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的形态及其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盛邦 周艺彪 +3 位作者 李林瀚 伍劲屹 宋秀霞 姜庆五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4,共4页
分别提取自湖南岳阳市君山区和四川西昌市普格县采集的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的血淋巴细胞,经吉氏染色后观察其形态,鉴定和计数其细胞类型,测量不同类型血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根据细胞酸碱性和胞内颗粒性质可将钉螺... 分别提取自湖南岳阳市君山区和四川西昌市普格县采集的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的血淋巴细胞,经吉氏染色后观察其形态,鉴定和计数其细胞类型,测量不同类型血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根据细胞酸碱性和胞内颗粒性质可将钉螺血淋巴细胞分为5类:嗜酸性大透明细胞、嗜酸性小透明细胞、嗜碱性透明细胞、嗜碱性小颗粒细胞和嗜碱性大颗粒细胞。在5类细胞中,嗜酸性小透明细胞占细胞总数比例最大,在君山钉螺中为36.7%(229/624),在普格钉螺中为31.7%(257/810);其次是嗜碱性透明细胞,在君山钉螺中为23.1%(144/624),在普格钉螺中为24.4%(198/810);嗜碱性大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小,分别为9.3%(58/624)和11.6%(94/810)。形态学上,嗜酸性大透明细胞长径最大、核质比最小,嗜酸性小透明细胞次之,碱性细胞长径较小,核质比较大。两地钉螺血淋巴细胞构成和透明细胞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君山钉螺颗粒细胞长径和核质比均小于普格钉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亚种 血淋巴细胞 颗粒 分类
下载PDF
上海市徐汇区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美霞 李申生 +6 位作者 王克利 周莹 张轶 许缃 汪娟 姜静 周艺彪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 分析和评价上海市徐汇区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基金项目”)执行后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2007年10月1日基金项目执行前1年和2010年6月30日项目执行了2年零9个月(33个月)后(根据项目实施年度分为3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上海市徐汇区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项目(简称“基金项目”)执行后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2007年10月1日基金项目执行前1年和2010年6月30日项目执行了2年零9个月(33个月)后(根据项目实施年度分为3期,即项目1期、项目2期第1年、第2年)流动人口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和结核病患者治疗转归及管理等情况,比较基金项目执行前后重点指标(包括疑似患者初诊数、总体到位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新涂阳患者治愈率、活动性患者完成疗程率等)的定基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并对项目执行后跨区域患者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徐汇区基金项目执行33个月后与执行前相比,项目重点指标定基比增长率执行1期、2期第1年和第2年均增长明显,疑似患者初诊数的定基比增长率分别为12.29%[(813 724)/724]、48.20%[(1073-724)/724)]和59.81 %[(1157-724)/724];总体到位率的定基比增长率分别为3.58%[(91.14-87.99)/87.99]、2.45%[(90.15-87.99)/87.99]和7.96%[(94.99-87.99)/87.99];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后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的定基比增长率分别是43.71%[(82.46-57.38)/57.38]、55.93 %[(89.47 57.38)/57.38]和49.37%[(85.71-57.38)/57.38];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的定基比增长率分别是31.10 %[(85.96-65.57)/65.57]、48.50%[(97.37-65.57)/65.57]和48.15%[(97.14-65.57)/65.57];活动性患者完成疗程率的定基比增长率分别是30.18%[(90.32-69.38)/69.38]、40.56%[(97.52-69.38)/69.38]和40.31%[(97.35-69.38)/69.38].结论 全球基金项目实施后徐汇区流动人口结核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使流动人口患者受益,也提升了徐汇区结核病整体防治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预防和控制 卫生计划实施 上海市
下载PDF
彝族贫困地区传染病流行现状对乡村卫生人才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艺彪 宋秀霞 姜庆五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第21期129-132,共4页
