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抗人CTLA-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蔡雷
于善谦
朱乃硕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8-171,181,共5页
以我室用基因工程表达的人CTLA 4蛋白[1,2 ] 作为免疫原 ,采用细胞融合、ELISA法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制备并筛选到鼠抗人CTLA 4的单克隆抗体 ,并以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刺激反应 (MLR )测定了抗人CTLA 4抗体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
以我室用基因工程表达的人CTLA 4蛋白[1,2 ] 作为免疫原 ,采用细胞融合、ELISA法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制备并筛选到鼠抗人CTLA 4的单克隆抗体 ,并以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刺激反应 (MLR )测定了抗人CTLA 4抗体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们得到了 4株单克隆抗体 (1H7、 2G2、 2F11、 3A7) ,它们均可与近似天然构象的人CTLA 4Ig融合蛋白结合 ,又可与大肠杆菌表达出的经复性后的人CTLA 4蛋白结合 ,并且可分别识别人CTLA 4Ig融合蛋白不同抗原决定簇。其中一株(3A7)既和近似天然构象的蛋白结合又可与变性的蛋白结合 ,并具有显著阻断CTLA 4的抑制性免疫信号传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因子
单克隆抗体
混合淋巴细胞刺激反应
原文传递
β-1,3-1,4-葡聚糖酶基因亚克隆研究
2
作者
黄兴奇
郑伟军
+1 位作者
陈永青
宋大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13-115,共3页
β-1,3-1,4-葡聚糖酶(endo-1,3-1,4- -Glucanase)能专一性地分解大麦、燕麦淀粉质胚乳细胞壁的主要成份β-1,3-1,4-葡聚糖,产生还原糖,从而提高大麦和燕麦可利用糖源的含量,促进淀粉的释放。在啤酒酿造中,该酶在提高麦芽利用率,增加...
β-1,3-1,4-葡聚糖酶(endo-1,3-1,4- -Glucanase)能专一性地分解大麦、燕麦淀粉质胚乳细胞壁的主要成份β-1,3-1,4-葡聚糖,产生还原糖,从而提高大麦和燕麦可利用糖源的含量,促进淀粉的释放。在啤酒酿造中,该酶在提高麦芽利用率,增加麦汁浸出量,加快糖化液和啤酒的过滤速度,避免啤酒浑浊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最近,作者从Bacillus subtilis 1.88中分离到了含bgls基因的7.1kbEcoRI DNA片段,携带该片段的重组质粒pFG(表达出专一性降解大麦β-1,3-1,4-葡聚糖的酶活性。为了研究bgls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等特征,我们对bgls基因进行了亚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1
4-葡聚糖酶
基因
亚克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食用菌病毒的诊断与病毒的复制
3
作者
潘迎捷
陈明杰
+3 位作者
汪昭月
龚胜萍
方炳初
王鸣歧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1-42,共2页
由于病毒颗粒大多以潜伏状态存在于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因此食用菌病毒的诊断是比较困难的。病毒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建立起敏感而又准确的病毒检测方法。目前病毒诊断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关键词
食用菌
病毒
诊断
复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歧双歧杆菌固态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王雪奇
黄俊
周德庆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326,共4页
两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bifidum )ATCC2 95 2 1在含质量分数为 2 0 %惰性固态物质 (纤维素 )的MRS固态培养基中 ,若营养物的质量分数比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的质量分数提高 1倍 ,则菌体生长量也相应提高 1倍 (达 1 9× 10 8cfu...
