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与原发性肝癌血管新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黑振宇 王鲁 金惠铭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2-294,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管新生 VEGF 常见癌症 肝细胞肝癌 恶性肿瘤 统计资料 年死亡率 卫生部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对肝外科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肖永胜 樊嘉 +1 位作者 周俭 吴志全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的变化及补充纤维蛋白原(Fib)对肝外科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9例肝移植患者,分别检测术前,术中无肝前期(Ⅰ期)、无肝期(Ⅱ期)和供肝期(Ⅲ期)及术后第3d的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的变化及补充纤维蛋白原(Fib)对肝外科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9例肝移植患者,分别检测术前,术中无肝前期(Ⅰ期)、无肝期(Ⅱ期)和供肝期(Ⅲ期)及术后第3d的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和Fib。57例肝切除术后第3d PT高于13.0s,Fib低于300mg·dl-1,随机分成应用Fib组和对照组,隔天静脉滴注Fib 1~2g。结果:肝移植组术中Ⅱ期PT、KPTT明显延长,Fib显著下降,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术中Ⅲ期凝血指标有所改善,但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别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伴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且PT延长的患者,应用Fib能够使PT时间缩短,Fib水平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凝血因子明显减少,凝血指标明显异常,尤以无肝期明显。在补充其他凝血因子的同时,选择性应用Fib更有助于改善肝外科术后凝血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肝外科 临床研究 肝移植 肝切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肝癌行射频消融术后残癌侵袭转移潜能及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宁 王鲁 汤钊猷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8期152-154,共3页
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在原发性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局部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小肝癌,可取得与手术切除相近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肝功能较差导致手术风险极大的小肝癌患者... 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在原发性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局部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小肝癌,可取得与手术切除相近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肝功能较差导致手术风险极大的小肝癌患者,更是作为一种理想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另外对于RFA术后肝癌的复发及残癌的侵袭及转移性的研究工作也在大量进行,本文就RFA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以及肝癌行RFA治疗术后残癌的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后 原发性肝癌 免疫功能变化 癌侵袭 转移潜能 机体 局部治疗 免疫功能改变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樊嘉 王征 《消化外科》 CSCD 2006年第6期397-400,共4页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5
作者 樊嘉 王征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10期23-26,共4页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部分肝癌高发区已跃居第一位。我国每年肝癌死亡人数达13万,约占全世界死于肝癌人数的53%。经过半个多世纪多中心、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在肝...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部分肝癌高发区已跃居第一位。我国每年肝癌死亡人数达13万,约占全世界死于肝癌人数的53%。经过半个多世纪多中心、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在肝癌的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础研究水平也有长足的进步。目前,全世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和最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 世界比较 肝癌高发区 死亡人数 病死率
下载PDF
α干扰素抑制肝癌转移复发及其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鲁 吴伟忠 +5 位作者 张倜 孙惠川 薛琼 刘银坤 叶胜龙 汤钊猷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90-292,共3页
关键词 肝细胞/血液供给 肝细胞/病理学 干扰素α/药理学 小鼠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预防和控制 肿瘤转移/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肝癌解剖性肝切除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鲁 孙惠川 +6 位作者 钦伦秀 叶青海 任宁 马曾辰 吴志全 樊嘉 汤钊猷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总结行解剖性肝切除的经验及结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我们对93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解剖性肝切除,对相应外科技术进行改进以减少术中出血、输血及术后并发症。切肝采用血管钳钳夹肝组织,暴露肝内管道后再结扎,选择性... 目的总结行解剖性肝切除的经验及结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我们对93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解剖性肝切除,对相应外科技术进行改进以减少术中出血、输血及术后并发症。切肝采用血管钳钳夹肝组织,暴露肝内管道后再结扎,选择性阻断出、入肝血流;对13例巨大肿瘤行半肝切除时采用肝脏悬吊法,切肝时采用间断Pringle法阻断肝门。结果93例肝癌患者中82例(88%)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平均出血量300ml(100~6000m1),71%(66/93)病例不需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32/93),膈下积液多发,共8例。术后30d内无手术死亡。结论解剖性肝切除可能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解剖性肝切除
