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研究于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库,选择其中既往和入院时心电图均无心房颤动的患者,依据住院期间的心电图及24 h心电监测结...目的探讨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研究于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库,选择其中既往和入院时心电图均无心房颤动的患者,依据住院期间的心电图及24 h心电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和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病灶影像学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左心房直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P波指数[PR间期、P波时限、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wave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PTFV1)]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ROC评估不同类型的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224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1.7±11.1岁,缺血性卒中后新发心房颤动54例(0.4%)。多因素分析显示PTFV1增加1000μV·ms(OR 1.19,95%CI 1.06~1.35,P=0.004)或PTFV1>4000μV·ms(OR 2.20,95%CI 1.16~4.15,P=0.016)与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独立相关。PTFV1增加1000μV·ms预测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AUC为0.604(95%CI 0.528~0.679)。结论PTFV1是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有效预测指标,应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关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研究于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库,选择其中既往和入院时心电图均无心房颤动的患者,依据住院期间的心电图及24 h心电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和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病灶影像学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左心房直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P波指数[PR间期、P波时限、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wave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PTFV1)]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ROC评估不同类型的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224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1.7±11.1岁,缺血性卒中后新发心房颤动54例(0.4%)。多因素分析显示PTFV1增加1000μV·ms(OR 1.19,95%CI 1.06~1.35,P=0.004)或PTFV1>4000μV·ms(OR 2.20,95%CI 1.16~4.15,P=0.016)与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独立相关。PTFV1增加1000μV·ms预测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AUC为0.604(95%CI 0.528~0.679)。结论PTFV1是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有效预测指标,应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