为提高彝族贫困地区乡村卫生工作者整体素质,更好地为当地传染病等疾病防治提供服务,在深入分析彝族贫困地区传染病流行现状和基层卫生资源现状基础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凉山州开展了乡村卫生人员培训探索与实践。共举办2期培训班,... 为提高彝族贫困地区乡村卫生工作者整体素质,更好地为当地传染病等疾病防治提供服务,在深入分析彝族贫困地区传染病流行现状和基层卫生资源现状基础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凉山州开展了乡村卫生人员培训探索与实践。共举办2期培训班,对112名村医生和90名村妇保员进行医学教育培训。培训班取得较好效果,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级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培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卫生 人才培养 传染病 少数民族
下载PDF
血吸虫中间宿主螺类淋巴细胞形态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郑盛邦 周艺彪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68-671,共4页
螺类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对血吸虫病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地域的螺类对血吸虫具有不同的易感性,这可能与螺体内淋巴细胞的不同有关。螺类淋巴细胞的分类尚未有统一标准,通常按淋巴细胞胞内有无颗粒分为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颗粒细... 螺类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对血吸虫病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地域的螺类对血吸虫具有不同的易感性,这可能与螺体内淋巴细胞的不同有关。螺类淋巴细胞的分类尚未有统一标准,通常按淋巴细胞胞内有无颗粒分为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颗粒细胞在免疫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透明细胞的免疫作用较小。此外,螺类组织分泌的可溶性因子也有可能发挥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螺类 易感性 淋巴细胞 颗粒细胞 透明细胞
原文传递
HIV与血吸虫共同感染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肖鹏磊 周艺彪 姜庆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有关艾滋病与血吸虫病的研究已较深入,但关于两种病原体共同感染的报道较少。早在1990年就有学者提出血吸虫感染动物产生的抗体能特异地与HIV的一种蛋白质——病毒粒子感染性因子(VIF)结合,VIF抗体也能识别血吸虫。也有报告认为寄... 有关艾滋病与血吸虫病的研究已较深入,但关于两种病原体共同感染的报道较少。早在1990年就有学者提出血吸虫感染动物产生的抗体能特异地与HIV的一种蛋白质——病毒粒子感染性因子(VIF)结合,VIF抗体也能识别血吸虫。也有报告认为寄生虫与HIV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各自感染的流行。但是这两种感染之间相互作用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吸虫 共同感染
原文传递
我国西南部彝族聚居区HIV、HBV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史妍 周艺彪 +4 位作者 聂世姣 杨爱辉 肖鹏磊 宋秀霞 姜庆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 了解我国西南部彝族聚集区人群HIV、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南部某彝族聚集区艾滋病高流行区抽取1个流行乡镇作为研究现场,进行人群HIV、HBV感染筛查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 目的 了解我国西南部彝族聚集区人群HIV、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南部某彝族聚集区艾滋病高流行区抽取1个流行乡镇作为研究现场,进行人群HIV、HBV感染筛查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基本资料、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调查2 290名当地成年居民,该乡人群HIV感染率为7.9%,HBV感染率为3.1%,HIV/HBV共感染率为1.2%.对于HIV感染,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OR=3.28,95%CI:1.54 ~ 6.96)、有吸毒史(OR=46.32,95%CI:15.30~140.25)、配偶有吸毒史(OR=3.52,95%CI:1.33 ~ 9.30)、配偶HIV感染史(OR=9.56,95%CI:3.49~26.20)是危险因素,家庭年总收入≥5 000元的人群感染HIV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家庭年总收入<1 000元的人群(OR=0.14,95%CI:0.03 ~ 0.66),家庭年总收入1 000 ~3 000元的人群感染HIV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家庭年总收入<1 000元的人群(OR=0.28,95%CI:0.11~0.68),有打工史的人群感染HIV危险性明显低于其他人群(OR=0.33,95%CI:0.15~ 0.72).对于HBV感染,有打工史是危险因素(OR=2.48,95%CI:1.16 ~ 3.42).对于HIV/HBV共感染,配偶有HIV感染史是危险因素(OR=6.04,95%CI:1.28 ~ 28.48).结论 该彝族聚居区人群HIV疫情较为严重,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针具交换以及美沙酮替代治疗等防治工作来控制当地艾滋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乙型肝炎 混合感染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国与非洲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对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亚 周艺彪 +2 位作者 潘翔 宋秀霞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8-331,共4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被忽略的热带病,严重危害流行区人民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通过积极防治,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控制了血吸虫病流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员与物资流动愈加频繁,血吸虫病出现疫情回升和扩散,而且可... 