下载PDF
肝癌转移复发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实验性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鲁 汤钊猷 《癌症进展》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所建立了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裸鼠模型及肝癌细胞株。利用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发现大剂量长疗程应用α -干扰素可以抑制肝癌的生长和转移复发 ,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作用。
关键词 肝癌 转移 模型 Α-干扰素
下载PDF
人肝癌转移模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汤钊猷 王鲁 +10 位作者 刘彬彬 薛琼 陈洁 钦伦秀 周俭 孙惠川 刘银坤 叶胜龙 樊嘉 刘康达 吴志全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6期2-4,共3页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死亡率在全世界所有癌症中占第三位[1],是我国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肝癌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手术切除是肝癌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在某些临床中心,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死亡率在全世界所有癌症中占第三位[1],是我国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肝癌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手术切除是肝癌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在某些临床中心,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40%以上(我所治疗的肝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在小肝癌切除术者中约为60%,大肝癌切除术者约为30%).但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0%以上(小肝癌也达40%~50%)[2].转移复发已成为进一步延长肝癌病人生存期、提高远期疗效的瓶颈问题,也是最终攻克肝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转移模型 肝癌切除术 5年生存率 人肝 肝癌病人 原发性肝癌 死亡原因 基础研究 长期生存 手术切除 年复发率 转移复发 远期疗效 死亡率 切除后 根治性 小肝癌 生存期 癌症 临床
下载PDF
联合检测VEGF、PD-ECGF和PCNA表达预测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预后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洪海 任宁 +5 位作者 张辉 叶青海 孙惠川 王鲁 谭云山 钦伦秀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肝细胞癌(H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切除术后病人预后的关系,评价其联合检测在预测HCC术后复发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肝细胞癌(H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切除术后病人预后的关系,评价其联合检测在预测HCC术后复发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所2001年1月-2002年7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202例HC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统计分析VEGF、PD-ECGF、PCNA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根据各指标的表达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其对HCC病人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预测的效果。结果:VEGF、PCNA是影响肝癌病人术后总生存时间(OS)、无瘤生存时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D-ECGF不是术后OS、DFS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PCNA单独应用,其高表达组术后生存皆明显差于相应低表达组(P<0.01)。VEGF预测术后1、2年复发的特异度为70.6%和77%,PCNA预测1、2年复发的特异度为51.5%和55.7%。联合应用两个指标预测1、2年复发特异度为87.7%和90.2%,高于单个指标(P<0.001)。结论:VEGF、PCNA与HCC病人术后复发及预后有关。评价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并联合应用,有助于改善HCC病人术后复发、预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2006沪港国际肝病大会纪要 被引量:56
11
作者 钦伦秀 孙惠川 汤钊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070-1074,共5页
“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大会”于2006年3月25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25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现就本次会议交流的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早期诊断、治疗策略、相关基础研究等方面... “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大会”于2006年3月25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25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现就本次会议交流的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早期诊断、治疗策略、相关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癌研究 大会纪要 肝病 国际 肝细胞癌 流行病学 早期诊断 治疗策略 进展综述
原文传递
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肝动脉结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亮 居旻杰 +4 位作者 吴黎明 高东梅 熊万霞 任正刚 汤钊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肝动脉结扎模型。方法采用56只BALB/C-nu/nu裸小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移植瘤术后2周进行肝动脉结扎(HAL)组和仅开腹为假手术组。两组中各随机抽...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肝动脉结扎模型。方法采用56只BALB/C-nu/nu裸小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移植瘤术后2周进行肝动脉结扎(HAL)组和仅开腹为假手术组。