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内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苗 任正刚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5期8-13,27,共7页
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死因中位居第3,患者的预后很差。涵盖外科、局部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放疗、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等的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当前肝癌的主要治疗模式。本文概要介绍肝癌的内科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综合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化疗药物剂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田慧 夏景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99-302,共4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是世界上第5位最常见和第3位最易导致患者死亡的恶性肿瘤,每年〉60万例患者死于HCCE。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肝动脉 肝细胞 药物疗法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放射学 介入性 综述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研究当前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30
3
作者 叶胜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19-823,共5页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近年来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不断取得长足进展,但仍面临严峻挑战。重点评述原发性肝癌相关的分子分型和干细胞基础研究、病理和临床诊断、临床分期、外科治疗、局部区域治疗、分子...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近年来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不断取得长足进展,但仍面临严峻挑战。重点评述原发性肝癌相关的分子分型和干细胞基础研究、病理和临床诊断、临床分期、外科治疗、局部区域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门静脉癌栓治疗、抗病毒治疗、肝内胆管癌诊治及多模式综合治疗等方面当前的进展和研究难点,探讨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水平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肿瘤治疗方案 述评
下载PDF
射频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妍 任正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1-414,共4页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非手术方法之一,但术后较高的复发率受到关注。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文献,对射频毁损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做一综述。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cm、肿瘤位置临近大血管或肝脏包膜下、不足够的治疗范...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非手术方法之一,但术后较高的复发率受到关注。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文献,对射频毁损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做一综述。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cm、肿瘤位置临近大血管或肝脏包膜下、不足够的治疗范围、以及术者经验缺乏是使局部复发率升高的危险因素,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高、术前肝功能分级差、肿瘤病理分期晚等因素是肝内远处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局部复发 肝内远处复发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妍 任正刚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4-536,共3页
原发性肝癌的传统化疗药物治疗毒性较大,且不敏感,临床应用效果较差。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如格列卫(Glivec)治疗胃肠道问质瘤,依瑞沙(Ires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样,分子靶向治疗在肝癌的... 原发性肝癌的传统化疗药物治疗毒性较大,且不敏感,临床应用效果较差。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如格列卫(Glivec)治疗胃肠道问质瘤,依瑞沙(Ires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样,分子靶向治疗在肝癌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等方面。本文就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治疗 原发性肝癌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化疗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 非小细胞肺癌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相关机制及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慧 任正刚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9-94,共6页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肿瘤细胞中存在的小部分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亚群,是肿瘤形成、复发、恶性转移和耐受放化疗性的细胞学根源。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肿瘤干细胞靶向治...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肿瘤细胞中存在的小部分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亚群,是肿瘤形成、复发、恶性转移和耐受放化疗性的细胞学根源。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可能成为肿瘤根治的希望。然而,目前对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还不甚清楚,基于调控肿瘤干细胞的抗肿瘤治疗还有待成熟。本综述旨在总结近年来有关调控肿瘤干细胞及相关肿瘤治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基于肿瘤干细胞调控的抗肿瘤治疗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治疗 肿瘤干细胞 信号传导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与肿瘤肝内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盛若凡 任正刚 +2 位作者 张岚 陈财忠 曾蒙苏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0-685,共6页
目的 探讨小肝癌射频消融术(RFA)前后影像学表现与肿瘤肝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进行射频消融术的34例患者中的39个小肝癌病灶,对复发与无复发组病灶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同时根据复发病灶数,对单发及多发... 目的 探讨小肝癌射频消融术(RFA)前后影像学表现与肿瘤肝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进行射频消融术的34例患者中的39个小肝癌病灶,对复发与无复发组病灶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同时根据复发病灶数,对单发及多发复发病例进行亚组分析.根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4 ~ 45个月).34例患者中,19例(55.9%)在随访期间发生肝内复发,1年及2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1.3%及51.8%.术前缺乏肿瘤包膜(P=0.017)、术后24h内无或非连续的环形强化(P=0.012)及较小的射频边界(P=0.037)更常见于复发组病例中;同时,肝内多发复发者术后24h内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1.57×10-3mm2/s)较单发者(1.34×10-3mm2/s)高(P=0.040).结论 RFA术前及术后早期MRI表现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早期预测指标,监测肝癌肝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导管消融术 复发
原文传递
