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去氧胆酸微生物转化形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爱珉 周德庆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325-331,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转化特别是利用厌氧菌的方法形成熊去氧胆酸(UDCA)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厌氧菌 生物转化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lS)在酵母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兴奇 宋大新 +2 位作者 郑伟军 杨帆 陈永青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6-181,共6页
将大肠杆菌质粒 pFG1中含枯草芽胞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1S)的2.7kb EcoRI 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酵母菌穿梭质粒上组建成杂种质粒 YCSH,转化 S.cerevisiae并得到表达。两种不同方向的插入子(YCSH1和 YCSH 5)在酵母菌中表达出的... 将大肠杆菌质粒 pFG1中含枯草芽胞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1S)的2.7kb EcoRI 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酵母菌穿梭质粒上组建成杂种质粒 YCSH,转化 S.cerevisiae并得到表达。两种不同方向的插入子(YCSH1和 YCSH 5)在酵母菌中表达出的β-1,3-1,4葡聚糖酶活性相差2.3倍。根据酶作用底物专一性测定和酶反应的最适 pH 分析表明:YCSH中 bg1S 基因产物与出发菌株 B.subtilis 1.88的基本酶学特性完全相同,但 YCSH 中 bg1S基因在酶母中的表达水平远比大肠杆菌中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葡聚糖酶 酵母菌
下载PDF
bglS基因的亚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永青 宋大新 +3 位作者 黄兴奇 江红 敖万远 郑伟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23-327,共5页
带有枯草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lS)7.1kb的EcoRI片段,经亚克隆,将1.5kb的EcoR I-Pst I酶切片段插入pUC19的polylinker上,转化E.coli JM101后合成出β-1,3-1,4葡聚糖酶,它能专一性地降解大麦β-1,3-1,4葡聚糖和地衣多糖,酶的大部... 带有枯草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lS)7.1kb的EcoRI片段,经亚克隆,将1.5kb的EcoR I-Pst I酶切片段插入pUC19的polylinker上,转化E.coli JM101后合成出β-1,3-1,4葡聚糖酶,它能专一性地降解大麦β-1,3-1,4葡聚糖和地衣多糖,酶的大部分(>50%)留在胞内,其中25%分泌到胞外。根据酶特性分析,大肠杆菌中合成的β-1,3-1,4葡聚糖酶完全与出发菌株枯草杆菌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亚克隆 功能分析 葡萄糖酶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苯丙氨酸含量 被引量:8
4
作者 范长胜 陈力 +3 位作者 余震 郑善良 杨仁根 周培林 《氨基酸杂志》 1989年第2期31-35,共5页
本文介绍荧光测定微生物发酵液中苯丙氨酸含量的方法。它的原理是苯丙氨酸和茆三酮在pH5.8的酸性二肽溶液中能形成荧光产物。所产生的荧光再被铜离子增强并稳定之后,即可用荧光分先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的激发光波长为365mm,发射光波长... 本文介绍荧光测定微生物发酵液中苯丙氨酸含量的方法。它的原理是苯丙氨酸和茆三酮在pH5.8的酸性二肽溶液中能形成荧光产物。所产生的荧光再被铜离子增强并稳定之后,即可用荧光分先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的激发光波长为365mm,发射光波长为500nm。本文对荧光测定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测定发酵液中苯丙氨酸的含量是一种专一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微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苯丙氨酸 发酵液
下载PDF
L—苯丙氨酸产生菌株FMP8902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范长胜 余震 +1 位作者 郑善良 杨仁根 《氨基酸杂志》 1991年第3期1-5,共5页
FMP8902是从谷氨酸棒杆菌NO.17-3经人工诱变定向筛选而获得的一株苯丙氨酸产生菌。该菌株在5升罐的发酵中,以水解糖和糖蜜为主要原料,32±1℃,44小时,苯丙氨酸产量可达16.3mg/ml,转化率为12.9%。它的发酵副产物很少,遗传性状稳定。... FMP8902是从谷氨酸棒杆菌NO.17-3经人工诱变定向筛选而获得的一株苯丙氨酸产生菌。该菌株在5升罐的发酵中,以水解糖和糖蜜为主要原料,32±1℃,44小时,苯丙氨酸产量可达16.3mg/ml,转化率为12.9%。它的发酵副产物很少,遗传性状稳定。菌体为棒状至短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常见“V”形排列。FMP8902具有酪氨酸营养缺陷及四种芳香氨基酸结构类似物[DL-P氟苯丙氨酸、DL P-氯苯丙氨酸、P-氨基DL-苯丙氨酸、β-(2-噻吩)DL-丙氨酸]多重抗性,同时它能够在含利福平(5μg/ml)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苯丙氨酸 发酵