两组中各随机抽出6只裸鼠,在2次手术后2d利用哌莫硝唑(Pimonidazole)作为乏氧探针行肝脏移植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Wester R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0%(56/56);HAL手术成功率达93.3%(28/30);与假手术组比较,HAL组移植瘤内乏氧细胞(Pimonidazole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5),移植瘤组织HIF-1α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肝动脉结扎模型手术成功率高,能够导致肝脏移植瘤有效乏氧,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肝动脉断流对人肝癌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原位移植 肝动脉结扎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残癌危险因素对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栓塞化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任正刚 林芷英 +16 位作者 夏景林 张博恒 叶胜龙 陈世耀 干育红 吴晓凤 陈漪 葛宁灵 吴志全 马曾辰 周信达 樊嘉 钦伦秀 叶青海 孙惠川 周俭 汤钊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残癌低危和残癌高危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方法 进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干预组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组 )和对照组 (未行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 ) ,根据残癌的高危因素将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残癌高危者和...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残癌低危和残癌高危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方法 进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干预组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组 )和对照组 (未行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 ) ,根据残癌的高危因素将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残癌高危者和残癌低危者 ,采用病例对照实验设计 ,以单因素统计方法和Cox模型 ,分析研究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以及残癌高危因素对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作用的影响。结果 对于残癌低危患者 ,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 1,2 ,3,4年生存率分别为 97.2 %、78.0 %、6 6 .5 %、6 6 .5 %和 91.2 %、81.4 %、70 .3%、5 4 .4 % ,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76 6 7) ;而对于残癌高危患者 ,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 1,2 ,3,4年生存率分别为89 .5 %、73.4 %、5 9.2 %、5 3.8%和 70 .5 %、6 1.9%、4 6 .8%、4 6 .8% ,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9)。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切除术后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决定于患者有无残癌的危险因素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后给予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 ,可延长有残癌高危因素患者的生存期 ,而对于无残癌危险因素的患者 ,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不能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癌 危险因素 肝癌切除术 肝动脉栓塞 化疗 肝肿瘤 肝细胞
原文传递
上皮-间质转化是肝动脉断流后肝癌侵袭转移潜能增加的重要机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亮 熊伟 +3 位作者 吴黎明 王文权 任正刚 汤钊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 研究肝动脉断流对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24只 BALB/c-nu/nu裸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种瘤术后2周荷瘤裸鼠随机分为2组干预:一组行肝动脉结扎(hepatic artery ligation,HAL);另一组... 目的 研究肝动脉断流对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24只 BALB/c-nu/nu裸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种瘤术后2周荷瘤裸鼠随机分为2组干预:一组行肝动脉结扎(hepatic artery ligation,HAL);另一组假手术作为对照.每组随机抽取6只裸鼠于干预术后4周进行肿瘤大小和肺转移率的比较,并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的表达;其余荷瘤动物观察生存时间.体外以100 μmol/L CoCl2模拟乏氧环境,观察MHCC97L肝癌细胞生长和凋亡以及运动和侵袭能力,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MT标志分子的变化.结果 HAL抑制肝癌生长[(1996.8±223.6)mm3比(4049.1±596.5)mm3,P<0.01],但增加肺转移率(6/6比1/6,P<0.05),因此不能改善荷瘤动物生存期[(56.0±4.6)d比(60.7±5.8)d,P>0.05].这与乏氧环境中癌细胞运动[(472.7±84.3)μm比(378.8±73.7)μm,P<0.05]和侵袭能力[(154.4±30.5)个比(45.2±7.6)个,P<0.01]增强有关,主要涉及E-cadherin下降及N-cadherin和Twist上调的EMT机制.结论 HAL抑制肝癌生长,促进其侵袭转移潜能,与乏氧环境中癌细胞EMT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原位移植 肝动脉结扎 乏氧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肝动脉结扎对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乏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亮 王文权 +3 位作者 熊伟 吴黎明 任正刚 汤钊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8-990,共3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结扎(HAL)对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乏氧的影响。方法采用24只BALB/C—nu/nu裸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于移植瘤术后2周进行HAL(n=12),B组假手术(Sham)作为对照(n=12)。... 目的观察肝动脉结扎(HAL)对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乏氧的影响。方法采用24只BALB/C—nu/nu裸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于移植瘤术后2周进行HAL(n=12),B组假手术(Sham)作为对照(n=12)。