血吸虫病是一种被忽略的热带病,严重危害流行区人民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通过积极防治,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控制了血吸虫病流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员与物资流动愈加频繁,血吸虫病出现疫情回升和扩散,而且可能形成新的流行区。本文对我国和非洲国家血吸虫病的流行现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今后非洲国家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非洲血吸虫病 流行特征 防治策略
原文传递
东洞庭湖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螺洲滩与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环境因素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盛邦 李林瀚 +6 位作者 周艺彪 伍劲屹 宋秀霞 何忠 蔡斌 游加边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比较东洞庭湖有螺洲滩和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的各环境因素的差别,探究洲滩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选取东洞庭湖地理位置较近的有螺洲滩(君山公园)和钉螺自然消亡洲滩(钱粮湖)各1块,20m&#215;20m网格设置检测点,对各检测点... 目的:比较东洞庭湖有螺洲滩和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的各环境因素的差别,探究洲滩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选取东洞庭湖地理位置较近的有螺洲滩(君山公园)和钉螺自然消亡洲滩(钱粮湖)各1块,20m&#215;20m网格设置检测点,对各检测点进行钉螺调查和钉螺死活鉴定,同时测量检测点的高程、土壤含水量、pH和温度。结果钱粮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的高程、土壤pH和温度均小于君山公园有螺洲滩(P〈0.01);君山公园有螺洲滩不同活螺密度的高程、土壤水分含量、pH和温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无螺组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和pH高于其他有螺组(P〈0.01),活螺密度为1~12只/0.1 m2的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其余4组(P〈0.01),其高程也低于活螺密度为25~39只/0.1 m2和〉39只/0.1 m2的滩地(P〈0.01),无螺组的土壤pH高于其他有螺组(P〈0.01),活螺密度1~12只/0.1 m2的土壤温度低于25~39只/0.1 m2的温度(P〈0.05);有螺洲滩不同死螺密度组的水分含量和高程差异没有意义(P〉0.05),但土壤pH和温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钉螺死亡组的土壤pH高于死亡2只、3只和3只以上的组(P〈0.05),无钉螺死亡组土壤温度高于其余有钉螺死亡组(P〈0.05)。结论在东洞庭湖,洲滩的高程、土壤含水量、pH值和温度可能是影响钉螺分布的因素,而高程、土壤pH和温度则可能是影响钉螺自然消亡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有螺洲滩 自然消亡 环境因素
原文传递
HIV与HBV单独感染及共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宇 程婉婷 +1 位作者 周艺彪 姜庆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7-840,共4页
HIV和HBV有较高的流行率,威胁人类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孕产妇HIV/HBV感染与不良妊娠之间存在联系,而且孕产妇HIV/HBV感染还会增加HIV、HBV母婴传播的风险。但目前有关这两种病毒共感染对不良妊娠结局和母婴传播的影响尚不清楚,... HIV和HBV有较高的流行率,威胁人类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孕产妇HIV/HBV感染与不良妊娠之间存在联系,而且孕产妇HIV/HBV感染还会增加HIV、HBV母婴传播的风险。但目前有关这两种病毒共感染对不良妊娠结局和母婴传播的影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共感染 不良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空间回归模型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伍劲屹 周艺彪 姜庆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1-1153,共3页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即3S体系的发展,空间数据呈爆炸式增长,而科研人员也更容易从网络上获得信息[1].据统计80%的流行病学资料具有空间属性[2],且有空间自相关性质,采用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方...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即3S体系的发展,空间数据呈爆炸式增长,而科研人员也更容易从网络上获得信息[1].据统计80%的流行病学资料具有空间属性[2],且有空间自相关性质,采用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并不符合其对数据独立性的要求,但空间回归模型不要求数据独立,可以利用数据的空间属性.在用于传染病分析时,可考虑疾病的聚集性和扩散性,并可说明各因素间的关系.