下载PDF
管碟琼脂块法筛选洁霉素产生菌
6
作者 范长胜 程皆能 +1 位作者 胡宝龙 陈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40-42,共3页
尽管采用人工诱变能提高微生物的突变率,但其突变率仍然很低,人们要从中筛选到自己所需理想菌株的机率则更低。因此,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筛选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产生菌 琼脂块法 菌种选育 突变率 洁霉素 单菌落 抑菌圈直径 链霉菌 管碟法 摇瓶
下载PDF
气味沙雷氏菌核糖体P组分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作用
7
作者 王旭 梁炜 +2 位作者 张玮 王洪海 陈永青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分类号Q939.9,R3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16209(1999)03027578本实验室曾对气味沙雷氏菌(Seratiaodorifera)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该菌苗具有抑... 分类号Q939.9,R3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16209(1999)03027578本实验室曾对气味沙雷氏菌(Seratiaodorifera)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该菌苗具有抑制体内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1],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味沙雷氏菌 核糖体P组分 分离纯化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谷氨酸产生菌FM84-415菌株的基本特性
8
作者 郑善良 《发酵科技通讯》 CAS 1989年第4期43-43,共1页
当前,由于原材料普遍涨价,工厂的成本负担加重,味精行业更是如此,都在千方百计地挖掘潜力,来我校联系FM84-415菌株的厂家也日益增多,为了加强交流,特将FM84-415菌的基本情况和特性简介如下。 FM84-415菌株于1985年3月正式通过技术鉴定,... 当前,由于原材料普遍涨价,工厂的成本负担加重,味精行业更是如此,都在千方百计地挖掘潜力,来我校联系FM84-415菌株的厂家也日益增多,为了加强交流,特将FM84-415菌的基本情况和特性简介如下。 FM84-415菌株于1985年3月正式通过技术鉴定,几年来已推广应用几十家工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精行业 产生菌 FM84-415 谷氨酸发酵 技术鉴定 味精厂 成本负担 发酵罐 玉米浆 摇瓶
下载PDF
外源蛋白(BglS)在大肠杆菌中的合成、定域和加工
9
作者 江红 陈永青 +1 位作者 宋大新 杨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57-361,共5页
B.subtilis中编码β-1,3-1,4葡聚糖酶的基因bglS,它的产物在E.coli中的合成受宿主,载体和基因片段插入方向的影响。从E.coli细胞中BglS蛋白质定域分析和SDS-PAGE中活性酶分子检测发现存在着32kD和27kD两种活性酶分子,酶分子在周质空间... B.subtilis中编码β-1,3-1,4葡聚糖酶的基因bglS,它的产物在E.coli中的合成受宿主,载体和基因片段插入方向的影响。从E.coli细胞中BglS蛋白质定域分析和SDS-PAGE中活性酶分子检测发现存在着32kD和27kD两种活性酶分子,酶分子在周质空间很少停留。这种不同的活性酶分子的出现和分泌特点,可能与大肠杆菌细胞蛋白质加工和转位的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蛋白 定域 加工 大肠杆菌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固态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雪奇 黄俊 周德庆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326,共4页
两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bifidum )ATCC2 95 2 1在含质量分数为 2 0 %惰性固态物质 (纤维素 )的MRS固态培养基中 ,若营养物的质量分数比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的质量分数提高 1倍 ,则菌体生长量也相应提高 1倍 (达 1 9× 10 8cfu... 两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bifidum )ATCC2 95 2 1在含质量分数为 2 0 %惰性固态物质 (纤维素 )的MRS固态培养基中 ,若营养物的质量分数比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的质量分数提高 1倍 ,则菌体生长量也相应提高 1倍 (达 1 9× 10 8cfu/ g) .经过 3种固态基质作比较后 ,发现大豆渣和麦麸为佳 ,前者的含菌量最高达 5 4×10 8cfu/ g ,后者含菌量最高可达 2 3× 10 8cfu/ g .通过加入可中和所产酸量的CaCO3 ,并用缓冲液代替水配制培养基 ,结果发现用pH6 8的缓冲液配制培养基 ,培养后含菌量可达 16× 10 8cfu/g ,比对照的液体培养提高了11 4倍 .通过“液 固先后培养”并测定其中活菌数的变化 ,进一步证明了固态培养的优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 固态培养法 益生菌 液体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