分别于干预术后2d和4周各随机处死每组中6只荷瘤裸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sP法)和Westernblot检测移植瘤内哌莫硝唑(Pimonidazole)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阳性表达和染色强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并用肺连续切片法计数4周时荷瘤裸鼠肺转移灶。结果与Sham组比较,HAL组移植瘤内Pimonidazole阳性细胞及HIF-1α表达水平在术后2d显著增加(P〈0.05),并且肿瘤组织和血清内VEGF水平[(922.5±59.3)比(349.6±46.5)ng/L,P〈0.01]明显增加。术后4周,荷瘤裸鼠肺转移率较对照组增加(6/6比1/6,P〈0.05),但此时乏氧细胞,VEGF表达和MVD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L促进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短期乏氧及VEGF表达,但不影响移植瘤长期乏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动脉结扎 缺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缺氧增加肝癌细胞胚胎干细胞基因表达促进恶性转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亮 王文权 +2 位作者 朱小东 任正刚 汤钊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3-816,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对原发性肝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体内、外缺氧模型,比较缺氧对MHCC97H肝癌细胞成瘤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周期,CD90、CD133标记的肝癌干细胞数量以及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目的研究缺氧对原发性肝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体内、外缺氧模型,比较缺氧对MHCC97H肝癌细胞成瘤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周期,CD90、CD133标记的肝癌干细胞数量以及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样基因Oct4,Nanog,Sox2等的表达分析缺氧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缺氧促进MHCC97H肝癌细胞运动(t=2.792,P=0.023)、侵袭(t=7.624,P〈0.0001)、转移(χ^2=5.507,P=0.031)潜能,并增加软琼脂集落形成(t=3.292,P=0.011)和裸鼠皮下成瘤率(χ^2=8.571,P=0.015)。在缺氧环境中,MHCC97H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Oct4,Nanog,Sox2等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缺氧促进MHCC97H肝癌细胞成瘤和转移等恶性表型与获得胚胎干细胞样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缺氧 表型 胚胎干细胞
原文传递
125例肝癌解剖性肝切除的技术总结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鲁 樊嘉 +5 位作者 孙惠川 钦伦秀 叶青海 任宁 周俭 汤钊猷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总结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技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解剖性肝切除治疗125例单发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切除前预先选择性阻断欲切除部分肝脏的出入血流;肝外解剖、结扎门静脉及肝动... 目的总结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技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解剖性肝切除治疗125例单发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切除前预先选择性阻断欲切除部分肝脏的出入血流;肝外解剖、结扎门静脉及肝动脉主要分支,然后将缺血肝表面颜色转暗区整块切除。采用血管钳沿电刀标志预切线钳夹、破碎切面肝组织。左右肝管断端应用Prolene线连续缝合;对直径〉10Cm的巨大肿瘤借助肝脏悬吊法行前径路切除;用纱布或通过注入美蓝检查肝断面防止术后胆汁漏的发生。结果125例单发肝癌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0ml(100—6000ml),其中93例不需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29/125)。术后30d内无手术死亡。术后经动脉造影检查6%(5/83)的患者有癌残留。结论解剖性肝切除可增加手术安全性,防止损伤供应剩余肝脏的大血管,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 解剖性
原文传递
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医学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逄锦忠 钦伦秀 汤钊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1-403,共3页
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之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顺利完成[1].但基因组序列图侧重于人类基因的共性,只是反映了基因组稳定的一面,并未反映其变异或多态的一面,而正是这种基因组的多态性,即基因组序列的差异构... 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之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顺利完成[1].但基因组序列图侧重于人类基因的共性,只是反映了基因组稳定的一面,并未反映其变异或多态的一面,而正是这种基因组的多态性,即基因组序列的差异构成了不同个体与群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对药物与环境因子不同反应的遗传学基础.因此,随着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成功,研究人类基因组的多态性也就成为必然.人类基因组中的多态性,最简单、最多见的形式就是发生在基因组中的单个核苷酸变异,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变异的主要形式[2].因此,SNP研究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国际研究竞争的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现象 单核苷酸 连锁(遗传学)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外周血DNA及其遗传学改变与肿瘤转移复发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宁 钦伦秀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83-285,共3页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局部 DNA 肿瘤/遗传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生物合成 基因 抑制 肿瘤
下载PDF
肝癌门静脉癌栓与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嘉 史颖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9-561,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高压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