空间回归模型已成功应用于探讨基本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以及空间变异性[3].为此本文复习空间回归模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并初步探讨如何正确使用空间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回归模型 公共卫生 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湖沼型地区黑色地膜覆盖灭螺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盛邦 周艺彪 +9 位作者 李林瀚 伍劲屹 姚保栋 朱绍平 魏成建 李伏平 胡本骄 任光辉 易平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观察黑色地膜覆盖灭螺及其与氯硝柳胺联合灭螺的近期效果。方法在安乡县选取一条钉螺密度较高、钉螺分布比较均匀的沟渠,依次设为薄膜组、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进行试验。于试验开始前和开始后第1、2、3、5、7 d进行查螺,鉴... 目的观察黑色地膜覆盖灭螺及其与氯硝柳胺联合灭螺的近期效果。方法在安乡县选取一条钉螺密度较高、钉螺分布比较均匀的沟渠,依次设为薄膜组、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进行试验。于试验开始前和开始后第1、2、3、5、7 d进行查螺,鉴定钉螺死亡情况,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膜覆盖后第1 d土表温度最高达到63.7℃,40℃以上的温度维持了4.34 h,第2 d薄膜下土表温度最高为52.3℃,40℃以上的温度维持了4.96 h,试验第4、5 d薄膜下土表温度都低于30℃,第6 d薄膜下最高温度没有超过34℃。试验后第7 d,薄膜组、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土壤表层钉螺死亡率分别为16.36%、58.40%和53.57%;薄膜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土壤下层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0.00%和40.00%,氯硝柳胺组第3 d后在土壤下层未查到钉螺;薄膜组、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袋装钉螺第7 d的死亡率分别为84.00%、95.33%和95.33%。结论本次试验未观察到黑色地膜覆盖对钉螺有明显的近期灭螺效果,也未观察到地膜覆盖对氯硝柳胺灭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黑色地膜 灭螺 氯硝柳胺 死亡率 湖沼型地区
原文传递
东洞庭湖区钉螺自然消亡与水位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建川 周艺彪 +7 位作者 李林瀚 伍劲屹 郑盛邦 宋秀霞 何忠 蔡斌 游加边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 比较三峡建坝前后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和有螺洲滩水淹天数的差异,探究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 选取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钱粮湖)和有螺洲滩(君山公园)各1块,以20 m×20 m机械布点,对各检测点进行螺情调查,同... 目的 比较三峡建坝前后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和有螺洲滩水淹天数的差异,探究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 选取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钱粮湖)和有螺洲滩(君山公园)各1块,以20 m×20 m机械布点,对各检测点进行螺情调查,同时测量检测点的高程以及收集相应水文站的水位数据,计算各自水淹天数。结果 钱粮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的历年水淹天数均多于君山公园有螺洲滩(P〈0.01);对于钱粮湖洲滩,钉螺自然消亡前与消亡后至建坝前水淹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亡前、消亡后至建坝前的水淹天数均多于建坝后(P1〈0.05,P2〈0.01);三峡建坝前,钱粮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水淹天数多于建坝后(P〈0.05),君山公园有螺洲滩水淹天数也多于建坝后(P〈0.01);君山公园洲滩钉螺密度同水淹天数未见明显的相关(rs=0.008,P〉0.05),所有有螺框检测点水淹天数的95%参考值范围为76~251 d。结论 在东洞庭湖,水淹时间的长短和三峡大坝的建立运行可能不是钉螺自然消亡的直接原因,而后者有可能改变钉螺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词]钉螺 三峡工程 水位 自然消亡 东洞庭湖
原文传递
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地区单壳类软体动物分布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林瀚 周艺彪 +7 位作者 郑盛邦 伍劲屹 宋秀霞 何忠 游加边 蔡斌 赵根明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2-26,31,共6页
