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测评体系的指标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汤艳文 敬乂嘉 刘春荣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3-223,共21页
随着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角色的深化,地方政府的腐败治理工作也需要探索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海内外反腐倡廉的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发展出一套切合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廉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本... 随着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角色的深化,地方政府的腐败治理工作也需要探索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海内外反腐倡廉的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发展出一套切合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廉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认为,应该以"投入—效果"的绩效评估方法为原则,测量地方政府治理腐败的努力及成效。针对当前中国的实际,应主要通过主观感知测量方法,针对政府行为中存在的关于制度实施的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认知与判断进行测量。本套指标体系注意到指标的可测性与资料的可取得性。建立这样的指标体系可以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腐败治理预警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评价指标体系 廉政建设
下载PDF
民国前期苏南水利的组织规划与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冯贤亮 林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6-193,共8页
民国成立之初,先后以江南水利局、太湖水利工程局为主要组织,开始全面规划整治苏南地区的水利,涉及的空间范围其实就是太湖平原,新的水利规划与实地调查在江浙两省都得以全面展开。本文以当时的水利规划及其实地调查报告书为主,较为深... 民国成立之初,先后以江南水利局、太湖水利工程局为主要组织,开始全面规划整治苏南地区的水利,涉及的空间范围其实就是太湖平原,新的水利规划与实地调查在江浙两省都得以全面展开。本文以当时的水利规划及其实地调查报告书为主,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彼时苏南水利的进程实态及其间的政府动力与民间社会关系,展现了国家计划与实际操作间的固有差距、学者与政府的分歧以及苏南城乡社会生活中的若干重要侧面。在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诠解中,"士绅社会"虽然适合描写民国前期的苏南地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期像水利事业这类公共工程的施展,国家已完全具有主导性的能力,而跨政区的合作显得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 水利规划 实地调查 士绅
下载PDF
江南城市的导游指南与生活变化(1912-1949) 被引量:4
3
作者 冯贤亮 林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219,共8页
民国建立后,以太湖平原为核心的江南地区,城镇乡村都产生了许多变化。除了原来的省府州县城市被重新整合外,旧有城市的城墙沟濠开始被拆毁填平,构筑了不少新式的马路。在上海、苏州、镇江、杭州这样辟有租界的地方,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及设... 民国建立后,以太湖平原为核心的江南地区,城镇乡村都产生了许多变化。除了原来的省府州县城市被重新整合外,旧有城市的城墙沟濠开始被拆毁填平,构筑了不少新式的马路。在上海、苏州、镇江、杭州这样辟有租界的地方,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及设施,如电灯、电话、自来水等,很早就有,并开始波及普通城市。城市内部的空间状态被重新调整,而新式交通方式如火车、汽车、火轮等的推行,又进一步促进了这种变化,对人们的时间安排与生活休闲方式有很大的触动。以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导游指南大量出版,这些导游指南性的东西,充分反映各个城市在公共管理、经济产业、休闲生活、马路景观、交通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也体现了这些城市在"现代化"方面的不同程度及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指南手册 城市导游 现代化
下载PDF
抗战时期江南城镇的生活与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涓 冯贤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抗战时期,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处于中日战争的前沿,城乡普遍遭受重创,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更形混乱;而且很多城镇在沦陷后,还受到日伪的经济封锁和清乡扫荡。在此期间,不少城镇却出现了短暂的畸形繁荣,与那些饱受兵燹的城镇相比,... 抗战时期,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处于中日战争的前沿,城乡普遍遭受重创,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更形混乱;而且很多城镇在沦陷后,还受到日伪的经济封锁和清乡扫荡。在此期间,不少城镇却出现了短暂的畸形繁荣,与那些饱受兵燹的城镇相比,呈现了一幅异样的图景。但不管怎样,八年抗战,仍使尚未从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恢复过来的中国,再度陷入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地方工业化即现代化的进程,无论城乡,所蒙受的巨大创伤,主要在于经济的萧条、社会秩序的混乱、人口的损失或流失、城镇的破毁等方面,无不显现出彼时民生的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江南 城镇 生活变化
下载PDF
民国江南的城乡关系及其乡土性
5
作者 林涓 冯贤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8-234,共7页
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城乡关系表现更为密切,大量的市镇在城乡之间扮演着亦城亦乡的角色,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仿佛使城乡差异与区分感显得模糊起来。可是自传统时代以来,人们对于城乡关系的区别意识仍然十分清晰,不少文人... 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城乡关系表现更为密切,大量的市镇在城乡之间扮演着亦城亦乡的角色,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仿佛使城乡差异与区分感显得模糊起来。可是自传统时代以来,人们对于城乡关系的区别意识仍然十分清晰,不少文人对此从不同的层面予以重新析分,以"乡土性"观念出发,对城乡关系在民国时代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化作了有力的揭示。城镇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乡土性"、乡村生活对于城镇的依赖性、城乡生活中正在加大的分离感等,在民国时代已然十分明显。那种对于农村生活的焦虑以及对于大都市生活多少存在的不满,呈现出彼时复杂的城乡关系及其生活中仍然浓厚的乡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江南 城乡关系 乡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