残癌危险因素对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栓塞化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任正刚 林芷英 +16 位作者 夏景林 张博恒 叶胜龙 陈世耀 干育红 吴晓凤 陈漪 葛宁灵 吴志全 马曾辰 周信达 樊嘉 钦伦秀 叶青海 孙惠川 周俭 汤钊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残癌低危和残癌高危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方法 进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干预组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组 )和对照组 (未行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 ) ,根据残癌的高危因素将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残癌高危者和...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残癌低危和残癌高危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方法 进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干预组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组 )和对照组 (未行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 ) ,根据残癌的高危因素将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残癌高危者和残癌低危者 ,采用病例对照实验设计 ,以单因素统计方法和Cox模型 ,分析研究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以及残癌高危因素对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作用的影响。结果 对于残癌低危患者 ,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 1,2 ,3,4年生存率分别为 97.2 %、78.0 %、6 6 .5 %、6 6 .5 %和 91.2 %、81.4 %、70 .3%、5 4 .4 % ,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76 6 7) ;而对于残癌高危患者 ,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 1,2 ,3,4年生存率分别为89 .5 %、73.4 %、5 9.2 %、5 3.8%和 70 .5 %、6 1.9%、4 6 .8%、4 6 .8% ,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9)。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切除术后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决定于患者有无残癌的危险因素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后给予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 ,可延长有残癌高危因素患者的生存期 ,而对于无残癌危险因素的患者 ,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不能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癌 危险因素 肝癌切除术 肝动脉栓塞 化疗 肝肿瘤 肝细胞
原文传递
2013年肝癌领域新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叶胜龙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共3页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和死亡患者均占全球总数的54%左右.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公布的2012年《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我国肝癌发病率为28.71/105,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10.04%),而死...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和死亡患者均占全球总数的54%左右.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公布的2012年《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我国肝癌发病率为28.71/105,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10.04%),而死亡率为26.04/105,占所有癌症死亡的第2位(14.42%),仅次于肺癌.值得注意的是,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农村高于城市和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至80岁左右达高峰[1-2].PLC的防治仍面临严峻的挑战.2013年PLC领域特别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研究有诸多新的进展,本文择要予以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2014年肝细胞癌研究进展回顾 被引量:15
10
作者 叶胜龙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0-93,共4页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增病例超过70万。该领域特别是肝细胞癌(HCC)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择要回顾2014年HCC的研究进展。 一、分子分型和风险分层 近年来,对于肝癌发生、发展分子事件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癌症分子...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增病例超过70万。该领域特别是肝细胞癌(HCC)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择要回顾2014年HCC的研究进展。 一、分子分型和风险分层 近年来,对于肝癌发生、发展分子事件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癌症分子起源的研究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致癌途径,将患者进行风险的分子分层,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HCC的分子分型涉及众多分子信息,包括转录组、miRNA表达谱、长非编码RNA测定、拷贝数差异、深外显子组测序、半合子和纯合子缺失的定量及启动子甲基化等。恶性肿瘤的遗传突变具有异质性,其差异可存在于不同患者、同一患者不同肿瘤结节、同一结节不同部位,表现为不同的致瘤性和独立的基因组。依据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对HCC的发生进行风险分层,涉及氧化应激与解毒通路、铁代谢、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系统和DNA合成修复机制,以及细胞突变激活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CC复发的风险分层涉及原发病灶的转移、肝硬化结节中新发病灶、癌周肝组织基因突变、微血管侵犯、白细胞介素-6和增殖分子的表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骨桥蛋白下游信号分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岚 李海玉 +6 位作者 殷晓璐 许雁萍 陈漪 谢晓莺 沈月芳 叶青海 任正刚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通过肝癌组织芯片检测骨桥蛋白(OPN)下游的信号蛋白,以确定其在肝癌组织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构建肝细胞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并分析OPN及其相关分子、整合素αV、CD44v6、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p-Src、... 目的 通过肝癌组织芯片检测骨桥蛋白(OPN)下游的信号蛋白,以确定其在肝癌组织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构建肝细胞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并分析OPN及其相关分子、整合素αV、CD44v6、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p-Sr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及其关系.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OPN及其受体整合素αV、CD44v6和相关信号分子p-FAK、p-Src、Src、p-ERK、p-AKT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周正常肝组织(P<0.05).FAK在肝癌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的表达与整合素oV(P<0.01)、p-ERK(P<0.01)、CD44v6(P<0.05)密切相关,与p-FAK、p-Src、p-AKT无相关性(P>0.05).但p-FAK(P<0.05)、p-Src(P<0.01)和p-AKT(P<0.05)均与OPN受体整合素αV密切相关,p-FAK还与OPN的受体CD44v6密切相关(P<0.01).结论 OPN通过其受体整合素αV、CD44v6激活下游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以促进肝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信号传导 骨桥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