两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bifidum )ATCC2 95 2 1在含质量分数为 2 0 %惰性固态物质 (纤维素 )的MRS固态培养基中 ,若营养物的质量分数比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的质量分数提高 1倍 ,则菌体生长量也相应提高 1倍 (达 1 9× 10 8cfu/ g) .经过 3种固态基质作比较后 ,发现大豆渣和麦麸为佳 ,前者的含菌量最高达 5 4×10 8cfu/ g ,后者含菌量最高可达 2 3× 10 8cfu/ g .通过加入可中和所产酸量的CaCO3 ,并用缓冲液代替水配制培养基 ,结果发现用pH6 8的缓冲液配制培养基 ,培养后含菌量可达 16× 10 8cfu/g ,比对照的液体培养提高了11 4倍 .通过“液 固先后培养”并测定其中活菌数的变化 ,进一步证明了固态培养的优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固态培养法
益生菌
液体培养
原文传递
题名
抗人CTLA-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蔡雷
于善谦
朱乃硕
机构
复旦大学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系
分子病毒及免疫实验室
出处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8-171,181,共5页
文摘
以我室用基因工程表达的人CTLA 4蛋白[1,2 ] 作为免疫原 ,采用细胞融合、ELISA法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制备并筛选到鼠抗人CTLA 4的单克隆抗体 ,并以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刺激反应 (MLR )测定了抗人CTLA 4抗体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们得到了 4株单克隆抗体 (1H7、 2G2、 2F11、 3A7) ,它们均可与近似天然构象的人CTLA 4Ig融合蛋白结合 ,又可与大肠杆菌表达出的经复性后的人CTLA 4蛋白结合 ,并且可分别识别人CTLA 4Ig融合蛋白不同抗原决定簇。其中一株(3A7)既和近似天然构象的蛋白结合又可与变性的蛋白结合 ,并具有显著阻断CTLA 4的抑制性免疫信号传递 。
关键词
共刺激因子
单克隆抗体
混合淋巴细胞刺激反应
Keywords
monoclonal antibody
CTLA 4
mixed lymphocytes reaction
分类号
R392.4 [医药卫生—免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β-1,3-1,4-葡聚糖酶基因亚克隆研究
2
作者
黄兴奇
郑伟军
陈永青
宋大新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遗传
工程
研究室
复旦大学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系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13-115,共3页
文摘
β-1,3-1,4-葡聚糖酶(endo-1,3-1,4- -Glucanase)能专一性地分解大麦、燕麦淀粉质胚乳细胞壁的主要成份β-1,3-1,4-葡聚糖,产生还原糖,从而提高大麦和燕麦可利用糖源的含量,促进淀粉的释放。在啤酒酿造中,该酶在提高麦芽利用率,增加麦汁浸出量,加快糖化液和啤酒的过滤速度,避免啤酒浑浊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最近,作者从Bacillus subtilis 1.88中分离到了含bgls基因的7.1kbEcoRI DNA片段,携带该片段的重组质粒pFG(表达出专一性降解大麦β-1,3-1,4-葡聚糖的酶活性。为了研究bgls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等特征,我们对bgls基因进行了亚克隆。
关键词
β-1
3-1
4-葡聚糖酶
基因
亚克隆
Keywords
Bacillus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β-Glucan from barley, Sub-cloning, β-1,3-1,4-Glucanase
分类号
S188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食用菌病毒的诊断与病毒的复制
3
作者
潘迎捷
陈明杰
汪昭月
龚胜萍
方炳初
王鸣歧
机构
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复旦大学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系
出处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1-42,共2页
文摘
由于病毒颗粒大多以潜伏状态存在于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因此食用菌病毒的诊断是比较困难的。病毒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建立起敏感而又准确的病毒检测方法。目前病毒诊断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关键词
食用菌
病毒
诊断
复制
分类号
S436.46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歧双歧杆菌固态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王雪奇
黄俊
周德庆
机构
复旦大学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系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复旦大学
微生物
学
及微生物
工程
系
出处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326,共4页
基金
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95A44 )
文摘
两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bifidum )ATCC2 95 2 1在含质量分数为 2 0 %惰性固态物质 (纤维素 )的MRS固态培养基中 ,若营养物的质量分数比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的质量分数提高 1倍 ,则菌体生长量也相应提高 1倍 (达 1 9× 10 8cfu/ g) .经过 3种固态基质作比较后 ,发现大豆渣和麦麸为佳 ,前者的含菌量最高达 5 4×10 8cfu/ g ,后者含菌量最高可达 2 3× 10 8cfu/ g .通过加入可中和所产酸量的CaCO3 ,并用缓冲液代替水配制培养基 ,结果发现用pH6 8的缓冲液配制培养基 ,培养后含菌量可达 16× 10 8cfu/g ,比对照的液体培养提高了11 4倍 .通过“液 固先后培养”并测定其中活菌数的变化 ,进一步证明了固态培养的优越性 .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固态培养法
益生菌
液体培养
Keywords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solid medium cultivation
probiotics
分类号
Q93-335 [生物学—微生物学]
Q939.131 [生物学—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抗人CTLA-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蔡雷
于善谦
朱乃硕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
原文传递
2
β-1,3-1,4-葡聚糖酶基因亚克隆研究
黄兴奇
郑伟军
陈永青
宋大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食用菌病毒的诊断与病毒的复制
潘迎捷
陈明杰
汪昭月
龚胜萍
方炳初
王鸣歧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两歧双歧杆菌固态培养的研究
王雪奇
黄俊
周德庆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