中外延生长的超薄Ge原子层的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Ge原子的偏析,在Si晶体样品中形成了... 利用双晶单色器和精密二圆衍射仪,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建立了同步辐射X射线驻波实验技术,并用这一实验技术结合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Si晶体中外延生长的超薄Ge原子层的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Ge原子的偏析,在Si晶体样品中形成了共格生长的GexSi1-x合金层,浓度平均值为X=0.13;650℃退火会使Ge原子向表面扩散,Si晶体中的合金层消失,在晶体表面形成接近纯Ge的单原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X射线驻波实验技术 半导体超薄异质外延层 硅晶体 外延生长 超薄锗厚子层 结构
下载PDF
一种测量薄膜磁性的表面磁光克尔效应装置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伟荣 董国胜 +3 位作者 陈艳 金晓峰 钱世雄 陈良尧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3-246,共4页
介绍表面磁光克尔效应谱(SMOKE)的一种新方案。通过适当分光并测量信号束和参考束的光强比,可以明显改善由于激光的光强不稳造成的误差,还使得随机偏振激光器也能用于SMOKE装置。同时该方案中没有采用信号调制,因此对探测器等硬件... 介绍表面磁光克尔效应谱(SMOKE)的一种新方案。通过适当分光并测量信号束和参考束的光强比,可以明显改善由于激光的光强不稳造成的误差,还使得随机偏振激光器也能用于SMOKE装置。同时该方案中没有采用信号调制,因此对探测器等硬件要求很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光强稳定度为5%的普通国产He-Ne随机偏振激光器,其测量灵敏度能够达到目前国际上通常用于超薄膜磁性测量的SMOKE的同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光克尔效应 磁性 薄膜 SMOKE
下载PDF
第6届国际表面结构会议概述
20
作者 蒋平 《国际学术动态》 1999年第6期46-46,72,共2页
第6届国际表面结构会议(ICSOS-6,下同)于1999年7月26~30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举行,共有200余位各国科学家与会。我作为本届会议国际程序委员会成员应邀参加,出席了程序委员会与顾问委员会联席会议,并作为一个下午大会的主席主持大会。此... 第6届国际表面结构会议(ICSOS-6,下同)于1999年7月26~30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举行,共有200余位各国科学家与会。我作为本届会议国际程序委员会成员应邀参加,出席了程序委员会与顾问委员会联席会议,并作为一个下午大会的主席主持大会。此外,在会上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并被收入大会文集,将在学术价值很高的《表面评论与通讯》(SurfaceReview and Letters)上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结构 扫描隧道显微术 联席会议 加拿大 学术论文 程序委员会 学术价值 高分辨 顾问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