目的了解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地区单壳类软体动物的分布,探索钉螺消亡的可能原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8月对钱粮湖、建新、君山公园地区进行水体单壳类软体动物调查,对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后,对数据进行Shap... 目的了解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地区单壳类软体动物的分布,探索钉螺消亡的可能原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8月对钱粮湖、建新、君山公园地区进行水体单壳类软体动物调查,对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后,对数据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现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所收集样本初步鉴定为腹足纲3科6种:圆口螺科包括湖北钉螺,豆螺科包括纹沼螺、长角涵螺、中华沼螺、赤豆螺,椎实螺科1种未鉴定到种,暂定为萝卜螺。君山公园外洲水体共采集到单壳类软体动物4 553只,其中钉螺1 264只;建新未采集到钉螺,其余单壳类软体动物共计336只;而钱粮湖仅采集到7只长角涵螺、2只中华沼螺和1只纹沼螺。3个现场螺类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5,P<0.01)。钱粮湖地区、建新地区及君山公园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02 8、0.718 6及0.678 8,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21 5、1.431 3及1.199 9。结论钱粮湖地区钉螺消亡的同时,其他种类单壳类软体动物无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已十分稀少,两者原因是否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自然消亡 血吸虫病 软体动物 分布 东洞庭湖
原文传递
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HIV、HBV及HCV感染横断面调查
14
作者 杨亚 周艺彪 +3 位作者 程婉婷 潘翔 宋秀霞 姜庆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HIV、HBV及HC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4-2015年在四川省彝族聚居区的4个乡镇开展横断面调查,对1~13岁儿童进行HIV抗体、HBV抗原和HCV抗体筛查,并进行实验室确认,估算调查样本...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HIV、HBV及HC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4-2015年在四川省彝族聚居区的4个乡镇开展横断面调查,对1~13岁儿童进行HIV抗体、HBV抗原和HCV抗体筛查,并进行实验室确认,估算调查样本量900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乡镇、性别、年龄和民族的感染率进行比较,Bonferroni调整法进行多个样本感染率的两两比较。结果 共调查了677名1~13岁儿童,HIV、HB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1.03%(7/677,95%CI:0.42%~1.12%)、6.65%(45/677,95%CI:4.89%~8.79%)和0.15%(1/677,95%CI:0%~0.82%)。4个乡镇的儿童HIV感染率不同(P=0.000);D乡儿童HIV感染率高于B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性别和民族儿童间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乡、各年龄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HBV和HC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岁和10~13岁年龄组HBV病毒载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5.000,P=0.967)。结论 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存在较高的HIV和HBV感染率,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HIV和HBV母婴传播,宣传与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我国西南彝族农村地区HIV与血吸虫蛔虫及鞭虫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鹏磊 周艺彪 +4 位作者 史妍 杨亚 高建川 宋秀霞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4,155,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彝族农村地区HIV、血吸虫、蛔虫及鞭虫感染状况,调查是否存在混合感染。方法在我国西南部某山区随机选取一个彝族乡开展横断面调查,检测村民HIV、血吸虫、蛔虫及鞭虫感染情况;并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HIV及寄生虫感...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彝族农村地区HIV、血吸虫、蛔虫及鞭虫感染状况,调查是否存在混合感染。方法在我国西南部某山区随机选取一个彝族乡开展横断面调查,检测村民HIV、血吸虫、蛔虫及鞭虫感染情况;并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HIV及寄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我国西南彝族农村地区居民HIV、血吸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2.33%、2.05%、13.47%和30.59%,鞭虫与蛔虫共同感染检出率为7.08%,HIV与蛔虫和鞭虫共同感染检出率均为0.23%。男性以及吸毒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OR=3.26,95%CI:(0.97,10.95);OR=72.86,95%CI:(18.51,286.76)];厕所与蛔虫和鞭虫感染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OR=0.51,95%CI:(0.27,0.98);OR=0.48,95%CI:(0.28,0.80)]。与居住在村4的居民相比,村1村民感染蛔虫风险较高[OR=3.14,95%CI:(1.35,7.27)];与居住在村4的居民相比,居住在村2和村3的村民鞭虫感染风险较高[OR=3.73,95%CI:(1.92,7.26);OR=4.53,95%CI:(2.12,9.68)]。此外,11~20岁年龄组村民鞭虫感染风险高于〉50岁村民[OR=3.72,95%CI:(1.59,8.67)];蛔虫与鞭虫感染间存在相关关系[OR=3.11,95%CI:(1.63,5.93)],未发现与血吸虫感染相关的因素。结论我国西南彝族农村居民HIV及寄生虫感染率尤其是鞭虫感染率较高;应进一步探索HIV与寄生虫感染,尤其是与血吸虫感染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蛔虫病 鞭虫病 横断面调查 农村地区 彝族
原文传递
东洞庭湖区钉螺自然消亡与水体化学性质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宇 李文斌 +11 位作者 程婉婷 杨亚 董淑容 李林瀚 姜杰 王英鉴 杨东见 蔡斌 游加边 江峰 姜庆五 周艺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3,共8页
目的比较东洞庭湖区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和有螺洲滩水体化学性质差异,探究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选取东洞庭湖区钱粮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君山公园有钉螺孳生洲滩,以及两者交界地带建兴农场洲滩作为研究现场。在涨水期、丰水期以及退水... 目的比较东洞庭湖区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和有螺洲滩水体化学性质差异,探究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选取东洞庭湖区钱粮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君山公园有钉螺孳生洲滩,以及两者交界地带建兴农场洲滩作为研究现场。在涨水期、丰水期以及退水期,分别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200m×200m网格法)采集距水底0.5m处的底层水样,其中在丰水期还同时采集水面以下0.5m处的表层水样,检测水体中的一般理化指标。结果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参考,3次采样水样检测含量都小于检出限的指标有铬(Cr)、铅(Cd)、锌(Zn)、汞(Hg)、铜(Cu)、硫化物(S^-)及氰化物(CN^-);含量略高于Ⅲ类标准但低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污染物有Hg和总磷(TP);低于Ⅲ类水质标准限值的污染物有砷(As)和氟化物(F^-);常规指标中,水温和pH值都在Ⅲ类水质标准范围。耗氧量指标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和生化耗氧量(BOD)在涨水期和丰水位期都处于Ⅲ类水质标准范围,但退水期BOD值超出了Ⅲ类标准范围,处于Ⅳ类(≤6mg/L)与Ⅴ类水质标准(≤10mg/L)之间。有螺洲滩与无螺洲滩涨水期F^-含量、As含量、p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丰水期表层水pH值、BOD值、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丰水期底层水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水期TP和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每次采集的水样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仅有F^-含量;在涨水期无螺洲滩pH值超出了适合钉螺生长的pH值范围(6.8~7.8)。结论在东洞庭湖,水体酸碱度以及水体中F^-含量偏高可能与钉螺自然消亡有关,但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化学污染物 自然消亡 洞庭湖区
原文传递
东洞庭湖洲滩水体环境对钉螺体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淑容 姜杰 +10 位作者 王英鉴 李春林 施盈 杨宇 杨亚 李林瀚 蔡斌 游加边 江峰 姜庆五 周艺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139,共8页
目的观察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水体环境对钉螺体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索钉螺自然消亡与其体内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笼养观察法,将采集的实验钉螺置于实验螺笼内,分别投放至东洞庭湖有钉螺自然消亡的钱粮湖洲滩(钱粮湖区)和持续... 目的观察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水体环境对钉螺体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索钉螺自然消亡与其体内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笼养观察法,将采集的实验钉螺置于实验螺笼内,分别投放至东洞庭湖有钉螺自然消亡的钱粮湖洲滩(钱粮湖区)和持续有钉螺孳生的君山公园洲滩(君山公园区)水体中,30 d后回收钉螺并观察钉螺死活。对投放前、投放现场后回收钉螺体内的真菌和细菌体进行DNA测序,并进行物种多样性和丰度等分析。结果投放钱粮湖区和君山公园区水淹30d后的钉螺存活率分别为28.0%(70/250)和64.8%(162/250)(χ^2=81.365,P<0.01)。多样性分析显示,投放在钱粮湖区的钉螺体内真菌物种总数和细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投放前,且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生物丰度较其他组有差异的生物群中包括对钉螺有害的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结论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的水体环境对钉螺体内微生物群落构成一定影响,但水环境导致的钉螺体内微生物谱变化是否为引起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则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微生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水体环境 洲滩 东洞庭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